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0-05

老年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普陀区中心医院范忠泽 老师

★老年人中哪些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为什么多发于老年人?

老年人肿瘤中较多的是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胰腺癌、食道癌、胆道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

患恶性肿瘤均以年龄较大者居多,在某些情况下,肿瘤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其可能的原因有:

(1) 由于肿瘤的发病过程是一个多阶段发展过程,至少包括所谓的启动期和促进期。许多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因素都能引起对肿瘤癌基因的启动作用,这个作用是在靶细胞内出现突变,使机体的某一细胞群体发现突变。在启动作用之后,长期的接触促癌因子,使细胞基因发生改变,终导致产生癌瘤细胞。从接触致癌物到癌瘤出现要经过一段很长时间,有时可达5~20年,所以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接受的致癌因素也愈多,产生癌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

(2) 随年龄的增长,人在老化的过程中机体发生了一系列内在环境的改变和失调,例如胸腺萎缩,体内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导致肿瘤细胞的形成和发展。按中医理论,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先天精气的强弱有关,“精盛则阳强,阳强则寿”,老年人肾气日衰,阴阳失调,脏腑亏虚等身体内环境稳定性的破坏是肿瘤发生的一大内因,故老年人易患肿瘤。但要指出,衰老和年龄增长并不是肿瘤发生的唯一相关因素,因为在临床上也看到七、八十岁老年人,肿瘤发病率又呈下降趋势,即使得了癌症,其发展速度也慢,这也是老年肿瘤的特点之一。

★老年人常见肿瘤有哪些诊治特点

l. 老年肿瘤患者除癌瘤外常患有多种疾病,在症状和体征方面,由于彼此相互影响,症状就变得复杂和不典型。有部分病例在死后尸检中发现癌瘤,但生前常被临床忽略。老年人患癌症,有时症状少,故对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血沉快、厌食等都应想到恶性肿瘤的可能。

2. 老年人患肿瘤时,合并症较多。老年人的代谢机能常易发生障碍,发热、异常出汗、饮食减少、腹泻等,均易引起脱水,由此出现血球压积值异常增高,特别是在输血和手术后,常见脑梗塞或心肌梗塞样心电图改变。

3. 电解质异常也是老年肿瘤患者常见的表现。老年人以低钠血症最常见,其原因多由于食饵摄入不足、腹泻及使用利尿剂所致。有时也可见到低钾血症。

★老年人肿瘤的治疗有哪些原则

治疗时贯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则。将手术、放疗和化疗以及中医治癌药物作为祛邪治癌手段;将全身支持疗法、免疫疗法、中医药扶正培本治疗作为扶正手段,使扶正与抗癌有机地结合起来。扶正治疗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肿瘤病人,祛邪抗癌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中药攻逐毒邪的药物以祛除病邪、控制癌症适用于以邪盛为主的病证。在肿瘤治疗中,祛邪抗癌虽然是消除肿瘤的主要手段,如病属早期,病人一般状况尚好,正气未衰,在老年人心肺功能尚好,这时可采用手术祛邪手段来切除肿瘤、如果病人正气受损,则在祛邪同时要扶正。如果病期已晚,正气不支,身体不能胜任攻伐,则应以扶正为主,佐以姑息性的抗癌祛邪手段。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勿再使之受损。患者如经手术切除或放疗后,肿瘤已除或已控制,治疗上当以扶正调整为主;但如果手术或放疗后,余毒未尽,易于复发和转移,故仍以扶正与祛邪抗癌治疗相结合为宜。

★服用民间单方、验方,应注意些什么

许多老年肿瘤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常吃些中药或者找所谓单、偏、验方试服,有些方药虽然对解决某些症状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我们也要看到单、偏、验方的局限性,不能单靠一方一药以求治好。特别要提出的是民间流传的一些方药中有许多含有重金属如汞、砒、砷等剧毒品,或者是以毒攻毒的虫类药,或者是大苦大寒或大温大热的中草药,一些患者服用之后,反而病情加重,脾胃更伤,有的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而丧命,所以这些单、偏、验方一定要通过临床验证,只有证明有效后才能推广应用,否则害人不浅。

★一些易引起毒性反应的抗癌常用药物。

主要有:

(1)心脏毒性: 阿霉素、柔红霉素;

(2)肝脏毒性: 阿霉素、氨甲喋呤;

(3)肺脏毒性: 博莱霉素、平阳霉素、亚硝脲类、鬼臼乙叉甙等;

