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药的临床应用二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0-04

鲜药的临床应用二

鲜天冬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新鲜决根。

本品一般于秋、冬季采挖,以冬季采者质佳。在大中药店里亦常栽植供观赏,可随时采挖。大量贮存可采用湿砂埋藏法,少量者亦可置于3—5度冰箱中保鲜。用时均需去皮,切片或捣碎取汁入药。

本品性味甘,苦,寒。肥厚而多脂,与干品相比寒凉之性更显清纯自然,滋阴润燥之功更强,尤对阴亏液损、口咽干燥、多饮而渴反不解者疗效显著。本品甘寒可滋阴.苦寒能泄热,故长于清肺泻火,化痰止咳,滋肾阴,退虚热。用于治疗阴虚发热、潮热盗汗、阴虚肺燥、干咳少痰、甚或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等病症。

以新鲜天门冬捣烂绞汁入药音,称生天门冬汁。本品性大寒而味甘,养阴生律力胜,并具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阴伤津少、咽燥而干者,并对热伤阴络而引起的吐血、衄血有明显疗效。

临床应用

1.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取鲜天冬捣烂,纹取汁。每服1酒盅,日2—3服。

2.治肺结核或肺痈咳嗽:鲜天冬30g,鲜生地l5g沙参12g。水煎服,—日1剂。

3.治温毒伤阴,咽喉糜烂:北沙参18g,鲜天冬15g,鲜生地15g,玄参12g,芍药12g,甘草6g,知母9g,天花粉9g。水煎,日1剂分作3次服。适用于温病壮热已降而余热未清,午后低热,咽喉潮红,糜烂未愈,脉细数,舌干红少津之证。方中北沙参、鲜天冬、鲜生地,皆甘寒生律之品,可补津液之亏以清热;玄参、芍药、甘草有酸甘化阴之妙;知母、花粉清热养液兼解余毒。

4.治热伤血络,损及阴分,潮热咳嗽:生地12g,鲜天冬15g,龟板9g(炙),阿胶g(另炖冲).旱莲草9g,女贞子6g,牡丹皮4.5g.水煎服,—日1剂。

5.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咳吐脓血证:用新掘鲜天冬不拘多少,洗净,去心、皮,细捣,绞取汁澄清,以布滤占粗滓。用铝锅或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l一2汤匙,空心温酒调服。

6.治老年大肠燥结便秘,鲜天冬25g,麦冬、当归、麻子仁、生地各120g.水煎去淬.熬膏,炼蜜收。每服10茶匙,每日早晚各1次,开水调服,

7.治疝气:鲜天冬15—30g(去皮)。水煎,点酒为引内服。

8.治乳房肿瘤:取鲜天冬l00g,剥去外皮,隔水蒸熟,加分3次服。亦可制戊片剂内服。或取鲜天冬捣烂绞取汁,加0.1%苯甲酸.每日服3次,每次服计相当于鲜天冬(连皮)90g,服用时兑适量黄酒,饭前服。对—般良性肿瘤,尤其是乳房小叶增生,不论肿块大小,奏效迅速,大多数可获治愈。对早期乳腺癌也有一定的近期疗效,表现为用药后肿块缩小.质地变软,但远期效果不显著,表现为用药一段时间后,即呈相持状态,不再有明显进展.个别病例虽加大剂量,亦末见明显改善。对开始溃烂出血的乳房肿瘤和广泛转移的晚期乳瘸,效果不佳。

 

鲜荷叶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新鲜叶片。

莲在全国各地分布极广.本品不易长时间保鲜.只宜在夏季应用。

荷叶味苦、涩.性平。而鲜品性平而偏凉.止渴生律力胜。又气味清芳,放既能解暑清热.升发清阳,用于治疗感受暑热、头胀头痛、胸闷不舒、口干口渴、小便不利,以及夏季暑热泄泻等症;又能散瘀止血,可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等病症。凡对温热伤暑、暑风外盛,邪热内壅等证而需用荷叶者,必以鲜品入药疗效方佳。

临床应用

1.治五月霉湿,并冶秽浊之气:鲜藿香6g,鲜佩兰6g,广陈皮4.5g,制半夏4.5g,大腹皮3g(酒洗),厚朴1g(姜汁炒),鲜荷叶9g为引。水煎服,日1剂。方中用藿、佩之芳香,以化其浊;合陈皮、半夏之温燥,以化其湿,佐腹皮宽其胸腹,厚朴畅其脾胃,上中气机一得宽畅.则湿浊不克凝留;使鲜荷叶之升清,清升则浊自降。全方功能芳香化浊除秽.

2.治秋时晚发之伏暑,并治湿温初起:连翘9g(去心),杏仁6g(去皮尖研),瓜蒌壳9g,陈皮4.5g,茯苓9g,制半夏3g,甘草1g.佩兰叶3g,鲜荷叶6g。水煎服。方中鲜荷叶意在清暑,利湿,除邪。

3.冶血热妄行,吐KL衄血:鲜荷叶、鲜艾叶、鲜柏叶、鲜生地各等分。捣烂为丸,如鸡子大,每服l丸,水煎服。(见鲜艾叶)

4.治伤暑;鲜荷叶、鲜芦根各30g,扁豆花6g。水煎服。或;鲜荷叶30g,青蒿9g,滑在15g,甘草g。水煎服。适用于夏季暑伤,壮热心烦.口渴欲饮,蒸蒸自汗,脉浮洪数有力之证。

