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亏三年,杨丽萍的公司走上“独木桥”

 李幼灵 2020-05-25


云南文化连亏3年,新舞台剧《五朵金花》成为“救命稻草”。

作者:Ricky

近日,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近6985万元,同比下滑7%,实现净利润约-1371万元,已持续亏损三年。

从舞蹈到经商

“云南文化”董事长杨丽萍1958年出生于大理洱源,今年已62岁。

1971年,13岁的杨丽萍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学习;8年后,她主演的《孔雀公主》获云南省表演一等奖,次年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

1986年,28岁的她自创自演了独舞《雀之灵》,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一举成名。此后,杨丽萍除深耕舞蹈事业外,还涉足影视领域,主要参演了《兰陵王》《太阳鸟》《射雕英雄传》等影视作品。

2003年,45岁的杨丽萍从中央民族歌舞团退休,回云南采风、挑选演员。当年,她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大型原生态歌舞的《云南映象》获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荷花奖”的最佳编导奖等5个奖项。

2004年底,杨丽萍与云南山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荆林等人共同出资设立了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但又在2009年分道扬镳,导致该公司2013年被吊销营业执照。

离开云南映象后,杨丽萍于2009年另起炉灶,创作《云南的响声》并出资设立云南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请来曾任职摩根斯坦利的王焱武负责公司运营。

2009年末,该公司更名为云南杨丽萍艺术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变身为“云南文化”的全资子公司,后来又更名并从事互联网业务。

2011年,杨丽萍出资100万元成立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该公司作为《云南映象》等演出剧目的新运作平台,与此前不同的是,她本人亲自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

2012年,“云南文化”成功引入深创投、云南红土创投、昆明创投等机构共计3000万元的投资。增资扩股后,杨丽萍持股近70%、深创投等机构合计持股30%,公司估值1亿元。次年,杨丽萍担任该公司董事长,王焱武出任总经理,深创投西南大区总经理许翔成为副董事长。

在经历借壳“ST天龙”(现“ST山水”)登陆A股市场未果后,“云南文化”2014年10月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国内首家登陆新三板的文化演艺企业。

60岁的杨丽萍

连亏三年,套牢机构

2012-2014年期间,“云南文化”营业收入从3200万元提高到5800万元,归母净利润从890万元增至1800多万元。

在没有举债的情况下,“云南文化”这3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20%以上,盈利能力非常强,但其净利润最好成绩也被定格在了2014年。

挂牌后没多久,该公司经营业绩变脸,其营收在2017年达到8350万元峰值后,已连续两年下滑,去年营收不到7000万元。

该公司净利润则一直走下坡路,2015年、201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49万元、603万元,2017-2019年则持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近5230万元。“云南文化”在2012-2016年间累计创造约5000万元的利润,用3年时间就被抹平了。

而造成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其业务收入全线下滑,同时因业务扩张、采取核心员工激励计划,管理费用较高,2015年其管理费用近2582万元,较上年几乎翻倍,在随后几年里仍处于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文化”2016年以前的业绩较依赖政府补助,而近年来政府补助有所降低。2012-2016年里,该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总额达3333万元,占利润总额的2/3;2017-2019年间,政府补助为1323万元。

除业绩表现不佳外,“云南文化”股价持续下跌、市值逐渐降低,入手该公司股票的投资机构也被稳稳套牢。其股价于2015年6月创出24.99元/股的历史新高,随后便一路下行至2018年底的0.75元/股。

截至今年5月19日,其收盘价为1.14元/股,较挂牌时跌去近95%;当日总市值为4229万元,不足深创投入股时估值的一半。深创投当年出资1500万元获得的股权,目前市场价仅为634万元,已浮亏57%。

该公司2015年以11.3元/股的价格向东方证券等7名投资者定增的260万股股票,以3.5元/股向27名核心员工发行的激励股权,也被牢牢套死。

业绩恶化也导致了做市商相继离开。近两年来,中泰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东方证券、齐鲁证券等证券公司相继停止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目前仅剩下九州证券、中银国际2家做市商。

受旅游市场整顿影响较大

“云南文化”主要从事大型歌舞剧的编导及演出业务,其演出形式主要有定点演出和巡回演出。定点演出依靠在昆明和丽江等地租借舞台表演,收取门票获利;巡回演出主要依靠与当地合作商签订合同、收取合同款获利。

