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中考复习资料

 cai_wen_hua 2011-09-27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中考复习资料 

 《小石潭记》  

回答问题。 

1.全文的写作顺序是: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 写作方法是:           

2.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了感情,发现小潭时,作者的心情是           ,观鱼时觉得                 ,观鱼后感到                       

3.第一段写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文中第二段能体现“水尤清冽”的句子是                                                            

4.文中第二段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游鱼的动态?有什么作用?

答:从视角的角度写出了游鱼的动态,作用是反衬出水的清明。

5、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第二段写景采用了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6.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7、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

答:①位置偏僻  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  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8.联系作者处境简要说明一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原因:乐是短暂的,而凄凉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

9.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情。

                

 

 

岳阳楼记

、用原文填空。 
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2、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 
3、 表现洞庭湖全景”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4、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                                     。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指的是                               
6、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 

7、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         ;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 
8、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9、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                   。 
10、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                          ;“退亦忧”指:                               。 
11、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 
12、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 
13、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 
、回答问题。 
1、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 岳阳楼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3、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第一段相关问题: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为什么点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答:这里暗喻了对仕途沉浮的感慨,为后文抒情设伏笔。

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作用。答:对滕子京政绩的赞美,同时也引出下文的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相关问题

7文章如何描写洞庭湖的全景? 答:从空间角度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从时间角度写“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

8“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将“衔”、“吞”换成“连”、“接”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吞”不仅生动形象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而且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两个动词形象再现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如换成“连”和“接”,只是客观说明三者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 

9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三、四段相关问题

1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12文章略写了巴陵胜状,详写了览物之情,为什么?

 答:(1)前人之述备矣。(2)文章重在表述作者见解,不重在写景状物上。

1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由写景抒情过渡到议论,引出主旨。

 

第五段相关问题

14、“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示例: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17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胡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8最后一段的时间有什么作用? 答:(1)与开头呼应。(2)提醒读者注意写作背景,这是滕子京治理岳州和作者被贬的时间。

、开放性试题

1、关于岳阳楼的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  孟浩然)

2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亦可用于回答范仲淹的“忧乐观”与孟子“乐以天下,忧亦天下”思想的关系 ) 答:这句话是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发展,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3现代人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解读。 答:范仲淹提出的忧乐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其忠君思想,我们不能苟同,但它的思想主流仍是积极进步的,对今天又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应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摒弃自私狭隘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为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4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示例:应具备“古仁人之心”。

因为(1)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

(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