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氯碱行业简要分析

 东峰之巅 2012-02-08

氯碱行业简要分析

 

一、    氯碱行业简介

氯碱工业是以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其下游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延伸价值。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冶金、国防军工、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各命脉部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国内氯碱行业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烧碱产量达到2087万吨,聚氯乙烯产量达到1130万吨。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氯碱大国。

2010年底,我国在产烧碱生产企业176家,总产能达到3021万吨/年,产量2087万吨。产能相比十一五初期增幅在105.4%,产量增幅在68.3%。烧碱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内蒙、新疆和浙江六省份,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59.4%。我国氯碱行业中拥有百万吨级别的化工集团也在逐渐形成,对于地域性的单个烧碱生产企业而言,2010年进入我国烧碱产能40万吨/年以上(含40万吨/年)规模的企业已增至15家,占总产能的25.6%,相比2009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烧碱生产工艺主要有离子膜法和隔膜法两种,由于离子膜法能耗较低,生产工艺先进、清洁,近几年发展较快,2010年离子膜法产能所占比例已提高到84.3%

2010年底我国在产聚氯乙烯生产企业94家,总产能达到2043万吨/年,产量1130万吨。产能相比十一五初期增幅在110.1%,产量增幅在69.9%。聚氯乙烯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内蒙、河南、天津和新疆,我国共有7个省区聚氯乙烯产能超过100万吨级水平,但产能不足50万吨/年级水平的省区仍有15个,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分散的状况仍较为突出。2010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40万吨/年以上(含40万吨/年)规模的企业已增至17家,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45.8%。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主要有电石法和乙烯法两种,电石法聚氯乙烯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扩建项目绝大部分都采用电石法工艺,2010年电石法产能占总产能的80.9%

十一五期间,西北地区成为重要的氯碱生产基地。内蒙地区烧碱产能占全国比重从2005年的1.8%上升到2010年的8%。新疆地区聚氯乙烯产能占全国比重从2005年的4.1%上升到2010年的13.4%

2010年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对79家重点企业的月度统计显示,2011110月,全行业实现利润57.5亿元,同比增长82%。亏损企业19家,同比减少5家,亏损面24%,同比降低6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效益非常之好,进入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来,行业效益环比均有所下降。

烧碱市场全年保持了坚挺,为行业的平稳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2011年前10个月,固碱出口46万吨,同比增长3%;液碱出口137万吨,同比增长78%,预计全年出口量将再次突破200万吨。其中,因“3·11”日本大地震拉动出口及国内部分地区由于电荒引发限电政策导致货源紧张的综合作用,使国内烧碱市场上半年走出了一波火爆行情。当地震影响缓解之后,台湾台塑、日本东曹等重点企业又相继出现因事故造成的停产,进一步助推了国内烧碱的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在攀升至历史高位的烧碱价格带动下,以碱补氯的盈利模式凸显。因为烧碱市场形势好,行业出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即考虑上马氯碱产品的企业非常多,因此企业上马氯碱产品加重了产能过剩风险。

与烧碱市场的坚挺不同,PVC产品全年则受到产能过剩、下游资金短缺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市场的活跃度较差,企业开工率明显不足。在下游需求得不到有效释放的情况下,供大于求制约了PVC行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再加上房地产市场限购令等调控措施的影响,使得2011PVC行业步履维艰。除部分企业保持较高负荷外,有的已经停产半年,有的开工率只有40%50%,在产PVC装置的平均开工率在60%左右。预计2011年产量在1280万吨左右,产能闲置严重。其中一些没有煤电一体化配套、产品单一的电石法PVC企业的困难最大,氯碱行业所面临的结构调整的任务也将更加严峻。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洲债务危机深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东北非持续动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因素都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而国内经济增速缓慢回落,能源价格持续攀升,氯碱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等因素,也使国内氯碱行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大,将对全行业2012年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来自氯碱协会的调研显示,目前有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如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已开始开发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及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的PVC产品,同时专注于PVC专用料的生产,不断地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二、    业务与技术

1. 产品与工艺

氯碱工业的产品主要有烧碱和聚氯乙烯(PVC)。下图简要介绍了生产烧碱和聚氯乙烯的流程。

1.1  烧碱

烧碱,即氢氧化钠(NaOH),又称苛性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广泛应用于造纸,冶金等行业。目前我国烧碱生产工艺技术以隔膜法和离子膜法为主。隔膜法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离子膜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当今氯碱生产最理想的生产方法。