去年,巡演和定演分别实现营收2134万元、2250万元,占公司总营收比重约31%、32%。

近年来,《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黄山映象》等定点演出产品在盈利方面表现萎靡。

已运营16年的《云南映象》近年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该节目主要在昆明定点演出,2017年定演354场,贡献营收超2400万元,占总营收比重近3成;2018年定演351场,营收下滑至1809万元;2019年营收额为1909万元,场次未披露。

此外,“云南文化”以往一直租用云南艺术剧院作为《云南映象》的定演场所,去年底改为租用昆明融创文旅城云南映象大剧院。

《云南的响声》可以说是“云南文化”的痛点。2016年6月,“云南文化”将《云南的响声》搬上丽江云岭剧场的舞台,预计该节目总演出场次会达6000次。但2016-2018年,该节目仅演出了1001场,实现营收共1264万元;去年前三季度营收仅为167万元,于9月1日被停演。

“云南文化”认为,《云南映象》和《云南的响声》盈利情况不佳,与我省2017年开始整治旅游市场有密切关系。当年出台的22条旅游新规严禁零负团费、强迫参加自费项目,禁止旅行社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如果说《云南的响声》是“云南文化”的痛点,那么《黄山映象》可谓是彻头彻尾的失败。《黄山映象》2016年10月“落户”黄山,但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被停演。粗略计算该节目累计演出不超过300次,实现营收不到200万元。

该公司称《黄山映像》创收能力较低,一方面受季节影响停演较多,2017年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在演出;另一方面黄山门票较贵,导致游客游览黄山后观剧意愿较低。

除文艺演出外,“云南文化”还有少量剧目创编、形象代言、舞蹈培训业务。近年来,“云南文化”在剧目创编方面最主要的作品为《平潭映象》,2017年该作品完成,并创造收入749万元。

随后,“云南文化”与福建新鸿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后者拥有该剧目的版权和收入,“云南文化”则从新鸿艺处收取代运营费用,负责培训演员、运营《平潭映象》2018年、2019年的亚洲巡演。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员工数量也随着公司业绩波动。2014-2017年里,公司丽江、黄山项目相继开演,员工数量从175人增加至421人,其中生产人员从130人增加至314人;2018年、2019年业绩连续下滑后,员工总数下降至264人,其中生产人员降低至184人,略高于扩张前人数。

《五朵金花》前途不乐观

杨丽萍作为大理人,一直在尝试为大理做出一些贡献。

2012年,“云南文化”出资设立大理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花费1029万元在大理古城附近购买了一片占地面积约20亩的土地,用于建设五朵金花剧院,再现电影《五朵金花》里的蝴蝶泉景观。

五朵金花剧院于2014年开始建设,预计投资2亿元。但因“云南文化”资金紧张,预计完工时间也由2015年推至2017年后,再推后至2020年。截至2018年底,完工进度刚刚过半。

去年7月,“云南文化”以近1.1亿元的对价,将五朵金花剧院出售给了华侨城(云南)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的杨丽萍大剧院有限公司。预计今年7月《五朵金花》剧目能在该剧院上演。

年报显示,因交易价格低于账面价值,“云南文化”处置大理剧院项目产生约884万元损失,带来超8400万元的现金流入,但对方仍有2230万元未付清。

随着《云南映象》这一老牌节目盈利能力逐渐衰弱,“云南文化”似乎真的只能将全部砝码押在大理项目上,有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

《五朵金花》的编创从2017年就已开始,去年年报显示其账面价值约566万元,完工进度不足一半。除《五朵金花》外,“云南文化”还计划将已停演的《云南的响声》整个团队将整合到大理项目,为大理新开的定点演艺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该剧目在大理并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但大理未必是培育旅游演艺的沃土。十年前,陈凯歌曾号称要在大理投资3.7亿元,推出《希夷之大理——望夫云》实景演出。但在当地毫无竞争对手的前提下,该项目并没有成功,只有第一个月处于盈利,其他月份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导致停演后退出市场。

今年的疫情对“云南文化”更是造成严重打击。目前,其所有演出均已停止,具体复演时间尚无法确定,该公司百无聊赖之时只能为杨丽萍的小火锅生意打广告。不过,现在餐饮消费似乎也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

云南映象·五朵金花剧院效果图

权利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