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宣怀与苏州

 苏迷 2011-09-28
01.jpg

 

盛宣怀像


02.jpg

 

盛宣怀在留园


03.jpg

 

盛家大出丧


       清末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盛宣怀(1844年-1916年),字杏荪,一生创办了11个 “中国第一”。它们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个在湖北“勘矿”;1872年拟定中国第一个商资商办的 《轮船招商章程》;1880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中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1895年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 1902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勘矿总公司;1897年建成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9世纪90年代后期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1907年被清政府任命为第一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1910年办成中国第一个私人上海图书馆。盛宣怀还有《愚斋存稿》、《经世文续集》、《林胡曾三公奏议》存世。那么,盛宣怀与苏州有什么渊源呢?
    盛宣怀在苏州的家产
    盛宣怀在上海、北京、杭州、苏州都置有产业。在苏州的产业,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家产置业,计有留园和留园旁边的公馆,西中市盛许氏和盛富氏公馆(盛宣怀父亲盛康之妾),幽兰巷住房等别墅公馆。另外,盛宣怀在天库前有九十九间房子,其中天库前48-1、48-2于2004年12月被列入苏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编号为0167)。这些房产主要用于自己和亲族居住。二是房地产业,计有胥门外盛家弄房屋56所,苏州电报局的大批房屋,天成银楼房屋,东百花巷地皮,盛氏义庄名下田地2400多亩。这些地产业大部分用来出租。三是金融和工商产业,计有济大典当及其分号,高师巷久大典当,万年桥堍同赐茂南货号,东中市同福利洋货号等。这些金融和工商产业有的自己经营,有的与人合伙开设。其中济大典当是盛宣怀开设的第一家典当。另据盛宣怀的曾孙盛承懋说:“(盛宣怀)在临顿路也有房产和典当,连我的父亲也不知道,倒是我父亲一个姓董的管家,比我们清楚些”(也有人说姓董的是盛宣怀原配夫人董氏娘家的人)。
    盛康父子与顾文彬在苏州合办典当
    同治九年(1870)底,盛康、盛宣怀父子和吴云,要和书画鉴赏家顾文彬在苏州合办典当。对此,顾文彬知道盛康“名心太炽”、盛宣怀“骄盈太过”,与这对父子合作,前景不仅暗淡,还很危险,所以心中不免担忧,行动有些迟疑。他在给儿子顾承的信中说:“旭人加衔得意,名心未净之故。杏荪所为骄盈太过,父子如此举动,恐非持盈保泰之道,与之合伙,甚可危也。”
    但是顾文彬作为官场人物,也无法拒绝盛康、盛宣怀父子要与他合办典当的建议,还是合股在苏州、常熟开办了多家典当,还设立了公账房和分帐房。公账房由盛宣怀管理,分账房由各家自己管理或委托具体的管事人管理。同治十一年四月十五日顾文彬又写信询问儿子:“杏荪近日作事如何?所立公账房,大权独揽,能否秉公,他人能查看账目否?虞山两典,生意如何,架本若干?两典管事人进城,曾到我家谈谈否?”此后,盛氏专擅管理典当的方式引起了股东们的反对,股东之间矛盾显露。到同治十三年六月初,顾文彬再次写信给顾承,表示对盛宣怀的极度不满。盛氏父子只得把典当交给了顾氏管理,而顾氏“谨守法规,沉着而呆板”的管理,也使盛氏父子不满,双方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不久盛康病重。顾文彬这一急,真是非同小可,马上写信给儿子顾承:“此老如有不测,杏荪更靠不住,典务一切亟须分析为妙。”光绪元年(1875)十二月二十一日,典当行终于拆账,顾文彬、李鸿裔、吴云的股份与盛氏分开。
    百年老店同赐茂
    据《沧浪区志》饮食服务业·百年老店选介:同四茂南货店原名同赐茂。清光绪年间,会办商约大臣盛宣怀之妾许氏创办于胥门外盛家弄。盛家弄位于苏州市古城区,平行于胥门路西段南侧,东口在万年桥大街,西口在阊胥路。原来因为有清末大臣盛宣怀(杏荪)房,故名。
    当时武进许氏在苏州还开办东中市同福利洋布店、济大典当行等业。辛亥革命后,盛宣怀财产被苏军都督下令查封,许氏同赐茂南货店亦列入查封财产之中。因同赐茂南北货物多由上海等地供给,欠上海、嘉兴等地行店货主银两达2万余两,欠各钱庄银款3万余两,一经查封,债主纷纷向政府要求发还欠款,后军政府议定由许氏助缴军饷3万银洋,同赐茂启封。许氏只拿得出2万元银洋,言明尚欠一万元银洋,待变卖货物后再缴。民国元年(1912)8月许氏无力支撑店务,遂将同赐茂出盘,由翁长庆等集资盘下,同年中秋节登报易号,改同赐茂为同四茂南货店。
    盛家首装苏州住宅电话
    据史载,苏州电话局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湖南人马伯亥创办的,局址在阊门内下塘泰伯庙内,名苏州德律风公司(“德律风”成了当时电话的代名词),只有一部24门磁石式交换机。接线生与工人加起来才7个人,马伯亥自任工程师。第一批用户是江苏巡抚衙门、藩司、臬司、织造府、苏州府、总捕府等99个中上级衙门以及苏州商务总会、电报局等。私人电话只有天库前盛宣怀住宅一家,也是苏州第一部住宅电话。电话机为手摇壁机,用户不编号,通话时只需向接线生报出对方户名即可接通,接线时间只有白天的12小时,为上午7时至下午7时。
   
