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药的临床应用)三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0-04

(鲜药的临床应用)三

藿香 佩兰 首乌 葛根鲜藿香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藿香4的新鲜全草。

本品栽种极易成活、可地栽亦可盆植。在旧时的许多大中药店内均小面积栽种或盆养,冬季置于室内,以备鲜用.若从种植地采挖回来者,可用塑料保鲜膜包裹,置3—5度冰箱中保鲜5—7日。若用时茎叶稍显萎蔫,可用清水浸润复鲜。

本品性昧辛,微温。与干品无殊,但香气浓郁,请暑发散解表除热之功胜过干品,历来为夏令祛暑除烦之良药。常与鲜佩兰为伍.简称鲜藿佩.水煎内服用以防暑。

临床应用

1.消伤暑,鲜藿香15g.香薷12g,桔梗4.5g,杏仁4.5g(去皮尖,研),广陈皮3g,淡豆豉9g。水煎服,一日1剂。适用于伤阴暑而见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涌心烦,肌肤大热而无汗,脉浮弦有力或浮紧之证。

2.消暑温:鲜藿香15g,鲜佩兰12g,滑石9g(水飞)、生甘草2g,连翘9g(去心),白茯苓9g,通草3g。水煎服.一日l剂。适用于汗少而有微寒.或有头痛.或口渴,式咳嗽,舌苔微白或黄而润,右脉胜于左部,或洪或数之证。

3.治夏月霉湿秽浊之气:鲜藿香12g,鲜佩兰12g,广陈皮9g,制半夏4.5g,大腹皮3g(酒洗),厚朴2g(姜汁炒)。另用鲜荷叶9g为引。水煎服,一日1剂。方中以鲜霍佩为君,取其芳香轻清化浊之意。此为温病学芳香化浊法之代表方。

4.治霍乱吐泻:鲜藿香、广陈皮,各15g。水舶,一日1剂分3次服.

5.治口臭:鲜藿香30g。洗净煎取浓汁,时时噙漱。

6.治湿遏卫气:鲜藿香24g,半夏12g,赤茯9g,杏仁6g, 薏苡仁9g,蔻仁6g,猪苓6g,泽泻9g,淡豆豉9g,厚朴6g.水煎服,一日1剂。适用于头痛恶害,身热不扬,身重倦怠,胸脘痞闷,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之证。方中用鲜藿香、豆豉以芳化宣透肌表之湿;杏仁宣开肺气,以气化而湿邪亦易化;厚朴, 蔻仁、半夏苦温芳化.理气燥湿;赤茯、猪苓、泽泻、薏苡仁淡渗利湿。综观本方组成.集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于—方。以使表里之湿内外分解。本方作用虽功不在发汗解表,但药后常能收到汗出表解之效;方中虽无清热之品,但服后亦可显湿开热透之效。

7.治夏季外感.内伤水湿:鲜藿香15g,半夏9g,苍术9g厚朴6g,陈皮6g,甘草3g。水煎服,一日l剂。鲜藿香在方中既能疏散表邪,又能化湿和中,是以为君。全方功能化湿解表,和中止呕。适用于湿浊内停,兼有外感,症见呕吐腹胀,恶寒发热者。

 

鲜佩兰

本品为菊科植物兰草的新鲜全草。

本品易于栽种,将新鲜的根茎截成小段,埋于盆钵或庭院中,稍压紧后浇水,15—20天即可出苗。冬季可移植于室内越冬,随采随用。采割后的全草亦可用保鲜膜包裹,置3—5度冰箱中保鲜5一7日。

本品性味辛.凉。较之干品更加气味浓郁、清新,故更长于发散表邪,芳化湿浊,理气散郁,为夏季防暑消暑常用鲜品之一。适用于湿温初起或外感暑湿之恶寒、发热、头胀胸闷等症。常与鲜藿香、鲜荷叶、青蒿等配伍同用。加解放前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常用鲜佩兰配鲜藿香、鲜枇杷叶等治疗伏暑晚发之证,每获捷效。

