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色妖姬

 crzlisa 2011-10-06

鹰潭龙虎山2008-01-10 18:48

龙虎山位于鹰潭市南约20千米处贵溪县境,为南方道教名山。因“两峰对
峙,状如龙虎”而得名。景区总面积200平方千米,分龙、独虎山、仙水岩峰
与马祖岩、洪湖与五湖四大景区。龙虎山为武夷山余脉,呈丹霞地貌,山色秀
丽,风光旖旎,山崖上遍布古迹名胜,有炼丹崖、龙门洞、望仙峰、飞升台、
玉龙井、观音壁等。作为道教正一教的发源地,上清宫为最著名的古老道宫之
一。仙水岩上的春秋战国岩墓亦为奇观。


无蚊许家:无蚊许家全村40多户人家,200余人口,据传是东晋道士许逊真君的后裔。据许家族谱记载,唐末时,许真君部分后裔迁到龙虎山焦坑定居,以打猎捕鱼为业。老祖相一公打猎到到此,早上将饭筒挂于树枝上,中午时饭仍有余温,认为此地有神灵之气, 是居家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来。至今已衍嗣40余代。村民历来以打鱼、种地为生,现在以旅游业和种田为主业。村子面积不大,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出入主要靠船筏。由于一年四季没有蚊子,所以历史以来大家都叫它“无蚊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第一奇村。村里为什么没蚊子?

有的说是村子地理环境好,后山又有一个巨大的蝙蝠洞,成千上万只蝙蝠,交子吃得干干净净,别处的蚊子也不敢 轻意“光顾”;有的说村内种了许多樟树、桉树和竹柏,树的气味混合产生强烈的驱蚊作用。但村里更多的人至今只相信“张天师驱蚊教母”的神话是无蚊的原因。相传800多年前,三十代天师张继先陪伴母亲来仙水岩游玩散心,夜间投宿许家村。时值盛夏,天气 炎热,蚊虫甚多,张母被蚊子咬得遍身红肿,责怪儿子不孝无能。天师忙请母亲息怒,随即口念咒语,手中宝扇轻轻一挥,村里的蚊公蚊婆,连忙拖儿带女,逃出山窝。从此,村里再也没有蚊子骚扰。



龙虎山景区春秋战国时期崖墓群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是目前我国崖墓数量最多、年代最久远、出土文物最多的地方。为了更好地研究、保护这批国家级文物,根据中国——意大利科技合作协定,双方科学家在政府合作构架下组织开展此次龙虎山崖墓出土木器科考活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意大利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龙虎山景区三方将在本次活动中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共同对江西龙虎山崖墓群进行科考、保护和开发。三方还将在成功举行科考活动后签署《关于中国——意大利三方联合科考、保护、开发龙虎山崖墓协议书》。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春秋战国崖墓群是龙虎山“三绝”之一,其千古未解之谜长期以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崖墓科考爱好者的目光和游客的兴趣。这次中意专家专程来龙虎山进行崖墓科考,必将进一步推动龙虎山崖墓之谜的破解进程,对提高龙虎山知名度、促进更多游客来龙虎山观光游览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道教对我国大地名山间10处相传为上天遣群仙治理之所、36处相传为上仙治理之所和72处相传乃上帝命真人所治之地,分别称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和七十二福地。而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单八龙虎山鬼谷洞被列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十五洞天,名贵玄司真洞天;龙虎山在七十二福地中被列为三十二福地。所以,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洞天福地之所。龙虎山有着渊源的道教文化,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派。百神受将的诞生地

