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和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面对面》有感

 gjl_wt 2011-10-01

读《和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面对面》有感

 

 

《中国教育报》近日刊载的《和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面对面》的文章,介绍了美国2011年国家年度教师奖获得者米歇尔·谢尔女士来到中国进行访问的情况,读后感触颇多。

感触之一:美国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美国于1952年创设了此奖项,至今已有61个年头,有61位国家年度奖教师载入了美国的史册。此奖项是美国历史最长、声誉最高的教师奖项,每年美国500万教师当中只有一人当选,获奖者会受到美国总统在白宫的接见。年度教师在当选后的一年里会到美国国内与海外巡回交流,相当于美国教育的“代言人”。2011年,美国50个州、华盛顿特区、国防部教育处以及五大特殊地区各推出一名州年度教师参与国家年度教师奖的角逐,最终,马里兰州的化学教师米歇尔·谢尔在众多杰出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报纸上的一幅照片,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邓肯接见谢尔,认真“听”谢尔老师的演讲,两位“大人物”表情是面带赞许、充满肯定。

感触之二:教师获奖后不离开教学岗位。谢尔作出承诺,在一年以后回到课堂,不离开教学岗位,将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这也是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奖对候选人的前提要求,“今后计划继续在教学岗位上”。也就是说,如果想借助奖项去谋个一官半职,那么你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回到教师岗位,他们可以尽情地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更多学生,为同行树立榜样。为什么这些被高高捧起的教师不让去当校长、学区负责人、甚至各州和联邦教育部官员?我们国家也有许多杰出的优秀的教师,当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后没有多长时间就离开讲台去当校长,或离开学校去当局长、县长、市长什么的,不能再扎根课堂、以身示范,失去了杰出和优秀的价值。

感触之三: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评选标准耐人寻味。美国年度教师奖筛选标准是献身于从幼儿园至十二年级教育事业且知识渊博的教学能手,具体为:发展所有背景和能力的学生学习的能力;深受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尊敬与爱戴;和在学校一样,在社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做事稳重、口才好和能应付繁重任务的充沛精力。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奖不多的几条评选标准之一就是要推动所有学生学习,无论其“背景和能力”,这是美国教育界的共识。从获奖教师来看,大多出自普通公立学校,甚至是薄弱学校。帮助弱势学生取得成功是许多人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在美国,你帮助弱势阶层的学生获得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会赢得鲜花和掌声,甚至来自总统的奖励。

感触之四:美国考教师资格证不容易。1995年,20出头的谢尔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专业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在美国是顶尖的大学。谢尔成绩优秀、专业热门、前途无量,但她自愿选择从事教师行业。“1995年,1070名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中,只有30人考取教师资格证,我很骄傲我是这30人中的一员”,谢尔说。这所顶尖的大学,毕业生应该都比较优秀,1070名毕业生考教师资格证,也只有30人考取,可见美国考取教师资格证很不容易。据了解美国教师准入的问题也曾经历了一个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低标准到严要求、从各州分散到全国逐步统一标准的完善过程,其中,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组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每个美国教师候选人只有通过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 Praxis Series)对其学业技能(如阅读、听力、写作)评价、学科专业评价 (包括教师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考核)、课堂行为评价(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做出评估)才能获得任教资格。其中,新任教师要进入教学领域都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这项测试一是在课堂直接观察新任教师授课;二是审查教师准备的教案、预备课的录像带等资料;三是结构性访谈,即通过与教师面对面的谈话,对教师的素质等进行评价。

 

感触之五:美国教育新变化。谢尔和各州年度教师在获奖后,曾组织一场关于好教师的讨论,大家在反思自己的经验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热情”和“创造力”,可见热情和创造力是美国优秀教师的共同点,这是变化之一。变化之二,美国教育理念从过去强调3R即读、写、算,变成现在的4C,即为批判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合作、交往。作为老师,不仅要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负责,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比如创造、革新、问题解决和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自信、独立、坚韧、毅力等成功生活的特质。变化之三,美老师都拥有一个教学秘诀,即“让所有学生从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就觉得是在学自己最喜欢的学科,不管你擅长还是不擅长”。谢尔教3个班化学92名学生,每一名学生一进实验室都觉得自己是化学家,学生们都能“挽起袖子,戴上护目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即使当学生实验失败、一脸茫然地问老师怎么办时,谢尔老师也不直接去演示正确做法,而是告诉他们“现在你需要做的是解决问题,我相信你能做到”。变化之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是当前美国教育的最大挑战,也是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求教育者与学生构建积极、密切的联系,并把这种联系看作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谢尔说,“在一堂课上不会只用一种方法教学,因为我的目标不是培养几个尖子,而是所有人都能成功”。

这篇文章让笔者很受启发,也愿这篇文章能给中国的教育、学校、校长老师以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