临床应用

1.治温暑初起:鲜佩兰叶15g,鲜藿香叶15g,薄荷叶9g,荷叶12g。先用枇杷叶30g,鲜芦根30g,鲜冬瓜60g,煎汤代水。再以此水煎鲜藿佩等。一日l剂,分3次服。适用于身有大热,微恶寒、继则但热无寒,口大渴,汗大出,心烦懊(忄农)之证。

2.治秋后伏暑:鲜佩兰24g,鲜藿香l8g,薄荷叶9g,冬桑叶l2g,大青叶15g,鲜竹叶30片。先用青箬叶30g,活水芦笋60g,煎汤代水。再以此水煎,一日子剂, v分作3次服。

3.治夏季外感,鲜佩兰18g,条芩6g,厚朴6g,野菊花9g,白木9g,葛根12g,秦艽4.5g.桔梗9g。用清水先煎煮后7味,后下鲜佩兰,加盖,微煮即成。日分3次服。适用于发热头痛,全身骨痛,双目刺痛,胸闷恶心,大便不畅之证。方中以鲜佩兰为君药,取其发散解表.芳香化湿之功。

4.治暑湿所致消化不良:鲜佩兰g,鲜藿香15g,黄连9g,鲜芦根12g,甘草3g。水煎服、一日1剂。适用于口中粘滞不爽,吐厚浊涎沫.苔白而腻,口甘,嗳气之证。

5.治口中臭气,令人难近:鲜佩兰18g,竹茹12g,枇杷叶9g,仑银花12g,蔷薇露6g。水煎汤,代茶频饮,细呷下.全方意在请解里热,芳香辟秽解毒。

 

鲜首乌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新鲜块根。

本品一般于栽后3—4年春、秋二季采挖,个别鲜用平时采挖亦可。大批采挖后可先拣除腐烂或受外伤者、在乎地摊平晾晒数日,使表皮干缩。选荫凉通风场地,用潮湿的河砂(即粗细混合的砂石)滩在地面上10—l5cm厚,面积视贮量而定。把首乌挨个码放在河炒面上,不要过于拥挤,更不可叠放,上面再覆盖一层10cm左右的湿河砂,平时要注意淋水保持足够湿度,又要适当通风避免湿度过大引起腐烂。并要经常翻检,去掉腐烂者以防止传染。量小时.亦可用塑料保鲜服包裹,置于3—5度冰箱中保鲜。

本品性味苦、甘、涩,凉。而制品性温。功能补益肝肾,养血,祛风,解毒,生津。尤以解毒、润肠之功胜于干品或制品。

临床应用

 冶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疥癣痒痛,或生瘾疹,搔之成疮及头面生疮、紫白癜等:鲜首乌30g,荆芥穗,蔓荆子、威灵仙、炙甘草、防风各15g。水煎服,一日一剂。

2.治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鲜首乌60g,枸杞子30g,浸于500m1白酒中。日饮2—3次,每次1酒盅,

3.治律枯血热所致大肠风秘:鲜首乌15g,水煎服。

 治疖肿:取新鲜何首乌1000g,切片,放锅内(勿用铁锅)加水浓煎成250m1,外搽患处,每日1—3次。治疗7例,均在3天内痊愈。

5.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鲜首乌60g,粳米30g。共煮稠粥服。

 

鲜葛根

本品为豆科植物葛根的新鲜块根。

本品一般于春、秋季采挖。可采用自然贮藏法贮存保鲜。入贮前拣除外表有伤病者,在平地摊晾半日,使表皮干燥。选择凉爽、通风、地面干燥的场所作贮藏地,自然堆放即可。因本品所含水分较高,在潮湿及高湿环境下易引起表皮霉变或腐烂,故应经常翻检通风。一次未用尽的块根,可用塑料保鲜膜裹紧,置冰箱冷藏室中保存。

鲜葛根性味甘、辛、微寒,入脾、胃、肺经。功擅发散表邪,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除烦散郁,解酒毒等。常用来治疗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痛之症,烦热消渴,斑疹不透,泄泻痢疾及中诸毒等。

以鲜葛根去皮,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称为鲜葛粉或葛粉。性味甘,大寒,无毒。功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可用于治疗烦热、口渴、热疮、喉痹、齿痛及醒酒。

