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人”一词的由来

 小袤 2011-10-11

“唐人”一词的由来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从唐太宗贞观开始,拓土开边,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武功之盛,可想而知。到了唐玄宗开元之治,国威更加繁盛,远近各国都派人前来“访问”。

唐朝是陆路对外交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海路交通得到长足进步,并取代陆路交通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的时代。

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影响,在宋代时,东南海外诸国在与宋朝廷的交往中,甚至将宋朝管辖下的中国地区称之为。历宋、元至明,在海外,尤其是在东南亚各地,一直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不仅以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姓氏为唐姓,中国衣饰为唐衣,中国商船为唐舶唐船,而从舶上转贩得到的中国货物则被称为唐货。最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习称的汉语,也被宋代海外诸国目之为唐语。中国人留居海外一年不还,称之为住蕃;而外国人在中国逾年不归,则称为住唐。沿袭至今,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历时千载,绵绵不绝。唐朝在海外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而这种影响是与唐朝发达的海路对外交通是分不开的。

   
唐朝覆亡后,由于唐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外国人对中国人称为“唐人”的习惯一直未变,从宋元直至明清都是如此。《明史·真腊传》中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直到目前,老一辈的华侨仍喜欢自称“唐人”,称中国为“唐山”,至于华侨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这几乎举世皆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