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的趣味问题(6)

 寒冰水鎏 2011-09-30
 
 
 
 
中国文化的趣味问题(6)
——寒冰收集
 

先有帽子还是先有冠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帽子,有时图个时尚,有时为了遮风挡雨。可是你知道古代的帽子是什么样吗?原来,在古代社会中,帽子的别称就是冠,当然冠的形状和现在的帽子并不一样。
先秦时代,冠是用来显示贵族身份的服饰标志。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上的差异表现在了各个方面,服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不同的服饰代表不同的等级,即为古代的礼冠制度。在封建社会中,有资格戴冠的除了统治阶级外,还有服务这个阶级的士。在汉代,冠分十几种之多,以用来供不同身份的人和不同场合使用。
那么,当时的老百姓又戴什么呢?经专家学者考证,当时的老百姓经常会用巾包头或结扎发髻。所谓巾,就是用丝或麻织成的布。汉末黄巾起义军的农民战士,他们没有冠,只用黄巾包头,所以有“黄巾军”这个称呼。直到现在,西南人民仍用“帕子”包头,其实这就是古代“巾”的遗风。
统治阶级用巾习惯的出现使得巾的花样逐渐繁多起来。那么巾是怎么变为帽子的呢?事情是这样的:南北朝时,北周武帝为了便于军人戴用,用巾裁制成有四个角的东西,一戴就行。当时的人把这东西叫做“幞头”,实际上它已是帽子了。唐代,又有人把四个角改成两只脚。有一种是两脚向左右伸出的,叫“展脚幞头”,是文官所戴;有一种是两脚在脑后交叉的,叫“交脚幞头”,是武官所戴。到后来就发展成了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纱冠”。由于戴帽子比扎头巾方便,于是,巾就慢慢被淘汰,而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帽子。

 

“大夫”一词是怎么得来的?

大夫,是我们对医生的一种称呼。但是在中国古代,大夫一词并不是代指医生,而是一种官职。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是盛行,而且大夫内部还有一定的阶层划分,具体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到了秦汉又有所谓的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和医生这个职业并没有任何关联。
宋朝时期,我国在医学管理和医务制度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设置大夫以下专门管理医学的官阶。在制定出来的官职系统中,医官中最高级是大夫,大夫分几级,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等;其次为郎,又称郎中;以下便是医效、祗候等。因为大夫是医官最崇高的职位,所以后世的人就把大夫作为对医生的尊称。又因为医官中也有郎中一职,因而也有人把医生称为郎中。
不过,根据古人的习惯,大夫和郎中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大夫是人们对设馆治病医生的称呼,而在草药店或上街高喊包医疑难杂症的医生则被人们称为郎中。所以,今天人们称呼医院的医生为“大夫”,而非“郎中”。

 

“卫生”一词的来历

在现代社会中,“卫生”一词指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个人和社会的卫生措施。据医学史研究,人们发现“卫生”这个医学名词其实就从古代医书中常出现的“养生”一词上面逐渐演化而来的。
“卫生”这个词最早出现于《灵枢》中。隋代杨上善编注的《黄帝内经》(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基础理论著作)将《灵枢》、《素问》合纂为一书。而《灵枢》的成书年代是在战国时期,其流传则在战国以前。这一点被目前医学界所公认。所以,“卫生”这个词可能是在战国时期有的,当然也不排除后人的添加之嫌。
另一种说法认为“卫生”一词应该源于《庄子?庚桑楚》:“南荣趎曰:‘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还有一说认为“卫生”一词来自希腊神话。希腊语中“卫生”一词是指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西欧学者用此词表示“卫生”或“卫生学”。

 

“店小二”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在古代,“店小二”是对饭店里或者茶馆里的服务员的统一称呼。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呼呢?这是因为自宋元以来直至民国初年,老百姓是没有名字的。有名字的人要么是上学的,要么是当官的。不上学也不为官就不会认识多少字,名字也不会很正式。于是一般老百姓就经常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符号作为称呼。比方说明代常遇春的曾祖叫“四三”,祖父叫“重五”,父亲叫“六六”。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
古代类似饭店的服务行业中,店主的地位总是别的人不可比拟的,理所当然是这所小店中的老大,店中的服务员是店主雇用而来的,只能是老二,故而称为“店小二”。
当然,现代社会中提倡使用文明用语,“店小二”的称呼就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秘书”的来历

“秘书”在现代社会中是指那些为高级人员服务的私人“佣人”。但是一开始这个词并不是现代社会中的意思,而是另有所指。
“秘书”在古代是指皇家秘密的藏书。东汉恒帝时开始设秘书监这个官职,其实是相当于国家的图书馆馆长,年俸六百石。管理“秘书”的长官就是汉初所设置的“长史”,以及后来的“中书侍郎”、“翰林学士”等官员。幕僚中的“记宝”、地方官府的“主簿”,其实就是当代社会中秘书的前身,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中国古代有很多出色的秘书(幕府)工作者。如击鼓骂曹的祢衡,就是江夏太守黄祖的秘书,他能写出黄祖“所故言而未能言”的内容;至于脍炙人口的名篇《讨武曌檄》的作者骆宾王,就是徐敬业的秘书。

 

你知道“同志”一词的来历吗?