临床应用

1.治温热病、头痛身痛、恶风无汗:鲜葛根30g,麻黄9g,桂枝6g,生姜12g,赤芍9g,大枣12枚,灸甘草6g。水煎去渣温服,覆被取汗。

2.治癍疹初现.头痛发热:鲜葛根30g,升麻6g。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阳明伤寒,中风头痛身痛,发热微恶寒,无汗口渴,目痛鼻干不得卧以及阳明发癍.欲出不出,寒喧不时,人多疫证。

3.洽胸中烦热或渴、心躁;取鲜葛根20g,粟米250g。以水浸粟米经l宿,次日漉出,与葛粉同拌令匀,煮粥食之,日内服尽。

4.治酒利便血,一切风热,皮肤瘙痒;鲜葛粉、黄檗、苦参、枳壳、荆芥穗,各等分,研为细末,米汤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心米饮下,一日2服。

5.治热毒下血:取鲜葛根、鲜藕,各洗净捣烂取汁,以等量汁相合,每服1大杯,一日2次。

6.治鼻血终日不止,心神烦闷:取鲜葛根,捣取汁,每服1小盅。

7.治心热吐血不止:鲜葛根捣烂取汁,顿服1大杯

8.治酒醉不醒:取鲜葛根汁。灌饮之,取醒。

9.治食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不欲死;煮鲜葛根汁.急灌下。

鲜百部  鲜藕 鲜莲肉(鲜药的临床应用)鲜百部

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百部、直立百部和对叶百部的新鲜块根。

本品一般在秋后地上部枯萎后或早春新芽出土前采挖。挖取后除净须根及伤损部分,置阴湿处,覆以湿砂贮存。少量者,可将块根洗净泥上后用塑料保鲜膜包裹,置3—5℃冰箱中保鲜。

本品性味甘、苦,乎。甘润苦降,功擅润肺止咳,对寒热咳嗽、新久咳嗽均可使用,尤为善治肺劳咳嗽、小儿百日咳等症。此外,尚具杀虫之功,用于治疗蛔虫、蛲虫病,杀头虱、体虱,治皮肤疥癣、湿疹等。本品有一定毒性,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口、鼻、咽喉发干,头晕、胸闷、气急、厌食,以及胸部灼热感等不良反应,故应控制使用剂量。如出现上述症状,可减低用量,直至停药。一般停药后,症状即可缓解。

临床应用

1.治百日咳:鲜百部根15g,蜂窝草、葫芦茶、车前草,各鲜品30g,鲜鹅不食草9g。上药洗净切碎。加水2碗,煎至半碗,日一剂,分2次服。

2.冶卒得咳嗽,生姜汁、鲜百部根什各半杯,合一处,隔水煎煮。温服,一日2次。

3.治久嗽:鲜百部根捣烂绞取汁,煎如饴。每服1汤匙,一日3服。

4.治遍身黄肿:掘新鲜百部根,洗捣,罨脐上,以糯米饭适量,用水酒拌和.揉软盖在药上,以帛包住,待一、二日后,口内作酒气,则水从小便中出,肿自消。

5:治小儿蛔虫、绕虫病:鲜百部根50g,加水煎取浓汁30m1,作灌肠剂使用。

6.治皮肤疥癣、湿疹:鲜百部根50g,用50%酒精100m1浸泡4小时,过滤后再加酒精至100m1。患处洗净后,以棉球醮药液涂擦。轻症3—4天即可见效。

7.治皮炎、蚊虫叮咬:用鲜百部根断面涂搽患部。

 

鲜藕

本品为唾莲科植物莲的新鲜根状茎

鲜藕在全国各地广有分布,一般在秋、冬、春三季均可采挖。挖出后除净节间须根,在平地稍加晾晒,全表皮略干。选择阴湿通风的地方.并排码放,每层之间放3—5cm厚潮湿细沙.但不可过湿。仍放厚度一般在50cm左右,不要码放的层数过多,避免腐烂。少量者.可洗净泥上,用塑科保鲜膜包裹,置3—5度冰箱中保存。

本品性甘,寒。入心、脾、胃经。长于清热.散瘀,凉血,止血。常用于治拧热病烦渴、吐皿、衄血、热淋诸证。

以鲜藕捣烂取汁入药者,称为鲜藕汁,性偏寒润,除具鲜藕的功能外,肖能滋润心脾,健脾开胃,亦可用于署邪温躁急证的救治.