(4)骨髓毒性: 更生霉素、阿霉素、氨甲喋呤、司莫司汀、长春花碱、卡铂、长春地辛、鬼臼乙叉甙等;

(5)肾脏毒性: CDDP。

因此。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应根据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特点,合理配药,严格掌握单次剂量和累积剂量。对同一脏器毒性作用较大的药物合用时,应适当减少各药的剂量,避免老年患者器官功能的进一步减退。

★抗癌中药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1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中药。 某些中药能改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外周白细胞数量,甚至能对抗化疗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可提高补体的功能,血清溶菌酶的活性,诱生干扰素。如人参、黄芪、阿胶、茯苓、白术、山药、黄精、灵芝、猪苓、芦荟、黄连、穿心莲、鱼腥草、山豆根、金银花、蚤休、白花蛇舌草等。

2 影响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中药。 某些中药及复方可增强体液免疫功能,人参、黄芪、白术、肉桂、菟丝子、肉苁蓉、茯苓、黄精、仙茅、淫羊藿、四君子汤、四物汤等均能增强H淋巴细胞功能。中药对细胞免疫亦有一定促进作用,发挥免疫监视作用。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黄芪,玉屏风散等,在免疫反应偏低时,可使之升高;偏高时,反使之降低。

3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 辨证治疗乳腺癌时可选用那些有阻断或抑制肿瘤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的中药,从而使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干扰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或具有直接的抑杀癌细胞作用。这类药物有冬凌草、蚤休、三七、山豆根、天南星、天门冬、百合、莪术、瓜蒌、薏苡仁,龙葵、郁金、女贞子等。

4 具有对放、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的中药。 通过提高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途径,起到降低毒性而不降低其疗效的作用。这类增效减毒药物有川芎、女贞子、甘草、龙葵、灵芝、茯苓、黄芪、茜草、紫菀、藿香等。

5 具有调节内分泌作用的中药。 对于激素依赖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中药鹿角粉、女贞子、黄精,淫羊藿、仙茅、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对激素的水平和活性的调节均有确切的作用,且无毒副反应之虞,也可选择应用。

6 具有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中药。 中药通过诱导某些酶活性增加,阻断致癌与反突变作用,如大蒜、龙葵、五味子。通过激活和保护巨噬细胞系统等免疫机制来实现抗转移作用,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调动患者自身的抗肿瘤能力,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

不同部位的肿瘤及其治疗方法

★(1) 肺癌。

☆①肺癌的诱发因素。

肺癌的发病因素很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二大因素:

一 环境致癌因素。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重要问题,如亚硝胺、石棉、铬、镍、芥子气、砷、沥青、石油废气等……散布在空气、水中进入人体,已成为重要的致癌因素;

二 在个人因素中以吸烟为最主要因素。吸烟指数大于400与肺癌发病明显有关。吸烟指数为每天吸烟支数乘吸烟年数。有学者调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癌的发生率大8.8倍。烟草中含特有致癌物质N-亚硝基降烟硷,它是一种环亚硝胺,经过活化,可成为致癌活性物质,具有致癌突变的性能。

☆②肺癌的早期症状

肺癌在早期阶段并没有明显特征,咳嗽、气喘、胸部疼痛以及唾液中含血是肺癌在早期阶段的警告,早期阶段的其他特征还有声音变化、声音沙哑、虚弱、疲劳、体重减轻等。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肺炎,胸壁、肩部或上臂疼痛、骨痛、体重下降、声音嘶哑,头痛、癫痫、面部或颈部浮肿、胸腔积液。

☆③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肺癌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

……肺癌是因虚所致,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病;肺癌病位在肺,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肺癌失治进一步发展,脏腑气血功能虚衰,则痰、毒之邪可乘虚流窜并羁留于骨、脏腑、脑髓、缺盆等处;若至此,则“病人膏肓”,不治矣。

☆④肺癌病人是否适宜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总结二十多年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经验与多篇研究性文献发现:

中医中药治疗对实体瘤的疗效低于西医方法(手术、放疗、化疗)治疗;

而对晚期肺癌的远期疗效优于西医方法(手术、放疗、化疗)治疗;

有中医药参与的综合治疗,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药治疗。临床实践中发现,无论是早期肺癌或是晚期肺癌,只要有中医药参与治疗,其疗效及对治疗的耐受性等均有较好的改变。不愿或不适于西医手术或放化疗的病人,中医药治疗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⑤中医中药治疗肺癌有哪些特色

