分享

人类大革命中隐藏的秘密之四——创新的三个基本原理

 护法使者 2011-09-25
 人类大革命中隐藏的秘密之四——创新的三个基本原理 

 

    上一篇以复兴崛起为引线,以唯物辩证为基础,创造性提炼出人类大革命中隐藏的哲学原理,并指出革命量变到质变的平衡过程需要通过创新来驱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是不断“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不断实践、认识、构造,再实践、再认识,再构造,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创新在此过程中逐步为人所认知、掌握、并最终被认可。创新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灵活动呢?让我们从计算机说起。

 

    计算机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创新,计算数学是其理论基础,而最早的数学本源于哲学,让我们一点点剖析这一伟大创新中隐含着什么:

 

    一、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是加法、微分与积分也是加法

 

    写几个简单算式,不细说。

 

    1+1+1=3                                                            (加法是加法)

 

    3-1=3+(-1)                                                    (减法是加法)

 

    1+1+1共加了几次? =1×3                                 (乘法是加法)

 

    3-1-1-1=0 3减1需要减几次才能等于零?=3÷1  (除法是减法,最终是加法)

 

    微分即把减法做到极限,而积分是把加法做到极限,因此同样可归于加法。结论是:能够解决加法,就解决了几乎所有运算规则。

 

    二、物质的计量和表达逻辑本质上都是二值逻辑

 

    八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六十进制……人因为有十根手指,因此选择了十进制,其实这个世界是按二值逻辑矛盾运行的,进制转换数理随之被发现。结论是:把所有规则转化为“是”和“否”这种二值逻辑规则,就解决了所有物质计量和表达规则。

 

    三、人类认识世界依赖模型化方法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授予“Alan Mathison Turing”是名正言顺的!在“图灵机”这个模型上,最终实现了二值逻辑的加法运算,于是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四、收集物质材料、科学原理,再巧妙的把他们组装起来,将模型变成现实,最后选择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提升能力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电磁学、John Von Neumann、Edsger Wybe Dijkstra ……

 

    节省时间、体积和能源、提速、并行、拓展应用空间、计算机网络……

 

    从而终于造就出几乎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另一个虚拟世界……

 

 

 

 

   No!No!No!别让大脑停下!故事还没有结束!!!

 

 

 

    当我们继续剖析其中的思维过程,创新的三个基本原理若隐若现,这三个精灵是——收缩、扩张和旋转!

 

    收缩:整合、概括、综合提炼。当瘸子和瞎子在大楼里一同遇到火灾,他们能够逃生么?

 

    扩张:从原点出发,不断向外联想和链接,直到找到终点。由大运会吉祥物UU你能想到多少?发音、拼写、图形……

 

    旋转:旋转90度,另辟蹊径;旋转180度,逆向思维。

 

 

    四则运算微积分到加法运算的统一,是典型的收缩型思维;寻找各种物质材料和科学原理,是典型的发散型思维;时空、节能、并行则反映了不同的思维角度和方向,所有的灵感(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一书中把思维分为抽象、形象、灵感三种),都属于旋转型思维。收缩、扩张、旋转(尤其是旋转,它甚至可以包含前两种),就是所有创新思维的核心原理,而这三大原理同样归属于辩证哲学中!如果某天地球毁灭,要在最后时刻把这些认识画出来留给后人,恐怕找不到比太极更好的图形了……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复杂的创新常常简单,伟大的创新源于细微,繁复的创新看起来朴实无华。创新的哲学就是这么奇妙,尝而无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却用之不竭……难道不是这样么?镰刀状细胞贫血症基因却对疟疾有抗病能力,而引起膀胱纤维症的基因可以抵御霍乱,大千世界本没有什么是多余的,之所以认为它多余,正是因为人类的无知。道渊兮,似万物之宗,如帝之先……有时人们真的很难区分,哪些创新是真正的创造,而哪些创新不过是对自然之道的发现。

 

 

    很多国家热衷于武器制造上的创新,攻击上:距离、速度、准确度、隐身能力、瞬间爆发力、覆盖范围……而在防御上,旋转180度再思考就能得到创意:如何缩短攻击距离(中段反导),如何减缓攻击速度(地雷、水雷),如何使攻击失去准心(伪装、诱饵、干扰器),如何使攻击失去隐身能力(雷达、卫星)……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为之,武器将引出关于创新的另一层思考。

 

 

    得兵之利,必先知兵之害,得创新之利,应知创新之害。创新具有无比巨大的魔法和能量,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为世界带来光明,也为人类带来毁灭。网络诞生了,在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犯罪与骚乱也变得便利了;基因克隆与修复技术诞生了,在带来生的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将人类物化并最终毁灭的恐怖危机!创新本身并不区分善恶,对于道德而言,它是中性的。当利益与道德无法兼顾时,又该如何取舍?Albert Einstein在造出原子弹后对于应用创新是什么态度呢?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对学生们说:“你们只掌握科学应用本身是有缺陷的,思考和关怀人类,才是科学技术研究中贯穿始终的目标”!

 

 

    创新驱动要讲究"度"的把握,在中国,我们叫它“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讲国情讲世情,通人性讲人道,讲“实事求是”,其本质就是要在条件变化的时候,保持物质系统的平衡与和谐。人类该如何保证创新驱动的安全性、可控性和平衡性呢?创新中有两种职业将变得最为重要:一个是历史学家(已经发生的智慧和经验),另一个是数学家(未发生但可推导的智慧和经验)。如果古圣先贤已经在书本典籍上告诉过,而人类还继续做错;如果现有理论已经可以推测计算出结果,而人类还继续做错,那将不仅是愚蠢,更是一种血淋淋的悲哀……

 

 

    心门如果打开,将没有什么能将它关闭;执意关闭心灵,也没人能把它打开。文明将走向何方?如何能对世界不再有疑问,对人生不再有困惑?答案来自对世界和人生的不断认知、总结、拓展、实践、反思,以实现最先进之改造。也许冥冥中,上苍正默默看着人类的表演,以决定地球上这些蝼蚁的最终命运!打开这最后的封印会看见什么,是升华?还是审判?也许本不该去想,更不该写出来,怀着一颗充满谦卑和敬畏的心,却突然领悟了两千多年前的那位神一般的老人,骑青牛,出函谷,淡淡消失于天地之间,不知其所终……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