“同志”一词的本意,照字面解释就是志同道合,或可理解为具有同一个志向、理想或愿望的人。它现在虽然应用广泛,但它并非现代语言的产物。
在我国古代,“同志”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中写道:“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到了现代,“同志”成为政党内部成员之间的称呼。现在,“同志”一词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亲切尊敬的互相称呼。

 

趣味链接:“老先生”的由来

“老先生”这一称呼,一般是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其最早见于《史记?贾谊传》中。
明朝时,老先生开始专指那些翰林院的学士、官员。即便有的翰林年龄不大,但仍称之为老先生。因为翰林院中的学士都有着很大的学问,在人们眼中,他们都是些老学究,故而称其为“老先生”。清朝“老先生”一词的使用范围有了很大的变化,做相国或两司抚台的官员也被统称为“老先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已经够大,而且大部分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走向仕途的,学问自然不必说)。
时至今日,“老先生”这一称谓有了多种含义。它不只是尊称,有时还含有戏谑和讥讽的味道。这可能是社会的风气使然。

 

“孺子牛”的由来是怎么回事?

鲁迅先生曾经用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来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之心。后来,“孺子牛”本身就代指为人们服务的忠诚公仆。其实“孺子牛”并不是鲁迅先生所创。
《左传?哀公六年》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是人名。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的名字就叫“孺子”。齐景公十分宠爱这个孩子。有一次他竟然自己口衔绳子、趴到地上,而让孺子把他当牛骑。其间,孺子正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了下来,那绳子一下子把齐景公的牙齿给折断了。从这则记载来看,“孺子牛”其实是指齐景公及他对孺子的宠爱。
当代社会中,“孺子牛”就被用来称呼那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

 

“瘪三”的由来

“瘪三”,本来就是指那些生存状态很不好的人。根据学者们的考证,“瘪三”在宁波、松江、上海三地是一个流行语。那么“瘪三”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说起来,它的出现还与当时参与侵略中国的一名英国侍卫有关。
一开始,“瘪三”是旧社会上海地区的人们对那些令人讨厌的乞丐的称呼。有一次,一个小乞丐讨不到饭而潜入厨房偷了块法国面包,结果被一个英国侍卫发现而被追赶,侍卫边追边喊“打死你个瘪三”,后来小乞丐最终被追上,遭到暴打,幸亏宁波一姓周的鱼贩出手相救而没有致命。但是侍卫那句话却被周姓鱼贩流传于市井。后来,“瘪三”演变为贬义之词。
今天,整个中国大地上到处都可以听到这句话,它已经演变成一个彻底的骂人之语了。
 
 
 
做饭的厨师为什么被称为“大师傅”呢?
 
在当代社会,人们总是习惯把木匠、石匠、瓦匠、铁匠、画匠称为师傅,而唯独对做饭的称大师傅,炒菜的称二师傅。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称呼还得从古代一个皇帝修宫殿说起。
传说,早先有个皇帝命人修建一座宫殿。宫殿在建期间,他率领一班文武大臣来到修造宫殿的地方巡察。到了工地,皇帝看见工匠们正在忙活,个个都在施展自己的本领:木匠锛刨响,铁匠炉火旺,石匠锤声叮叮当。皇帝一时心血来潮,就叫各个工匠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谁的本领最好就封谁为师傅。
木匠说:“房子的梁托、斗拱、门窗,哪一样少得了我们木匠呀!木匠才称为真正的师傅。”
瓦匠也不服气:“光你们木匠做得再好,如果没有我们瓦匠装上琉璃瓦,怎么保证房子的好看与建筑的防雨?我们也是可以称为真正的师傅的。”
画匠说:“做得再好的房子,要是没有我们画匠描花上漆,就显得不好看。我们也是可以称为真正的师傅的。”
铁匠说:“木匠忙半天,还不如我们铁匠冒一下烟。”
锡匠说:“铁匠冒烟不如我们锡匠粘一粘。”
泥瓦匠说:“你们都是做附件的。盖房子还要靠我们泥瓦匠一砖一砖地垒起来才能成为房子。”
大家争来吵去,大臣回报给皇上听,皇上说:“各行都不能少,都是师傅。”
这时有一对做饭的姐妹也跑上前问:“我们做饭的算不算师傅呀?”大家一听就“哄”的一声笑开了。大家都说:“做饭家家都有,要是都算师傅,那师傅也太不值钱了。”姐妹俩一听,就回到房里,姐姐说:“我们今天就歇着吧!”
到收工的时间了,工匠们都饥肠辘辘,十分渴望能吃顿饱饭。哪知到了厨房发现并没有食物可吃,于是便跑去找那姐妹俩。姐姐说:“既然你们说做饭的不算行当,那你们就自己做吧。”这几百号工匠大眼瞪小眼,谁也做不了这几百号人的饭菜。工匠们没有办法,只好请求皇帝为做饭的姐妹封号。皇上问:“那这做饭的该叫什么师傅呢?”大家说:“她们俩最大,谁也离不开,就是工匠中数一数二的。”皇上说:“那就封做饭的为大师傅,炒菜的为二师傅吧。”
所以,以后做饭的厨师就被称为“大师傅”了。
 
 
 
 
 
 
 
 
 
 
 
 
 
 
 
 
 
 
更多精彩点击:http://hbs.360doc.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