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的黄金水道----上津金钱河

 勤政人民 2011-10-09

在郧山汉水之间,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这里曾是南粮北运的三大要道之一,舟楫穿梭、商贾云集;这里曾经信使不绝,快马扬鞭的把岭南来的新鲜荔枝运给宫廷的贵妃;这里曾有一批又一批选入宫廷的秀女在此驻足,掩面南望;这里曾刀光剑影,热血男儿奋力抵抗外辱;这里曾号称“秦楚咽喉,天子渡口”。这条美丽的河流叫金钱河,她孕育了上津辉煌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动人的传说。

金钱河的起源

金钱河源于陕西柞水县东北,从山阳县漫川关南部沙沟口入县境由北而南,经上津、六郎,至夹河关入汉江。郧西境内长60公里,流域面积971平方公里。

民间对于金钱河的由来,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明永乐年间,朱棣皇帝兴建武当山时,建筑材料难以运输。正在此时,上津突涨洪水,水面上有无数的蛤蟆和蛇顺河流入汉江,行至武当山脚下时爬上金顶,变成金砖金瓦,成为修建金顶的材料,金钱河由此得名。也有传说金钱河因真武大帝修武当运送金银而得名。相传明永乐年间,祖师爷修成了武当山,想在最高峰建一座金顶。不巧,没有黄金,正是着急。即夜得一梦,梦见甲水里有一个大龙洞,洞内有座金库,从未动用过。于是,祖师爷便千里迢迢来向老龙借金。老龙本不想借,但又碍于面情,不好得罪。为难的说道:“金银我有,只恐你武当山距此遥远,难以运回。”祖师爷说:“无妨,只要你肯借,运不到,我加倍偿还。”老龙无奈的答应了,但他要求祖师爷明天天亮之前,必须全部运走。

天黑人定,祖师爷拜请各地神灵,把柳州城的柳叶取来全部扔到河里,说了一声“上”,大粒小粒的金银全都蹦到那片片如舟的柳叶上,满河的叶舟顺水漂流而下。此时,老龙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即暗令鱼鳖虾怪翻水作浪,使少数叶舟翻沉入河,但大多数总算运回武当山下。老龙沿途跟着,暗自得意,心想:看你祖师爷咋能将这些金银运到山顶,到那时,还不是给我运回去。

祖师爷心里有数,待等头遍鸡鸣时,祖师爷便当老龙的面,使了一个“遮眼法”,忽击一声“变”,粒粒金银变成了一个一个活蹦乱跳地蛤蟆。这些蛤蟆一跃一蹦地直奔山顶。不久金顶修成,气得老龙双眼青红,面目发紫,空手而归。而返回柳州城的柳叶上沾的金沫子,全部撒落在冷水河里,太阳—照便金光闪闪。后来,人们便纷纷下河淘金。从此,这条河便自然的改名叫“金钱河”了。

传说终究可信与否,我们姑且不论,但明代以前金钱河称为甲水,明永乐以后才改名为金钱河。据当地老人推测,金钱河得名可能与其盛产沙金有关。《水注经》作者郦道元来到金钱河畔有感的写下“接秦之水,水澈见底,云绕鹤飞,仙境叠翠”。

金钱河曾经的辉煌

在历史上,上津一带曾是是金钱河流域最大的冲积开阔地。金钱河河床腹地宽阔,水势浩荡,从隋唐时期开始,这里就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之地。

上津金钱河最为辉煌的日子还要数其作为“天子渡口”。按当地人考证,“上”乃天子,“津”为渡口,上津即为“天子渡口”。在唐朝中叶的很长一段时期,上津成为整个王朝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命系“国脉”,朝廷专设了上津转运使。据史料记载,上津路被提到“国脉”的高度,进行官方大规模开辟和管理是在唐肃宗年间,后来还专门任命商州刺史李淑明兼上津转运使。唐代宗时,局势稍定,襄阳积存的物资又回到“武关道”转运。到了德宗年间,李希烈割据邓州,武关道又断,德宗被迫降诏,修治长安至上津的山路,沿途设置馆驿,时为建中四年(783年),一度成了东南物资进入长安的唯一通道。不久,朱沘在首都长安作乱,德宗皇帝先是逃到奉天(乾县),接着又跑到兴元府(汉中),上津路几乎成为皇室命脉。斯时,全国财赋从襄阳运至郧乡县后,因为险滩阻隔,不利舟行,便起陆西北行,经上津县转输。到达上津县后,或西南陆行至今陕西洵阳,再入汉水北转关中;或直接北运至商州达长安,上津一时成为水陆槽挽的中心,称为“上津路”。