5治暑邪伤肺:鲜荷叶、鲜金银花、西瓜翠衣、丝瓜皮、鲜竹叶心各6g,鲜扁豆花1枝。水煎服.适用于署伤肺经之轻证、或暑温病经发汗后,余邪未解,身热口渴不甚,但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谈红,苔薄白之证。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利尿,有涤暑解渴之效;鲜扁豆花解暑化湿;鲜银花辛凉解暑;丝瓜皮清肺络,解暑热,鲜荷叶升清阳,散暑湿;竹叶心清心利水,令水湿从下而泄。全方共收解暑清肺之功。此即为《温病条辨》中之清络饮。

6.治赤游火丹:鲜荷叶捣烂,入盐少许.搽擦患处。

附:鲜荷梗、鲜荷叶蒂

鲜荷梗功能清热解暑,泻火清心,通气行水,生津止渴。治中暑神昏不语,身热微汗,气喘等症,鲜荷梗15g,香需9g,扁豆花9g,莲心3g,绿豆衣l2g。水煎服。或黄连4g,香需3g,扁豆衣9g,厚补3g(姜汁炒),杏仁6g(去皮尖研),陈皮4.5g,制半夏4.5g,益元散9g,鲜荷梗21cm,水煎服。汗多除去香需。

鲜荷叶蒂味苦、甘、平。功能清暑击湿。

鲜枇杷叶根 鲜芦根(鲜药的临床应用)

 鲜枇杷叶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新鲜叶片。

本品—年四季均可采摘。将采回的叶片用细板刷轻轻刷掉背面的绒毛.洗净,用塑料保鲜膜包裹,置于3—5度冰箱中保鲜。用时切细丝入药。

本品味苦而性凉。干品则性平,故清热力胜。既能清肺胃之热,又可降浊气而化痰止呕,可用于治疗肺热痰嗽、胃热口渴.胃气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哕等症。

临床应用

1.冶咳嗽气喘:鲜枇杷叶15g,半夏6g,水煎服,日一剂。方中鲜枇杷叶,取其凉润之性,功可清热润肺而化痰止咳。半夏性偏温燥,重于燥湿化痰而止咳。二药为伍,一润一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祛痰止咳嗽甚妙。

2.治湿热:葶苈9g,鲜枇杷叶l2g,滑石18g,炙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一剂。适用于暑邪入于脉络,咳嗽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

3.治燥伤肺:桑叶9g,鲜枇杷叶12g,石膏9g,人参3g,胡麻仁5g,阿胶9g,麦门冬9g。水煎服.—日一剂。适用于肺为热灼,咳嗽而喘,热壅气滞,脚满胁痛,咽干鼻燥,肺燥泽伤之证。方中用鲜枇杷叶清肺热,润燥保肺津。

4.治虚热咳嗽,气逆喘促,咽肿声哑,口燥舌干.痰中带血:鲜枇杷叶2500g(去毛),川贝母、天门冬各150g,莲子(去心)、麦门冬、玄参、大枣、生地黄各300g。水煎煮,去渣,将汁炼至滴毛头纸上背面不阴为标淮。收清膏,每清膏500g,兑白蜜l000g,收膏,置瓷罐中贮存。每服30g,开水冲服,一日2次。全方功能清热化痰止嗽。

5.治劳伤咳嗽:鲜枇杷叶12g,薏苡仁9g,麦门冬9g,橘红6g。水煎服,一日1剂。

6.治劳伤虚损:鲜枇杷叶56片,大梨(去皮核)2个,白蜜(先熬滴水成珠,大便溏泻者以白糖代)半盅,大枣250g,莲子肉l25g。先将枇杷叶去毛,切丝,水煎,去渣取浓汁,再将梨、枣、白蜜、莲子加入煎熬.以莲肉融烂为度。随意温热服,日内服尽,连服数日。适用于吐血咳嗽,发热,身体瘦弱,四肢酸软,精神疲倦,腰背疼痛,不思饮食等症。若咳嗽疾多者,加川贝母30g;吐血多者,加藕节21个。

7.治咳嗽:鲜枇杷叶500g,冰糖250g c将鲜枇杷叶刷去毛,切丝,水煎,过滤去渣,再兑入冰糖,微火煎熬,收成清膏。每服2汤匙,温开水冲服,一日3次。适用于干呕气逆,咽痛声哑,及痰中带血等症。

8.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鲜枇杷叶(去毛)、鲜茅根各30g。2味切碎,水煎取浓汁服。

9.治声音嘶哑:鲜枇杷叶30g,淡竹叶15g。水煎服,一日数次。

10.治肺热干咳无痰:鲜枇杷叶18,杭菊98·北杏仁9g, 川贝9g,生地黄12x,茅根纠x”甘草68。水煎服,一日1剂。适用于肺热胸闷.干咳无痰或痰少帖稠。不易咳出或咳时胸痛.口渴咽干,苔黄脉数之证(可见于急件支气管炎)i

11.治反胃,涎沫上壅吐食:鲜枇杷叶15g,杜苏子9g,降香6g,橘红9g,芦根]2g,苡仁9g。水煎服,一日3次。

附:鲜枇杷根

1.治关节疼痛;鲜枇杷根l20g,猪蹄1只,黄酒250g,水炖服,

2.治传染性肝炎:鲜枇杷根200一300g,洗净切碎,加水与童雌鸡一只或瘦猪肉240一360g,共煮1—2h。浓缩至1小碗,除去表面油腻,喝汤,也可吃鸡肉或猪肉。1剂炖煮2次,空腹时服,隔1—2天再服1剂。临床治疗10例,服药l—13剂不等.疗程最长者41天。结果自觉症状消失平均为4.7天.黄疸指数下降至正常平均为17.2天。均未观察到任何副作用。

 