隔膜法

隔膜法是指在阳极与阴极之间设置隔膜,把阴、阳极产物隔开。隔膜是一种多孔渗透性隔层,它不妨碍离子的迁移和电流通过并使它们以一定的速度流向阴极,但可以组织OH-向阳极扩散,防止阴、阳极产物间的机械混合。目前,工业上用的较多的是立式隔膜电解槽。阳极用石墨或金属,阴极用铁丝网或冲孔铁板。当输入直流电进行电解后,食盐水溶液中的部分氯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生成氯气并逸出。阳极溶液中剩下的钠离子随溶液一同向阴极迁移,流入阴极的电解液,其中的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自电解槽阴极室逸出。由于氢离子不断放电析出氢气,从而进一步促使水电离。溶液中所剩的氢氧根离子与钠离子形成碱溶液,与未电解的氯化钠溶液一起不断自电解槽中排出。新盐水不断得到补充,在电解槽的阳极室进行连续生产。

离子膜法

离子膜烧碱就是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而制成烧碱。其主要原理是因为使用的阳离子交换膜,该膜有特殊的选择透过性,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即只允许H+、Na+通过,而Cl-、OH-和两极产物H2Cl2无法通过,因而起到了防止阳极产物Cl2和阴极产物H2相混合而可能导致爆炸的危险,还起到了避免Cl2和阴极另一产物NaOH反应而生成NaClO影响烧碱纯度的作用。

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氯碱行业准入条件》指出,新建、改扩建烧碱生产装置禁止采用普通金属阳极电解槽,鼓励采用离子膜电解槽。同时作为能耗大户,普通DSA隔膜法属于限制类,石墨阳极隔膜法也被列为淘汰类,实行差别电价。20072009年,淘汰类企业电价加价标准由5/千瓦时提高到0.2/千瓦时,限制类企业加价标准由0.02/千瓦时调整为0.05/千瓦时。据中国氯碱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离子膜法产能超过隔膜法产能,占到56%2008年,随着隔膜法装置的不断淘汰,离子膜法的产能增加到了63%。

1.2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简称PVC,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为氯乙烯树脂。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获得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电石法、乙烯法和进口(EDCVCM)单体法(习惯上把乙烯法和进口单体法统称为乙烯法)。

下图是电石法聚氯乙烯和乙烯法聚氯乙烯的比较。

电石法聚氯乙烯

利用电石(碳化钙CaC2),遇水生成乙炔(C2H2),将乙炔与氯化氢(HCl)合成制出氯乙烯单体(CH2CHCl),再通过聚合反应使氯乙烯生成聚氯乙烯—[CH CHCI]n—的化学反应方法。

电石生产方法主要有氧热法和电热法。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CaO+3C→CaC2+CO。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则依电石炉的类型以不同方式排出:在开放炉中,一氧化碳在料面上燃烧,产生的火焰随同粉尘起向外四散;在半密闭炉中,一氧化碳的一部分被安置于炉上的吸气罩抽出,剩余的部分仍在料面燃烧;在密闭炉中,全部一氧化碳被抽出。

乙烯法聚氯乙烯

从石油中提取乙烯(C2H4),让氯气与乙烯发生取代反应,制得氯乙烯单体,经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树脂。

电石法比石油法成本低,但电石法生产的氯乙烯单体在质量上比石油法稍差(也就造成了石油法PVC稍优于电石法),且电石法造成的污染较大。但石油价格的持续走高,使电石法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不断扩展。有相当多的企业或投资人正在进入这一行业,特别是西部企业,在资源(电石多由西部企业生产、煤矿也较丰富)、能耗(水电成本较低)、人力(人工成本低)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近两年内,西部将有几百万吨的电石法PVC投产,行业竞争将愈演愈烈。同时随着PVC出口退税的调整(从11%降至5%)以及国家对两高一资企业的限制(电石将极其紧张),国内市场将极其惨烈。

2. 行业特点

2.1 资源造就产业

氯碱生产的最主要原料是原盐,而电是氯碱生产的又一主要成本构成。从这个角度,盐资源与煤资源是发展氯碱产业的重要前提条件。立足盐资源与煤资源分布,我国氯碱产业主要集中于环渤海与西北与西南地区。事实上,国内氯碱上市公司地域分布与这一产业分布特征整体呈现一致性。

2.2 区域引领协作

液氯与烧碱是基础大宗化工原料产品,氯碱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广阔的抵御特征使我国氯碱产业呈现资源关联性外还表现为下游消费的市场区域差异。从这个角度,我国氯碱产业链延伸模式在东部地区适宜推广精细化工模式、两碱联合模式、氯硅氟综合模式与园区综合模式等,而西部地区适宜开展PVC的单体规模模式。总体上,结合区域特征的氯碱产品协作生产是我国氯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技术打造未来

可以认为,氯碱生产技术整体相对成熟,特别对于氯碱类上市公司而言,其烧碱生产工艺基本均为全球先进的离子膜法。不过,从氯碱产业链延伸角度,则相应生产技术有待突破。PVC是氯碱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面之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趋势使电石油法PVC逐渐表现出相对于乙烯法PVC的成本竞争优势。但规模化密封电石炉生产技术、干法乙炔制造技术与电石法氯乙烯提纯/分离技术是当前我国电石法PVC发展的重要制约。某种意义上,这些技术的有效突破是体现我国氯碱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竞争力之所在。

