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小舅》(上)

 *Blacksmith* 2011-10-09

《童年,小舅》(上)

作者: 茉茉儿   发表日期: 2011-09-29 11:38  点击数: 215


    我从小就喜欢和比我大的孩子玩,觉得他们懂得多,花样多,有趣味。

    小舅就是我最早的玩伴。他比我大十六岁。我刚记事的时候,他外出上学;等我稍微懂事,他才毕业,然后在乡政府工作。

    小舅长的很帅,不过,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帅。他高高的个子,一副运动员的体型。两只小眼睛眯缝着,不笑的时候是一条缝,笑起来就被挤成一条波纹型的曲线,透出满脸的坏笑,就像个做了什么坏事的淘气孩子。所以,他从小就经常蒙受一些无妄之灾,许多和他无关的事情,往往被扣到他的头上。这使得他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

    他好奇心很强,几乎对什么事都感兴趣。篮球、排球、足球,只要是球,不管圆的、不圆的,只要到了他的手中,都能玩的滴溜转。

    还有棋,家里的大衣柜上,各种棋盘摞得小山一样。大舅是木匠出身,小舅从来不求大舅给做,都是从哥哥那里借来工具,胡乱摆弄出来的。居然棱角分明,还真像个样子,连大舅都夸他手艺好,只可惜没有吃上这口饭。

    我小时候的玩具,几乎都是小舅手工做成的。其中有一只鸭子形的小木车,前面雕着鸭头,后面翘着鸭尾,脚上是四个小木头轮子,一副俏皮的样子。最奇妙的是,每当小鸭被绳子牵着走的时候,那两只用五合板做成的小翅膀,还会“呼扇呼扇”地扇动,好像要起飞的样子。大舅看见了爱不释手,摆弄了半天才弄明白里面的机关,不由地赞叹道:“这东西亏他想得出来!”可惜那时候,我还不懂得珍惜,一个宝贝般的东西不久就变成了烧火的劈柴。

    小舅还有两样绝活,全是凭得嘴巴:一个是能说会道,打开话匣子,就像滔滔洪水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他很快就得了两个如雷贯耳的浑号:金雀开山斧、白话旦。金雀开山斧是说他能侃(砍),白话旦是说他说起来没完没了,反正都是一个意思。还有一个绝活就是能喝,喝起来不要命。他自己常叨叨:“七两八两不算多,一斤二斤开始喝……”把个姥爷气的要命,想要管住他,又屡禁不止。不过还好,他除了这两个缺点以外,似乎也没有别的什么毛病了。

    关于这两个绝活,还有许多笑话,很能说明小舅的个性,在此不妨列举一二。

    一次,他和两名外单位的机关干部到偏远乡镇扶贫,要求全天候住在那里。第一天晚上,几个人还不熟悉,只是相互间做做自我介绍;第二天晚上,小舅的话明显增多;第三天晚上,另两个人只带了四只耳朵;第四天晚上,小舅一直白话到半夜;等到了第五天晚上,吃完饭,刷完碗,几个人灯下一落座,小舅还没来得及张嘴,其中一个年纪较长的副局长赶紧站起来,拉住小舅的手说:“兄弟,我服了你了!自打娘胎里出来,我就没听过这么些话,就没见过能说这么些话的人。你一讲话,我就悠悠忽忽、迷迷瞪瞪要睡觉,等到真睡的时候,满脑子都是你的唾沫星子,翻来覆去反倒睡不着了。兄弟,求求你!我已经两天没合眼了,看在我上有老母,下有老婆孩子的份上,今天晚上你老人家就饶了我吧!”

    小舅话多,也并不全是废话。东北乡有个村,县里要在那里的一片盐碱地修建钢材市场。可是运去的建筑材料,几次被村民哄抢。县里先是派去了公安人员,没想到倒使矛盾激化,差点形成械斗。又派去工作组,也被赶了回来。小舅被抽调到第二个工作组,刚一进村,就被一群老人围住了。一个老头冲上来当胸给了小舅一拳。小舅一看形势不好,赶紧说:“老大爷,您看您这么大年纪了,打我两下不要紧,别累着您!您要真看我有气,不用您费劲,我自己打就成。您老就当我是您儿子,哪儿做的不对,您尽管教训,犯不着真生气。气出个好歹来,您自己受罪不说,我们当晚辈的哪里承受得起呀!您有话就说,看您这几个大侄子能帮上忙吧。就是帮不上,还有书记、县长了不是?就是他们做错了,您也是该打就打,该骂就骂,甭给他们留客气!”几句话,居然说得那几个老汉哑口无言了。这件事后来也逐渐平息了。

    小舅喝起酒来没命。中午几乎没踏进过家门,晚上也是很晚才回来。有时候应酬多,一连几天都不照面。

    有一回,他失踪了三天。直到第四天晚上九点多钟才敲门。姥爷坐在椅子上,把水杯一墩:“那个小畜生回来了,都闪开,我去开门!”