鲜芦根

本品为木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根状茎,又名活水芦根。

本品于春、夏、秋二季均可采挖,将根状茎洗净泥土,剪去残茎、须根,剥去膜状叶,埋于粗粒湿砂中,盖阴湿通风处,经常用净水冲洗,防止霉变。

本品性味甘,寒。清热生津之力胜于干品。在古方中多用鲜品,只在无鲜品可得时方以干品代之。本品适用于温病热伤卫气,热病后余邪未除.烦热口渴及胃热呕逆,肺热咳嗽,喉痈,便秘等,并可解河脉鱼毒。

将鲜芦根捣烂绞汁入药者,称鲜芦根汁,亦称芦根汁。养阴生律之力更强,解毒之效更速,尤其适用于热病烦涡,呕吐胃弱而难进药食之幼儿及中毒急症者。

据现代研究结果证明,芦根中含有大量维牛素B1、B2和c,惟以鲜品或鲜汁入药者可保持维生素含星损大最小。

临床应用

1.治呕逆:鲜芦根120g。水煎浓汁,频饮,一日1剂。

2.治呕逆不止:鲜芦根30g,竹茹24g.鲜姜汁1小杯、水煎前2味,后兑入姜汁,日分3次服。

3.治伤寒后呕哆反胃,及干呕不下食:鲜芦根60g青竹茹60g粳米90g生姜90gD水煎浓汁.随时饮,—日1剂。

4.冶骨蒸肺痿,烦躁不能食:鲜芦根、麦门冬(去心)、地骨白皮,各60g,鲜姜45g(合皮切),橘皮、茯苓,各30g。水煎,绞去滓,分温5服,昼3,夜2,覆被取汗。忌食酸物。

5.治温病湿热已解、余邪末除:鲜芦根30g,藿香叶12g薄荷叶12g,鲜荷叶15g,枇杷叶18g,佩兰叶12g,水煎服,一日1剂,此即《温热经纬》中的五叶芦根汤,取五叶、芦根轻清之品,意在轻宣气机,芳化余邪。薛生白指出:本证为“湿热已解,余邪蒙闭清阳.胃气不舒,宜用极轻清之品、以宣上焦阳气,若投味重之剂.是与病情不相涉矣”。

6.治太阴温病:梨汁、荸荠汁、鲜芦根计、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汁)。视病情斟酌量多少,和匀凉服。若不喜凉者,可隔水饺煮,温服。适用于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之证。

7.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鲜芦根捣取汁,多饮即效.并可解蟹毒.

8.治温病无汗,温疟渴饮,冬温之邪内陷;鲜芦根15g,石膏18g(煨),连翘9g(去心),竹叶4.5g,谈豆豉9g,绿豆衣9g,水煎服,一日1剂。本方为治温病无汗之主方,亦为温病学清凉透邪法的代表方。鲜芦根中空透发,石膏气轻宣透,连翘之性升浮,竹叶生于枝上,淡豆豉之宣解,绿豆衣之轻清,皆透热之品。伏邪得透,汗出微微,温热自然达解。

9.治温热内炽,外无风寒,及暑温冬温之证:鲜芦根15g,大豆卷9g,天花粉6g,生石膏12g,生甘草2g,水煎服,一日l剂。本方为温病学凉解里热法的代表方。温热之邪,初入于胃者,宜用此法。方中以鲜芦根为君药,其味甘,其性凉,其中空,不但能去胃中之热,而且能透肌表之邪,诚凉而不滞之妙品,大胜寻常寒药。凡寒凉之品.每多败胃,惟此法则不然.

10.冶燥咳咯血:鲜芦根汁、甘蔗汁、鲜池藕汁、鸭梨汁.各1酒杯,生莱菔汁半酒杯,生白果汁2汤匙,鲜荷叶汁3汤匙.陈京墨汁3汤匙。先将前7味和匀,隔水炖温,兑入京墨汁。缓缓灌之,不住口,一日1利。本方均用鲜品原汁,凉润之性最胜,功能甘寒清燥,宁络止血,和胃保肺。可使肺气速降则血自止。

鲜菖蒲  鲜茅根(鲜药的临床应用)

 鲜菖蒲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及钱蒲的新鲜带叶根状茎。

本品喜生于湿地,在大药店中常栽植于盆钵供作观赏,并供随时采作鲜用。亦可从野外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埋于细粒砂石中,适当淋水,并每隔l0余日翻晾一次,防止萌生新芽。

本品气味浓郁。辛温行散之力较之干品更胜,故为宣气通窍之佳品。本品既长于芳香化湿、醒脾健胃,用于治疗湿浊阴滞中焦,气机不杨、胸脘闷胀、不思饮食诸症,且又能芳化痰浊.开窍宁神,用于治疗湿浊蒙蔽清窍所引起的神志昏乱,舌苔白腻之症;并擅治痰热壅滞心包所致的神识不清,抽搐等症。

临床应用

1.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连翘9g(去心),水牛角3g,川贝9g(去心),鲜石菖蒲3g,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适用于温邪入心所引起的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本方为温病学祛热宣窍法的代表方,出自清代雷丰所撰之《时病论》。是法治邪入心包之证。连翘苦寒,苦入心,寒胜热,故泻心经之火邪;兼以犀角咸寒之品亦泻心经之火邪;凡邪入心包者,必痰随火升.蒙其清窍,故用贝母清心化痰,鲜菖蒲入心开窍,更用牛黄至宝之大力,同收救急扶危之功。

2.冶湿热证:水牛角6g,羚羊角6g,生地15g,玄参12g,鲜菖蒲12g,银花露9g,紫草9g.金汁9g,生石膏9g,知母9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壮热烦渴,舌焦红或缩,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痉厥,热邪充斥表里三焦之证。方中以水牛角、银花露、紫草、金汁凉血解毒;鲜菖蒲芳香开窍醒神;羚羊角凉肝息风;生地、玄参养阴清热;生石膏、知母清气生律。全方共收凉血解毒,清热生津,开窍息风之效.