我们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肺癌。

(1) 攻邪为主治疗肺癌 早期肺癌术后或不愿手术的患者,放化疗期间或其后身体状态较好者,不愿接受放化疗者,均可采用中药攻邪为主治疗。临床以“消积饮”为主方,在辨证加减的基础上,结合辨病。根据肺癌的西医不同分期结合中医分型,选择相应的有抗癌作用的中药,灵活加减应用,可取得较好疗效,部分肺癌病人已获得较长期的无瘤或带瘤生存;

(2) 扶正为主治疗肺癌 适于晚期肺癌或西医治疗后复发,身体虚弱者;

(3) 扶正与祛邪法治疗肺癌 扶正祛邪法对肺癌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宜不同偏重。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手术后运用得当能加快康复,防止复发和转移,能明显减轻和预防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放化疗对肺癌的敏感性。扶正祛邪是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一大优势;

(4) 中药抗癌应注重整体和局部 中医药辨证治疗就是着眼于整体的调整与局部的控制,而局部表现为重者,则采用西医的方法控制局部,可使病情好转,肿瘤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改善。★(2) 胃癌

☆①胃癌的诱发因素。

关于病因病机,目前有两大论述。

一是脾胃虚弱学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该病患者素来饮食不馨,腹胀腹泻,或完谷不化,脾胃损伤则正气虚弱,以致卫外之气无处以生,邪毒内侵,蓄结不除,导致癌瘤产生。癌瘤生成之后,很易损伤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或胃癌病人经手术、化学药物治疗之后,首先损伤脾胃功能,表现为泛泛欲呕,纳呆,食后作胀,腹痛腹泻等脾胃虚弱之象。

二是疾气交结学说:胃气宜降宜和,升降出入,流畅无阻。不仅胃癌的成因与胃气不和、气机逆乱有重要关系,而且胃癌形成之后,也极易影响到胃气的调畅。气机不畅达,中焦水湿输布不力,久则聚而为痰,痰气交阻。气滞可出现于胃癌的任何一个阶段,但痰气交阻大多出现在胃癌的中晚期,特别是在胃癌的晚期,泛吐粘液,嗳气腹胀,吞咽不畅,饮食不下症状比较明显。痰湿内聚,与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也有密切的关系,而痰湿内聚,气机郁滞,也同样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

☆②怎样做到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要警惕癌前期疾病。癌前期疾病系指某些引起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的临床情况或疾病,主要的癌前期疾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等,以及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早发现: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持续疼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黑便或呕血等症状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早诊断:

(1) 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胃癌普查,可应用上消化道隐血珠,初筛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然后进一步诊断。日本开展胃癌普查,通过胃镜检查,在查出的胃癌患者中有50%属早期胃癌;

(2) 通过X线、纤维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一般胃癌均可获得确诊。

胃癌高危人群:50岁以上伴有慢性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或曾做过胃切除者,特别是组织病理中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和肠腺化生的,应当每隔6-12个月复查一次胃镜。

早治疗: 一旦胃癌诊断确立,应尽早争取手术治疗,术后接受化疗、中医中药、免疫等综合治疗,以期提高治愈率。胃癌预防:提倡低盐饮食,因盐渍等高盐饮食可使胃粘膜屏障损伤,易受致癌物侵袭;少吃油炸、烟熏、烘烤食品;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少吃霉菌污染的食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癌前病变;戒烟戒酒等。

★ (3) 食道癌

☆①食道癌的诱发因素。

目前认为食管癌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A、 亚硝胺类化合物。 现已知亚硝胺类化合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动物实验已证实亚硝胺可诱发食管癌。

B、 霉菌(真菌)的致癌作用。 霉变食物可以诱发实验动物得食管癌。玉米、小麦、花生易为真菌污染,并能促进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合成,可以诱发致癌。

C、饮食与营养。 我国对食管癌高发区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表明,当地居民膳食单调,玉米、小麦、红薯为主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动物类食物,因而造成摄取某些营养素(核黄素、维生素C、A及钙、锌)不足,引起食管粘膜高度易感有关。

D、 不良饮食习惯。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发区居民有进食过热、过快、过粗或长期饮烈性酒、咀嚼槟榔或烟丝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对食管粘膜有慢性理化刺激,可引起食管上皮增生。