临床应用

1.治虚劳证,痰中带血:鲜茅根l20g(切碎),鲜藕120g(切片)。水煮汁常常饮。若大便滑者,茅根宜减半,再用生山药细末30g左右,调入药汁中,煮作菜汤服之。

2.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咯血、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鲜藕30一60g,鲜生地30一60g,鲜旱莲草30g,鲜马蓝30g。捣汁凉服,或仍温服,或作汤剂煎服。

3.治时气烦渴不止:生藕,捣烂纹取汁1杯,兑入生蜜半杯,搅令匀,不计时候,分为2服。

4.治小便热淋:鲜藕汁,鲜地黄汁,葡萄汁各等分.每服半盏,入蜜温服。

5.醒酒,解酒毒:取鲜藕汁1大碗,徐徐咽下。

6.治霍乱呕吐不止,兼口渴:鲜藕60g,鲜生姜30g。2味共一处捣性,绞取汁,分3服,不拘时。

附:鲜藕节

鲜藕节是指挖取莲的根茎(藕),除去茎部,切下节部.不经干燥而入药者。本品性味甘涩,偏凉。凉血止血,散瘀利水作用较强。

临床应用

1.治肺热咳血:鲜藕节30g。鲜生地30g,麦冬15g,玄参12g,杏仁6g,川贝母6g。水煎服,一日1剂。

2.治小便出血,血淋等证:鲜藕节30g,鲜大蓟根24g,鲜小蓟根24g,茜草炭12g,滑石9g,甘草6g,水煎服,一日1剂。

3.治坠马血瘀,积在胸腹,唾血无数者;用鲜藕节捣烂,和酒绞汁饮,随量服用。

 

鲜莲肉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而未经干燥的果实。

一般于秋末至冬初采割莲房,割取后可直接取出莲子,除去果壳入药鲜用.若不即用,可将莲子带壳用塑料保鲜袋包装,置3—5度冰箱中保存。

蓬肉干者味甘、涩,性平而偏温,而鲜莲肉味甘淡微涩.性平微偏凉。本品气味清香.较之干品清热之力更胜,适用于邪热内盛,胃虚而气冲不纳者。同时,本品合禾谷之味,为补脾之要药,能补脾涩肠止泻.用于治疗脾虚泄泻、食欲不振等症,并长于止呕、除烦渴.专治噤口痢。

临床应用

1.治飱泄洞泄,命门无火,久泻虚痢:谈附片lg.肉桂0.5g,菟丝子3g,破故纸3g,吴茱萸lg(泡),益智仁3g,芡实6g,鲜莲肉10粒。水煎服,一日1剂。方中以附、桂辛甘大热补命门之火以生脾上;菟丝子、故纸,温补其下;吴茱萸、益智,暖其中下,中下得暖则火土自得相生,而完谷自得消化;芡实、鲜莲肉,补脾固肾。

2.治下痢饮食不入,俗名噤口痢:鲜莲肉30g,黄连15g,人参15g。水煎取浓汁,每日频服。

3.治病后胃虚,消化不良:鲜莲肉60g,拉米50g,茯苓30g。水稠粥,日分3次,食前服。

4.治胃气上冲,呕逆:生赭石18g,青黛6g,清半夏9g,吴茱萸3g.生姜6g,鲜莲肉12g,人参6g,水煎,日分3次服。

5.治脾虚泄泻,久不愈者:鲜莲肉30g,芡实15g,赤石脂6g,禹余粮6g,云茯苓12g,焦白术9g。水煎服,一日一剂。对肾虚小便频数,小便失禁者亦有效。

鲜莱菔  葱白(鲜药的临床应用)鲜莱菔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萝卜)新鲜肉质根。

本品宜在地窖中贮藏.在贮藏过程中若温度偏高,茎芽容易生长,应及时用刀削去茎芽。

本品性味辛甘,凉。功擅消食积,化痰热,并可下气宽中,解毒。常用于治疗食积胀满、胸腹滞气、咳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崩漏、肠痹疼痛等病症,并解酒毒及附子毒。

临床应用

1.治翻胃吐食:生萝卜捶碎,与蜜同煎,细细嚼咽。

2.治失音不语:鲜萝卜捣汁、入姜汁同服。

3.洽痰热喉闭:鲜萝卜汁,皂角浆,和引痰吐之.

