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子有方,培养杰出孩子并不难!

 晚霞生辉 2011-09-30
  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父母怎么办?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孩子的成绩……日前,首届中国家庭教育基础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坛,《铸造子女成功未来》优秀家长训练营同时开营。五六百名家长在中国家庭教育前辈的引领下,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困扰心灵、看似无解的结。

  本报教育工作室联手大山亲子教育中心,抽取了16位本报幸运读者,免费赴京,出席了首届中国家庭教育基础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以及《铸造子女成功未来》优秀家长训练营。卢勤、董进宇、周弘等研究中国家庭教育的顶尖级人物到场,与众家长分享了培养成功子女的经验。

  1现状:成功的路上没人了

  “上小学不考第一名,不算成功;小学毕业考不上重点中学,不算成功;考上重点中学在班里不是前几名,不算成功;中学毕业考不上重点大学,不算成功;考上重点大学不是班里的前几名,不算成功;考上重点大学,又是班里的前几名,可是这些孩子不堪重负,出事了,回头看看,成功的路上没人了。”知心姐姐卢勤调侃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知心姐姐坦言,中国培养出了越来越多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越来越多老态龙钟的孩子。

  “全世界孩子自杀率排名是日本、韩国、中国、印度,中国位列第三。”中国亲子教育第一人董进宇博士在论坛上说。孩子们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们的考试分数越来越高,可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吗?他们心里幸福吗?

  卢勤直指中国越来越多“直升机”家长——只要是为了孩子,家长无论在哪里、无论干什么,都是能保证做到随叫随到的“直升机”。甚至孩子出国读书,家长还要放弃工作,出国陪读。

  凡此种种,令人担忧。

  2探源:家长恐惧 孩子无措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就是不听话。”“父母省吃俭用供应孩子,他咋就不上进?”面对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显得力不从心。“玩电脑、看电视,一整天也不累,一说看书就瞌睡。这样咋能考上大学?”“不考上好大学,咋能找到好工作?”面对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感觉无能为力。不仅如此,“妈妈只生我一个”的家长,几乎都抱着输不起的心态,唯恐孩子落后,凡事要争先向前,要求孩子这样干、那样学,而这就让没有太多经历、很多事情尚是“人生第一次”的孩子们无所适从。他们做得不好就要被吵。

  望子成龙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在本次论坛上,中国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发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让人心慌?”他指出,中国的家庭教育经历了放羊式、野蛮大棒式、恩威并施式、一味夸奖式、让孩子安心式五个阶段。目前五种家庭教育方式共存。董进宇博士对此阐释为,中国社会正由“老爹说了算”的层级化社会进入平级化社会的转型期,但家长还很难在平等、协商的前提下跟孩子沟通,家长学习和自身成长不够,难免迷茫、无助、愤怒、紧张、焦虑,在这种心态下,担心、恐惧、抱怨成了家长的常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放松不下来,并在老师、家长高压下,痛苦着、挣扎着坐在课堂上,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孩子学习总不在状态。”这是家长普遍的抱怨。在家长、老师的抱怨、吵骂声中,孩子除了手足无措,还能怎样?

  周弘老师认为,教育的根本是安心,安生静、静生慧,而智慧是生命的能量。只要让孩子的心安定下来了,孩子就能轻易进入家长希望的学习状态。这个时候,孩子想学习不好都难。家长总抱怨孩子不在状态,岂不知孩子是心不安定。

  3家长: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老犯错,不吵怎么办?”这是太多的家长经常问的问题。

  面对提问,董进宇博士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修正自己人生目标、方向的过程,不犯错是决不可能的。其实,孩子犯错误没关系,关键孩子要对家长说实话;说实话的前提是孩子对家长无条件信任;无条件信任需要家长无条件、持续、长久的爱和付出。家长耐心指出错误,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今后应该怎么办就可以了。可家长扪心自问,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用于指出孩子错误、提出如何改进的占多大比例,而用于抱怨、指责甚至侮辱、谩骂的时间又占多少?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家长没摆正自己的位置。

  天生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优秀的孩子没有,无论孩子考第一还是考最后,孩子都是尽了力的,只不过后者生命的能量不够强。家长这时候要做的根本不是给孩子施压,家长如果能好好地反思自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知道孩子是独立个体,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成长中的孩子只有在犯错误中,才能学会适应。家长不能更不应包办孩子的一切。家长只有调整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影响孩子也做最好的自己。这才是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激发孩子潜能的不二法门。

  4做法:跷起你的大拇指

  “我们家最重要的事是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能学好,我啥都愿意干。”相信这是很多家长的心声。