盛宣怀筑石路
    通常的、也是流传最广的说法:石路是由清末“会办商约大臣”盛宣怀,为方便居住在天库前的家眷来往私家花园(留园),才修筑的一段马路,因路面铺有碎石而得名。世界文化遗产网《盛宣怀与留园》说:“盛宣怀筑石路,将老阊门外上塘街与大马路连通,又筑'五福路'(留园马路)将留园与广济桥大马路(今广济路和阊胥路)连通,便利盛氏家人车马往来于天库前与留园之间,及经大马路出入车站码头”。
    又一说,石路的建造,起始与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苏州等四城市被列为通商口岸有关。为了在对日本开放之前先发制人,经过两江总督张之洞、苏州状元陆润庠等人密商,决定抢先在“阊门外、胥门外、盘门外”三地各设商铺,提前开发。此举得到了洋务派头面人物盛宣怀的支持。
    市科技学院教授、盛宣怀曾孙盛承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沪宁铁路告成,苏州火车站经阊门、胥门、盘门外修建环城大马路时,曾祖父修筑了自阊门吊桥堍鲇鱼墩至姚家弄口大马路的石子马路,'石路'由此得名”。(见2010年6月4日《苏州日报》文章《盛承懋:盛宣怀后人的骄傲与鞭策》)
    由于石路水陆交汇、人口众多,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出现了首度的商户密集、购销两旺。
    盛家父子扩建留园
    苏州阊门外的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1961年留园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留园的创始人是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徐泰时,他把留园建造得“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整个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其时留园名为“东园”(与戒幢律寺所在地西园相对应)。遗憾的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徐泰时去世后,徐氏后人不再富贵,又疏于治园,“东园”渐废。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吴县东山人刘恕,从广西右江兵备道衔柳州知府告病回乡,以5650金购“东园”。更“东园”为“寒碧山庄”,以谐音,称“刘园”。晚清朴学大师俞樾在《留园记》中写道:“出阊门三里而近,有刘氏之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惟留园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1873),园为盛宣怀父亲盛康以5000金购得。当时还在浙江杭州做官的盛康,经常来往于苏杭之间。盛康得园后,边做官边修园,扩地重修,缮修加筑。花了三年时间,使留园的泉石、草木、亭榭、轩厅比昔时更增雄丽。现在游人进出的留园大门,实际上只是当时的一个“侧门”。盛康扩建留园时,并设“龙溪盛氏义庄”(又称“留园义庄”),购族田数千亩,以接济宗亲。为喻此园长留天地间,盛康取“刘园”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留园之名始于此。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盛宣怀成了留园的最后一位私人园主。在盛宣怀的经营下,留园更是呈现出了“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留园记》)的好园景。经过盛康、盛宣怀父子30多年的扩建营造,盛氏留园变得富丽堂皇,泉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盛誉一时。现在留园进门的右侧,曾经就是盛家的住宅。遗憾的是盛宣怀“也想到留园来养老,但事实上他一生忙于事业,没有什么机会到留园”。
    盛宣怀棺椁停留园
    据盛宣怀曾孙盛承懋介绍:1916年,盛宣怀在上海病逝。盛宣怀一生做了许多事,但是晚年很不顺心。作为子孙来讲有意要让他风光一下,再说当时盛氏家族条件还是蛮好的,所以他的葬礼办得很风光,规模极其盛大,耗资30万两白银。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病逝于上海。他的大出殡轰动了上海,租界当局专门为此进行了沿途的交通管制。出殡当日,上海几乎休市半天。灵柩从上海静安寺盛家公馆发引,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吴江路),途经上海的大马路(南京路)、广西路、四马路(福州路)到外滩的轮船招商局金利源码头上船,用船运到苏州。
    盛宣怀棺椁停留园,是他的后人觉得盛宣怀在世的时候没有到苏州留园来休息,留园边上就是盛氏义庄(相当于家祠),想让他好好在留园停歇停歇。所以家人决定让他的棺椁在留园停放了1年多,然后再到武进老家的墓地落葬。
    盛宣怀棺椁到了苏州,由阊门石路的水陆码头上岸,由16人抬着盛宣怀的灵柩,在家族送葬队伍的护送下,将棺椁送至留园义庄,停在了留园进门左侧的盛家祠堂,也就是现在留园西侧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为了出殡,家族还特意拓宽了五福路(今留园路),整修并且扩建了石路。来源:姑苏晚报     ■郑凤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