2.4 关注清洁电石法PVC

资源的分布特征决定了我国电石法PVC企业相当长时期内拥有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但电石法PVC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待相关技术的有效突破。不过,在全球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下,PVC产品的涨价预期使相应拥有资源优势的电石法PVC上市公司具有比较投资价值,建议关注英力特(000635)与中泰化学(002092)。

2.5 资源:氯碱行业的必备基础

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可看出,目前国内生产能源消费仍以火电(煤炭发电)为主,因此,丰富区域的煤资源为电力生产提供了原料保证。而原盐又是生产烧碱的必备原材料,所以盐资源与煤资源是氯碱工业的必备基础。我国盐资源主要以海盐、矿盐与湖盐方式存在,海盐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尤以环渤海地区的山东为主,其他矿盐与湖盐资源主要集中与国家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相比较,煤矿资源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域主要以西北地区为主,此外西南地区与华北地区也拥有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

2.6 产业链延伸:氯碱企业的必由之路

作为主要的基础化工原料,液氯与烧碱是氯碱行业的两大主要产品。但现实中,氯碱企业很少以销售液氯与烧碱作为企业发展的产品定位,这主要出于提升氯碱企业竞争力角度所作出的选择。可以认为,产业链延伸是氯碱企业的必由之路。由于液氯与烧碱的广泛用途,氯碱企业产业链延伸也相应表现出多样化特征。

整体上,氯碱企业的产业链延伸主要表现为两大类方式:综合协作模式、单体规模形式。综合协作模式立足于液氯与烧碱配套项目的考虑,通过自身的配套项目建设与化工园区及其他化工企业综合合作方式实现氯碱产业的液氯与烧碱的综合利用;而单体规模形式则立足于氯碱下游的规模产品以企业自身规模生产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现实中,综合协作模式有精细化工模式、两碱联合模式、园区综合配套模式、氯硅氟联合模式等,而PVC的巨大市场容量使单体规模形式更多地表现在PVC的生产企业上。

园区综合配套模式。充分利用危险品运输特征的液氯原料,同时又要考虑中小规模氯碱企业自建液氯下游延伸产业的不经济性,则化工园区综合配套模式成为氯碱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选择。通过园区综合配套项目建设,在园区内部实施资源、能源闭路循环是非常有成效的和可操作的。这一点上,如上海化学工业园区、江苏泰兴化学工业园区及规划建设的淮安盐化工业园区表现较为突出。泰兴化学工业园区以园区内龙头企业新浦化学工业(泰兴)有限公司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装置为依托,吸引众多企业进入园区,消耗氯碱装置生产出的氯气、烧碱、盐酸和氢气等。目前泰兴精细化工园区中60%以上的企业需要新浦氯碱装置生产的产品。

氯硅氟联合模式。甲烷氯化物是氯碱产业下游延伸的重要产品之一,而作为新型产业的有机氟与号称“工业味精”的有机硅的主要原料之一便是甲烷氯化物。因此,以氯碱装置为依托向下延伸进行有机氟与有机硅的产业开发可认为是重要的氯碱产业拓展趋势之一。在这一点上,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取得了实效,如浙江巨化集团公司、江苏梅兰化工集团、山东东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浙江巨化集团公司建有100多套化工生产装置,共有19大类200多种产品,包括煤化工制氨、尿素、甲醇及甲醛,盐酸、烧碱、氢气、聚氯乙烯、偏氯乙烯、甲烷氯化物,氟化工制氟化工基础原料、氟聚合物、ODS替代品,以及制药、颜料、硫酸、复合肥、己内酰胺等,同时还有自备热电、供水和污水处理装置等。

此外,我国西部地区能源丰富,尤其煤炭与天然气储量丰富,但下游精细化工欠发达,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因此相关氯碱企业应处分利用区域优势开发独特的西部发展模式。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氯碱企业之一。公司是以氯碱化工、塑料加工为核心主业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拥有20KW热电、25万吨/年电石、26万吨/年聚氯乙烯树脂、23万吨/年离子膜法烧碱、500万亩塑料节水器材、8万吨/年番茄酱、6万吨/年柠檬酸生产能力和二级施工资质的建筑公司。

单体规模形式。液氯与烧碱是氯碱行业的两大基础产品,从其下游的消费构成看,PVC 无疑是氯碱下游终端产品中少有的大吨位基础化工品。PVC单个产品在液氯下游消费比例中占比超过21%2005年与2006年我国实际PVC产量分别达到与668万吨与824万吨。现实中,多数氯碱上市公司立足单体规模形式进行PVC的规模化生产。因此对于单体规模形式的氯碱企业,则PVC装置规模将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7 技术:氯碱企业的竞争核心

