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弦渡与司马相如

 文山书院 2014-06-07
停弦渡与司马相如
□邓声斌

  临澧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非常丰厚。这里文脉深,文缘广,文气足。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就曾经到过临澧,留下了停弦过渡的佳话。

  那是西汉元光五年,即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遣司马相如出使邛、笮二州,即今天四川的邛崃县和茂县一带。当时那里是西南夷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他们以农耕和畜牧业为生,经常与汉人发生矛盾。朝廷为了改善夷人与汉人的关系,保持社会的稳定,特地派遣司马相如前去做疏导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做了详细的记载。不久,汉武帝又派唐蒙去贵州夜郎疏通另一支西南夷人的关系,唐蒙却仗势欺人,作风粗暴,不仅骚扰民众,而且诛杀“渠帅”,使百姓“大为惊恐”。汉武帝“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并带去朝廷安抚百姓的檄文。司马相如从长安出发,东出蓝关,南下湖北陨、襄之地,取道江陵。再渡过长江,踏上澧水大地。准备溯沅水而上,奔赴贵州夜郎。他和夫人卓文君骑在马上一边观赏风景,一边唱歌弹琴。当他们经过澧阳平原南岸的临澧白虎山脚下时,眼前出现一个小小的渡口,他们便停弦下马,相扶着走进船舱。在船上吟诗作赋,全然忘记了旅途的疲劳。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才子佳人,特地把这个千年古渡命名为停弦渡。

  司马相如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17年。字长卿。四川成都人。汉景帝时曾任武骑常侍,后因病免职。偕同文友枚乘等人出游梁国,成为梁孝王的门客,写下了著名的《子虚赋》。几年之后,梁孝王去世,他失去了依靠,只好又回到家乡蜀地。因为善于弹琴而博得临邛(即今之邛崃)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寡妇)的芳心。卓文君冲破封建世俗与家庭的阻力,夜奔相如,同归成都。过着“家徒四壁”,穷困潦倒的日子。后来,他们又回到临邛,以卖酒为生。“令文君当垆,相如自着犊鼻禈,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生活极其艰辛。这时,汉武帝无意中读到了他写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加之侍臣杨得意的推荐,汉武帝很快召见了司马相如,相见恨晚,任为侍郎。司马相如从此在宫廷为官,深受汉武帝信任。为了感恩戴德,他致力于改写《子虚赋》。全文以子虚先生夸耀楚国的疆域辽阔开始,他写道:“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并趁势夸耀楚王游猎云梦泽的宏大规模。接着写乌有先生夸耀齐国的渤澥和梦诸,可以“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从而压倒了楚国。最后补写一段,铺陈亡是公先生夸耀汉朝上林苑的富丽堂皇与天子游猎的雄伟景象,一举压倒了齐楚两国。文章一浪高过一浪,形成了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司马相如不仅长于辞赋,而且散文也写得相当精美。最著名的散文有《谕巴蜀檄》、《封禅文》和《难蜀父老》。特别是《难蜀父老》一文,严厉驳斥某些人对“通西南夷”的非难,语言犀利,说理透辟,并从正面阐述了“通西南夷”的重大意义。维护了汉朝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统一,功不可没。其辞赋与散文的写作技巧更是令人景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临澧之所以会涌现出那么多著名的作家和诗人,如丁玲、未央(章开明)、于沙(王振汉)、饮可(章伯先)等,并不是偶然的。其深刻根源,似乎可以追索到宋玉、司马相如等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