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年塑料行业资讯大全PVC

 hjnb 2011-09-28
2009-2010年聚氯乙烯(PVC)世界与国内市场分析

                                  钱伯章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塑料品种之一。由于其具有难燃、抗化学腐蚀、耐磨、电绝缘性优良和机械强度较高等优点,在工业、农业、建筑、日用品、包装以及电力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 世界市场分析

1. 世界产能

据位于美国休斯敦的析迈公司(CMAI)的统计,全球PVC市场的能力增长十分之快,2004~2007年总计增加了550万吨/年,约90%的新建PVC装置均在中国。向中国出口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将必须寻求新的市场或使其能力合理化。20072008PVC产能分别达到3810万吨/年和3900万吨/年。

2009年世界PVC总生产能力达到约4000()万吨/年。表1列出2009年统计的世界PVC主要生产能力,2009年世界PVC主要能力产能达3822.4万吨/年,其中,北美801.6万吨/年,占21.0%;南美128.5万吨/年,占3.4%;西欧412.5万吨/年,占10.8%;东欧198.5214.5)万吨/年,占5.2%;中东81.7万吨/年,占2.1%;亚太地区2204.62311.1)万吨/年,占57.7%

CMAI分析,2008~2009年的PVC能力投运,对开工率进一步带来压力。

2009514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亚洲石化工业会议披露,因全球经济发展放慢,随着2008年需求急剧下滑,2009年中国台湾的PVC需求无增长,2010年需求尚不能回暖。中国台湾2008年的PVC生产量为138.9万吨,而消费仅为60.7万吨。但是,中国大陆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需求仍在增长。

俄罗斯西布尔(Sibur公司SolVin公司组建各持股50%的合资企业RusVinyl公司于2010712宣布,在俄罗斯Nizhnii Novgorod地区的Kstovo建设一体化大型聚氯乙烯(PVC)联合装置。该PVC联合装置投资约8亿欧元,将是俄罗斯最大的完全一体化PVC装置,装置将于2013年投运,将设计生产33万吨/PVC23.5万吨/年烧碱。该设计可易于扩能至50万吨/PVCSolVin公司是苏威公司持股75%和巴斯夫公司持股25%的合资企业,由该公司向RusVinyl公司转让其技术。德希尼布(Technip)承揽该项目工程合同。

1.    截至2009年的全球主要PVC能力分布

地区、生产商

能力,万吨/

北美

    美国

Shintech

OxyVinyls

乔治亚海湾(Georgia Gulf)(1

台塑

Westlake聚合物

加拿大

OxyVinyls

乔治亚海湾

南美

巴西

Braskem

苏威

哥伦比亚

Petco

西欧

比利时

Solvin

芬兰

Finnplast

信越

法国

阿科玛

LVM

德国

Vinnolit

英力士

Solvin

意大利

荷兰

  信越PVC

  LVM

挪威

葡萄牙

  Cires

西班牙

  Aiscondel

瑞典

海德罗聚合物(2

英国

  海德罗聚合物(2

东欧

捷克

  Spolana

匈牙利

  Borsodchem

波兰

  Anwil

罗马尼亚

   Oltchim

俄罗斯

  Sibur石化

  其他

斯洛伐克

  NCHZ

土耳其

  Aliaga

乌克兰

中东/非洲

沙特阿拉伯

  沙伯

伊朗

亚太地区

巴基斯坦

  旭聚合物和化学品

中国

印度

信诚工业

Finolex

印度尼西亚

  P.T. Asahimas化学

  东曹

日本

  东曹

  信越

韩国

韩华

LG化学

东曹

中国台湾

  台塑

泰国

  Vinythai

越南

  Phy My塑料与化学品(3

 

 

234.0

140.0

152.5

152.0

77.1

 

28.0

18.0

 

 

51.5

47.0

 

30.0

 

 

40.0

 

10.0

9.0

 

 

25.5

 

65.0

28.0

8.0

41.5

 

45.0

22.5

20.0

 

20.0

 

15.0

 

26.0

 

37.0

 

 

13.5

 

40.0

 

30.0

 

25.0

 

4.2

51.8

 

7.0

 

15.0

35.0

 

 

40.0

41.7

 

 

15.0

1781

 

58.5

14.0

 

28.5

8.0

 

70.0

55.0

 

59.0

34.0

10.0

 

135.1

 

33.0

 

10.0

表注:(1)北美闲置31.7万吨/年。(2)经欧盟委员会批准由英力士公司收购。(3Petronas持股50%、泰国塑料和化学品公司持股43%Tramatsuco持股7%