3.治邪在气分,湿热并重:黄连9g,厚朴9g,鲜菖蒲12g,半夏6g,淡豆豉9g,山栀子9g,滑石6g,鲜芦根24g。水煎服,一日1剂。适用于发热渐高,口涡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象濡数或滑数之证。方中黄连,山栀苦寒清热兼能燥湿,厚朴、半夏燥湿和胃,鲜菖蒲芳香化浊,豆豉透泄蕴热,滑石、芦根甘谈利湿兼能泄热。全方功能化湿清热。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随证加减,灵活化裁。如湿热郁发白,可加苡仁、竹叶、以渗湿透热;若见寒热往来,似同疟状,宜加柴胡、黄芩,以和解泄热。

4.治伏邪风温:鲜菖蒲15g,鲜竹茹12g,炒栀子9g,丹皮9g,郁金,连翘、灯心草各6g,木通4.5g,竹沥(另冲)15g,玉枢丹(另冲)1.5g。水煎服,一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辛凉发汗后,表邪虽解,暂时热退身凉。而胸腔之热不除,继则灼热自汗,烦躁不寐,神志时昏时清,夜多谵语,脉数舌绛,四肢厥不脉陷,症情较轻者。方中鲜菖蒲通窍补心,镇摄心神;丹皮、连翘泻血中伏火,清厥少二经;郁金辛苦气寒,清心凉血,行气开郁;鲜竹叶味谈甘寒,凉心缓脾,扫除上焦烦热;栀子、灯心清热,使三焦热邪屈曲下行,从小便而解;木通、竹沥清热泻火,兼生津养血,玉枢丹解毒化瘀。全方合用,能清营透热,使伏邪转出气分。

5.治小儿心气不足:鲜菖蒲12g,丹参6g,赤石脂6g,人参15g,天门冬9g,麦门冬9g。水1大碗,煎取半碗,分作4小酒盅。一日分4次,空腹送下,每次1盅。

6.治喉痹肿痛:鲜菖蒲捣汁,烧铁秤锤淬酒1杯饮之。

7.治诸般赤眼,攀晴云翳:鲜菖蒲自然汁,以文武火熬作膏,每日点眼。

 

鲜茅根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新鲜根状茎。

本品在全国各地分析极广,可随时采挖鲜用。或采挖回来栽于盆钵中随用随挖。亦可在采挖后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埋于潮湿的细石中,置阴湿处,每日淋水。

本品性昧甘,寒,较之干品更为凉润,气味惧存。本品入肺、胃经,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止渴,以治热性病之烦渴,及肺热咳嗽、胃热呕吐;且又能凉血止血,以治血热妄行、吐血、尿血等症;本品还有利尿之功,故可导热下行,可治水肿、热淋、黄疸等。

以鲜茅根捣烂绞汁入药者,称茅根汁或白茅根汁。寒润之性更强,特别适用于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急证以及中毒抢救之用。本品宜直接灌服。一般不宜煎煮。

临床应用

1.治虚劳证,痰中带血:鲜茅根120g(切碎),鲜藕120 g(切片)。煮取浓汁,日频饮之。方中鲜茅根善清虚热而不伤脾胃,藕善化瘀血而滋新血,合用之为涵养真阴之妙品。清末民初,天津名医张锡纯曾用本方治疗一五旬患者,得吐血证,延医治疗不效,脉象滑数,摇摇有动象,按之不实。用此二味鲜品煎汤两大碗,徐徐当茶温饮,当日即见愈,五六日后病遂痊愈。

2.治阳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白茅根500g,掘取鲜者,去净皮功节间小根.细切。将茅根用水4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10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 5—6次,夜服2—3次,使药力相继,12h后.小便自利。本方对水肿之证屡试皆效。

用鲜茅根煮稠汁饮服,则其性微凉.味甘而淡。因其凉,故能去实火;因其甘,故能清虚热;因其淡,故能利小便。又可宣通脏腑,畅达经络, 兼治外感之热,而利周身之水。但必须用上述煎煮方法,服之方效。若煎煮时间过久,其清凉之性及其宣通之力均明显减弱。

3.治温病之发热、烦渴、烦躁不安:鲜茅根30g,鲜芦根30g。水煎取浓汁,一日3服。本分对感冒发烧。肺热咳喘(包括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麻疹初起,脏腑郁热,疹毒过盛、宜表散者,以及急性肾炎,尿路感染,表现有发热、小便不利、水肿者,均有明显的疗效。二药煎水代茶频频饮之,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有校好的预防作用。方中鲜茅根味甘而不腻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善消血分之热,鲜芦根味甘而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专清气分之热。二药为伍.气血双清,发汗解表,清热退烧.茅根清里,芦根透表,一清—透,故于肺热咳喘,清透疹毒尤其擅长。

施今墨老大夫的经验是,不论外感发烧,还是内伤发热,以及原因不明之低烧,均宜使用.若发烧甚者,可增加山栀、豆豉鼓,则退热更速。

4.冶热性病热邪入营.所致的发热、口渴、古绛或身现斑疹:生地黄15g,鲜茅根30g。水煎服,—日1剂。同时亦适用于血热妄行,证见衄皿、吐血、脉细数者;热性病伤阴,低烧不退者;手术后发烧。以及原因不明之低烧。方中生地黄色黑,味厚气薄,善走血分, 长于滋阴凉血.生血益精;鲜茅根具有透发之性,亦走血分.以清皿分之热,而托毒退热。二药配合,清热凉血,托毒退烧之功效倍增。

