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普通話發音

 蓝天·白云 2011-09-26



引用:
原帖由 jackley1021 于 2009-5-1 19:16 发表
什么是“懶音".,本人孤陋寡闻!
懒音
维基百科

懒音是官话平民化后的一种发音方式。普遍出现在韵母上。也有部分出现在较难发声的辅音中。

可以认为,现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懒音化现象。而且呈现的变化和地区口音、地方媒体效应有很大的关系。同族语系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有很大程度上的同化效应。


[编辑] 北京话
北京话有“儿懒音”,在语流中把声母为舌尖擦音的音节说成含混的“儿”。如:

老师好->lao shi hao->laor hao

告诉你->gao su ni->gaor ni

就是他->jiu shi ta->jiur ta

粤语

鼻音混淆

n,l不分
粤语里的鼻音其实是很清楚的。所谓鼻音就是n,还有ng后鼻音。“你谂下啰”这句话,前2个字都应该是n作声母,最后一个字l作声母。但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全部都作l发音,虽然不影响理解。其实差不多所有普通话内,'n' 声母的字,粤语也是 'n' 声母的字。例外的是 '弄' 。普通话是 'n' 声母的字,粤语是 'l' 声母的字。


ng后鼻音的脱落
至于,如我(ngo)、咬、钩等。我现在读成(o)音懒音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使用鼻音ng发音要很用力,说话的人因为"懒惰"而不发出来,故称为懒音。 但粤语流行曲内最常用生字,反而矫枉过正。 很多字之正音其实零声母,但都插上 'ng' 声母。 例:爱、恶、暗、矮。


复合声母中w的脱落
复合声母gw、kw在日常生活中懒音现象尤其明显,而脱落的多数是o为韵母的字。以下是一些例子:声母gw->g kw->k

广州话 -> 讲州话
果实 -> ??实
矿石 -> 抗石
扩张 -> 确张

韵尾的混淆
韵尾-ng 与 韵尾-n 的不分,或 韵尾-k 与 韵尾-t 的不分。

除了受其他方言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香港生活节奏急速,连说话都变得急速起来。于是乎一音未完,一音又起,遇到以 -ng 和以 -k 收音时问题便出现了。本来以 -ng 和 -k 收音的字,舌尖一定要平放,不可上翘,才能准确发音。但如果收音未发完便立即连接发出下一个字的读音,便有可能无意中移动了舌头所放的位置,不是平放而是错误地向上翘。

以下是一些例子:
冷(lang) 变成 懒(lan)
猛(mang) 变成 晚(man)


由于 -k 是 -ng 的入声,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 -k 与 -t 上。发 -k 的音值时,如果错误地把舌尖翘起,放在门牙的背面,就会变成 -t 的音值。

以下是一些例子: 策(tsak) 变成 察(tsat)
责(dzak) 变成 札(dzat)


有些读音错误的人,知道这样发音是错误的,于是又矫枉过正,是为补偿性错误发音。

相同的例子如下: 懒(lan) 变成 冷(lang)
晚(man) 变成 猛(mang)
察(tsat) 变成 策(tsak)
札(dzat) 变成 责(dzak)



声音m变n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周星驰的这种发音对香港人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影迷相继模仿。

深入->伸入
含义->痕义

辅音弱化
佢 ->去5(heoy5)
又例如:四邑话的/t/声母已完全弱化成为/h/声母。不过这种口音实际上不属正式的广州音,而是其他地方的口音混入,部分广州音字典已有收录。


闽南话

闽南话的懒音现象主要在于:

义母字读零声母,如意义的义gi`读为i`

台湾闽南话
台湾话为闽南语一支,亦有懒音现象如:

“电tiān”,但现代许多人读“tēn”。另外如“先siān”亦变成“sēn”。有人认为可能受日语影响。但更大可能是介音不明显,导至发音时简略而成。

许多闽南语拼写法中仍维持旧有拼写法,而不记录懒音后的新音,例白话字。



转贴

当今粤语懒音现象大观

作者:Highyun   

近年,粤语中渐渐出现了一种新型而奇怪的现象,并慢慢形成一个未成型却大有成型的趋势的语音系统。这种新的语音现象被称为“懒音”,带有懒音的粤语,已经偏离了正宗的粤语,而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讲的是懒音,而且这种懒音现象正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正因为懒音正在粤语区迅速蔓延并大有取代原来语音系统(以下称为“正音”)的趋势,因此有必要转开一节讨论懒音这个课题。到底什麼是懒音,导致懒音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首先借用张洪年教授《21世纪的香港粤语:一个新语音系统的形成 》 中的一个例句:“点解佢想请我嘅女朋友郭爱初去香港大会堂听中国音乐会呢?”