从生产流程角度,烧碱生产工艺是氯碱企业的首要技术关键;另从氯碱企业的产业链延伸角度,单体规模形式是氯碱企业的重要现实选择之一;而我国资源秉赋特征使电石法PVC拥有了明显的成本优势。这种意义上,乙炔生产工艺及氯乙烯生产工艺将是我国氯碱企业发展的重要发展环节。

离子膜烧碱渐成主流

应该说,原盐是烧碱的主要生产原料,电力是烧碱的主要生产成本,原盐与电烧碱的基本构成。不同的烧碱生产工艺使其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原盐消耗与电力消耗。目前,实际生产中隔膜法与离子膜法成为烧碱生产企业主要工艺选择。然而特别近年来由于离子膜烧碱法生产工艺具有明显的低原盐消耗与电力消耗,使其越来越多地成为当前烧碱生产工艺的主流选择技术。事实上,目前市场主要氯碱(烧碱)类上市公司基本全部为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工艺。

电石生产体现专有技术

一般地,每吨的电石生产需要0.95吨的石灰与0.6吨的焦炭及3400度的用电,显然电力是构成电石生产的最主要成本,因此生产节能是电石技术发展的最集中点。从电石生产工艺角度,节能降耗主要电石生产所使用的电石炉本身与原料的质量。

电石生产按炉子本体可分为开放炉和密闭炉,目前国外电石生产基本采用挪威和德国发明的埃肯(Elekn)型和德马格(Demag)型大功率密闭炉,其生产水平及工艺指标均相当先进。我国的电石生产中约有80 %为开放炉,且其中大部分为小功率炉,而密闭炉生产则普遍存在负荷不足、作业率低、产量低、电耗高等问题。

同开放炉相比,密闭炉生产在安全性、环保性、操作的合理性及潜在利用价值(密闭炉炉气为高浓度的CO)方面均有很大的优越性。随着我国对节能和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大功率、密闭型电石炉将是我国电石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此外,原料石灰与焦炭中的杂质含量也将直接影响到电石生产中的耗电量,且对电石产量也将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意义上,原料(及生产过程产生的杂质)中的杂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镁与水分千克量将分别增加耗电量2.43度、7度、8度、12度与4度,同时将增加焦炭的耗用量分别0.27千克、0.5千克、0.5千克、0.4千克与0.7千克。

总体上,电石生产工艺相对成熟,但不同企业的电石生产却存在很大的专有技术差异,这是影响电力生产成本的关键性因素。

干法乙炔技术有待突破

目前,国内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由电石到乙炔的生产工艺基本均为湿法乙炔生产技术,而湿法乙炔技术无论从运行效率还是环保角度都表现出诸多弊端。可以说,湿法乙炔严重制约了电石法PVC的长期健康发展。

因此,干法乙炔技术的有效突破将成为氯碱企业竞争力核心的一个重要组成。值得一提的是,由寿光新龙电化集团、北京瑞思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全国首创的干法制乙炔新技术成套工业化装置,因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突出优势,目前已被中国氯碱协会推荐在全国进行推广。2006年年底,由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意见为:填补了国内空白,节能、节水效果显著,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投资,有效解决了湿法乙炔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石渣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行业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20069月,寿光新龙电化集团于20069月采用干法乙炔生产工艺建成了产业化装置,实际生产中使乙炔收率比湿法工艺的乙炔手率提高2.5%,同时节水90%,而且不产生污水,并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事实上,国家环保总局已将该干法乙炔生产技术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

电石法氯乙烯技术更待破题

不难发现,市场PVC分品种存在两大类产品定价,即电石法PVC价格与乙烯法PVC价格,而且电石法PVC价格明显低于乙烯法PVC价格,一般相差400/吨左右,低幅达5%以上。应该说,PVC的产品品质差异是造成电石法PVC价格低于乙烯法PVC价格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氯乙烯纯度提升技术与高效分离技术的有效突破将直接关系到电石法PVC生产工艺的发展前景。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李群生教授带领课题组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氯乙烯单体精馏的新型高效导向筛板精馏塔,还研制出复合孔径高效导向筛板及与之相适应的操作方法;首次开发的单套产能26万吨/年的高低沸物精馏塔和高效氯乙烯精馏系统,使精馏中乙炔等低沸物杂质含量降至2×l0以下,二氯乙烷等高沸物杂质含量降至3×l0以下;开发了强制回流的操作技术,使氯乙烯精馏质量更加稳定可靠;研制了抗自聚的氯乙烯高效精馏塔,使装置实现长周期运转,生产周期可长达2年。目前,这套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在氯乙烯生产流程应用后,大大提高了氯乙烯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杂质含量,提高了整个氯乙烯的技术水平。

三、    氯碱行业存在的问题

  3.1 氯碱行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

  截至2010年底,我国在产烧碱生产企业176家,企业平均产能约17万吨/年;在产聚氯乙烯生产企业94家,企业平均产能近22万吨/年,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由于我国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地区保护,使得我国中小氯碱企业偏多,地区分布不均。从总体分布来看东多西少。虽然随着中西部地区氯碱工业迅速崛起,改变了氯碱工业传统的东西部分布格局,但是西货东进北货南下的长途跋涉所需的大量运力和高昂的运费成本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地区氯碱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从今后发展趋势看,布局不合理如不得到有力调整,会对我国氯碱工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影响。