5.治喘:鲜茅根60g,桑根白皮60g.水2碗,煎至1婉。去滓,食后温服。

6.治血热鼻衄吐血;白茅根汁1酒杯,饮服.一日3次。

7.解曼陀罗中毒;白茅根50g,甘蔗500g。捣烂,绞汁,用一个椰子水微煎服。

8.治温疹之毒,痧疹遍身;鲜茅根180g。煮场1大碗顿服,连服数剂。适用于感染温热疹毒,表里壮热,心中烦躁不安,脉虚,六部不起之实证。

9.治乳糜尿:鲜茅根250g.加水2000m1,煎至约1200m1。加糖适量。每日分3次内服,或代茶饮,连服5一15天为一疗程。

10.治尿血:鲜茅根30g,侧柏叶l2g、鲜小蓟24g,蒲黄(炒)9g。水煎服.一日1剂。

    11.治温病热哕:鲜茅根120g,鲜葛根120g。细切,以水2大碗煎成l碗、顿服,连服数日。适用于伏热在胃,令人胸满气逆呕哕之症。

 

鲜侧柏叶  鲜马齿苋(鲜药的临床应用)鲜侧柏叶

本品为柏科植物的新鲜嫩枝及叶。

本品在全国各地分布极广,鲜用者全年均可采用。亦可采回后洗净,用塑料保鲜膜包起置于3—5度冰箱中保鲜。

本品性味苦寒,功擅清血分之热,治多种血热妄行之证,与干品味相比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吏强。内服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皿痢、肠风诸症;外敷可治疗腮肿痛、水火烫伤等。

临床应用

1.冶吐血不止:鲜侧柏叶12g 炮姜4.5g。艾叶9g,童便1盅。水煎取浓汁,后兑入童便,日分2次温服。适用于热气藏伏于阴分,逼血妄行不止之证。方中用姜、艾宣发其热,使行阳分,则阴分之血无所逼而守其经矣;鲜柏叶属金,抑之使降;童便导热下行,则余烬之瘀一慨蠲去。此为热伏阴分从治之法。原方出自金匮要略,原有马通汁一味,即马粪泡水。后世改以童便代之。

2.治肠风下血:鲜侧柏叶30g,当归12g,生地黄12g,黄连9g,枳壳(麸炒)9g,槐花9g,地榆6g,荆芥6g,川芎6g,甘草3g。水煎,一日分3次空腹服。

3.洽百日咳;用新鲜侧柏叶50g,加水煎成100m1,再加蜂蜜20m1。1岁以内每次10-15ml,l一3岁15—30m1,4岁以上30—50m1、均日服3次。观病情轻重可连服1—3周,治疗越早,疗效越高、疗程亦短。配制时可酌加防腐剂,否则超过4天即转酸味或起白沫。同时亦用于柏叶煎剂作了治疗观察,其疗效不及鲜品。

4.治急性肺炎:鲜侧怕叶60g,鲜鱼腥草60g。水煎煮,取浓汁,一日分3次服。连服数日即愈。

5.治流行性腮腺炎:取鲜侧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加鸡蛋清调成泥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6.治深部脓肿:鲜侧拍叶30g,白矾1g,酒30g。先将侧柏叶捣烂,白矾研粉置酒中溶化,再将烂伯叶例入酒内和匀,调敷用处,每日换药2次。

7.治鹅掌风:鲜侧柏叶,放锅内水煮2—3沸.先熏后洗,一日2-3次.

 

鲜马齿苋

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新鲜全草。

本品在全闰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多生于田野、荒芜地及路旁。亦可栽植于庭院或盆钵中.随用随采。

本品性味酸,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血淋、热淋、赤白带下、火毒痈疖、恶疮、丹毒、瘰疬等。

临床应用

1.治小便热淋:鲜马齿苋捣汁服之。

2.治痈肿久不愈:鲜马齿苋捣汁内服,同时捣烂外敷患处.

3.治阑尾炎,鲜马齿苋1握,洗净捣绞汁30ml加冷开水. l00ml.白糖适量,每R日服3次,每次100m1,

4.治急性阑尾炎:取鲜马齿苋、鲜蒲公英各200g,水煎2次,煎液合并再浓煎成200ml,上下午各服100m]。经治疗31例,除1例疗效不佳而改用手术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其中绝大多数在3—8天内体温及白细胞恢复正常、腹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消失.压痛消失或尚有轻微压痛。

5.治疮疖及化脓性疾患:取鲜马齿苋200一300g,洗净捣碎,加水1000一3500ml,煮沸(不宜久煎),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用毛巾蘸药液溻洗患处,每日2—4次,或用4—6层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2—4伙,每次20一60ml;亦可用鲜马齿苋捣成泥糊状敷于创面,外加敷料固定,每日换药4—6次,溻洗和捣敷,适用于化脓性皮肤病和外科感染,如暑令疮毒、疖肿、乳痈、丹毒、蜂窝组织炎、肛周脓肿、甲沟炎等;溻洗还可用于黄水疮、臁疮、足癣感染等;湿敷法主要用于糜烂渗出性皮肤损伤,如湿疹、漆疮、婴儿湿疹、接触性皮炎等。上述病症用本品外治.并适当配合内服药,一般在1—2周可愈;对糜烂渗山性皮损,平均3—5天渗出停止,上皮新生。

6.治小儿单纯性腹泻:取新鲜马齿苋250一500g,煎汤,加适量白糖调味.分次作饮料服下,1天内服完,连用2—3天。

7.治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取新鲜马齿苋,按患儿体重每公斤每日30一40g.清水洗净后捣碎取汁40一60ml,煮沸,凉后(可加糖少许)分3—4次服用。脱水者加用口服补液盐。5日为一疗程.共治疗52例(均为应用抗生素、补液、止泻剂及助消化剂等药物治疗无效者)。显效39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100%。服药一疗程42例.二疗程l0例.均末见不良反应。

