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共129页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09-05 09:38
最近忙于工作,考试已被我抛在脑后。上周末有点时间赶紧突击写贴子,然后分次贴上来,显得好像很勤劳似的。 昨天咨询了一下北京大学考前培训班,他们说你到现在还不看书,那你还打算考吗?我说当然要考,就算考零分也要考。他们就说你来我们辅导班吧,兴许有救。我想如果我有时间可以自己学,干嘛非要给他们送银子呢? 于是决定明天开始努力学习。明日复明日,下月就考试,急得我头发跟鲁迅似的。接下来的一个月以后不知道能更新几次,郁闷! -
第三十句 臣伏戎羌(5) 定远好男儿(2) 汉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朝廷任命班超为将军长史,另派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赴西域。李邑是个胆小鬼,他到西域时,正碰上龟兹进攻疏勒,吓得他不敢动窝,于是上书谎报朝廷说:西域根本无法平定,班超不回去是因为“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班超得知此事,叹息不已,于是让妻子离开了自己。好在汉章帝并不糊涂,下诏斥责李邑,并命李邑接受班超的调遣。按说班超把李邑留在西域遭遭洋罪出出洋相并无不妥,但班超没有公报私仇,当即让李邑回京。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班超调发于阗等国士兵二万多人进攻莎车国(今新疆莎车县一带),龟兹王调兵五万救援。班超佯称当夜分两路撤军,故意让俘虏逃回报信。龟兹王中计,在路上设伏。班超乘虚挥军袭击莎车营地,歼敌五千,莎车国归附汉朝。在路上埋伏的龟兹兵傻等了好久,才知道上当了,只好撤退。 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因班超拒绝其国王想迎娶汉朝公主的要求而发军七万进攻疏勒国。班超针对其千里劳师的弱点,坚壁不战。月氏军久攻不克,粮草吃光,只好派人向龟兹求援,结果出去一个被班超截杀一个。月氏军饿得前腔贴后腔、眼睛冒绿光,只好向班超请罪求归。班超大仁大义,放他们回国,于是月氏国和汉朝修好。第二年,龟兹、姑墨、温宿归汉,班超升任西域都护。 这时,西域只剩焉耆、危须、尉犁三国因为杀害西域都护陈睦而不敢归汉。汉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秋,班超调发龟兹、鄯善等八国的部队七万人,进攻焉耆等三国。按照惯例,班超还是先遣使招降。焉耆王主动出国迎接,说了一大堆服软的话,但一回国就下令拆掉了国境山口的围桥。班超秘密率军绕道渡河,出其不意进逼王城。焉耆王大惊,想带领民众逃到山里打游击。班超以丰厚赏赐为诱饵,在当年陈睦战斗过的地方把焉耆王等人斩杀,另立新王。 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班超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年),班超受封定远侯。七年后,班超返回洛阳,不久病逝。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为收复西域和稳定局面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唐代诗人李益曾作《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一箭定天山”的典故,源自《旧唐书》,说唐高宗时,薛仁贵在与九姓突厥在天山对峙时,曾连发三箭,射杀三人,威震敌胆,轻松降服拥有十万人马的敌人。这首诗是以伏波将军马援和定远侯班超为榜样,表现了英雄平定边患、绝不投降的满腔豪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马援、班超是真汉子、好男儿,值得后人敬佩和歌颂,反观现在电视选秀节目上的所谓“好男儿”,一个个扭扭捏捏地跳跳舞、娘声娘气地唱唱歌,全无阳刚之气,比东方不败还不男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壮士铁马将军剑,旌旗漫卷出长安。女儿柔肠男儿胆,涛涛热血汗衣冠,大漠无垠江湖远,暴雨惊雷也如磐。……”每次听到这首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歌,我都会希望自己是大汉军队中的一员,豪迈地走向战场,无论是一名跨马扬鞭的将军,还是一个报关击柝的士卒,只要有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机会,我就会义无返顾地冲上去。男人,天生就应该是视死如归的战士,即使在和平时期,真正的男人也不屑于成为舞台上的宠儿、秀场上的玩物,因为男人所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血性。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09-07 10:03 第三十一句 遐迩一体(1) 这句最早出现在《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相如写的一篇文章里。 遐迩,就是远近。“遐迩”和“远近”这两个词一点区别也没有吗?要是较起真来,还真有一丁点区别:“遐迩”是“远近”的文言用法,“远近”是“遐迩”的通俗用法。 《尚书 太甲》中有这么一句:“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意思是说你要想往高处爬,必须先从低处开始;你要想往远处走,必须先从近处开始。这句话和老子说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意思。《礼记 中庸》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只是由行为描述上升到思想觉悟的高度:“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由此诞生了一个成语:“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这句的意思是:无论距离远近,大家都紧密团结在中央政权的周围。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09-08 20:29 第三十一句 遐迩一体(2) 马走西南 建百世功业(1) 司马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那篇包含“遐迩一体”四个字的文章的呢?我们得要从头说起。