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丽萍《云南的响声》留下4大疑问

 wjl841 2011-10-05

 

        如果说《云南映象》的成功部分达到80%,那么它的姊妹篇――《云南的响声》刚好相反。

    7日夜,以杨丽萍担任总编导的“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在昆明首演,这台长达150分钟、分6大章节的舞台作品被称之为《云南映象》的姊妹篇,即将在全国巡演。在《云

南映象》诞生6年之后,民族文化大省云南总算又让品牌杨丽萍鼓捣出一个“新品牌”。但7日之夜的首演中,有人睡着了,有人提前退场,有人表示“看不懂”或“不好看”。

    在记者看来,疑问,是这部舞台作品最终留下来的东西,而不是它在名字中宣称的震耳欲聋的“响声”。

    疑问一:什么是衍生态?

    这又是个生造的词。自从“原生态”被《云南映象》生造之后,国内的舞台作品、歌赛动不动就“原生态”。还没把“原生态”搞清,现在又跑出个“衍生态”。杨丽萍的解释是,“衍生态在原生态的基础之上大胆地往前迈了一步,它是生命之态,不是原始之态。”

    还是搞不懂。其实,一旦脱离乡土、走上舞台的艺术作品都凝聚了创作者的观念和心智,是针对原始生活技艺的再创造,哪有原生态或衍生态?两者其实就是一码事。贴标签,究竟是为艺术,还是为了炒作?

    疑问二:《云南的响声》需要低俗吗?

    《云南的响声》第三章:《公老虎和母老虎》实在乏善可陈,几十只“老虎”互相调侃不过是在挠观众痒痒。尤其最后一句,母老虎让公老虎“管好你的雀”引来满场哄笑。按照云南话,那就是“管好你的生殖器”之意。类似场景出现在第五章《雀神怪鸟》之《斗鸡》,公鸡公然踩到了母鸡背上。

    《云南的响声》需要低俗吗?

  疑问三:什么是“云南的响声”?

    对于每一片树叶、每一个石头都会“唱歌”的云南,把上百种“生活用品”发出的响声进行艺术再加工的创意很棒,《云南的响声》部分章节让人看到了这一点,比如《太阳雨》,数十位演员将筛米变成一场格外震撼的视听狂欢。但可惜这样的亮点太少,更多的章节是在展示和炫耀。

    艺术必须高于生活,否则观众需要买你的票吗?

  疑问四:为什么如此单调?

    《云南映象》的部分章节源于云南在全国夺得大奖的“金牌舞蹈”,所以它精彩,但《云南的响声》除了玩滥俗的后现代大场面,基本上没多少创新,演员们的舞蹈语汇惊人地单调,看来看去都差不多。杨丽萍处理好生活与艺术、提炼与超越的关系了吗?全剧热热闹闹的,但老让人觉得“假大空”。

    看完《云南的响声》,人们不禁疑虑重重:云南厚重的文化在哪里?文化表象下的底蕴与大美在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