8.治疖肿:取新鲜马齿苋120g,用水洗净,加适量水(以淹没药物为度),每日1剂,煎煮2次,分服。同时取适量鲜马齿苋加少许食盐和米粥,共捣成稀糊状,厚敷于疖上.一日一换。

9.治疔疮:将鲜马齿苋5份洗净,放入石臼中捣成糊状,加入青黛1份,研匀即成。用时视患处面积大小,药物摊平敷患处,并用纱布包扎,1—2h更换1次。

10.治病毒性肝炎:鲜马齿苋100g,水煎入蜜和服,一日2次。

11.治急性尿路感染:鲜马齿苋500g,红糖90g。将马齿苋洗净切碎,与红糖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煮。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煎至30mm时,去渣取汁约400ml,趁热服下,服后盖被取汗。服此药无副作用,脾虚者不必忌。

12.治肌肉关节挫扭伤:新鲜马齿苋500g,洗净,捣绞汁,少量黄酒为引,一日分3次服尽.

(注)本博客,曾发表了《马齿苋临床新用》一文,可供参考.

鲜鱼腥草 鲜百合(鲜药的临床应用)鲜鱼腥草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带根全草。

本品生于阴湿地方或水边,亦有栽培.夏季随用随采。亦可采回后,洗净泥土,用塑料保鲜膜包裹,置3—5度冰箱内短期保鲜。

本品性味辛,寒,入肝、肺二经。功能清热解毒.排脓,利尿,消肿。常用于治疗肺炎、肺痈、热痢、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等病症。较之干品,清热解毒之力更强,消肿排脓之效更速,临床应用更为方便。

临床应用

1.治肺炎、大叶性肺炎:鲜鱼腥草30一60g,桔梗12g,沙参15g,石膏9g,甘草6g。水煎,后4昧先煎20min左右,鲜鱼腥草后下,煎3—5min即成。

2.治肺痈咳痰吐血.或肺热咳嗽痰稠:鲜鱼腥草60g,金银花l5g,桔梗12g,鲜芦根30g,薏苡仁9g,桑白皮9g,水煎服,—日1剂。鱼腥草后下。

3.治肺痈:鲜鱼腥草120g,冰糖60g,猪肺—具。同吨煮服.

4.治肺脓疡:鲜鱼腥草100g捣汁,调入少许食盐,开水冲服,一日3次,伴有脓痰及咯血者,用鲜品80g,天花粉、侧柏叶各20g,水煎服,一日3次。

5.治痈疖初起,脓末成者:用鲜鱼腥草捣烂如泥,或嚼细,敷于疮上,每日1次。如脓已成,则将药草煮熟或烫熟作饼,敷于疮上,可穿溃排脓。用其蒸饴糖内服,效果更佳。

6.治眼胞浮肿,结膜红赤,白睛赤缕.眼眵闭目,疼痛难忍(俗称火眼):取鲜鱼腥草60g以水洗净.生嚼吞服.

7.治热淋,证见小便黄赤,灼热而痛,口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大:取鱼腥草50克,清洗净切碎,生嚼,用凉开水1次吞服。

8.治菌痢:鲜鱼腥草5()一150克,一日一剂,水煎服.若先嚼服鲜叶20-40克,则效果更佳, 一般1-3剂可愈.曾用本方治愈300多例,疗效确佳。

9.冶小儿头部脓疱疮:鲜鱼腥草250克,洗净.加水3000ml,煎取2000ml,倒入盆内。先趁热熏洗疮面,然后用毛巾蘸药液趁热外敷,待水不烫时,反复清洗疮面。每次熏洗20min左右,夏季可适当延长,每日1剂。

10.治阴囊湿疹:取鲜鱼腥草100克.放入煮开的l000ml沸水中,煎煮3—5min,待其稍晾后,用纱布蘸药液温洗阴囊(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每日早晚各洗1次,连用5—7天即愈。

11.治慢性鼻窦炎:鲜鱼腥草适量,绞取原计,每日滴鼻数次。另用干品30克,水煎服。

12.治蜂窝组织炎、中耳炎、乳腺炎等化脓性炎症:鲜鱼腥草100g,红枣12个,煎水,每日1剂,分3次服。

13.治妇女外阴瘙痒、肛痛:鲜鱼腥草90克,苦参20克,煎水熏洗,每日早晚各1次。

14.治带下:鲜鱼腥草根30一50g,鲜车前草30g。将二药

洗净。捣烂纹取汁.加白糖适量,冲服。每周2剂,1月为一疗

程。凡脾气不运,湿热下注所致之带下色白或微黄,量多,质粘

稠,味腥,舌苔白腻或微黄者适用。

 

鲜百合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细叶百合,麝香百合以及多和同阁植物的新鲜鳞茎.

本品于秋冬季采挖.挖出后除净地上部分及须根,摊于平地上晾晒半日至1日.使表面干燥。选低温通风.略潮湿的地方堆置,上覆稻草等物、数日翻检L次,去除腐烂者。可保鲜至次年夏季。

本品性味甘、微苦,微寒,入心、肺经.本品气味稍缓,甘中有收.既能清心肺之余热.而敛气养心,安神定魄.用于治疗热性病后,余热末尽所引起的烦躁失眠惊悸、神思恍惚;又能润肺止咳,用于治疗肺燥咳嗽、肺虚久咳或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诸症。同时,本品又是常用的食疗佳品之一,为历代医家所喜用,为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其食疗作用可归纳为:1补充营养物质的不足,2改善人体机能状恋.3维持和调整机体的生理平衡,4调整人体的功能紊乱。