4.治偏正头痛:生萝卜汁1蚬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

5.治汤火伤灼,花火伤肌:取鲜萝卜捣碎,外涂患伤处。

6.治肠麻痹(妊娠麻痹性肠梗阻):证见外感发热,烦渴不欲饮,饮即吐,溲少便秘,精神疲乏,胸脘痞胀。舌苔白腻,脉象濡数,为湿热郁阻之证。郁李仁15g,火麻仁30g,瓜萎45g,炒菜菔子30g,枳壳9g,厚仆9g‘当归12g,白芍12g,鲜莱菔2000g(切碎,煎汁代水).每日1利,分4次服,每3小时1次,头2煎合饮。莱菔汁对过敏性结肠炎、不全性肠梗阻、结肠息肉症的粘液血便及结肠癌脓血便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7.治血崩:鲜莱菔(青白均可)1500一2000g,清水洗净,切成细丝,用纱布包紧压榨取汁250一300m1、加入白糖30g为1次堡量,搅匀后炖热温服,早晚各1次,对任何原因所致血崩,经用此法治疗服药后30min即见出血减少,1小时后出血停止。为巩固疗效,如患者体质虚弱,血止后可再服升补之剂。据临床观察,流血时间最长在达20余年者,服此药3天痊愈,随访8年(末服过其他药),末见复发。服药过程中未见任何副作用。

8.治肺结核咯血:取红色大萝卜1000g,加水300m1,煎至100m1,除去残渣,再加入明矾9g,蜂蜜90g.每服50m1、每日3次,早晚空腹服用。

9.治滴虫性阴道炎:将萝卜洗净,以酒精擦拭消毒后剁成泥状。每次取1—2茶匙,用消毒纱布包成纱布卷,一端系以长线,作阴道塞剂。上药时先用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外阴及阴道,拭干后。将萝卜泥纱布眷放入阴道内,线头露于阴道外。每日1次,共治68例,治愈62例。一般在用药后2—3天外阴痒感、热感、下腹重感或疼痛均消失,分泌物由脓性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治疗5一l0次后阴道粘膜充血减轻或完全恢复正常。连续上药4—7次后,涂片检查滴虫阴性。所治病例末见副作用。

附:鲜莱菔缨

本品即萝卜的新鲜叶片。性味辛、苦,微凉。功能行气消张,和胃化滞。可用于治疗胸膈痞满作呃,食积不化,妇女乳肿,乳汁不通等病症。

临床应用

1.治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嗳气食臭,腹胀腹痛:鲜萝卜缨30g,莱菔子10g,水煎温服,一日1剂。

2.治乳痈肿疼痛,乳汁不通:鲜萝卜缨不拘多少,捣烂取汁,煨热,点水酒或烧酒服之。

3.治皮肤斑疹:取鲜萝卜缨100g.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日换数次。

 

葱白

本品为百合科值物葱的新鲜鳞茎.

本品亦为常用菜蔬调味品,以粗壮、白长。香辛气浓者入药为佳。采挖后切去须艰及叶,剥除外膜入药。

本品性味辛.温,入肺、胃经。外实中空,升多降少,功专发散通阳,既能疏散风寒.发汗解肌,用于治疗伤寒寒热头痛之轻症;又能明目,利窍,通便,通阳气而散阴寒。用于治疗气血凝聚,头昏头痛,寒凝气滞,腹胀腹痛,以及膀胱气化失司而小便不利等症;此外尚且解毒,止血之功。

临床应用

1.治感冒:取葱白、生姜各15g,食盐3g,捣成糊状,用纱布包裹,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腘窝、肘窝各部位,然后安卧。部分病例半小时后出汗退热,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恢复。治疗107例,均在1—2日内见效。一般用1次,少数病例用2次。

2.治小儿消化不良;取生葱1根,生姜15g,同捣碎,加入茴香粉9g,混匀后炒热(以皮肤能忍受为度),用纱市包好敷于脐部。每日1—2次,直到治愈为止。对吐泻严重的病例,须按常规禁食补液。