这个地道的粤语句子,标准(口语)发音是:
dim2 gaai2 keoi5 soeng2 ceng2 ngo5 ge3 neoi5 pang4 jau5 gwok3 ngoi3 co1 heoi3 hoeng1 gong2 daai6 wui6 tong4 teng1 zung1 gwok3 jam1 ngok6 wui2 ne1?  

如果对这句话以典型的懒音来读,则有:
din2[典] gaai2 heoi5[去] soen2
  • cen2
  • o5[哦] ge3 leoi5[吕] pan4[贫] jau5 gok3[阁] oi3
  • co1 heoi3 hoen1
  • gon2[赶] daai6 wui6 ton4
  • ten1
  • zeon1[津] gok3[阁] jam1 ok6
  • wui2 le1
  • ? (方括号内为参照读音的字,其中 * 号的为未找到相同读音的字)  

    令人惊讶的是,一个有二十六个音节(字)组成的句子中,前後两种读法竟然有十七个音节是不同的,这数字足以引起粤语研究者对懒音产生足够的重视。懒音系统是一个不规范的语音系统,因此也没有固定的发音规则,上述例句中的读法只是其中一个典型。通常来说,有懒音现象的人,并不是每个有机会出现懒音的字都会发成懒音,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懒音读法,因此一句话其实可以有很多种不同发音的情况。
               
    粤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声调的转变属於上一节介绍的转读现象,懒音不包括转调,只包括声母和韵母的变化。

    下面就从声母与韵母分析懒音的常见现象与规则。



    (一)声母懒化

    1、l与n不分
      
    粤语中l、n不分的现象很早就有,只是现在越来越严重。「你谂谂罗」这句话,本来前三个字都是n声母,但现在如不讲成[lei5你][lam2][lam2]罗,反而会被人觉得语调奇特,故作姿态。因此,很多能够正读的人,平时说话也被迫适应环境,“好嬲”要讲成“好褛”,“过年”成“过连”,“南方”成“蓝方”……正因为懒音中的l、n不分,才导致不少人将“呢度”错写成“哩度”。  

    2、ng声母的省略
      
    有一味菜叫“芽菜炒牛肉”,其中“芽”、“牛”两字都有鼻音ng作声母,但有人竟把此两字前面的鼻音都省去了。六十年代时,人们往往以此种讲法为笑话,但今时今日,觉得此可笑的人已经不多,因为不少人已经几乎默认了这种讲法的正确性。前一段时间某电视台曾有名为“一笔out销”的节目,亦是一误导人的名称。实际上“一笔勾销”中的“勾”系发[ngau1]音,比out英文的近似读音多了一个ng声母,发音根本不同,而电视台竟然将英文的out与中文的“勾”发音等同起来。这也证明懒音现象已经蔓延到公共媒体,“l、n相同”正慢慢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3、复合声母中w的省略
      
    所谓复合声母在这里就是指gw、kw这些两个辅音字母组合而成的粤语声母。声母gw、kw中w省略的现象,并不是发生在每一个带这两个声母的字上,一般来说,只有当韵母中带有o元音时,才会发生w的省略。某个粤语网上论坛名曰“人民讲场”,意在表示人人可在此“讲嘢”(发言),亦想通过谐音“人民广场”而取得有趣效果。然而,这个名也产生了误导作用,容易使人将“讲”字的发音[gong2]等同於广场的“广”字的发音[gwong2]。其实如此gw、g不分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一次某位朋友被纠正将“广州”讲成“讲州”的错误时,他竟然否认自己读错并反问这两个读音究竟有什麼分别。如此多人分不清这两个声母,亦容易理解为什麽如此多人上网打字时将“嗰边”打成“果边”了,相信他们不是以为“嗰”字读gwo2音,而是以为“果”字读go2音。至於kw变成k这种现象,相对没有gw、g不分的现象引人注目,这并非因为更少人分不清这两个声母,而是因为一来以kw为声母的字相对较少,二来不少本来只有kw声母的字在字典中已经开始认可两种发音。例如“狂”,不少字典已经标注其有[kong4]、[kwong4]两读;另外“矿”、“旷”、“邝”等字亦是本来只有[kwong3]音,现在[kong3]音亦成为字典中的正确发音。当然,依然有些字是不能省去w的,例如“扩[kwok3]”不允许读[kok3],“廓[kwok3]”亦不允许读[kok3]。
      
    4、其它现象
      
    除此以外的声母懒音现象比较难归类,而且影响也相对小一点。其中一例就是很多人将“佢[keoi5]”读成[heoi5]字,声母由k变成h。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即刻”快读为[zik7 kaak1],“系唔系”快读为“系咪”这类h、j声母的弱化现象。但把它们归入连读现象更合适,前面的《连读》一节已经对这类现象作了详细介绍。

