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五象之鹰 2011-10-04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大诗人王绩的侄孙。六岁就能属文,世人目为神童;十四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王勃恃才傲物,经常得罪人,虽历沛王府修撰、虢州参军,但两度罢斥。其父也因此降官去做交趾(今属越南)县令。后来,王勃渡海探父时,不幸溺水而死(一说溺水后受惊吓而死),年仅27岁。诗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合称“初唐四杰”。其诗对仗工巧,格调清新,有《王子安集》。
    初唐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战乱止息,国力不断上升,全国上下开始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人们心中洋溢着对现实的满意和对未来会更美好的憧憬,整个社会都充满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正值华年的诗人更是如此,满腔都是施展才华建立功业的豪情。王勃在长安任职时,友人杜某到蜀川去出任县尉,虽然这是“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神伤时刻,但在他的这首送别之作中,却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显得豪迈旷达——
    “三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巍巍庄严的长安城。烟霭苍茫,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那是你要去的地方。与你握手作别,我的心意和你一样难舍难离,我们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的人啊!但是,离别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隔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我们这一秦一蜀的分隔又算得什么呢。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我们不要像多愁善感小儿女,彼此伤心哭泣、落泪沾巾吧!”
    诗人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是诗人和朋友分手的地方;“辅三秦”是“以三秦为辅”的意思;秦末项羽曾把长安附近关中一带的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 “辅”是辅佐,这里是拱卫之意。“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这里指杜少府要去的蜀州。诗人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境界壮阔;用“风烟”两字,烘托离愁。举目千里,风烟苍茫,无限依依的送别之情自在其中了。
    颔联承接上文,点明离别之意和两人的身份、友情:“宦游人”指离家出游、以求仕宦的大家子弟;彼此相同的身份和处境,心照不宣的离愁别绪,都在“同是”二字中得以体现,加深了离别意,含有同声一哭的意味。
    颈联忽作大转折,从离愁中跳出来,一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传统腔调:诗人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语境和用意,用朴素无华的诗句,写出由衷的乐观开朗的情调。推陈出新、对句精工,使诗歌的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因而成为千古不朽的名句。
    尾联承接上联意绪,劝慰友人作结:“歧路”指分手的岔路口;“沾巾”是落泪湿透佩巾;“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八字和前半篇呼应,表示有离愁;“无为”两字则与颈联呼应,表示应该摆脱离愁。诗人如此情真意切的劝慰,杜少府一定会破涕为笑,满怀信心地踏上新的旅程吧!
    全诗语句精炼,音韵和谐,关照周到而过渡自然,起承转合无懈可击。充分显示了诗人横溢的才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生命本色,展现出了积极奋发的时代精神。在众多的赠别诗中,天才王勃的这首五律可谓是千山独秀,五岳独尊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莫愁前路无知己”,“四海之内皆兄弟”!让我们像王勃一样,在各奔前程的岔路口,微笑着握别吧……
    余试以诗解之曰:
男儿当自强,豪杰不隅安。
与君离别意,歧路笑风烟。
四海皆兄弟,天涯月同圆。
知己勤珍重,开地辟新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