2. 欧美需求仍疲软

经历了2009年动荡,全球PVC市场将在2010年反弹。但全球信用评级机构——惠誉表示,2010年的PVC行业不可能直接转好。该机构指出,受全球经济状况依然脆弱和信贷难以保证影响,到2011年底,欧洲建筑公司的平均收入预计将下降5%~10%,而欧洲近一半的PVC用于建筑业,PVC市场的动荡似乎仍未平息。与此同时,美国PVC市场也未见明显复苏迹象。

PVC市场人士认为,不同地区的市场前景有所不同。在欧洲,英国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建筑业遭受冲击较大,而中欧和东欧将会出现强劲复苏。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PVC行业盈利不佳,这对行业的持续发展不利,所以大多数人认为价格上涨是必要的,回到2008年初水平成为2010PVC生产商努力的目标。

欧洲PVC生产商面临着严峻压力,多数是不赔不赚,少数已经变成了负增长。如果2010年的销量和利润状况进一步恶化的话,生产商将不得不下调开工率,甚至关闭工厂。

在地中海一带,2010PVC的整体产量将增加3%~4%,但由于利润被压缩,整个行业的处境仍相当困难。多数预测2010年欧洲的建筑业将继续萎缩,而PVC业内也普遍认为建筑业仍是需求最弱的终端市场之一。

惠誉国际评级机构表示,由于基础设施持续发展,PVC行业的增长仍将快于欧洲的其他部门。

德国市场的PVC销售量已有所改善,特别是在门窗型材领域。上升行情主要来源于中欧和东欧的买家以及德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些利好因素使2009年该行业销售量上涨了2%,并在2010年有望持续。德国政府拨出20亿欧元用于重建学校、公共建筑和政府建筑,这将使其2010年对PVC建筑用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如果欧洲其他地方也能对此有强烈的需求的话,整个欧洲建筑行业对PVC的需求将增加3%~4%。但总体来讲,由于利润状况不乐观,行业面临的处境依然艰难。

美国PVC生产能力过剩,市场分析人士预测,今后几年内美国生产能力预计会下降200万吨。北美PVC需求疲软是由于住房建筑工业呈下降趋势所致,2008~2009年未有改善。

据美国银行分析家Kevin McCarthy分析,因出口需求驱动,美国2009年第三季度的开工率有所回升。然而,市场信息指出,出口的机遇并不强劲,第四季度的开工率仍在80%以下。

2009年的美国PVC市场一直期待着经济复苏,这种期待会延续到2010年底。市场普遍认为2009年第四季度已经是美国PVC行业周期性的低点。

从长远来看,没有快速的解决方案,欧美到2013年之前难以回到2007年的水平。

 

. 中国市场与生产状况分析

1. 产能、进出口和消费

据统计,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我国PVC产能分别为1158万吨/年、1448万吨/年、1581万吨/年和1781万吨/年。

2009年底统计,我国PVC生产企业104家,总产能为1781万吨,其中电石法94家,产能为1362万吨,占总产能的76.5%2009年我国聚氯乙烯总产量为915万吨,其中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580万吨,占总产量的63.4%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PVC产量已达到2006823.8万吨,2007年、2008年和2009PVC产量分别为971.6万吨、881.6万吨和915万吨。表2列出近几年中国PVC产能和产量。

2.   近几年中国PVC产能和产量,万吨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总产能

总产量

装置开工率,%

887.2

668.2

75.3

1158.5

823.8

71.1

1448.0

971.6

67.1

1581.0

881.6

55.8

1781.0

915.0

53.2

电石法产量

  电石法比重,%

乙烯法产量

434.7

65.1

233.5

576.2

69.9

247.6

705.6

72.6

266.0

606.0

68.7

276.0

754.0

72.2

290.0

由于国内产量不断增长,中国PVC进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我国PVC进口130.4万吨,出口75.3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026.8万吨。2008年中国PVC进口112.7万吨(比上年下降13.6%),出口64.6万吨(比上年下降14.2%),表观消费量为929.7万吨(比上年下降5.7%),产量/表观消费量为94.8%,进口/表观消费量为12.1%,进口依存度为5.17%(比上年下降0.42%)。2009年中国PVC产量915.5万吨(比上年增长11.0%),进口195.5万吨(比上年增长73.5%),出口27.5万吨(比上年下降57.4%),表观消费量为1083.5万吨(比上年增长24.2%),产量/表观消费量为84.5%,进口/表观消费量为18.0%,进口依存度为15.51%(比上年增长10.0%)。表3列出近年中国PVC的进出口和产需。

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PVC 195.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3.5%。而该产品的进口量从2007年至2008年连续二年都是负增长。2009年,PVC进口量所占相应比例较2008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进口量猛增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

3.   近年中国PVC产需平衡,万吨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国内自给率,%

668.2

130.7

11.9

787.0

84.9

823.8

114.7

46.0

892.5

92.3

971.7

130.4

75.3

1026.8

94.6

881.6

112.7

64.6

929.7

94.8

915.5

195.5.

