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开得狂野奔放的“摩的”,你敢不敢坐?

 石块 2011-09-27
  咳咳,本人也是摩的的长期顾客。。。。。。莫法啊,打不到车,公交车挤不上去,又莫得私家车,赶时间……那只有坐摩的嘛。。不然就是火三轮。而且遇到好的师傅,价格和打车还差不多,甚至便宜些。不晓得各位咋看,都说说呢,你会选坐摩的吗

  在成都中心城区,一些地段出租车难招,公交车少到,短途交通令人烦心——
  日前,腾讯大成网网友“鼓捣美”发帖称,最近成都市区内“野摩的”越来越多,把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堵得严严实实,特别是下班时段,“野摩的”更疯狂。9月20日,记者来到最繁华的城中心红星路、盐市口一带,对“野摩的”载客现象进行调查。
  □本报记者 万瑶 文/图

  [记者观察]
  短途出行难,“摩的”市场大
  9月20日下午6点,记者在成都市盐市口一带看到,“摩的”几乎占据了路口自行车道的一半,且以电动车居多。走在街边,只要站上1至2分钟,“摩的”师傅就会主动上前询问,往往一些着急出行,但又打不到出租车的人便成了“摩的”乘客。
近20分钟的时间内,盐市口某百货商场前6位乘客等候出租车,其间只有2辆空车过来,没打到车的有2位选择了乘坐“摩的”离去。一名姓王的“摩的”师傅告诉记者,这个时段交通比较拥堵,很难打到出租车,坐“摩的”反而更快。
随后记者以10元的价格搭乘王师傅的“摩的”从盐市口到王府井,价格与搭出租车差不多。一路上,由于盐市口到王府井一路都有交警和协管人员,王师傅带着记者穿梭于小巷中,遇上红灯也不停下来,一路飞驰,仅用了5分钟,和打出租相比,确实节约了不少时间。
  “摩的”师傅告诉记者,他们大多都有固定工作,利用休息的时间出来跑车,赚点外快。同时还透露,“摩的”师傅基本都有自己的固定揽客地点,以各大繁华路口、火车站、宾馆等人流密集处为主,各自为政,很少去其他地方“抢生意”。

  [市民观点]
  乱穿不安全 VS 方便快捷
  晚上7点过,记者来到红星路上的出租车上下点,正值下班高峰期,在这里候车的乘客排起长队。而一旁,不少“摩的”师傅也在招揽生意,半小时内有4名乘客放弃了等候出租车,选择打“摩的”。
  “坐这个车安全有保障吗?成都的交警也不管管?”在一旁等车的北京游客邱莹莹对这种出行方式的安全保障提出了质疑。在红星路路口执勤的交通协管员告诉记者,为了躲避检查,这些 “摩的”师傅在过马路时都横冲直撞,不仅自身和乘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对过街的行人也是安全隐患。
  而不少市民还觉得大量“摩的”穿梭在城市道路中,影响城市市容。腾讯大成网网友“全和”说,“摩的”横行影响市容,呼吁交管部门重拳出击。
  不过,也有不少市民对“摩的”持宽容态度。“出租要等半天,有些时候出租还要拒载,十分不便。”经常乘坐“摩的”的市民段言说,“我上班的地方说近也不近,出租车要等半天,公交又要绕路,人力三轮又取消了,还是‘摩的’方便快捷。”

  [行家建议]
  破解“摩的”之乱,唯有发展公共交通
  “摩的”出行既然有需求,那“摩的”能否合法化?交管部门的答案是否定的。成都市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中明文规定,电动自行车禁止搭载12岁以上人员。由于设计参数等方面的原因,成年人搭乘电动自行车具有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司乘人员人身安全无法保障。
  四川超越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霖表示,“摩的”司机与乘客双方素不相识,由于乘客很难取得“摩的”司机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证据,一旦因车祸受伤,乘客的治疗费用及相关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黄尽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全面禁止“摩的”运营并不现实,公共交通还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在那些公共交通到达不了的区域,“摩的”可谓“应运而生”。若禁摩之后要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就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