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著名奇石如今流落何方

 千秋胡杨 2011-10-14
史上著名奇石如今流落何方
 

米芾(fú),不仅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还是出了名的石痴,对石头极奇迷恋,史书说他“见一奇形巨石”,竟然“具衣冠下拜”,“呼之为兄”。米芾到处搜罗奇石,费一世心血,终于得来两块历史上有名的奇石。然而,在米芾之后,这两块石头就下落不明,它们到底流落到了哪里?

先来说一下这是两块怎样的奇石。事实上,这是两块山形的石头砚台,砚与研谐音,所以古称“研山”。据考证,这只砚台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旧物,几经流传,到了米芾手里。米芾得到砚台后,《志林》记载他“抱眠三日”,狂喜之极,即兴挥毫,留下了传世珍品《研山铭》。

 史上著名奇石如今流落何方

《研山铭》上面有依砚台形状画的“研山图”和米芾亲友的题跋,再就是米芾书写的39个行书大字:“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这39个字刚劲强健,变化无穷,展现出米芾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魅力,是米芾书法中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国宝。

研山,就这样在米芾的狂热怀抱中,成为著名的奇石;而米芾的砚台和《研山铭》也成了后人研究的对象。尤其是以翁方刚为首的清代学者,对此还有了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

史上著名奇石如今流落何方 

这个研究成果就是《合作研山图》,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图上,不仅有画,还有一篇很长的学术论文,内容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简而言之,这个成果是惊人的。

历代学者都以为米芾只有一块砚山,这就是《砚山铭》中画的那块。而翁方刚却研究发现,米芾不是一块砚山,而是两块,并且都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旧物:一块是《砚山铭》中画的那块,另一块就是《合作研山图》中画的一块。两块砚山,迥然不同,却相得益彰。

不仅如此,翁方刚还考证出,米芾后来竟然将他为之狂喜的两块珍贵研山,都送人了。其记流传故事如下。

一,《研山铭》中的砚山,被苏氏所得

    米芾得到砚山后,如获至宝,但当他迷恋上甘露寺的一座宅子后,就忍痛割爱,拿其中的一块砚山与一位姓苏的人换了宅子。这块砚山,就是《砚山铭》中画的那块。从此,这块砚山就归了苏氏。后来,这块砚山归了宋代朝廷内府,再后来又归于元大都太乙崇福宫张真人手中,从此不知去向。

二,《合作研山图》中的砚山,被薛氏所得

解说:这块砚山,是米芾的最爱,后来米芾也拿它与一位姓薛的人换了东西。这块研山,也就归了薛氏,明代时归于新安许文穆,至清代康熙年间流传到朱氏手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翁方刚和罗聘有幸见到了这块砚山,把它借到家中数日,赏玩之余,还留下了这块研山的拓本,于是就有了《合作研山图》中的砚山拓本。拓本中,在砚山的背面刻有“米氏平生珍玩”印,又刻有“宝晋斋”三个字。

 

《合作研山图》和《研山铭》都画有“研山拓本”,两个拓本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形似姊妹;不仅如此,两幅图中的“研山”,还都有着同一个主人-米芾。所以,著名古书画鉴定家启功先生,曾风趣地把《研山铭》和《合作研山图》称为“姊妹篇”。

 

《合作研山图》是由多人合作完成:这就是翁方纲小字隶书的《宝晋斋研山考》,罗聘之子罗允缵绘的《宝晋斋研山图》和研山拓本、罗聘等绘的《合作研山图》4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研山拓本和翁方纲的《宝晋斋研山考》。因是多人合作,所以得名《合作研山图》

 

翁方刚,字正三,清代著名书法家金石考证家,《宝晋斋研山考》是翁方刚在研究米芾的“研山”之后,写出的一篇考证文字,相当于现在的学术论文。这篇论文又是怎么来的呢?

话说,就在翁方写完这篇论文的第二天,有“扬州八怪”之称的清代画家罗聘来找他聊天。聊的内容,就是米芾的砚山。经过一番探讨,翁方刚吸收罗聘的意见,又对《宝晋斋研山考》作了补充。可以说,这篇关于米芾砚山的论文是翁方刚和罗聘合作完成的。

 

《合作研山图》中的《宝晋斋研山图》,据专家考证,应该是罗聘之子罗允缵所作。图中还有许多历代收藏者的钤印,其中的“王缵绪印”,是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作品。王缵绪为国民党将军,1949年在四川率部起义后,将此卷捐献给了国家。

 

如今,我们再也见不到米芾的这两块砚山了,但凭借《研山铭》和《合作研山图》,却依然能够一睹两块奇石的风貌。《合作研山图》与《砚山铭》交相辉映,成为极其难得的“姊妹篇”,可谓中国书画史上的一段佳话。

                                                       文、陶梦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