E、 微量元素。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存在许多化学元素,有些元素(如铜、铁、锌、钼、镍、钴、硒等)含量甚微,称之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大多数随膳食进入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可直接或间接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的粮食、蔬菜、土壤、饮水中钼、锌、镁、铁等含量均较低,南非特兰斯凯的土壤、粮食、水中也缺乏钼。钼的缺乏可使土壤及植物中的硝酸盐增多。另外缺钼时,粮食易受霉菌污染,能增加致癌物诱癌时的肿瘤发生率。而且钼的抑癌作用已被学者所证实。

F、遗传因素。 人群的易感性与遗传和环境条件有关。据食管癌高发区的调查,食管癌患者有家族史者为25-60%。在有家族史的患者中,食管癌患者以父系为主,母系次之,旁系最少。在一个家族内,食管癌可在同一代或连续2-3代内发生。食管癌这种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究竟系遗传所致,还是共同生活环境所引起,尚未定论。从共同生活环境与血缘因素和食管癌关系的分层分析,共同生活因素相对危险度显著,血缘因素则影响较少。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研究,高发家族的人对环境致癌物的易感性或遗传因素也不能排除。

G、 食管慢性炎症。 长期的慢性食管炎症,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用内镜与病理组织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慢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较高,达50%左右,这些患者多数无胃液返流,证明慢性食管炎与食管癌有相关性。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其食管癌发病率分别为26.7%和65.2%。无食管上皮增生者癌发生率仅为0.19%,这证明了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增生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

☆②早期食道癌有哪些症状

早期食道癌常表现为

(1) 吞咽食物时胸骨后出现烧灼状,或针刺样轻微疼痛,尤其是进食粗糙、热或有刺激性食物时明显。这种疼痛经药物治疗后可暂时缓解,以后由于不明原因而复现,持续时间可长达数月或2-3年。

(2) 食物通过缓慢或有滞留感,有时觉得有异物贴附在食管壁上,饮食不能将之冲下。

(3) 轻度梗噎感,食物咽下时觉得有气体阻挡其顺利下行,常不药自愈,但易于复现,最终演变为经常性。

☆③对于不能进食的晚期食道癌病人有没有解决他们能够饮食的办法

食道癌,国内外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大、病人痛苦多、医疗费用高、术后复发快、生存质量差。中晚期病人大多无法耐受手术。放疗、化疗的效果差、副作用大。食道癌病理分型中鳞癌占90%,相对其他肿瘤而言生长较为缓慢,转移较少、较晚,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大多数病人因食道逐步狭窄最终滴水难入而全身衰竭死亡。解决进食、控制肿瘤是治疗食道癌的关键。近两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植入记忆金属食道支架解决进食;经皮植入动脉药合系统灌注中药控制肿瘤)综合治疗中晚期食道癌数十例,均达到即时解决进食和长期控制肿瘤的目的,最长生存时间已达四年余。中西医结合新疗法充分应用高新技术记忆金属支架和经皮药合系统的先进性能(即时解决进食、改变用药途径),又发挥了传统中药治疗肿瘤的优势(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副作用小)。

☆④食道癌的治疗与康复有哪些注意点

1 综合治疗。 对中晚期病例,综合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方向。临床实践证明,当食管癌处于中晚期阶段时,单一的治疗手段并不能真正治愈肿瘤,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局部未得到控制和已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因此采取各种治疗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目前,手术和放射的综合治疗对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的作用已被多数学者所肯定,而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食管癌化疗加放疗和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目前虽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抗癌药物的应用和综合治疗方案的逐步完善,综合治疗将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疗效有较大的改观。

2. 肿瘤康复。 主要目的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认为康复是治疗后的一个阶段,但是从预防的角度,康复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对于患者来讲,只有不断巩固治疗成果,防止复发和转移达到痊愈,才算真正的康复。如果说治疗食管癌的大部分任务归于医院,那么促使康复则主要依靠患者本人,当然家庭、社会、医院对促使康复也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使疾病尽可能康复,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 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精神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有学者认为“有信心战胜癌症并顽强生活的人大脑中会产生希望和期待的良好兴奋灶,使免疫活动增强,促使癌细胞退化。相反缺乏期待和信念,难以激发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使癌细胞失控”。如一般对治疗悲观抑郁者,疗效差且易复发,存活时间比心情开朗者为短。

