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多林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菌类繁殖的地区,每年6~8月野生菇菌旺发的季节,村民们都有上山采菇的习惯,在利用这宗自然资源的同时,常因缺乏识别食菌和毒菌的常识,误食中毒和死亡的事故几乎年年发生,使国家及村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知道一些毒菇种类以及鉴别它的方法,防止或减少不幸事故的发生,实在很有必要。
一、毒蘑菇的种类
全世界毒蘑菇大约在250种以内,据卯晓岚《毒蘑菇识别》中记载,国内已发现毒蘑菇有183种,其中极毒能致死的近30种,如褐鳞小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伞、秋盔隐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菌等。
毒蘑菇大部分为担子菌,极少数为子囊菌。主要集中在:毒伞属26种,白蘑科16种,红菇科21种,丝膜菌科25种,牛肝菌科14种,伞菌科19种。
近日,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在网上公示了17种常见毒蘑菇,他们分别为:大鹿花菌、赭红拟口蘑、白毒鹅膏菌、毒鹅膏菌、毒蝇鹅膏菌、细环柄菇、大青褶伞、细褐鳞蘑菇、毛头鬼伞、半卵形斑褶菇、毒粉褶菌、介味滑锈伞、粪锈伞、美丽粘草菇、毛头乳菇、臭黄菇、白黄粘盖牛肝菌。
毒蝇鹅膏菌 |
白毒鹅膏菌 |
|
|
半卵形斑褶菇 |
臭黄菇 |
|
|
大青褶伞 |
毒鹅膏菌 |
|
|
毒粉褶菌 |
粪锈伞 |
|
|
毛头鬼伞 |
美丽粘草菇 |
|
|
细褐鳞蘑菇 |
细环柄菇 |
|
|
赭红拟口蘑 |
白黄粘盖牛肝菌 |
|
|
大鹿花菌 |
介味滑锈伞 |
|
|
毛头乳菇 |
|
二、毒蘑菇的鉴别
我国每年都有误食毒菇中毒、死亡的事故发生,应特别注意。
民间鉴别毒菇的方法有:
1. 形状奇怪,色泽鲜艳。盖上生刺、疣;柄上同时生有菌环和菌托。
2. 气味恶臭,味道极辣、极苦,液汁混浊。
3. 鸟不啄,鼠兽不食,虫不蛀。
4. 与葱、蒜、灯芯、银器、大米共煮时呈现乌黑色。
5. 生于阴暗潮湿和污秽的地方。
实践证明,上述这些民间传说也并不是绝对可靠的鉴别方法。
在大约6000种伞菌中,无论从生物学性状或生态、习性、形态结构上均未能找出一个规律来区分有毒或无毒蘑菇。
三、防止毒蘑菇中毒的方法
1. 虚心向老农学习,认识自己周围可食的野菇和毒菇,不随便采食自己不懂的野菇。
2.
食用时,即使是非常可口的(许多毒菇的味道特别鲜美),第一次应少吃些,待证明该种是可食的,方可食用。由于各人的体质和对毒素的反应不同,应引起菇菌食用者的注意。
3. 禁止食用变质的菇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