  3.2 产品结构不合理,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我国氯碱产品结构不合理。今后氯碱产品参加国际化的竞争不只是看某单一产品的竞争实力,更重要的是看企业氯碱平衡总体产品的竞争力。我国目前有机氯产品、高档产品、专用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对氯碱工业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精细化工产品比例小,开发力度不够。聚氯乙烯产品通用牌号多,专用树脂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PVC产品工艺、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很多在国外已经大量应用的领域尚未完全开拓,导致产品竞争力低,不适应升级换代的要求。

  3.3 缺乏有效调控,产能扩张过快

  十一五后期,氯碱行业产能扩张过快,2010年底我国烧碱产能达3021万吨/年,开工率约70%左右。PVC产能达2043万吨/年,开工率55%左右。烧碱和PVC产能均居世界第一。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十二五期间,每年仍有新的烧碱和PVC装置投产。产能过剩将导致全行业开工率不高和恶性竞争更加激烈,产品价格进一步走低,全行业盈利能力降低。

从能源化工产业链来看,PVC的主要原料为电石,电石占PVC生产成本的70%左右。在电石生产成本构成中,电力占50%以上的比重。因此,电力的价格对PVC的生产成本会形成较大影响。实际情况是东部地区很少有电石法PVC产能,东部地区大多是以乙烯为原料的PVC产能,那么我们对比东西部这两种工艺的生产成本,可以看出,西部PVC产能也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乙烯占PVC生产成本的60%以上,按照目前乙烯的市场价格计算,乙烯法PVC生产成本为6500/吨(不含税价),而按照电石3300/吨的不含税价计算,电石生产成本为5500/吨,相比乙烯法低1000/吨。

烧碱也是高耗能产品,每吨耗电约2400度左右,占生产成本的50%以上,电价的高低对烧碱生产成本至关重要。

由于在电解盐时氯和碱联产而导致的景气周期的不平衡时,烧碱的价格走势与PVC的价格走势关系经常处于相反的方向,因此公司的PVC产品是对公司烧碱产品的有效对冲,保证了烧碱装置的开工率,使其综合竞争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能够优化物料平衡,实现效益最大化。

电石法(其中电石成本占70% )与乙烯法为生产PVC的两种方法,在油价大幅走高的背景下,电石法成本优势明显。我们测算若完全外购原料,电石法成本在7,000 元附近(按全国平均工业电价 0.56 元)。乙烯法在8,000 / 吨左右(按油价90美元/ 桶的背景,乙烯价格在1,200 美元/ 吨以上)。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具备煤、电一体化(约占电石法企业的1/3)或循环生产的企业优势更为突出,将成为行业整合的受益者。

PVC行业由于近些年产能增速过快严重过剩,开工率持续降低,已经处于国家重点调控之下。今年3月份,发改委将电石法聚氯乙烯列为限制类行业,限制新建20万吨/年以下的装置。预计未来国家将持续限制新增产能的数量,淘汰竞争力弱的小企业和鼓励兼并重组或用大型先进工艺设备等量替换。

上游电石行业由于同时属于资源型和高能耗行业,同样被发改委列为限制类行业,同时容量小于1.25万千伏安的电石炉被列为淘汰类。发改委发文后,各地区积极开展淘汰计划工作。国内电石产能重要集中在西部,今年以来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先后作出限制新建电石项目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规划。

在国内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趋势下,国内大量中小产能的PVC企业将会受到进一步限制甚至淘汰。未来大型先进技术设备的PVC企业将会收益于此。同样考虑到由于电石行业的调整,未来一段时间电石供给紧张的状态会依然持续下去,价格也会随之高位运行,下游一体化的PVC企业将得利于成本优势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未来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PVC 产业集中度将会有进一步提高。

3.4 氯碱工业与石化工业相结合发展力度差

  国外发达国家均是氯碱工业与石化工业相结合发展大型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我国由于长期缺乏地方之间、行业之间总体的协调性,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项目发展缓慢。有限乙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聚氯乙烯产业的总体竞争力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难以实现装置规模的大型化、经营集约化。

  3.5 受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影响较大

  氯碱工业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供应紧张,对氯碱产业影响较大。氯碱行业面临较为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电价的波动对氯碱行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和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我国的能源政策及价格走势将决定氯碱工业的发展速度和生存环境。


  3.6 国际化进程中贸易摩擦加剧

  随着氯碱行业的发展,国际化也在不断深入。一方面,国内市场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和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氯碱产能的增加,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中国出口烧碱154万吨,出口PVC纯粉22万吨。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因此中国产品出口在世界遭遇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