  的确,中国家长为孩子付出的太多了,可他们忙来忙去却都在忙着挑孩子的毛病。“不指出毛病,孩子怎么改呀?”家长还会为自己的行为振振有词。

  论坛上,周弘老师说:“大拇指是好消息的预言家,而二拇指是坏消息的乌鸦嘴。”他建议,“在家庭教育中,中国家长应该让二拇指下课,让大拇指横空出世,上岗顶替二拇指。”

  周弘讲的小故事很让人开窍:一个孩子第一天上学,放学时书包忘到学校了,只带回家一块橡皮。聪明的妈妈忽略了孩子的过错,只表扬孩子把橡皮带回家的事。妈妈告诉孩子:“孩子你真棒!你今天把橡皮带回来了。如果明天把铅笔也带回来,就更好了。”第二天,孩子不仅拿回了橡皮,还带回了铅笔。在妈妈耐心的、持续不断的“孩子你真棒”的鼓励声中,孩子很快改掉了粗心的毛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如果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学会问孩子“为什么呀”;孩子长大了,家长学会问孩子“你怎么想的呀”,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孩子无论怎么回答,家长都跷起大拇指认同孩子的说法,让孩子提升自我价值,让孩子在鼓励中克服自卑,从“我不能”走向“让我试试”,最终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5真爱:爱好自己和老公

  参加论坛的王女士是带着一肚子抱怨来的:儿子上初一,叛逆不听话;老公忙工作,整天不见人;她见谁都烦,跟同事关系紧张。就是兄弟姐妹也觉得王女士变了,不再是那个和气的、一说三笑的人……王女士也很纳闷,自己忙了工作忙家务,对孩子关心备至,对老公全力支持,对同事和兄弟姐妹也都是尽心尽力。她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还是董进宇博士关于真爱的定义帮她揭开了谜底。不了解对方需求的爱、控制对方的爱、无原则的爱、自以为是的爱、限制对方的爱、不能相互交流的爱,这都不是真爱。王女士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她总自以为是地爱孩子,她把自己的事儿往后放,自己的工作没干完,心里干着急,而心里急着监督孩子、数落老公,自己的事儿耽误了不说,还把孩子、老公弄得鸡犬不宁。

  从北京学习回到家后,她听从董进宇博士的建议,努力调整自己。她先忙工作,要加班就耐心向家人解释。没有抱怨、不再唠叨的她很容易取得家人理解。得到家人理解的她鼓励孩子时,不再带着功利的心了。没了抱怨,也没了对家人的指责。孩子安心学习,老公忙完工作就回家。她告诉记者,她已经好几年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了。

  欣赏:全纳、无条件地爱孩子

  6荆女士的女儿上高一,成绩一直不理想。一心望女成凤的荆女士在给孩子报了无数的补习班后,彻底失望了。“孩子歪歪扭扭学会走路的第一天,我狂喜呀!我觉得孩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可慢慢地,我觉得孩子考试没有别人分数高,我就开始恼孩子,觉得她让我在别的家长面前抬不起头。我现在都不知道我到底是爱孩子本身还是更爱孩子的分数?”

  在北京论坛上,董进宇博士的一个比喻解开了她的心结。家是孩子的城堡。孩子在城堡外突击学习,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像打仗受了伤。当孩子伤痕累累地回到城堡,城堡里的人要做的是医治创伤,孩子才能再度出击。可如果城堡里的人再对其打骂、埋怨、指责,让孩子雪上加霜,孩子哪有动力、哪有能力再度出击?

  周弘老师的话更点醒了荆女士:”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生命如花,哪一朵(花苞、花朵)不美?”荆女士说,三天的课程让她明白,孩子处于花苞阶段,这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指责,不是高压,更不是打骂,孩子需要家长拿出七分感情、两分智慧再加一分方法帮助孩子,给孩子全纳的、无条件的爱。

  家长如果持续地用心发现孩子的优点,在真诚的赞美声中,孩子就会慢慢安下心来进入状态,孩子愉快、健康地成长,学习好只是顺带的副产品。

  郑州:中学生潜能训练营十月开营

  7据悉,10月4日~6日,董进宇博士将在郑州举办“创造巅峰学习状态——中学生未来精英潜能训练营”。该课程适合对象是初一到高三的孩子,在学习意愿、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方面进行专项训练。

  所谓学习意愿,就是孩子想不想学习,有自信的孩子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他的态度是“我能”,没自信的孩子的状态是“我不行”。学习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学习的效果,最佳状态就像高尔基说的“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如果一个孩子认为我的父母这么信任我,这么爱我,我如果不好好学习,会对不起他们,那么孩子一定会努力学习的。训练营的第二个训练目标就是——学会感恩父母,调整学习状态。第三个训练目标是掌握科学高效的文理科学习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反之不当的方法则事倍功半。

  训练营采取全封闭的体验式训练,运用游戏、冥想、电影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如果您想让孩子更加优秀,不妨给孩子提供一次参训的机会。
(责任编辑:郝孟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