我们知道历史上,南粮北运有三条要道,东边是沿海漕运,中有京杭大运河,西以汉口为集散地,穿汉江,翻秦岭,达长安。在西线通道上,无疑自汉江入金钱河,至上津,再以骡马驮运翻越秦岭小道直至关中,是其中最便捷的通道。那时,金钱河河床很宽,水势浩荡,往来船只百舸争流,两岸山翠岭绿,上津码头长千余尺,是马队与船队交汇的地方。史书记载:“河中舟停数里,陆上马帮数百,三十余家车马大店客满,路边仍有数百匹骡马露宿,店镇灯亮通宵,钱庄车运金银,马驮银票,农者多弃其田,路边摆一茶摊亦日进数贯”。繁华的盛况,使上津金钱河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交通的繁荣,带来了上津人丁的兴旺。皇宫选秀,秀女们羡慕上津的繁荣,留下来了;随商旅而来,不愿四处漂荡的美眷们留下来了;从京城和江南各地汇集到这里的献艺献技的歌女歌伎也留下来了……她们再此繁衍生息,长堤柳浪,不知留下了多少离人的眷恋,更不知演绎了多少浪漫的故事……

隋唐以后,上津金钱河成为黄金水道的位置一直持续到清朝中叶。清中叶以后虽能通航,但盛况已远远不如以前。据了解,七十年代当地人经常见到许多船只,来来往往,在渡口下货上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上津涌现出了许多名人,而谈及利用河道航运繁荣经济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毛芬。

毛芬,汉中举人,崇祯二年知上津令,以擅长文学闻名,重修新志。毛见夹河一水直通秦川,高利尽为秦人所得,遂具详三院,诸货由南来逆水而上者,尽在上津交卸;起脚入秦;毛芬设立埠头经纪,而津民始得收百货之利。现将《立埠记》原文录入,以飨读者。

吾令基于甲②东之麓,域甚辽极。靴式池究③,垒其固,御其利。异于地立宇馆颇集,“5”形朗市五余里。岸尽庞柳碧,罩池入其中。环峦叠嶂,交延容城。计涧泉溪潺淌,间作以利,野居致细④。涛甲为之东西运域。吾恋丽旷地,倍敬此间勤良黎。百姓于丽绕之乡,且何贫洗,乃为历战之故也。

昔岁恩可,于津置“甲埠检”。凡进秦入襄诸类舸载百货,皆经埠头卸查。是曰:首为查禁物窃带,次为百货类聚;进秦者埠负骏驰至户,入下者诸市以达与舸,直至该市头靠。经无阻之,速至迅之,物以齐之,圣自悦也。且黎民以劳弥入,兼出山野之物。

故之,甲沔⑤水输之上,弘舸巨舰,昧旦永日,归检趸存,驶航异地,商者无忧,俱心悦之。卸间以游,集观八宇⑥规艺,品味野八⑦之景,均以乐之。且吾万民付劳有入,栈兴市荣,山野之物巨输,盈取银杂。民于疾市之卒,盖喜于面,且吾矣自与。日今吾县已为水、陆起运之喉,乃长安首供之地。

吁乎!吾渴繁市久存,予民以详安之生,能否?吾何以能言也。

[注释]

1、埠(bù),埠头,停船的码头,多指有码头的城镇。2、甲,指甲水,即金钱河。3、靴式池究:朝靴形城池的座落及五门的设置均有讲究和说法。4、致细,此指村居建筑精致而俭朴。5、沔(miǎn),指沔水,汉水的上游。6、八宇:宇指庙宇及会馆,八宇即:城隍庙,武昌庙、黄州庙、杨寺庙、元贞观、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河南会馆。7、野八,指城外八景,即:长堤柳浪,伍峪青幔,天桥古洞,嵩山仰面,白岩云桥,三山叠翠,铁箍云峰,仙鹤凌霄。

星移斗转,时光流逝,上津码头并未如毛芬希望那样永远的繁华,因战火不断,河床淤塞,上津码头的繁华早已随着时光的流转而消失。金钱河道也已经向西摆了几百米之多,如今它的故道成为了穿过上津镇的主干道。

金钱河的地位

上津的金钱河地处秦楚交汇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控秦楚水上之交通,扼鄂陕陆路之咽喉”之说。金钱河曾一度成为封建王朝的“国脉”,地位十分重要。这在此前已有赘述。对上津人民来说,金钱河可以称得上是母亲河,是金钱河孕育了上津人民,也因为有了金钱河才有上津之名。“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上津由此得名。

上津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滔滔金钱河水自柞水至上津,与泗玉河、伍峪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广阔的冲击小平原,肥沃的土壤了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便捷的水上交通,险峻的楚塞秦关,使上津建制具有悠久的历史。据郧西县志记载:上津建县始于三国曹魏,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其间曾14次建县,6次设郡,2次置州。上津也因此很早便沿着金钱河畔便建起了城池。城池经战乱、洪水冲击,再经修复,改建,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上津古城已是湖北省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了。古城位于金钱河中游,它的形状就好像是金钱河畔谁遗失的一只靴子。从这张清同治年间县志中的《上津城署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这个天子渡口的规模:它南北306,东西262,与其他古城相比,上津的面积并不大。城四方各开一门,分别叫做通秦、达楚、接郧、连汉。西南一角还有为方便百姓劳作而开的角门。城门的名称为上津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做了详尽的注释。