3.治小便不通:葱日l根(约10cm),白胡椒7粒,共捣烂如泥,填敷肚脐上,盖以塑料薄膜。胶布固定。一般敷药3—4小时后即可见效。治疗多例.皆痊愈。

4.治急性乳腺炎初起:取葱白150一250g,切细后加入适量热水,先熏后洗患侧乳房。每日3—5次。

5.治鼻衄:取鲜嫩葱茎1根,剖开。用干净棉球放葱叶内膜上蘸葱汁.或可用棉球反复磨擦葱叶内膜,使葱汁渗湿棉球.然后塞入出血鼻孔.即可止血。治疗多例,均—次治愈,其效甚验。

6.治鸡眼:取新鲜香葱,剥下近根部的白色鳞茎最外层的薄皮,贴在鸡眼上面.用胶布固定。注意使用前先用热水洗脚并擦干。经过1昼夜以后,鸡眼压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第二天续行上法。如此多次重复,鸡眼周围的皮肤会发白、变软.最后自行脱落。无任何不良反应。

7.治蛔虫性急腹痛:鲜葱白50g,捣烂取汁,用麻油50g调和,空腹1次服下(小儿酌减),每日2次。一般服1—7次后缓解.服药后大便可能转为稀便。但不致腹泻.除个别病例外,多数未见有蛔虫驱出.

8.治蛲虫病:取葱白每50g.加水100m1,用微火煮烂,纱布过滤,装瓶备用。在傍晚或临睡的,灌肠,4—5岁10m1/次,7岁15m1/次。治疗后以棉拭漂浮法检查虫卵。共治疗116例,转阴86例,转阴率74.1%。

9.治痈疮肿痛:葱全株适量,捣烂,醋调炒热,敷患处。

10.治疗疮恶肿:先将疔疮刺破.以老葱、生蜜杵贴二时,待疔出以醋汤洗之。

11.治阴囊肿痛:以葱白、乳香捣烂涂敷。或煨葱入盐,杵如泥。涂敷。

12.治小儿秃疮:先将患处以米泔水洗净,用羊角葱捣泥,入蜜和匀,涂敷。

13.治腹水;取新鲜葱白l0根,加芒硝10g、共捣成泥.敷患者腹部神阙穴.上被塑料薄膜及纱布。用橡皮膏固定.以防药液外流或敷药脱落。一日一次。又,敷药前先用酒精棉球擦净脐部污垢,以利药物被吸收。天冷时宜将药物加温后再敷。共治疗42例,14例腹胀消失,尿量明显增加入;26例自觉腹胀减轻,尿量增加。以上40例均在敷药后0,5至4h后生效,2例无效。体会;神阙穴为治疗虚脱、腹胀、腹水之穴,葱白辛温走窜,有散寒通阳利水之功,芒硝能破结消痞软坚。二药合用敷于神阙可通阳利水,消除腹肿。治疗腹水肿兼有恶心呕吐、纳呆拒药的患者更为适用。

大蒜 (鲜药的临床应用)大蒜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

本品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收获后待表面鳞片干燥,应置于低温处保存.以免萌芽而糠心。

本品性味辛,温,入脾、胃、肺经。功能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消炎止痛.止血。常用于治疗饮食积聚,脘腹冷痛.感冒咳嗽,百日咳,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痈疽肿毒,癣疮,鼻衄,牙痛,蛇虫咬伤,食蟹中毒等病症。

临床应用

1.预防流感:用大蒜捣汁,制成10%大蒜液(内加3%普鲁卡因),每日滴鼻3次,每次6—8滴,连用3天,可起预防作用.