临床应用

1.治肺病吐血:鲜百合捣取自然汁,和水饮之,可煮食。

2.治阴虚或混热病后余热末清,以致头昏、心烦不安、失眠等症:鲜百合30g,知母9g,水煎服。百合、知母伍用,名曰百合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百合甘宰清润而不腻,加母苦寒降火而不燥。百合偏于补,知母偏于泻。二药伍用.一润一清,—补一泻,共奏润肺清热,宁心安神之效、

3.治慢性胃痛嗳气腹胀反复发作:鲜百合30g,乌药9g,延胡索9g,水煎,日分旱、晚各1次温服。

4.治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鲜百台50g,用清水浸1昼夜,取生熟枣仁各15g,水煎去渣,用其汁将百合煮熟,连汤吃。或用鲜百合60-90g与蜂蜜适量拌和.蒸热.睡前服。长期服用.有延年益寿之功。

5.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肺热或肺燥干咳,涕泪过多.热病恢复期余热未清,精神恍惚、坐卧不安等症:鲜百合60g,粳米60g,冰糖适量,点粥服食,每日1剂。可连续服用。具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补虚羸之功效。对老人多涕多泪.亦有—定治疗作用。

 治脾胃虚弱引起的胃痛:鲜百合60一90g,糯米60g,共煮粥.熟时加红糖调味服。每日1剂.连用数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效用。

7.治各种虚损.体质虚弱:鲜百合适量,去杂质洗净.加水煮汁,用此药汁同米酿成百合米酒。长期饮服,可滋补身体,强壮体质,

8.治肺燥痰湿内阻引起的咳喘痰多,口干,小便不利等症:先用水煮赤小豆60g作粥.至半热时加入鲜百合30g,杏仁6 g同煮.持粥成再加入白糖适量。一日一剂.

9.治疮肿不破:鲜百合同盐共捣成泥状,外敷患处.每日l换。

10.治小儿脓疱疮:取鲜百合加食盐适量.捣绞汁备用。用时先将疮周围洗净拭干.以棉球蘸药汁涂擦疮疱,每次10一15min,每日3—4次。

鲜半夏  鲜苍耳(鲜药的临床应用)

 鲜半夏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新鲜块茎。

半夏因其毒性.目前在中医临床中绝少使用鲜品,而应用鲜品者多为外用。从临床报道来看,使鲜半夏内服确实具有力峻行速、通行经脉的显著功效。关键是要在使用时严格掌握配伍和煎煮方法。从《金匮要略》所收之“大半夏汤”、小半夏茯苓汤”等方剂中应用的剂量、煎煮方法.及强调洗过用之来分析,这些方中的半夏很可能为鲜品。但在应用中务必慎重掌握。

本品性味辛,平.有毒,入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痈肿,消炎止痛。可用于治疗痰阻脉络,痰厥头痛,及治乳腺炎,蛇虫咬伤等。

临床应用

1.治寻常疣:先将患处用温水泡洗10一20min,用刀片轻轻刮皮表面角化层.取7—9月间采挖的鲜半夏洗净去皮,在疣体局部涂擦l一2min,每日3—4次。一般只涂擦初发疣(民间称作母瘊)即可,若继发疣(子瘊)较大较多时,可逐个进行涂擦。共治疗215例,15天内治愈者28例,20天治愈者83例.30天治愈者21例,总治愈率96.74%;无效7例,1年后随访156例,无1例复发。体会:用鲜半夏治疗寻常疣疗效显著.对皮肤无任何损害和其他副作用。

2.治虫咬继发性感染:取新鲜半夏2—3枚(可根据皮肤溃破面的大小决定),洗净,搓揉去皮,加清水少许,然后将其捣成糊状备用。用时,先将患处冲洗干净,把半夏糊敷上,并用一块干净的纱布固定,每日换药l一2次。一般2—3次即可治愈。用此办法治疗数例,均获良效。在敷药约1—2h后,局部会有刺激疼痛的感觉.但一般均可耐受,黄水淌出后疼痛即减。故不可—见疼痛即轻易去药.以免影响疗效。用鲜半夏治疗虫咬继发性感染,制备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准确。

3.治急性乳腺炎:取新鲜半夏、洗净,去外皮,削成适当大小,塞入患侧或双侧鼻孔(疗效相似),1—2h后取去.每天或间隔7—8h再塞1次。若连续3次无效。则须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共治疗观察40例。痊愈36例.4例无效(其中2例巳形成脓肿.1例患重度萎缩性鼻炎.1例鼻肿前庭有疖肿)。所治病例有31例为为初产妇,起病时间在7日以内,有不同程度发热,局部肿块如核桃至鹅蛋大小不等.

4.冶蛇伤:鲜半夏、苦麻菜、香薷尖各等量,混合捣碎成膏状.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一3次。

5.治疽发背。肿胀不消(未溃脓者):取鲜半夏加水捣至极烂.外敷患处。或取鲜半夏劈开.以截面涂擦肿处.每日2—3次。

6.治痰阻络脉:患者表现为颈项强直,头不能左右摆动,四肢麻木,活动不灵,一身沉重,无冷热肿等感觉,无偏瘫及口眼歪斜,无肌肉萎缩,苔白厚腻.脉左濡软而右稍带滑象,饮食用减,大小便正常。取鲜半夏洗净捣烂,每日用180克,配老生姜50克,以水2000m1,先煎半夏2h,入生姜再煎半小时,待药液浓缩至500ml左右,早晚各1次分服。20余日后,两情大有好转,生活可自理。即把鲜半夏减至120g,生姜40g,连服50剂,颈项、手足功能基本恢复。处以四君子汤10剂善后。以鲜半夏之辛平化痰除浊,用量重则力竣行速,能通行络脉,法已聚之痰。借生姜之辛散.—以温通经络助半夏而化痰,一以制鲜半夏之毒。二者相制为用,故效果显著.用时一要辨证准确,二要如法配用煎煮.否则不可轻用。