    姥爷打开大门,只见小舅一脸酒气熏天。刚叫了一声“爹”,姥爷就连推带搡把他撵出门外,“同志,对不住了!您认错人了,我不是你爹!”然后“咣啷”一声关上大门,上了门闩。任凭小舅在门外大呼小叫,认错求饶,姥爷坐在椅子上愣是纹丝不动。其他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离开自己的位置去开门。

    我觉得小舅挺可怜的,就爬到椅子上给姥爷倒了杯白开水,然后说:“姥爷,别生气啦!小舅是个小孩子。你不说不和小孩子一般见识吗?我让小舅来给你说好话吧!”说着跑出去给小舅开了门。

    小舅的酒已经醒了一半,只顾低头向屋里钻。我在一边帮他说话:“姥爷,小舅说再也不喝酒啦,他说要是说话不算话就是小狗!”惹得大家笑起来。

    小舅不敢冲别人撒气,就把火发在我身上,用脚拨拉了我一下:“去去去,别在这儿添乱!”引得姥爷又是一顿臭骂。姥姥也数落了半天,接着又是妈妈帮腔,说他不懂事。小舅招架不住了,只好连连认错,又是赌咒,又是发誓,一时间说的天花乱坠。可是,此后虽然收敛了一些,遇到事情仍是旧态复萌。

    小舅戒酒也很有意思。小舅结婚后,小妗子(方言,指舅妈)成天劝他戒酒,他就是不听。

    一次,小舅得了急性肠炎,住进了县医院。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都去探望他。小妗子在一边大惊小怪地说:“可了不得了,大夫说再晚来两分钟就胃穿孔了,那不就要了命了吗!他向来见酒如命,往后可怎么办啊!各位亲戚朋友,他这么年轻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让我们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啊。以后就拜托大家了!”说完就“咿咿呀呀”地哭起来。弄得大家都来劝她。

    小舅病好了两个多月,小妗子才让他上班。他恶习不改,又想重温醉梦。可是朋友同事都躲着他,不给他机会;关系好的,还对他百般劝诫。任是他磨破了嘴皮,人家愣是不信小妗子撒谎,真是没办法!时间长了,小舅也觉得死乞白赖地喝酒没什么意思,狠一狠心就真的把酒戒了,偶尔喝一些也适量。

    真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看似柔弱的小妗子,居然剃了小舅这样的“刺头”。

    小舅很贪玩。可是无论玩什么,他都愿意带上我。我就像他的“跟屁虫”、“小尾巴”。他从来不像其他男孩子似的,会盛气凌人地说:“你一个小闺女家,跟着我们小子们干嘛?”哪怕我会给他招来许多麻烦。

    他去打鸟,我就给他扛气枪;他去打野兔,我就给他提电瓶灯;他去钓鱼,我就提着小水桶。总是一副巴巴结结的样子,唯恐惹他不高兴。所以只要他一进家门,我就赶紧偎过去,最喜欢听他说:“小老西儿,我们玩什么去呀?”

    “小老西儿”是他给我起的外号,因为我老家在山西。我也毫不客气地叫他“棒子舅舅”,因为山东出产玉米棒子。他听了很不高兴,板起脸来教训说:“这个名字不好听,土里土气的!再说,小舅是长辈,哪有外甥女给舅舅起外号的呢!”

    我说:“姥爷说了,长辈要有长辈的样子,是你先起的头。哪有舅舅给外甥女起外号的呢!”

    他回答不出来,就笑了:“以后可不许当着人叫!”

    我们并不是总要这么叫的,等到我们在一起商量正经事的时候,他就很庄重地叫我“雨儿”;我就很敬重地叫他“小舅”。除非玩得得意忘形的时候。

    等我大一些了,姥姥和妈妈就出来干预:“一大一小没个正形儿!成天叫外号也不怕让人家笑话!以后可不兴这么乱叫了!”又叮嘱了小舅几句。

    小舅觉得也是,一个姑娘家怎么能叫外号呢!于是就和我商量。我们都做了一定程度的让步。他改叫我“茜茜公主”,其实也是“老西儿”的意思;我就叫他“棒舅舅”,别人听了,还以为夸他呢。于是,我们又相安无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