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欠债都是要还的——一论朱之文现象

 博览群书平天下 2011-10-06
所有欠债都是要还的——一论朱之文现象
作者:河水清    文章发于:天涯    点击数: 222    更新时间:2011-10-6  
           【字体: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朱之文现象,就是由朱之文一唱成名引发的大众热爱、力挺的社会现象。

  朱之文现象给我们带来三大启示,1、一个 人坚守目标,勤奋努力是成功的唯一途径;2、社会普罗大众人心向善,坚决抑恶;3、演艺界对大众的所有欠债都是要还的。试分述之。
  
  要成功,就必须坚守目标,勤奋努力
  
  朱之文从喜欢上唱歌的小时候起,就下定决心要学会唱歌,学好唱歌。尽管没有老师指教,没有学府里的各种教学设备,没有图书借阅,但他让发自内心的喜欢引导自己利用一切时间练习唱歌,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理论知识。他在地摊上买的学习用书大学生可能会嗤之以鼻,他唯一的练习用琴是一个好心的北京老太太送的旧货。结果就应了孔老先生那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在声乐艺术中的朱之文,浸淫30年终成正果。
  
  人生穷30年于一个目标,这是什么精神?能到什么水平?你就去想象吧。
  
  你研究怎样种水稻30年,你就是袁隆平;你研究物理学30年,你就是爱因斯坦;你研究写小说30年,你就是托尔斯泰鲁迅。
  
  所以,朱之文已经达到的高超水准,能够一鸣惊人,毫不奇怪。他在在地向社会证明:人生要紧的,就是认准一个目标,不懈努力奋斗。成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大众中何曾没有这样的疑问: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人可以依靠精心的包装一夜走红,哪还需要费劲劳什下死力气。只要有那么点基础,再花大钱找到炒作高手做番冷炒热拌就行了。
  
  朱之文告诉我们,那真不行!那即使成了名,也是昙花一现,说不定得不偿失,遗作社会笑柄。
  
  正奋斗在人生路上的人们,朱之文告诉我们,你只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而后5年、10年、20年、30年坚持奔进,成功是一定的。不要迷信炒作,不要幻想任何捷径。
  
  社会大众人心向善,坚决抑恶
  
  朱之文能够走红,能够被大众热爱,和他一个很稳定的个性特点有关,那就是心地善良。他言谈举止间不奢求名利金钱,不傲慢张狂,甚至该争不争。他善良到让大众心疼,善良到让大众纷纷瞪大眼睛为他守住财利,守住名誉,善良到让大众彻底接受——从美妙的歌声到他的破军大衣、破毛衣。
  
  这足足说明,大众对善良是多么地渴求,多么地呵护,对恶行又是多么地不容。
  
  一些想对朱之文做点手脚的无良记者、社会达人要小心了,对一个恶行不断的人你尽可以胡编乱造毁损他,对朱之文这样的善良楷模,任何中伤诽谤都必将招来无情反击。
  
  演艺界对社会的欠债是一定要还的
  
  长期以来,演艺界对大众的欠债已堆积如山。

        ——靠炒作出名。为了出名,什么衣服也敢脱,什么话也敢说,什么肮脏的事也敢做。那些演艺界明星已深信,只要隔三差五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媒体上,就是成功。
  
  ——大众容忍他们已经很久了。
  
  无视大众的真正需要。他们对指责、批评自己底下作品的大众说是没有欣赏水平;他们埋怨自己动辄几亿制作的烂东西不被奥斯卡颁奖是评委对东方的偏见;他们收购粉丝为自己日益黯淡的星光造势。
  
  ——大众忍受他们已经很久了。
  
  腐化堕落。他们用恶行出名后,首先学会了腐化堕落。不堪入目的艳照,捷报频传的吸毒,随时随地的滥交,互相攀比的敛财消费。他们就是不会行善。
  
  ——大众忍受他们已经很久了。
  
  所有这些容忍终于让大众找到了清偿的机会:朱之文以彻底的干净,非凡的实力,完美的艺术,赢得大众的力挺。大众把自己最珍贵的厚爱——让恶者梦寐以求的东西——一点也不怜惜地抛给了朱之文。
  
  那些让大众忍受太久的明星们,你们眼热去吧,你们到了被大众清算抛弃的时候了。



关键字 朱之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