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南越国虽然表面臣服,但一直是口服心不服,仍在南方当土皇帝,汉武帝派番阳令唐蒙出使——名为出使,实际上就是去打探一下情况。唐蒙回来之后提出一个方案,说现在要是攻打南越,只能走水道,路途太艰险,如果能在南越国附近的夜郎国调集兵马,就可以出其不意,直捣南越老巢,前提是必须先让夜郎国臣服,然后修一条路。汉武帝批准了唐蒙的方案,给他一千人的军队、一万人的补给(每个人得背多少东西啊?),翻山越岭到达夜郎国。 夜郎国是十几个南夷部落中最大的一个,国王叫竹多同。夜郎国与中原基本没有往来,竹多同一直以为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夜郎自大”就是这么来的。当他看到汉朝使者官仪威严,出手阔绰,又听说了汉朝的强大,竹多同开始觉得自卑了。 唐蒙拿出一大堆贵重礼物,说如果你愿意归附汉朝,这些都是你的,并给与封官许诺。竹多同召集各部落的酋长商议,大家眼睛紧盯礼物说:汉朝都城我们那么远,实际上也管不着我们,看在这些好东西的面子上,归附就归附吧。于是就与唐蒙签订了归附协议。 唐蒙用糖衣炮弹完成了第一步计划,回京复命。汉武帝很高兴,马上在夜郎设郡,统辖南夷,并命令唐蒙去实施第二步计划:修路。唐蒙到巴蜀两郡征调了数万劳工,到山林里修路。唐蒙立功心切,对劳工管理非常严厉,连上厕所的时间都限制,很多人被劳累和瘟疫夺去了生命。那时候的人还没有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先进理念,为了活命,只有一个办法:逃跑。于是唐蒙动用战时法令:逃跑的抓住就杀,少数民族部落的人逃跑,就杀他们的首领。巴蜀百姓怨声载道,谣言四起,说要打仗了。 汉武帝知道这个情况后,准备派人选前去谴责唐蒙,安抚百姓。派谁去好呢?汉武帝想起郎官司马相如是蜀郡人,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就派他去吧。司马相如到了蜀郡,主要做了一项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写了一篇《谕巴蜀檄》,说唐蒙的做法并不是皇帝的本意,大家要相信政府,修路并不是要打仗,那为什么还要修呢?“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养猪”嘛。大家还是要好好干活。 由于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好,更由于中国老百姓历来就比较老实听话,有点不满情绪,哄哄就好,檄文发出去之后,巴蜀两郡的人心很快就安定了,舆论都说“群众的心情就跟过年一样。”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09-10 09:32 第三十一句 遐迩一体(3) 马走西南 建百世功业(2) 司马相如完成任务回朝,这时候汉武帝得到消息,说西夷各部落听说南夷归附之后得到了不少赏赐,十分羡慕,哭着喊着要归附汉朝,汉武帝就征求司马相如的意见。司马相如奏对说:“西夷各国,与蜀郡相当接近,道路也比较平坦,秦朝时就曾设立过郡县。今日如果能再纳入版图,设置郡县机构,要比管辖南夷容易多了。” 汉武帝大喜,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再回老家一趟,去招抚西夷。 这次回老家,司马相如身份不同了,不仅升官了,而且是皇帝正式委派的史者,还带了很多随从,前导后呼的,很有派。刚到蜀郡,太守以下的官员都出来迎接了,县令这个档次的,你都没资格跟人家说话,只能身背弩矢在前面开路。道路两边看热闹的男男女女,羡慕的嘴都吧嗒肿了。 风光之后,司马相如到西夷各国,按照唐蒙的老办法,把带来的贵重礼物往他们面前一摆,没有一个不乖乖臣服的,汉朝的版图又扩大了不少。看来,糖衣炮弹真是威力无穷啊! 西夷归附了,唐蒙还在南夷那边埋头苦干,征调了更多的劳工,不停地修路。修了两年,人死了不少,银子花了不少,还是没修完。蜀地民众和朝中的一些大臣认为开通西南夷得不偿失,于是司马相如写了《难蜀父老》一文,对修路的做法表示支持。文中有这么一段: “创道德之途,垂仁义之统。将博恩广施,远抚长驾,使疏逖不闭,阻深暗昧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于此,而息诛伐于彼。遐迩一体,中外禔福,不亦康乎! ”(铺垫了这么半天,快累死我了,“遐迩一体”四个字终于隆重登场了。) 大意是:修路不只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等于修了一条通向道德的大路,开始播种仁义的传统。这条路可以把朝廷的光辉照到边区少数民族人民身上,同时进行安抚和控制,使疏远者不被隔闭,使偏僻落后地区的人民看到光明,避免战争,消灭杀戮。远近团结统一,内外安宁幸福,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 清朝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我国最早的外交机构,旧址位于北京市内东单北大街东堂子胡同49号,门前牌楼正中额枋题“中外禔福”,就是源于司马相如的上一段话,也就是“遐迩一体”后面那四个字。禔福,为“安宁幸福”之意。看上去好像很有文化品位,可外国人不管你这一套,往死里挤兑清政府和中国人民,哪有什么安宁幸福? 开发祖国大西南是汉代历史的一件大事,历史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西汉王朝对西南夷和平扩张与开发,对西南地区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民族团结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与巩固。在此过程中,司马相如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09-10 15:33 作者:relocation 回复日期:2007-9-10 12:16:42 替江湖兄算一下, 没办法我是搞技术的,喜欢计算 这是第31句,还剩219句,如果两天更新一次,平均两次一句的话, 那么还需要 2×2×219 = 876 天, 如果楼主坚持不断的写,还需要2.5年, 算上开贴时间在4月份, 已经过去0.5年。 各位,这是一个连载3年的超级巨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差点跳到楼顶上去! 本来以为奥运前能打完收工,看来没戏了,可能要到下届世界杯。不管了,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199825/36.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