附:中半夏毒解救法

中半夏毒表现为:口舌麻木,喉舌烧痛,肿胀,呼吸迟缓而不均匀,痉挛抽搐,麻痹。可灌服蛋清、面糊、果汁或稀醋。出现痉挛时,可服解痉剂,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出现麻痹则应给服兴奋剂。民间常用解救方:①醋50一l00ml,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冷漱;⑦生姜30g,防风60g,甘草15g,用4碗清水煎成2碗,先含漱一半,后内服—半。

 

鲜苍耳

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的新鲜全草、果实及根。

本品常野生于荒坡、草地、路旁及沟渠岸边.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全草可于夏季随用随采,果实可于成熟后采收,置低温湿润处保存。

苍耳草性味苦、辛,寒,有毒.功能祛风散热,解毒杀虫。常用于治疗头风、头晕、湿痹、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湿疹等病症。苍耳实性味甘、苦,微温,有小毒,入肺、肝经。苍耳实性温而不燥,却具润性,有铰强的疏散宣通,行气活血之功效,上行至脑巅,下行走足膝,向内至骨髓,向外达皮腠,故为祛风除湿之圣药。既能散风通窍,活络止痛,用于治疗感冒风寒之头痛、头风头痛、鼻渊头痛等症.又能法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急等症,还能祛风止痒,治疗皮肤瘙痒,疥疮肿毒等。

临床应用

1.治中风伤寒头痛:鲜苍耳根叶,捣烂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服1碗,一日3次。

2.治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用鲜苍耳子100g,洗净捣烂,加入75%酒精10m1左右(以不使太稀为度),外敷患处,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3次。同时,以苍耳子、马蓝、金银花、板蓝根各15g,防风、薄荷各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治疟疾:鲜苍耳于100g,洗净揭烂,加水煎15min去渣,打鸡蛋2—3个于药液中,煮成糖心蛋(蛋黄未全熟).于发作前吃蛋,1次未愈,可继续服用。

4.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鲜苍耳草60g,洗净水煎,每日1剂。轻者服3—5日,重者7—10日皆可愈。

5.治麻风:先将鲜苍耳草煎制成浸膏,然后将浸膏制成丸。浸膏丸的分量按煎制生药的重量来计算,每丸含生药30g,开始治疗时,每次服1—2丸,一日1次。3月后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和病情轻重.逐渐加量,最多每日可服8九,分2次服。

6.治顽固性湿疹:鲜苍耳草l00g,白矾2g,煎浓汁至500m1,每服10m1,一日3次。同时用上药液搽擦患部,每次10—15min,每日3次。

7.治痢疾:鲜苍耳全株20一30g,捣碎,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各1次分服。白痢者.每服加白糖10g;红痢者.每服加红糖10g,病情轻者,连服2日,重者连服3日,即可痊愈。

8.治中风后遗症肢肿:鲜苍耳根60g,加水2500m1,烧开,熏洗患肢,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水肿,一般3次见效,7次水肿消退,重者两个疗程水肿明显减轻。

9.治中风头痛、湿痹四肢拘挛痛:鲜苍耳嫩苗叶500g,酥30—50g。先煮苍耳三、五沸,漉出,用豆豉20g,水2大盏半,煎致取汁1盏半,入苍耳及五味,调和作羹,入酥食之。

10.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流清涕等症:鲜苍耳子10一15g,辛夷6g,水煎服.一日1剂.

11.治急慢性鼻炎:鲜苍耳子洗净捣烂,加适量生理盐水,纹取汁.置3—5度冰箱中备用。每次用滴管滴入鼻孔中3—5滴,日数次。对缓解鼻塞不通症状有良效。

12.治中耳炎;鲜苍耳全草15g,洗净切碎,冲开水半碗服。

13.冶虫咬性皮炎:鲜苍耳茎叶、白矾、明雄各适量。共捣成膏,外敷螫咬处,固定。

14.治丹毒流火:鲜苍耳根与叶,煎场,趁热熏洗红肿处。

15.治扁平疣:取鲜苍耳子20g,捣碎,浸入75%酒精50ml中,浸泡48h后可用。用时以棉球蘸药液搽擦疣体,每次10一15min,一日3次。

附:鲜苍耳虫

苍耳虫是寄生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幼虫。夏秋间,凡苍耳草梗上有蛀孔音,刻开其内都有  虫。

1.洽各期疖痈:将采集到的  虫放入芝麻油内,使其窒息。每50m1油内放虫100条,加冰片1g,雄黄0.5g,浸泡7天后使用。用时先洗净患处,视痈疖部位大小,取虫l一2条,放在病变局部,虫头紧贴病变中心,空隙部位用油涂抹.并用灭菌敷料包扎固定。隔日或每日换药1次。成脓未破者,可先切开排脓,治愈率100%.

2.治痔疮:苍耳虫1.5g,泡香油外敷.

附:苍耳的茎叶及果实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对人体神经及肌肉有毒的物质,幼苗毒性更大。中毒后出现全身无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便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手脚发冷、脉搏慢。严重者出现黄疸、鼻衄,甚至昏迷、体温下降,血压忽高忽低.或有广泛性出血。

解救力法:轻度中毒者应暂停饮食数小时至1天,并饮大量糖水。严重者可洗胃,导泻及用2%生理盐水高位灌肠.同时注射25%葡萄搪液,加维生索c 500mg;预防出血可注射维生素K及芦丁;必要时可输血浆,保护肝脏可服拘椽酸胆碱,肌肉注射甲硫氨基酸;低脂饮食。

民间也有用甘草绿豆汤解毒的实例,可配合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