当地百姓从流民到居民,从大山走向河畔,到集镇、古城。因为金钱河,才有了千古闻名的上津古城,有了人字形古街道铁马铮铮,有了曾经辉煌的天子渡口、商贾云集、千帆竞发,美女汇聚的盛况。金钱河早已深深的刻印在上津人民的心底,成为成了河畔人们生命的一部分。

上津位居秦楚咽喉的战略位置和便利的水路运输条件,在给勤劳的上津人民带来繁荣和幸福的同时,也给上津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史记载以来,上津一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新旧政权争权夺利的汇战处。可以说上津的繁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血泪战争史。北宋时金人多次侵略上津,宋军多次收回,绍兴四年岳飞部将王彦收复上津,次年金兀术派将求和,划金钱河上游鹘岭关为两国分界线,而绍兴十三年金方就撕毁协约重侵上津,宋将伍天锡又领兵再次收回。元朝时元将阿木领兵20万人也多次入侵上津,先后掠走人口数万。明洪武年朱元璋派西征大军邓愈收复上津,而明崇祯七年农民领袖张献忠率农民军又进驻上津,明将熊文灿发兵争夺上津,如此你争我夺反复交锋,战无宁日,直至1947年上津解放后,位于上津西北部的国民党残余“鄂保四团”仍将上津作为主攻对象,多次出兵侵袭,在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中,顽强勇敢的上津人民在饱受战争创伤的一次次沉重打击中,不仅没有跌倒和气馁,反而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惨烈、气吞山河的豪壮之歌。

金钱河畔的文明

金钱河畔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智慧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主要表在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战争文化、名宿、民歌、绘画等方面。在众多的文化中又以民间文化为主。

上津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民间文化昌盛,民间故事众多,民间戏剧繁多,民间文学丰富,民风民俗浓郁。上津留下众多的民间故事,因受频繁战争的历史因素影响,民间故事主要以战争传说和神话故事为主,这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如元世祖上津屯粮,朱元璋棋盘输地,金钱河运金,李自成巧退明军,杨家将智守三关,杨八姐绞肠关盘肠大战,泗屿河传说,老人洞故事等。上津民间戏剧久负盛名,剧种繁多,形式多样,主要以庆祝和祭祀为主题。庆祝类的主要有欢快的彩船舞,彩船调,高尧舞和民间大戏等。祭祀类主要有龙灯、狮子和以悠长神秘为主调的祭祀舞台戏等。民间文学又以描述上津自然风光为主。上津民风民俗融汇了南北风俗,节日除全国通行的元宵、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外,还有二月二土地会、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九月九,腊月二十四(送灶神)等地方节日。

上津长期为水陆交通要道,南船北马,使得上津人们的心胸格外宽广,他们一如金钱河的河水,海纳百川,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胸怀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上津长期作为军事重镇,这里的百姓饱经战乱,他们分外的刚强和坚韧,面对生活的苦难,毫不畏惧,深深的扎根这片地上。上津的女人具有水的柔情、山的风骨。她们像金钱河水,充满灵动,柔情似水,但又能如大山一般撑起一片天地,有着大山的清秀和豁达,上津女人像一首山水诗集,耐人寻味,总也品读不完。上津的男人一如秦岭的大山一样刚强,具有大山的般的粗犷和慷慨之气,但同时有着别样的细心,于粗犷中显露柔情,不经意总带给她人这样或那样的感动。

今天的金钱河

今天的金钱河依然在流淌,然而作为黄金水道的位置早已丧失。往日“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货往还,昧旦永日”的盛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河边的柳依旧飘扬,曾经临水的古城如今已远离河道却依旧屹立,那灰黑的城墙就像一部厚重的大书。一页历史,一页风雨,千年的风雨在每一条巷道的每一块石板、每一片青瓦、每一垛灰墙上,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在古城,你尽可寻觅那些历史的碎片,释放怀古寻幽的情怀。

今天走进上津,依山远眺,金钱河,就像仙女的彩带抛在你的脚下,缓缓向东飘动。河两岸柳树成荫,柳丝拂脸,河边妇女洗着衣服,孩童嬉水,偶尔飞鸟划空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孩提时代,唯有坐船才能到达河东西两岸的局面也随着时代的前进也不复存在,在金钱河东西两岸架起了大桥。同时在上津下游30公里处修建了陡岭子水电站,在古渡口上游新建了玉皇滩电站,使高峡出平湖的美景跃入我们的眼帘。当前上津正在沿着金钱河新建沿河大道,未来也将进行水体开发,届时漫步在滨河大道,看云舒云散,听潮起潮落,何等惬意!届时坐船行走在这浩渺的河水上,见碧水青天,看鸟儿飞过,别有一番情致!

千年的金钱河,有着数不清的传奇故事,无论繁华也罢,衰落也好,她都一如既往的流淌着,我们的生活也将继续,今天我们的努力,未来也将会成为新的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