2.治风温挟湿之感冒:大蒜、生姜各50g,杵泥,和少许面条食之。当晚食下,晨起病症大减。再以2药和粥更进1剂而愈。按:大蒜、生姜皆辛,能宣散温邪从表而解;微温,能祛除兼邪,绝其温化之源,并有解毒、和胃之功;投以面、粥,能固护胃气.扶正怯邪。

3.治久咳不止:甩去皮大蒜500g,捣烂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服1汤匙,一日3次。止咳效果往往优于多种常用的止咳药物。某患者因感冒而咳,经服药,感冒症状消失,唯咳嗽时轻时重,经月不愈。咳嗽少痰,咽痒,日轻夜重,舌苔薄白,脉正常。服用本方5日,咳嗽基本得到控制,

4.治百日咳:大蒜2枚,白糖50g,将大蒜去皮捣烂,冲开水1杯,调和好白糖,备用。1日分4、5次服完,继服3、4剂。某5岁男孩,阵发性痉挛咳嗽连续月余,日发多次,呕吐痰涎,面目浮肿,结膜充血,食欲不振,精神欠佳,服本方一剂病情即大有好转,再服2剂,诸症悉除。

5.治百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取独头大蒜切片.于睡前贴涌泉穴(先涂猪油防起泡),晨除去,连贴5日,停2日再贴。

6.治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取独头大蒜切片,平放“大椎”穴.以艾团放于蒜片上灸之.连灸3壮,2天1次,以觉灼痛不起泡为度。亦可用大蒜30g加水煎煮2沸即取出,以其水与糯米50g煮成粥,再将原蒜放入粥内,与白及粉3g同食。如此早晚各1次,连续13日,停2日再服。

7.冶胃寒消化不良:大蒜捣泥开水冲温服。亦可与理中汤合用,其效更佳。

8.治湿热痢疾、肠炎:用大蒜20g,捣烂为泥,糖水冲服,每日2次。或以大蒜15g,捣泥,并以马齿苋、白头翁、葛根、山楂各20g,黄连、黄芩、陈皮、厚朴各l0g,煎汤冲蒜泥内服,每日3次,疗效更佳。

9.治肠结核:紫皮蒜若干,每次25g,吃饭时一起服用,一日3次,第1疗程l0日;第2疗程20天,每次20g,一日3次;第3疗程30天,每次15g,一日3次;第4疗程12个月,维持丝一日2次,每次10g。共治疗30例,治愈率100%。其中有合并慢性肝炎者18例,经用本方治疗后,肝病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亦有明显好转。体会:大蒜治疗肠结核,疗效满意,远期观察疗效持久,无毒、副反应。

10.治白喉:用去皮生大蒜3—5g,置75%酒精内浸3—5min,放入消毒器皿中捣烂如泥状。取2×2cnl消毒纱布垫涂上蒜泥约1—2mm厚,贴于患者双手“合谷”穴,绷带固定。经4—6h,局部有痛痒及灼热感,8—10h,表面出现水泡,用消毒针刺破拭干,涂以龙胆紫液,消毒纱布包扎,防止感染。一般敷药8一l0h后咽喉病灶即明显缩小以至梢失,伪膜逐渐脱落,乃至痊愈。

11.治头癣:以30%大蒜汁油膏,30%大蒜粉油膏及大蒜泥3种制剂,共治122例头癣患者。治愈、显效及一般有效者计81例(66.4%)。从临床观察相检查结果看,大蒜对铁锈色毛菌所致的头癣,疗效较为显著。

12.治化脓性中耳炎:用20%大蒜乳剂(蒜汁20m1,研细阿拉伯胶5g,盐酸普鲁卡因2g,混合均匀成胶状液,然后缓缓加入蓖麻油75m1,随加随沿—个方向研磨,至成浅黄色乳糜液为止,贮冰箱中,可保存1周)滴耳,治疗45例,治愈38例,好转3例,无效4例。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13.治萎缩性鼻炎:用40%大蒜液,或50%大蒜甘油涂布鼻腔,一日3次,3—4天后即见效果。或以50%大蒜甘油,用消毒棉花制成大蒜油棉栓,均匀铺盖鼻腔各部分,半小时后取出,6—12次为一疗程。须持续治疗3个疗程。

l4.治鼻衄;用独头大蒜头(如无,用普通大蒜头)60一90g,捣极烂、敷双足心,外用白布扎住,睡时头部略垫高。治疗多人,均获捷效。

15.治疖肿和毛囊炎:独头紫皮大蒜去皮切成0.2一0.3cm厚的薄片备用。用时先将患部用温盐水洗净擦干,随即将大蒜片贴敷患处,并轻轻按摩10一20min,每日2—3次。一般2—3天均可治愈。若蒜片刺激反应严重者可缩短按摩时间,病情严重者可加服其他抗菌消炎药物。以此方治疗l0余例,疗效满意。