B、 及时、定期复查随访。 食管癌治疗后随访对远期效果至关重要。通过随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综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手术后随访一般要求第一年中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如无异常发现第二年每半年一次。因为食管癌存活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术后1年左右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的机会为最多,常表现为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此时及时采取补救治疗,可延长其生命。术后1年随访无转移或复发,就有存活3年的可能。3年无转移或复发就有存活5年的希望。

C、 营养支持。 食管癌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往往是由于进食困难、手术后消化功能紊乱、放化疗后食欲减退等所引起,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要有针对性地营养补给。营养支持的目的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能更好地耐受抗癌治疗,以更快地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4) 大肠癌

☆① 大肠癌的发病特点

1. 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2. 低位大肠癌多见。

3. 合并血吸虫病者多见。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饮酒、肥胖、动物脂肪摄入多、少食新鲜蔬菜、少食维生素及硒、年龄大于40~45岁、有肠腺瘤、精神刺激、肿瘤家属史等因素者患大肠癌危险性增加;而摄入粗纤维素、维生素A、C及新鲜蔬菜多的人群,大肠癌危险性减少。动物实验证实,维生素A、C、亚硒酸盐与植物谷醇类等对大肠癌发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十字花科植物如卷心菜的摄入量呈反比关系。饮食中钙摄入量增加可使癌症发病率下降。

☆②哪些因素影响大肠癌治疗效果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有关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问题,如果大肠癌能够获得早期及时的正确诊断,经正确的治疗,甚至能使其获得彻底治愈。Dukes'A期和C、D期病例治疗后5年生存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另外,大肠癌治疗后一半左右的病例是死于肝转移,因此,对肝转移的预防与处理,也是提高大肠癌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中国的大肠癌患者,有一些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临床特征,其中之一是我国青年期大肠癌远高于欧美国家,因此如何重视和提高青年期大肠癌发病者的诊治水平,也是影响中国大肠癌总体诊治水平的重要环节。

另外,我国目前正逐渐步人老龄社会,高龄大肠癌在整个大肠癌中所占的比例亦愈来愈高,如何对高龄大肠癌选择一个符合患者最大利益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中医药在缓解大肠癌临床症状如晚期直肠癌的便意频数、里急后重及晚期癌肿疼痛方面亦有较好的疗效。

★(5) 肝癌

☆①肝癌的发病因素

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已基本明确,主要与以下方面有关:

A、肝癌与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感染关系甚密。肝炎病人应积极治疗。

B、 黄曲霉毒素能诱发大鼠肝癌,这种霉菌常污染花生、玉米等农作物,所以不要吃霉变食物。

C、酒精有促进肝癌发生的作用,预防肝癌应戒酒。

D、 据报道,缺硒的地区肝癌发病较高,可服用含硒的食品以预防肝癌。

☆②哪些人属肝癌高危人群

何谓高危人群?在肝癌发病因素的研究中,常常发现某些因素出现的频率较高,医学上就把这些因素称为肝癌的高危因素,而具备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就被称为肝癌的高危人群。肝癌的高危人群是35岁以上,尤其是男性,患慢性肝炎、肝硬化5年以上,乙型肝炎“二对半”阳性、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直系亲属三代中有肝癌家族史,甲胎蛋白低滴度持续阳性者。

☆③肝癌该如何预防

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每六个月一次的甲胎蛋白检测和B超检查。这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早期发现肝癌的方法。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带毒者,其肝癌发病率较一般人高出一百至三百倍。慢性丙型肝炎之长期带毒者亦有很大机会患上肝癌。

早期肝癌没有明显症状。当发觉有症状时,通常肿瘤已非早期。

肝癌普查能诊断出极早期的肝癌,使患者能及早医治。普查包括抽血化验甲胎蛋白、肝功能及B型超声波检查。所有四十岁以上的乙型及丙型肝炎长期带毒者均是肝癌普查的重点对象。甲胎蛋白是胎儿肝脏组织内所产生的蛋白质之一。在成人体内,此蛋白质是由肝癌细胞所产生,慢性肝炎急剧恶化时可导致其升高。偏高的甲胎蛋白并非一定是肝癌的先兆,慢性肝炎恶化或妇女怀孕期间也会异常。因此当第一次被查出甲胎蛋白偏高时,医生会通知您在三至四周后再到医院复查,看甲胎蛋白水平是否有所下降。同时还要作其它诊断方法,以确定有无肝癌。若甲胎蛋白比正常高,病人需作超声波扫描。超声波向肝脏直接放射,通过肝脏不同密度的组织反射回来的波形变化,判断有无疾患。肝超声波扫描可以查到小至1~2厘米直径的肿瘤,但确诊癌症还需作进一步检查。