27.5

1083.5

84.5

 

3-1.  2010上半年中国PVC产销总量平衡,万吨

产品名称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产量/表观消费量(%

进口/表观消费量(%

进口依存度(%

聚氯乙烯

数值

553.8

70.0

14.6

609.2

90.9

11.5

9.1

同比±%

17.2

-44.3

228.6

2.6

11.3

-9.7

-11.3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C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同时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全行业开工率持续走低,我国整个PVC行业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

据中国商品市场信息公司(CBI)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聚PVC市场正在走向自给自足,并已出现供过于求。

2008年,中国拥有98PVC装置,总能力1581万吨/年,占世界总能力35%。但是有些建设项目正在被搁置,到2012年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仅为4.4%。这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与乙炔法PVC生产商经济性下降的双重影响。

CBI公司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国正在实现自给自足,但预计PVC仍将继续大量进口,进口量达到2009195.5万吨,2012年仍将保持在100万吨进口量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在发达国家,PVC管材约占市场的70%~80%,而中国仅占50%

预计到2012年中国对PVC管材的需求将以10%的速度增长,而型材的消费年增长率为9%。随着中国刺激性计划出台和城市化加快发展,预计PVC管材和型材仍将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也推行某些强制性法规,这将有助于发展国内的PVC型材和钢塑门窗工业。

2010年中国有望新增近500万吨/年的PVC产能,到年底中国PVC产能将达到约2300万吨/年。但由于生产成本高启,2009年中国PVC产能利用率仅为50%,如果2010年仍维持这一开工率水平,则2010年中国的PVC产量在1100万吨左右。在需求方面,2010年中国的PVC需求增速将放缓至8%,而在2009年时达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预计2010年中国将消费PVC1200万吨。

2. 产能分布与不同工艺的生产成本

与国际上PVC生产工艺路线单一状况不同的是,中国PVC生产采用电石法与乙烯法两种方法,以电石法为主,目前有较明显的成本优势。尽管电石法工艺在产品质量、环保、能耗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全球性石化资源紧张,客观上为电石法PVC拓宽了发展空间。中国西部资源和能源配套能力强,拥有原料和能源等优势,使PVC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扬的情况下显示出较强的成本优势。

乙炔法PVC生产商主要在中国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那里有廉价和丰足的电力、煤炭和原材料电石。

截至20092月底,因油价下跌而使石脑油和乙烯价格较低,使基于乙烯生产PVC仍具有较好的竞争性。PVC工业的进一步整合将使该工业的长期发展面临重新洗牌。表4列出2009年我国PVC产能分布统计。

4.    2009年我国PVC产能分布统计,万吨/

省份

电石法

乙烯法

糊树脂

总计

天津

28.0

92.0

11.0

131.0

山东

172.0

60.0

 

232.0

江苏

53.0

57.0

 

110.0

河南

122.0

 

 

122.0

内蒙

134.5

 

 

134.5

其他

691.4

125

42.2

851.6

全国

1200.9

334.0

53.2

1581.1

    据统计,在2008年我国PVC生产总量中,电石法产量约占75%,乙烯法约占15%,以进口氯乙烯和二氯乙烷单体为原料的约占10%。在我国,由于乙烯资源的短缺以及煤炭资源的丰富,采用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的装置仅有少数几家,近几年新增的聚氯乙烯产能几乎全部为电石法乙炔路线。而国外PVC的生产几乎全部为乙烯法路线。

我国近期拟建和在建的几套大型电石法PVC装置生产能力均为30万~40万吨/年,产品性能和生产成本颇具竞争优势。随着扩建项目的完成,一批新近打造的PVC行业巨舰将驶入市场,中国氯碱产业中大型生产装置将统领天下,并占据主导地位。这标志着这个产业中集中度低、布局分散、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中小型企业左右市场的时代将被终结。据介绍,PVC产业是最能体现规模效益的产业之一。企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后,综合成本才能降低,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外PVC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度集中和装置大型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内新上大型电石法PVC装置产能都在30万~40万吨/年,而新规划的大型电石法PVC装置如:淮北矿业集团、河南平煤集团、陕西北元化工有限公司的装置能力均是百万吨级。据中国氯碱网预测,2010年前后,随着新建大型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业内的资产重组,中国PVC产业将有100万吨/年航母级生产企业问世。我国PVC产业将进入产业规模优势向竞争力优势转化的过程。可以预见,西方发达国家规模化的聚氯乙烯市场发展趋势将在我国逐步显现。与此同时,一些生产企业在工程建设时注意同步配套衍生产品,还有些生产商对相关业务进行了分工合作,建立上下游一体化合作体系,实现了从上游资源到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整合。 经过新一轮投资,我国华东、西北及华北3大区域将形成大型聚氯乙烯装置群。另外,随着我国PVC市场开放度的加大,尤其是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加盟,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白热化。经过大规模的整合,在生产和消费领域拼杀了几十年之久的老、小、旧的生产企业或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兼并重组。

