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牧业园区及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0-03
生态牧业园区及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畜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引出生态牧业园区的概念,同时结合生态牧业园区产生背景,论述了建设生态牧业园区的必要性,提出建设生态牧业园区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表述了生态牧业园区建设内容和支持系统,明确了建设生态牧业园区的保障措施,对生态牧业园区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进行了充分的评价。

[主题词] 生态牧业园区  探讨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主攻的产业。当前,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已步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有效措施,打造畜牧业发展平台,建设生态牧业园区,使畜牧业,特别是生态绿色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就建设生态牧业园区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一、生态牧业园区概念及其产生背景和条件

生态牧业园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区域概念,是结合牧业结构调整,是将畜牧业经济区与自然区交叉和溶合,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畜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设的一种新型畜牧业组织形态,它具有资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术、实现人畜禽分离、实行集约管理、龙头企业带动、生态环境良好、畜禽产品优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集繁育、养殖、加工、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出口创汇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现代产业集群和牧业园地、生态牧业、有机牧业、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牧业园区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养殖小区。养殖小区是指饲养畜禽相对集中的某一个特定区域,其主要标志是实现人畜分离,距离村、屯和干线公路1公里以上。生态牧业园区无论是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科技含量、饲养规模、技术标准、资金投入、幅员面积、产业化程度、综合效益上都要高于远远高于普通牧业园区和养殖小区。

国外生态园区和可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生态化运动和80年代兴起的可持续发展运动的产物。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愿望,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循环经济。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开始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生态经济(又称绿色经济、可循环经济),包括发展绿色产业、推行清洁生产、产出绿色产品等,落实到基地建设是建设各种生态园区,主要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下的企业组织。这种生态建设,之所以不同于传统的环境保护,新就新在它是一项将环境保护与发展绿色经济结合在一起的各行业的共同活动。建设各种形式的生态园区,发展可循环经济,在国外虽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仍表现为流行的概念,真正建设生态园区的实践并不多。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生态园区在我国则正处于试点阶段,是一项新的工作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生态园区基本上是我国的一个创造。不难看出,生态牧业园区建设在国内尚属空白,因而没有经验可学习,没有成功的模式供参考。

畜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生态牧业园区的建立提供了客观条件。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畜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和畜牧业率先进入国际化,直接参与全球竞争,遭遇到农产品低关税进入和出口的绿色壁垒双重挑战。我国基本实现小康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于畜禽产品和乳制品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近年来,全球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危机频发,各国都在建立能够提供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的生产基地。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国种植业开始走向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集约化的道路,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除城市化发展吸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外,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畜牧业来大量吸收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的资源有限,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畜牧业出现严重的过牧超载现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的生态牧业、集约型牧业、舍饲型牧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及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关键时期。建设生态牧业园区,符合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畜牧业,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实践和示范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畜牧产品供给和需求出现了如下显著变化:

一是规模化饲养比例稳步提高,传统农户分散饲养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造。牧业园区、养殖小区已成为整合散养农户进入规模化饲养行业的新模式。

二是畜牧业生产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内涵式增长正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模式。近年来,除奶类外其他畜产品生产均进入常规增长状态,畜产品数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畜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科技进步对畜牧业总产出的贡献率到十五时期已达到50%以上,可见,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将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模式。

三是城市居民对畜产品消费已进入追求质量安全的阶段。从1995年开始,城镇居民的鲜肉和鲜蛋消费数量分别稳定在25公斤和11公斤左右,占城市人口主体的中高收入阶层对畜产品的消费进入追求质量安全的阶段,增加奶类、牛羊肉、特色畜产品和优质高档畜产品的消费已成为主导趋势。

四是畜牧业发展仍处于超常规增长阶段,畜产品的消费需求旺盛。以乳业为例,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是107公斤,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25%。而中国年人均消费量仅为9.7公斤,奶业产值也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奶牛存栏数800万头,年产奶量163万吨,奶制品企业560家,大城市奶制品需求量年均增长20-30%。由此可见,畜牧业发展空间巨大。

五是全国畜牧业生产格局出现了由南向北、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由非粮产区向粮食主产区梯度转移的新趋势。我国畜产品生产已经基本形成以长江中下游和东北为中心的生猪产区,中原和东北牛肉产区,东部省份禽肉产区,以山东、河北、河南等中原省份为重点的禽蛋产区以及东北和华北牛奶产区的优势区域布局,区域集中和产业整合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六是农业发展重心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畜牧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和主导。我国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已经超过30%,成为与种植业并重的农业支柱产业。随着畜产品消费的增加,居民的口粮消费持续下降。目前全国粮食总产量中35%左右用于畜禽养殖,畜牧业已经成为主产区粮食转化增值的重要途径和非籽粒农业生物体有效利用的主要途径。在市场需求的持续拉动下,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分别达到40%45%

二、建设生态牧业园区的必要性

1、建设生态牧业园区,是推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发展畜牧业,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核心环节,只有将更多的农产品用于发展畜牧业,实现更大规模的转化增值,才能使农业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畜牧业是一项关联广泛的基础产业,不仅为社会提供大量畜产品,而且是国民经济中带动第一产业,推动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前导产业,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畜牧业作为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畜牧业发展是实现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发展无公害畜禽产品、绿色畜禽产品和有机畜禽产品,不仅可以解决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可以促进畜牧业的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发展,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建设生态牧业园区,是增强畜牧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畜牧业的发达程度和占农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增强畜牧业综合竞争力是新时期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畜牧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将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发展无公害畜禽产品、绿色畜禽产品和有机畜禽产品,是新时期加快畜禽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的核心内容,畜牧业比较优势和畜牧业综合竞争力将迅速提升。

3、建设生态牧业园区,是实现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破解“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总产值业一直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生态牧业园区集产加销于一体,一二三产业紧密衔接,使粮食和秸秆过腹转化增值,必然带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随着生态牧业园区的建设,还会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进程,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4、建设生态牧业园区,是广大人民群众畜禽产品消费的安全保障。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生产只追求产品的数量,较少考虑产品的质量与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空前关心食品的质量,渴望得到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食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生态牧业园区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引进推广畜禽新品种、实施标准化饲养、强化检疫检测,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的畜禽产品,保障人民群众食肉(奶)安全,对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5、 建设生态牧业园区,是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需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畜禽及其产品出口并未出现预期的大幅度增加,其原因固然与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进口国门槛太高有关,与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国内发生流行也有一定联系,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畜禽及其产品没有突破质量安全的瓶颈约束,畜禽加工生产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差。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要求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要与国际标准和国际认证接轨,尽快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行事,参与国际大市场。为此,必须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历史性转变,加快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加强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国际化水平,增强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现代畜牧业属于设施型畜牧业,要求有较大的投资、较高的技术,实行企业化生产,需要建立优质畜牧业发展平台以促进其发展。生态牧业园区,将畜牧业经济区与自然区交叉融合,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畜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标准、统一治污、统一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运作、专业化生产、生态化养殖、一体化经营,有利于畜禽品种改良和畜禽产品安全监管,有利于加快畜禽生产国际化步伐,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持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6、建设生态牧业园区,是生态建设的必然选择。国家和各省均制定了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在畜牧业生产中实施建设了无规定疫病区和各类生态牧业生产基地。按照生态建设的总体部署,必须加快生态牧业园区建设,以适应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模式需要,着力解决好畜禽粪便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保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牧业园区,在集中养殖的基础上,开展畜禽粪便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和生态化利用,依靠科技手段,将原来不易处理的分散污染物集中处理,同时,不仅要把畜禽粪便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更要降低治污处理成本,提高治污处理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