正一观最早的名称为“祖天师庙”,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四川回龙虎山“永宣祖教”,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同时,天师第盛还在这里修复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旧址,并在此居住下来,每年三元节时,登坛传,各地学道者千余人涌向这里。从此,这里宫观林立,道士云集。唐天宝年间(724—755年),道士吴筠曾以一首《龙虎山》披鱼地这里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道士身以衣,向日忽向青天飞。龙虎山中好明月,玉殿珠楼空翠微。”
正一观自汉末张盛建庙开始始,直到1949年前后,经过了多次的修茸重建,名称不也多次更改。南唐保保大八年(950)年,敕建天师庙翰林学士陈桥撰碑纪念。宋元祜元年(1086年),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重建。赐额“演法观”。宋咸淳七年(1271年),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又新其殿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敕修改额为“正一观”。明成历七年(1579年),朝廷太监场辉督修,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复修,一如旧制。也就是正殿五间,中祀老祖天师及王长、越升二位真人,都是浴金铜像;殿后为玉皇殿和丹房及厨房、浴室。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修复,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又拨款重修,改玉皇殿为玉皇楼。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遣官重建,命五十六代天师张绍麟协同办理,经历数月而建成。这次修建的正一观,正殿五间,重檐丹楹,彤壁琉璃瓦,东西周庑各十间,环以朱栏,元坛殿三间在东完中,从祀殿三间在西庑中,仪门三间。阶下是钟楼鼓楼。而且,所有的殿、楼、门、庑、梁、栋都饰以彩绘,富丽堂皇。正门中额为“正一观”,阙门皆朱漆铜沓冒,门外有两根高大的幡旗杆,而从阙门至楼前的甬道、台阶,都是以巨石砌成。嘉庆二十年(1815年),五十九代天师张钰又借公款修复,建制如旧。1949年前后观内不慎失火,化为灰烬。
现在大家看到的正一观,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筑风格新建的,并吸收了明、清时期的一些建制和艺术特点,占60余亩。坐东朝西,南北对称,主要建有主门、仪门、钟鼓楼、元坛殿、从祀殿、祖师殿、玉皇殿、丹房以及红门、廊庑等。整个建筑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仙骨傲然。观外绿树葱茏,龙虎待侍卫;观内仙气氤氲,香烟缭绕。正一观历经1900余年,自古就有“昼夜长明羽人国,春秋不老药仙宫”的美誉。今天的正一观既是中外道教信徒寻仙访祖、朝圣溯源的祖庭,又是广大游客休闲观光、了解祖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正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正一观的正门。正门端庄、稳重而又威严,门外一座幡杆,是中国道教的标志;大门为朱漆铜杳冒。门上方“正一观”匾额苍劲有力,两侧对联是“道传千载源斯外,教演万法步此坛”。祖天师张道陵,早年在龙虎山下结炉炼丹,感太上授《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诸品经,创立了道教。从此,中国道教深入人心,远播海内外。尽管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内容不断丰富,道派门类众多,但天师仍为祖脉,龙虎山乃发源地,张道陵乃道教教祖。正如肃宗皇帝《祖天师赞》所云:“德自清虚,圣教之实。或隐或显,是朴是质。静处琼台,焚香玉室。道心不二,是为正一。”所以,“正一观”乃是道教之祖庭。无论传承告功万世,这里是源头;无论门肖多么纷繁,这里是元坛所在。万法将于此归宗,录根于斯处为源。
仪门:“仪门”一般是指宫署大门之内的门,取有仪可像之意。《明会典·官员礼》上说:“新官到任之日……引至本衙门仪门前下马。”正一观正门内设有仪门,就足见其地位的高贵和威严。一副对联是“松竹隐风隐鹤,山水藏虎藏龙”。门面上有道教护法四元帅,手宝印的是天蓬立真寿元真群,手持宝剑的是天猷仁执灵福储砂真群,手持水火轮的是佑圣真武灵应真群。
钟鼓楼:钟鼓是庙宇中用于报时的工具,李咸用的《山中》一诗中有“朝钟暮鼓不到,明月瓜云长挂情”的句子。“暮鼓晨钟”,也就成为规模较大的庙宇的像征。而道教宫观内的钟,还被认为是具有怡神除魔双重作用的法器。每天早晨斋课时撞响16声,以应12律及4宫清声这座钟楼内悬挂的铜钟重达4000多斤,钟口饰有先天八卦阴阳爻,中间铭文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道长存”、“紫气东来”以及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大道歌》、唐肃宗皇帝《祖天师赞》诗和现任中国道协副会长、天师后裔张继禹先生为重建正一观写的铭文。鼓则具有迎神驱魔的法力,每天昏暮斋课时,敲响16声,以应12律及4宫中清声。这里鼓面径1.39米,高0 .81米。钟楼鼓楼对应,可壮宫观之威仪,弘山陵之气象。而“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道号,唤回苦海迷梦人”。
祖师殿:祖师殿是正一观的正殿,高15米,建筑面积876平方米,重檐式歇山顶,灰瓦、红柱、白墙,非常庄重典雅。殿前是一幅龙虎戏太极的花岗岩浮雕,做工非常精致考察。门柱对联是:“三经洞明觅云锦,九还丹就归鹤鸣。”殿内供奉的是道祖师张道陵及其弟子王长、越升。
玉皇楼:是正一观第二座主殿,高14米,重檐式歇山顶,宋式仿木结构,上下两层。门柱对联很有气势:“高上玄穹,步清虚而登九五;至尊无极,居太上以遍三千。”一层共有三间,中厅正中祀玉皇大帝”。是道教最高尊神“四御”之一,位列“三清”之后。在民间被尊为统辖天神、地祗、人鬼,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夭、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通俗地说,就是天上的皇帝。每年正月初九午时为玉皇的诞辰。这时,他便身着九章法服,头戴珠冠冕旒,手捧玉笏,接受民众的祭祀、祈祷。道观也常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祝寿道场,诵经礼忏,以祈祷风调雨顺、道法兴隆、国泰民安。现在我们看到的玉皇大帝的神像正是这样一副尊容。
第二层供奉的是西王母和她的侍女。西王母也称为金母、王母娘娘、王西或西姥,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女神,为道教所信奉。据说她的丈夫是东王公。东王公也称东王父、东木公、东华帝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道教又称为东方青灵室。他们一年一相会,分别掌管着男仙、女仙的名籍。在小说、戏曲里,又称王母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都来为她上寿。因此,民间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