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化、起无始.原夫浑沦之未判,神灵之未植,而为冥妙之本者,道也。夫道,莫穷其根本,莫测其津涯,而有大圣人禀之而生于其间。故谓之无始者,即太上也。太上生乎无始,起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炁之祖也。无光无象,无色无声,无宗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焉。夫道,自然之妙本也。于微妙之中而生空洞者,真一也。真一者,不有不无也。从此一炁,三合成德,共生真老也。自真老而生下三炁,三合成德,共生太上也。自太上乃生前三炁,三合成德,共生老君也。老君乃大道之身,元炁之祖,天地之根也。鸿洞无边,合之为自然,离之为道德。故众圣所共尊,今古不能泯也已。 第二化、运自然.老君者,元炁之根,造化真宗,体任自然。自然者,道也。强为之容即老君。以虚无为道,灵元为性,清空寥廓,晃朗太玄,含孕于空洞寥落之外,莽荡玄虚之中,寂寞无里,不可称量。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兹而生。八表穷窿,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挺于空洞,浮游幽虚。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卓然独立,大而无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所谓混元,由兹而始矣。 第三化、现真身. 第四化、秉教法. 第五化、受玉图。 第六化、登位统。老君以大圣之功,化导无始,位育灵根,奚有品位名称者哉?然上有元始之尊,次有道君之圣。老君次道君之位,演化立功。既以陶镕三炁,运行万天,周布众法。元功克著,乃登极道之果,继三真之位,嗣太上之任,为法王之尊也。所以上总群圣,中理众真,下辖九天。在太微钩陈六星中,号曰天皇大帝曜魄宝,以故乘三使六把九枢机,统摄万类出处各件;秉持仙箓,主领神人、真人、仙人、圣人、贤人。但见百千亿天王,拜手于前,恳求岁时施布。赏校善恶之事,游行万方,以洪道化。而一老君常在太清太极宫也。 第七化、历劫运。老君生于无始,起乎无因,独立于冥涬之前,周行于开辟之后。经历劫运,甚为久远。劫运者,天地成坏之名,阴阳穷尽之数。阳尽即生阴,故为大水;阴尽即生阳,故为大火。阳极于九,故云阳九;阴极于六,故云阴六(又作“百六”)。小则三十日为一交,十二交为一度,三千三百度为小劫,九千九百度为大劫,九九八十一万年为劫终也。以夫阳极于九,阴极于六,凡阴阳之数,极于九、六者,则三界荡然。此时天炁穷于太阴,地炁极于太阳。阳极为孛,阴极为否。阳极则其精化为水,阴极则其精化为火。先焚以大火,次漂以大水。上至九天之下,下至九地之内,金玉化消,毫末无遗。然后,元炁复合,谓之“混沌”。混沌剖判,再分天地,一起一伏,周而还始。老君行化,经历此劫不知其数。故经有云:“上世始以来,所更如沙尘。动则有载劫,自惟甚苦辛”是也。《风俗通》曰:“十千曰万,十万曰亿,十亿曰兆,十兆曰经,十经曰垓,十垓曰载”。“载”者,谓地不能载也。 第八化、造天地。老君乃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故立乎不疾之途,游于逍遥之墟,御空洞以升降,乘阴阳以陶埏。分布清浊,开辟乾坤,悬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运行。四时得之以代谢,五行得之以相生。故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炁之初,运真元始之三炁而为天,上为三清三境,即始炁为玉清境,真炁为上清境,元炁为太清境是也。又以三清之炁,各生三炁,合成九炁,而为九天: 第九化、诞玄灵。老君尝以上和元年岁庚寅九月三日甲子,化生于郁单北玄玉国天罡灵镜山李谷之间上玄灵母九玄之房。初,母之始孕,梦玄云日月缠其形,六炁之电动其神,遂有妊。既诞之辰,有三日始出,乃以谷为氏族,用曜景为名,一名弘,字子光;一名玄水,字山渊。 第十化、变真文。老君当龙汉元年,分身于中央大福堂国,出真文赤书,以化其民,皆得长生。南极赤明之国,出火炼真文。号曰洞阳之庭,有流火之池。人炼其形,皆成金色。上置南昌之宫,下立朱陵之馆,以主生成。东极碧落之天,浮黎之国,书真文于空青之林,文成紫字。其林风声成音,鸟食其叶,身生文章,人得其羽,即能飞行。其民长生,安乐无为。 西极卫罗世界,西那玉国,出真文于浮罗之狱,以度国人。玉池自生,金精流映。人挹其水,身生金光,与天相毕。 第十一化、垂经教。 十二化、撰灵篇。老君于中皇元年岁壬戌三月一日,于玉天琼房,推较本元,撰集灵篇,以为宝经三万卷、符图七千章、玉诀九千篇,以授东海方诸宫青童大君,使传后学玉名合真之人。大君既受宝经,位登上相,金华玉女,紫晨玉童,各三千人,俱侍卫焉。末学之子,欲受经及修行,皆宜先奏金简于青宫,投玉札于上清。典录玉司,常阴察人精粗,其有勤苦,乃得授玄焉。 十三化、为帝师。老君在天皇时,号通玄天师 第十四化、置陶冶。老君于天汉元年 第十五化、赞元阳。老君在伏羲时,号郁华子,说《元阳经》,教画八卦、造书契,使天下义理必归之文字,文字必归六书。作甲历,岁起甲寅,干支相配 第十六化、教稼穑。老君与神农为师,号大成子,说《元精经》,教以生化之道。播百谷以代烹杀,合百药以救百病。尝桑得禾,尝柳得稻,尝榆得黍,尝槐得豆,尝桃得小麦,尝杏得大麦,尝荆得麻。既登五谷,以合民命。止杀禽兽,群分类聚。长善遏恶,以全其生。不食血肉,故无业累。示好生之道,由兹始矣。《孔子家语》云:“季康子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皆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也。” 第十七化、始器物。老君在祝融时,下降衡山,号广寿子,以《人皇内经》、《灵宝五千文》授于祝融。融观斯经,则知金玉七宝之所在。