    正因为上述这些声母的懒音现象,“佢”、“你”、“我”三个人称代词全部读错者比比皆是,“我爱你”这句神圣的话经常被讲成[o5 oi3 lei5],三个字发音全错,已无神圣可言。  

    二)韵母的懒化

    1、後鼻音-ng变成前鼻音-n  
      
    前後鼻音不分可以算是最典型的懒音现象,也是粤、港、台地区的人最常出现的错读。闽方言裏面,所有前鼻音-n的字都会被发成後鼻音-ng,因此,闽方言地区的人无论讲粤语或者讲民族共同语都常常会前後鼻音调转。而粤语懒音人士刚好相反,把後鼻音-ng的字读成前鼻音-n。其中一个最典型最夸张的例子是「香港恒生银行」的发音竟然变成[hoen1 gon2 han4 san1 an4 hon4],六个字都是懒音,恒生银行变成了“痕身银行”。  
      
    2、-k变成-t
      
    把带k的塞音入声韵读为t塞音入声韵的现象不如上面一种情况普遍,但若不能分清这两个塞音的分别,则懒音程度已经非常严重。大量例子说明,ng、n不分的人不一定分不清k与t,而k、t不分的人,则一定不能分清ng、n。将“水壳[hok3]”讲成“水渴[hot3]”,“鼻塞[sak1]”讲成“鼻失[sat1]”,这类严重的懒音错误至今仍是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亦曾有一广告,将“百分百”讲成“八分八”,虽然这两个分数都等於一,可算无歪曲了原义,但可见懒音之严重已使人们连数字都分不清。此外,k、t塞音部分的现象亦已渗入到粤语歇後语中,谜面为“非洲和尚”,谜底为“乞人憎”。原来歇後语的创造者取“黑人僧”谐音为“乞人憎”。“黑[haak1/hak1]”、“乞[hat1]”本不同音,皆因原作者懒音之故将-k变成-t,才自以为两字同音而作出一个有问题的歇後语。

    3、鼻韵的简化
      
    粤拼韵母中有两个鼻韵,分别为ng和m。现在甚多人分不清这两个鼻音,而且有将所有鼻韵简化为m的趋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唔[m4]”与“吴[ng4]”、“五[ng5]”这些字的发音的同化。有好多关於姓名的笑话都来自“吴”姓,用“吴成材”、“吴洁芬”这些名字来谐音“唔成材”、“唔结婚”固然好笑,不过也误导了人。如果所有人都清楚“唔”、“吴”在读音上的分别,就不会觉得“吴成材”之类的名有何问题了。此外,也有非常多人以为“五”发[m5]音,以致他们打粤语字时由於不会打“唔”字,而打“5好”、“5得”代替。
      
    实际上,粤语正读的鼻韵字中,只有“唔”一字是m韵,其它字都是ng韵。

    4、其它现象
      
    除了上述现象,亦有人将“点解”快读成“典解”。当然在粤语语系某些子方言片区,这是流行读法,但对於标准广府话,这只是少数现象,而且只在讲得比较快的情况下发生。  

    (三)懒音成因分析

    分析上面的所有懒音现象,可以发现:

    1、n须以气流送鼻发出,而l以舌边送气,前者的发音响对较费劲;

    2、ng声母变为零声母,则相当於省去了读声母的过程;
      
    3、复合声母gw、kw中w的省略,主要发生在韵母中带o元音时,这是因为w和o都需要圆唇(但前者开口更小,只流一小孔出气,而後者开口较大,嘴唇拢圆),若韵母带o时,则连同复合声母中的w需要先後两次圆唇,因此把其中一次圆唇过程w省去,可以降低发音难度;
      
    4、发塞音k比呵气音h更费劲;
      
    5、鼻韵ng、n分别对应k、t,其中后鼻韵ng与后塞音发音部位在喉,前鼻韵n与前塞音发音部位在舌。舌根韵尾前移,使相配的韵母音也有前移的趋向,如此发音不须动喉,必更省力;后鼻韵ng与m相比,显然亦是前者更费劲;
      
    6、韵尾m变成n的个别现象,可以以例词“点解”分析。若发正读[dim2 gaai2],则第一个音节之後需要合口,而第二个音节的g声母需马上开口;若读成[din2 gaai2],则第一个音节不需要合口,可以顺势马上转到第二个音节[gaai2],省略了一个闭开口的过程。但对於“点办”这个词,由於后音节亦须合口一次,故此不会出现m变n的现象。
      
    综观以上变化,都围绕着一个原则,就是发音更省力。随着生活节奏紧张以及人们传递信息量的增加,很自然出现了这种“更省力”的与正音有差异的发音,因此,一般人称这种发音为懒音,相当形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