5列出20093月电石法PVC成本核算,表6列出20093月乙烯法PVC成本核算。

5.   20093月电石法PVC成本核算

项目

消耗定额

价格,元

电石

1500~1550kg/t

4800~4960

引发剂

650~700kg/t

50

分散剂

800kg/t

45

HCl

800~850kg/t

240~253

包装物

40/t

70

塑料袋

40/t

60

蒸汽

1650~1700kg/t

75~80

450~500kW.h/t

280~300

20m3/t

25

化学水

2.72m3/t

10

设备折旧及管理费用

600

合计

 

6280~6453

             6.     20093月乙烯法PVC成本核算

项目

消耗定额

价格,元

氯乙烯单体

1025kg/t

4600

420~440kW.h/t

210~220

蒸汽

1.2~1.3t/t

78~80

循环水

180~190m3/t

95~100

设备折旧及管理费

600

合计

 

5600

 

3. 产能迅猛增长导致企业减产停产

中国氯碱网信息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PVC产能由320万吨迅猛增长到20081581万吨,8年增长了近5倍。2009年供给量达到1781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1083万吨,产能过剩600余万吨,导致全行业利润惨淡。

4. 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PVC树脂生产企业除少数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大型企业较好外,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外企业都向大型化发展,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均较高,并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产品质量好、性能稳定、品种型号多。我国主要采用悬浮法和乳液法生产PVC树脂,品种仅为国外牌号的1/20左右,产品附加值低,适应性差。国外发达国家PVC树脂品种牌号很多,西欧有800多个,日本有600多个,美国有300多个,且每个PVC生产公司都拥有几百种牌号,如日本信越化学公司有348PVC牌号。我国PVC产品应向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发展。国内许多中、小型企业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生产能力小、成本高、产品单一,加上进口PVC冲击国内市场,有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发展规模经济、优化原料路线、采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开拓国外市场是我国聚氯乙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产能过度扩张,目前国内市场PVC行业效益出现下滑,业内主要生产企业正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积极应对。中国PVC已经进入潜在过剩期,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市场准入,从全局和市场角度慎重决策新建项目,控制产能过快增长。要以资本、产品链和市场为主加快行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PVC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稳定出口渠道,以缓解国内过剩压力。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乙烯基产品投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中国绝大多数新增能力基于乙炔法路线,与乙烯法技术背道而驰。乙炔技术依赖的原材料,是中国拥有丰富而低成本的煤炭和电石。除了主要的沿海中心以外,中国乙烯尚短缺。使用乙炔路线可使PVC装置无需乙烯也可建设,这是中国内陆地区发展PVC的关键之点。然而,乙炔路线不是没有其相关问题,在其他国家该技术已不采用。生产乙炔的开放式电石炉造成空气污染,并产生副产品飞灰,是很大的环境问题。

PVC企业要与下游制品企业实现共赢,已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要实现上下游产业良性发展,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上下游结合,发展规模经济。企业规模扩大了,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会增强。同时,上游的PVC原料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下游制品企业,将产业链延伸,使产品更接近终端用户,既可降低成本,也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产业航母。同样,PVC制品企业也可以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思路,向上游原料产业延伸。二要关注下游需求,开发新品。PVC下游制品企业较为分散,国内PVC上下游企业多年来一直存在产品市场不同步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上游PVC产品类型同类同质化严重,而一些PVC专用料需求却无法满足,还需进口,导致下游企业成本增加,上游企业利润不足。目前PVC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一个误区:这就是上游仅仅研究生产树脂,而下游仅仅拿现成的树脂进行加工,两者之间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上下游都需增强品牌意识。对于PVC生产企业来说,由于扩产过快,企业众多,因而品牌较多,已形成多方争霸局面。制品企业可以结合上游PVC品牌,打造自己的制品品牌,通过强强联合,降低成本;PVC企业则可以借此扩大自己的产品品牌影响力。总之,作为PVC原料生产企业,应该关注下游企业的动态,尽量靠近下游市场,实施同步调整;作为下游制品企业,应规范行业秩序,避免无序竞争,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保持上下游的合理利润空间,才能实现上下游共赢,整个PVC上下游企业才会一起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电石法和乙烯法PVC树脂厂家所生产的PVC树脂型号均属于通用型,而更高聚合度的PVC树脂产品则主要依靠进口解决。国内厂家,尤其是乙烯法工艺路线生产厂家,应该在提高通用树脂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满足不同要求的高聚合度PVC、高透明PVC和增韧型PVC树脂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多样化,效益最大化,利用品质优势占领市场,为乙烯法PVC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