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百强”或许不只是个笑话

 红瓦屋图书馆 2011-10-13

“贫百强”或许不只是个笑话

2011年10月12日   A1叠03:A1叠03-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廖保平

  □廖保平

    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百强县市”榜单,记者对照国务院扶贫办 “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发现,竟有17个属于“国贫县”。其中,陕西府谷县等3个“国贫县”入围“全国百强县(市)”,河南固始、重庆开县等14个“国贫县”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西部百强县(市)”榜单。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为什么那么多“国贫县”挤身“百强县”?事实上,这一现象并非今年,也并非这一个榜单所独有,至少我们印象中,这几年已出现多次“国贫县”挤身“百强县”的事。

    一般来说,一旦列入“国贫县”,就会有种种的政策优惠,但一个“百强县”榜单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占比接近20%,就不能简单地视为“百强县”在混水摸鱼。毕竟,“国贫县”的评定是有一套严格的机制。这些硬杠杠基本上能堵死很多“百强县”试图挤身“国贫县”的机会。现在这种荒谬现象,我相信并不是说大量的“国贫县”乔装打扮成“百强县”,或是“百强县”乔装打扮成“国贫县”,而是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百强县”的评选指标与“国贫县”的评定指标侧重不同,“国贫县”的评定指标重在贫困人口数量、农民收入水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当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人等综合指标只是作为“兼顾”的对象,而百强县完全相反,主要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人等综合指标为依据。两者的侧重不同,数据不同,结果不同,但却极有可能完整真实地反映在一个县身上,即一个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人等综合指标进入全国百强,而贫困人口数量、农民收入水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徘徊在“国贫县”内。这看似矛盾的结合其实并不难理解,只能说明该县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距,极少数人占有巨量财富,而大部分人仍处在贫困之境。

    二是“国贫县”的退出机制不灵。目前,“国贫县”是十年一评,由国家评估,虽然自2007年起,国家中止了 “百强县”的评比,给像“中郡所”这样的“百强县”评比机构以空间,坚持一年一评。但现在县域经济发展非常快,有些拥有大量资源的西部县能在短时间里暴富,迅速挤身“百强县”,可自身的“国贫县”帽子却迟迟未摘。这样,有些已不符合标准的县仍在“国贫县”之列,有些仍是“国贫县”的却又添了顶“百强县”的帽子,还在享受项目、资金、物资、技术推广等扶贫开发的倾斜政策。

    如此看,我们就不必对那么多“国贫县”跻身“百强县”大惊小怪了,除了完善“国贫县”的退出机制,我们更要关注这一现象所折射出的贫富差距问题。关键是如何避免贫富差距包括在县域的进一步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