☆④ 中医中药治疗肝癌有哪些优势

肝癌是人类最常见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肝癌的诊断技术已日臻完善,亚临床期肝癌已可被诊断。早期发现,尽快切除,也给早、中期肝癌患者带来了生机。但那些术后复发,再切除再复发,以及复发与转移的预防等问题,那些不能接受手术治疗、介人治疗或放化疗的晚期肝癌患者,以及术后体质的恢复,放化疗后毒副反应的治疗等问题,西医则显得束手无策。这时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则有极大的优势。肝癌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一旦有了自觉症状,病程已是中、晚期,往往失去了治疗时机。同时,肝癌的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进展快,极具侵袭性,明确诊断时大多已出现转移,很难治疗。因此,现在和将来都会把肝癌的预防放在首位。目前,在没有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手段情况下,以中医药为主或协同的综合防治手段是必要的。如对致癌因素的预防与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辅助西医治疗及中医特色治疗等。

★(6)  乳腺癌

☆①中医学关于乳腺癌的病因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思想指导下,对乳腺癌的病因病机有其独特的认识,认为外邪是乳癌致病的条件,决定因素是内因,二者合而为病。在正气虚衰,即气、血、阴阳俱虚,同时气郁、痰浊、瘀血、热毒等邪气盛实的基础上,产生因虚致实,因实而虚,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过程,以致气滞、痰凝、血瘀、邪毒内蕴,结滞于乳络而成乳岩。尤其晚期乳腺癌患者常因虚致病,又因病致虚。病邪日久耗精伤血,损及元气,造成气血两虚。正虚则邪盛,使癌瘤进一步扩散。故中医学认为脏腑亏损、气血不足是乳腺癌的重要病因病机。

☆②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特点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其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4倍。我国虽是乳腺癌的低发地区,但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尤其沪、京、津及沿海地区是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地区,以上海最高,1972年上海的乳腺癌发病率为20.1/10万,1988年则为28/10万,是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乳腺癌主要发生于女性,男性少见,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近百倍。

☆③ 乳腺癌在早期有哪些表现

(一)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常呈间歇性且局限于病变处,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二)体征

1、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检查身体时被医生发现。

(1)部位: 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其他部位较少。

(2)数目: 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偶见2-3个。

(3)大小: 肿块大小不一。以往因就诊较晚,肿块多较大。

(4)肿块形态、表面及边界: 肿块形状多样,-般为不规则形,亦可见圆形、卵圆形等。肥胖者或肿块位于乳房后方部位较深者,肿块常呈扁片状或局限性腺体增厚,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但应注意的是,肿块越小(小于1.0cm),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此外,有些特殊型癌,因浸润较轻,即使是较大的肿块,也可表现为边界较清楚及活动度较好,如髓样癌、粘液癌,高分化腺癌等。

(5)肿块质地: 其质地并不完全相同,大多为实性,较硬,甚至为石样硬。少数发生在脂肪型乳房(多见于老年)的小型癌,因被脂肪包绕,触诊时给人以表面柔软的感觉。

(6)活动度: 与良性肿块相比,其活动度较差。如侵犯胸大肌筋膜,在双手用力叉腰使胸大肌收缩时,活动度更小,如累及胸肌,则活动性消失,晚期肿瘤累及胸壁(肋间肌)时,则完全固定。但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肿块常与周围软组织一起活动是其特点。肿块越小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有时很难与良性肿块相鉴别。

2、乳头溢液。 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发生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血性溢液中约有12%~25%为乳腺癌,但50岁以上患者的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癌可达64%。

3、乳头和乳晕改变。 癌灶侵及乳头或乳晕下区,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乳头完全回缩入乳晕下。

4、局部皮肤改变。 根据乳腺癌病期的早晚可出现不同的皮肤改变。一些部位浅在的早期癌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外观凹陷,酷似酒窝,临床称为“酒窝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变”。肿瘤侵入皮内淋巴管,可在肿瘤周围形成小癌灶,称为卫星结节,如多数小结节成片分布,则形成"铠甲样变"。晚期癌患者皮肤可出现完全固定甚至破溃,呈"菜花样"改变,经久不愈。

5、乳房轮廓改变。 由于肿瘤浸润,可使乳腺弧度发生变化,出现轻微外凸或凹陷。亦可见乳房抬高,令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