四、    主要竞争者

目前采用离子膜技术生产烧碱的上市公司有25家,具体如下:

1.  湖北宜化(000422

2.  沙隆达A000553

3.  英力特 (000635

4.  沈阳化工(000698

5.  鲁西化工(000830

6.  华星化工(002018

7.  中泰化学(002092

8.  云南盐化(002053

9.  天原集团(002386

10.新疆天业(600075

11.明天科技(600091

12.巨化股份(600160

13.沧州大化(600230

14.太化股份(600281

15.南化股份(600301

16.华泰股份(600308

17.亚星化学(600319

18.江山股份(600389

19.青松建化(600425

20.氯碱化工(600618

21.东阳光铝(600673

22.ST金化(600722

23.江苏索普(600746

24.大成股份(600882

25.滨化股份(601678

采用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的上市公司有16家,具体如下:

1.  金路集团(000510

2.  湖北宜化(000422

3.  英力特(000635

4.  山东海化(000822

5.  云南盐化(002053

6.  中泰化学(002092

7.  天原集团(002386

8.  新疆天业(600075

9.  明天科技(600091

10.巨化股份(600160

11.亿利科技(600277

12.太化股份(600281

13.南华股份(600301

14.三友化工(600409

15.祥龙电业(600769

16.内蒙君正(601216

五、    氯碱行业竞争力的案例分析

上述分析表明,资源、产业链与技术是体现氯碱企业竞争力的最主要三方面因素。某种意义上,资源与产业链属外因,而技术属内因。从技术角度,目前国内氯碱类上市公司基本均为离子膜烧碱,而电石与乙炔生产的环保问题均较突出,电石法的氯乙烯质量问题有待提高,这也是目前市场电石法PVC价格低于乙烯法PVC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油气资源的相对贫乏制约了乙烯法PVC的生产扩张。

从这个意义上,我国的氯碱上市公司目前尚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力,而更多地表现为相对竞争优势,而且这种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电石法中盐与煤的资源优势上。不过,目前国内氯碱上市公司中已有部分企业正朝产业链延伸的综合优势拓展,而氯碱相关的生产技术也处于积极的突破之中。

通过对主要氯碱上市公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解考察,则英力特(000635)、新疆天业(600075)与中泰化学(002092)属于有比较竞争优势的氯碱企业。事实上,从相关氯碱类上市公司历年的主要经营指标从另一侧面也验证了上述的基本观点。以烧碱的毛利率指标,由于乙烯法烧碱装置的明显规模效益使其烧碱盈利状况明显好于电石法氯碱企业的烧碱盈利状况;但以PVC的毛利率指标,则乙烯法这一指标明显劣于电石法的这一指标,而且从氯碱的综合业务角度,整体上电石法氯碱企业盈利明显优于乙烯法氯碱企业的盈利。

分公司看,主营业务毛利率超过20%的上市公司有英力特(000635)、新疆天业(600075)、中泰化学(002092)、云南盐化(002053)、三友化工(600409)。再综合烧碱业务盈利状况与PVC业务盈利状况,显然英力特(000635)与中泰化学(002092)在氯碱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相对竞争优势。

英力特(000635

2007年公司营业收入156585.76万元,同比增长38.47%;实现净利润9703万元,同比增长211%2007年,公司PVC、烧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1.97%0.608%;石灰氮与双氰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15.63%1.17%;石灰氮与双氰胺的国外市场占有率分别1.54%7.81%

20071018日,公司年产2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7万吨烧碱项目第一条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9万吨烧碱生产线建成投产,使聚氯乙烯树脂产能扩大到27.5万吨,年产烧碱21万吨。石灰氮规模9万吨/年、双氰胺规模1万吨/年、发电容量400MW、电石规模40万吨/年、精灰规模14万吨/年。

公司所在石嘴山市被国家批准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公司控股的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的税收豁免期结束,20082009年开始减半征收)。公司依托宁夏及周边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原盐等矿产品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电力为核心,以电石为基础,做强做大氯碱产业,稳步发展氰胺产业,形成热电—电石—聚氯乙烯(烧碱)、石灰—电石—石灰氮—双氰胺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公司正将研究大容量环保型密闭电石炉建设的可行性、电石渣制取高效脱硫剂、108聚合釜工艺优化。根据规划,至2010年公司完成年产50万吨PVC40万吨烧碱项目与4*150MW热电机组。

公司计划2008年实施配股项目,并拟募集资金9.31亿元,其中投资3.31亿元用于收购宁夏英力特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持股21.18%的控股股东)持有的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为公司持股43.71%的唯一控股子公司,该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138932万元与19647万元,同比增速分别78%130%