范土为金,冶石为铁。乃造刀斧钻凿等,以利益众生,使不损手爪之用。祝融氏以道治天下,六千余岁上升。《尚书?洪范篇》曰:“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黄帝内经》与此稍异。 第十八化、居空洞。老君在黄帝时号广成子,隐于空峒。黄帝往见问之,广成子曰:“汝所问者,物之质也。奚足以及至道?”黄帝退,捐天下,斋心除形,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蹙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夫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必清。勿劳汝形,勿摇而精,少思寡欲,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神将守形,形乃长存。谨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杳冥之门矣,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谨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修身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也。”黄帝闻之,乃叹曰:“吾于广成子之谓天也!”因授以《自然经》、《阴符经》等。《前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赵宋欧阳文忠公《崇文总目?叙》云:“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而治,不可易也。或不究其本,弃去仁义,而归之自然。以因循为用,则儒者病之”。“神将必清”一本作“必静必清”,“勿摇而精”,“而”读“尔”字。 第十九化、传经蕴。老君在少皞时,降于空峒,号随应子,说《庄敬经》,以教顺时行令。当颛顼时,降于衡山,号赤精子,说《微言经》,教以忠顺之道。复于帝喾时,降江滨,号录图子,说《黄庭经》,教以清和之道。又命九天真人,三天真皇,执九光之节、景云之符,下牧德台 第二十化、说道德。老君在尧帝时,降姑射山 第二十一化、资宝文。老君在夏禹时,降于商山,号真形子,教以勤俭之道,授《九畴书》。又命宛委山之神玄夷使者,授以玉书、灵宝五符、治水真文。初,禹治水,随山浚川,老君遣云华夫人往,阴助之。时,禹驻巫山之下,大风卒至岩谷,振臂损力,不可制。忽遇云华夫人,禹拜之。夫人即敕侍女,传禹策召鬼神之书。因命其神:一、狂章,二、虞余,三、黄麾,四、大翳,五、庚辰,六、童律,七、巨灵等神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扼,与民除害。凡人力不能制者,皆彼为之,如戮防风于会稽、剿淮涡之神无支祗于龟山,皆其力也。禹后入阳明洞天,为紫庭真人,藏真文于包山之墟。 第二十二化、遗盘铭。老君在商时,降于潜山,号锡则子,说《长生经》,教以恭爱之道。继居碣石山,作《通玄经》以传大彭,谓道德在无为也。汤闻之,驾往迎,至彼见一道童,问真行子所在,答曰:“师他适,吾当代往。”汤见童子,意甚忽。问其姓氏,曰:“威子伯也。王欲宁心志,须以丹药浴其身,则五内之火自息。”王如法行之,顿觉安泰。童亦就浴于汤,浴毕,飘然而去。王视盘中水,澄清澈底,下有九大字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旁有四小字曰:“锡则子书”。汤乃刻铭于盘,以自警惕。“锡则”,疑是道童别名。更遣使至碣石,务期得见真行。使至碣石山,洞已是空空。 第二十三化、降圣迹。商二十四王祖甲三祀,乙丑岁,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炁,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下降于亳州东国 第二十四化、隐柱下。商纣王二十四年丁卯,正月十有二日,丙申。老子化炁分身,乘飞飚之轮,降于岐山之阳,号燮邑子,说《赤精经》,教以仁信之道。西伯闻之,如为守藏史。武王克商践祚,迁为柱下史,易号育成子,作《璇玑经》,以教于王。在成王时,号经成子,说《广化经》,又以道授周公旦。《史记?乐毅传》云:乐臣公 第二十五化、弃周爵。往昔,老君化身号静老天尊,行教于东华山九合玄台,说法度人。以道授东极始老国 第二十六化、刻木羊。老子于康王五年戊寅,自号古先生,出游西极、大秦等国。路经积石,步上雪山。见一人独自采樵,老子佯作踊(蹦-山)不能上。樵者恻然动念,谓曰:“怜公衰迈,愿负过危险。”老子心感之。过岭,憩石上。问其姓氏,答曰:“葛由也。居前山坳中,樵以为食。”老子云:“蜀中绥山,有桃食,皆实。至彼可勿谋食。但绥山高峻,非步履可登。”乃以樵斧斫松枝,斫成一木羊,教由吸气使行之法,乘能陟险,不少蹉跌。由大喜,拜谢。老子别之西行,步履而去。由归家,辞邻里,探知绥山在峨峰西南。一日,由前驱木羊入城。蜀中富豪贵士,见之大惊。或有追至山下者,仰止不能上,呼号接引。由掷桃数枚,争食之,味极甘美。有不能还家者,结茅于山下,立葛祠以祀。常皆见之,但不能上山会晤。有谚云:“食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 第二十七化、临罽宾。老子自雪山别了葛由,前来罽宾行化,开度国人。暂止于近郊之皮山,陏机阐教。时王出猎山间,见五色光炁腾跃贯日,王怪而寻之。突遇老子,问曰:“汝是何人?”老子曰:“吾乃修道之士。”王曰:“不闻有‘道’耶!”答曰:“道者,元炁之祖,虚无自然。乃天地之灵根,万物之本始。在天为众圣所尊,在地为国王之师。盖天上天下,惟道为尊。有情无情,惟一无二。王宜宣奉焉。”亳州《太清宫碑铭》云:“楼观发轨,函关挂轊。罽宾阐化,身毒布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