16.治花斑癣:取紫皮蒜2枚,捣泥擦之,以患处局部发热伴轻微刺激痛为度。曾治17例,均1—3次治愈。

17.治白癣:取大蒜(以紫皮独头蒜最佳)剥去外皮、用冷水洗2—3次,置干净乳钵或器皿内捣碎成浆,用消毒纱布滤去残渣.取滤液备用。患者先剃头。用温水肥皂洗净楷干后.用消毒毛刷或棉球蘸大蒜液搽患处,在癣区由外向内涂搽。早晚各1次。搽后最好戴上布帽,以防搔抓患处,治疗35例,痊愈29例,显效4例.无效2例。—般需要45一55天。治疗期间除部分患者有瘙痒感外,术见其他不良反应。

18.治寻常疣:取紫皮大蒜1一2瓣,捣成糊状备用。用胶布将寻常疣根基部皮肤粘贴遮盖,以75%酒精消毒疣体后,用无菌剪刀剪破疣的头部,以见血为好.随即用适量蒜泥贴敷疣体及破损处,并以胶布包盖。一般4—5天后,疣体即可脱落。不愈者可再治l次。如惧怕切破疣体,可将蒜瓣切开涂擦疣体.每日6—8次,一般20余日疣体亦可自行脱落。用此方治寻常疣l00多例,均已获效。

19.治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用紫皮大蒜3—4瓣,放在消毒乳钵中.加生理盐水1—2m1,研成泥糊状备用,阴道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灌洗清洁后拭于。尿道口涂上消毒甘油。使用阴道窥器将蒜泥先填塞于阴道穹窿、子宫颈及阴道壁。15min后抹去所有大蒜泥。4例患者经l一6次治疗,阴道分泌物的阿米巴原虫即转为阴性,治疗7-10天后,溃疡粘膜即光滑愈合.

20.治蛲虫病:取新鲜大蒜,每50g加水200m1,微火煮烂,纱布过滤,装瓶中备用。选用大号注射器接上导尿管,吸取煎液灌肠。每次注入10一15ml,于下午4—5时或8—9时进行。治疗2—9岁儿童154例,在治疗1次后的第3天和第7天,分别采用肛拭镜检虫卵,阴转率为76.3%。

21.治牙质过敏:将大蒜捣碎,取1小块置过敏点(酸痛点).用齿科充填器在酒精灯上烧至微红,迅灼牙面之蒜泥,稍压几分钟,痈感即消失.一般采用本法2—3次即可见效。

22.治牙疼;鲜大蒜5辩,甘草5g,共捣成泥,和成团块,粘于痛牙部位。3—4min即可止疼。初敷时牙齿有辛辣凉爽之感,但5—10min内,口流清水,辛辣凉爽反应即可消失。治疗神经性牙疼、风火牙疼、龋齿牙疼等百余例,均获很好疗效。

23.治脚癣:用大蒜磨碎取汁,治疗时先将脚用热水洗净,然后把大蒜汁按在患部。—殷l周后即能取得显著效果。脚癣是由霉菌所引起,大蒜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故能杀灭脚癣霉菌,

24.治小儿白秃疮;用鲜独头蒜1枚,剥除外膜,切除蒜皮一层。将独蒜截面对准患部反复按擦之。每日擦3—5次,每次擦10一15min,l0日为一疗程。待一疗程结束后,停用3天,再继用下一疗程,至愈为度。一般3—5疗程即可见效或痊愈。小儿白秃疮属脱发,生大蒜有解毒杀虫止痛之功,外擦药力直达病所,奏效颇捷。

25.治深部脓肿。取大蒜200g,芒硝200g,大黄末50g,醋100g。先将大蒜去皮,同芒硝同捣成糊状,在患处用凡士林涂擦,敷蒜糊,敷药范围要稍大于患处(高于皮肤3—5mm厚),周围用纱布围成一圈,略加固定,1h后去掉敷药,用温水洗净,再用醋和大黄末调成糊状,外敷原患处6—8h后去掉药,一般1次即可。本法通过百余例患者临床观察,均有较好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