中泰化学(002092

公司主营电石法PVC和烧碱,并主要通过控股99.11%的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运作。2004年末公司PVC产能13.9万吨/年、烧碱13.9万吨/年;至2006年末PVC产能25.9万吨/年、烧碱23.9万吨。2007年公司公开增发新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期技改12万吨/年聚氯乙烯专用树脂配套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于20071129日整体竣工进行化工投料试车,123日生产出合格产品。该项目正式投产后,公司生产规模将由25.9万吨/年聚氯乙烯专用树脂、23.9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扩大到37.9万吨/年聚氯乙烯专用树脂、33.9万吨/年离子膜烧碱。

目前,公司正拟启动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年产36万吨聚氯乙烯树脂、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并力争20106月底前建成投产。该二期项目包括配套2×135MW热电联产装置以及100万吨/年电石渣制水泥熟料装置,公用工程、服务性工程。二期项目总投资39.87亿元,项目建设资金由企业自筹。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PVC年产能将达到73.9万吨、烧碱年产能将达到63.9万吨。

考虑到电石与电力是公司氯碱生产的主要生产成本构成,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电资源通过独资子公司新疆中泰矿冶有限公司与新疆中鲁矿业有限公司(该两公司均于20076月成立)分别经营电石项目与煤电项目。

新疆中泰矿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二期年产9万吨电石项目(为整合后的继承项目)已于20081月建成试生产,新疆中鲁矿业有限公司已于200711月取得当地0.3622平方公里石灰石矿的采矿权。与此同时,公司近期已获得新疆准东南黄草湖248.6平方公里九个煤矿区的探矿权。对于该项业务,公司计划先设计建设生产能力为300-500万吨/年的煤矿,预计投资8-13亿元

六、    附录

十二五期间氯碱行业的发展重点

  (一)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加强国产离子膜、干法乙炔发生技术、新型干法水泥制造技术和低汞触媒在全行业的推广,加快研究电石法聚氯乙烯使用的新型固汞触媒和无汞触媒,大力推动烧碱离子膜电解槽氧阴极技术、新型制氯工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装备。不断开发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开发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的PVC产品,进一步拓宽产品应用领域。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进产品创新。紧盯新兴产业,服务新兴产业、融入新兴产业,以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推动氯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

  优化产业布局,解决布局分散和重复建设问题。根据现有区域资源、能源条件和产能分布现状,继续支持和鼓励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以电石法聚氯乙烯为核心产品的大型氯碱化工项目。东部地区不再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鼓励依托周边新建乙烯项目和港口进口乙烯基原材料便利的优势区域发展大型乙烯氧氯化装置,及配套氯资源多次利用项目。充分发挥各区域化工园区的功能优势,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和促进行业整合,鼓励和支持优势氯碱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行业集中度。
  (三)优化原料和技术路线,实现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应继续积极推动氯碱产品原料和技术路线向节能、清洁、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推进乙烯等石化产业与氯碱工业相配套发展,加大对以煤、天然气为原料制取烯烃等新工艺的结合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改进氯碱产品结构,改进工艺路线,实现聚氯乙烯乃至整个氯碱行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在氯碱行业内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力度

  十二五期间,依据《循环经济法》等相关各项配套的产业政策,结合本行业特点,积极推进氯碱行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大力推广相关配套的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提高氯碱行业能源利用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建设热电联产、开展直购电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行业企业沿产业链方向整合相关的上、下游市场资源,积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环境和社会成本。

   (五)推进低汞化,加快无汞化进程,实现低碳化清洁生产目标

  十二五期间应重点进行低汞触媒研发和推广工作,争取到2015年全行业普及使用低汞触媒,吨聚氯乙烯的汞消耗量下降50%。同时,继续为新型固汞触媒、无汞触媒等行业汞减排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争取政策和资金层面的支持,以期尽早实现行业的无汞化生产。
   (六)全行业推行责任关怀,加强健康、安全和环境体系管理

  十二五期间全行业推行责任关怀,加强企业的安全和环保工作,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对事故预防和处置的能力,进一步充实和提升氯碱行业责任关怀工作的内容和水平。

政策措施建议

十二五期间氯碱行业的发展政策建议

  (一)国家采取有效手段,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确保总量控制落实到位

  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行业扩张,淘汰落后产能。建议十二五期间,烧碱和PVC项目统一由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直接进行审批,实行总量控制。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土地使用、项目备案或核准管理,全部由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直接管理。项目审批流程中,协会及行业专家的意见应当作为项目核准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已经审批建设和投产项目严格按照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中规定的规模要求、能耗标准、安全评价标准、配套设施要求和环境评价要求进行审查,即对氯碱行业开展准入管理。对不同建设和发展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的电价、税收和信贷政策,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会同行业协会尽快出台相应的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管理办法,以确保相关工作的落实。

  建议东部地区在十二五期间停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烧碱和PVC项目,停批新的布点。

  (二)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

  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平台,建立健全行业的退出机制,对于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资金、税收等层面的补贴及奖励。

  建议对没有按照行业能耗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的进行节能减排改造的烧碱装置东部在23年内淘汰,西部地区在34年内淘汰;淘汰的落后装置不得异地使用;对主动淘汰的落后产能按停产后节减的能源量予以货币补偿,对淘汰装置带来的人员安置问题给予政策帮助;对仍将电石渣堆放的企业,加强执法力度,坚决强制关停。

  (三)推动和促进行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十二五期间应当尽快消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并出台在融资、税收等多个层面的具体激励措施,大力推进氯碱行业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改革重组。鼓励东部地区先进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济。

  建议针对《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制定实施细则,以便落实企业兼并重组的相关工作。
  (四)以具体政策指导氯碱行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会同行业协会及专家组织编写氯碱行业发展布局规划,直接对行业的项目建设规划、产能的东西分布、发展模式等给予明确的要求和具体指导,以实现氯碱行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度发展。

  建议对老企业搬迁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以便企业搬迁后更好地发展。

  (五)制定合理有效的能源调控政策

  十二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继续给予节能效益明显的离子膜法烧碱合理的电价政策。对于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产业政策限制类的新建企业及有关项目,则应当继续采取提升差别电价加价标准等限制类措施促进其关停淘汰。

  鼓励氯碱行业热电联产和碱电直供,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碱、电两行业协调发展。应按市场经济原则和发达国家经验给予氯碱行业区别其他行业的合理电价,给予氯碱行业节能减排、废弃能源利用以及资源合理化利用予以政策支持。建议对烧碱电解直流电的电价比普通大工业用电的单价低20%

  (六)积极推动氯碱行业技术进步,加大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汞污染防治技术研发(新型固汞触媒研发、无汞触媒研发)、离子膜国产化、氧阴极的研发、以及干法乙炔发生、低汞触媒、盐酸脱吸和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等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是关系到国内氯碱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素,政策性的支持和补贴是上述节能减排技术能否在行业内获得顺利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建议鼓励并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氯碱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支持国产离子膜、干法乙炔和新型干法水泥制造技术推广应用,给予全部应用低汞触媒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以政策性补贴。在电石法聚氯乙烯使用的新型固汞触媒和无汞触媒研发方面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七)积极支持高附加值新产品研发

  针对当前国内氯碱行业存在的低端通用型号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未来几年内行业将大力推进特种牌号聚氯乙烯树脂、高附加值耗氯/耗碱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这是氯碱行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一环。在这一过程当中,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投入,给予自主创新的企业以实质性扶持。
  (八)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并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从政策的角度,应当继续对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氯碱企业在财税、信贷等方面予以切实支持,提高行业企业在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整合上下游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积极性,以切实推动十二五期间氯碱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九)对部分氯碱产品出口及原料进口方面实施合理政策

  建议对主要氯碱产品出口及原料进口提供合理政策支持。在应对国外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方面研究对策和采取合理必要的措施。
  (十)促进氯碱工业与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相结合

  氯碱工业与石油化工联合,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生产装置的大型化,有利于平衡生产和降低综合成本,增加与国际大公司的抗衡能力。建议国家政策引导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与氯碱工业相结合发展。


 

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

为遏制氯碱行业盲目扩张趋势,促进结构升级,规范行业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0071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条件》主要从行业布局、规模、能源消耗和环保等4个方面对氯碱行业新建、改扩建项目提出了准入条件。
   
第一,在行业布局方面,要求新建氯碱生产企业应靠近资源、能源产地,有较好的环保、运输条件,并符合本地区氯碱行业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搬迁企业外,东部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和与其相配套的烧碱项目。

第二,在规模、工艺与装备方面,要求新建烧碱装置起始规模必须达到30万吨/年及以上(老企业搬迁项目除外),新建、改扩建聚氯乙烯装置起始规模必须达到30万吨/年及以上。新建、改扩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必须同时配套建设电石渣制水泥等电石渣综合利用装置,其电石渣制水泥装置单套生产规模必须达到2000/日及以上。准入政策鼓励采用乙烯法聚氯乙烯生产技术替代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技术,鼓励干法制乙炔、大型转化器、变压吸附、无汞触媒等电石法聚氯乙烯工艺技术的开发和技术改造。

第三,在能源消耗方面,要求新建、改扩建烧碱装置电解单元交流电耗不大于2450千瓦时/吨,30%离子膜法液碱综合能耗不大于350千克标煤/吨。新建、改扩建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电石消耗应小于1420千克/吨(按折标300/千克计算)。新建乙烯法聚氯乙烯装置,乙烯消耗应低于480千克/吨。
   
第四,在安全、健康、环境保护方面,要求新建、改扩建烧碱、聚氯乙烯装置必须由国家认可的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和有资质单位组织的环境、健康、安全评价,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的各项管理规范和标准。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产生的废汞触煤、废汞活性炭、含汞废酸、含汞废水等必须严格按国家危险废弃物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新建、改扩建烧碱、聚氯乙烯的生产企业必须达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烧碱/聚氯乙烯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所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必须要有电石渣回收及综合利用措施,禁止电石渣堆存、填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