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管状皮瓣移植术
【适应证】
各种原因所致上肢皮肤缺损者。
【禁忌证】
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操作方法】
1.麻醉 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体位 根据需要而定。 3.手术操作 (1)单蒂管状皮瓣移植术 ①根据受区创面需要在前胸部或腹部设计单蒂管状皮瓣。 ②皮瓣的宽度取决于患指周径,并应比患指周径大1cm。皮瓣的长宽比不要超过1.5∶1。 ③切开皮瓣蒂部以外的皮瓣边缘皮肤,在深筋膜浅层掀起皮瓣。 ④适当修剪皮瓣边缘的皮下脂肪,若是随意型单蒂管状皮瓣,皮瓣可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然后将扁平皮瓣卷成管状,并缝合皮瓣两相对缘。 ⑤供区创面一般稍加游离,或做附加切口后直接闭合。 ⑥形成的单蒂管状皮瓣套入撕脱的手指,将管状皮瓣的游离缘与指根部缝合。 ⑦术后处理:可靠固定3周。2周拆线,3周断蒂,断蒂前应做皮管夹蒂试验。 (2)双蒂管状皮瓣移植术 ①在供区适当部位,按受区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皮瓣,皮瓣长宽比为2.5∶1~3∶1 ②切开皮瓣皮肤,深达深筋膜浅层。 ③在深筋膜浅层从切口一侧向另一侧游离,形成双蒂皮瓣。 ④皮瓣两侧缘的皮下脂肪稍许修剪后,间断缝合皮瓣相对缘,卷成管状。 ⑤供区一般可直接拉拢缝合。 ⑥皮管制作过程中,皮瓣2个蒂部所形成的菱形创面,用水平褥式缝合法闭合。 ⑦用纱布将皮管与其下的供区皮肤隔开,在皮管的两侧沿皮管纵轴放2个略粗于皮管的纱布卷,再用敷料包扎,以免皮管受压。 ⑧术后处理:术后2周拆线,开始训练拟首先转移的皮管一侧蒂部,3周断蒂,将其转移至受区创面的一侧。5周后开始训练皮管的另一侧蒂部,6周后断另一侧蒂,转移至受区创面的另一侧。
【注意事项】
1.若供区皮肤较厚,设计皮瓣时应较正常情况下设计的皮瓣略大些。在卷管之前应适当修剪皮下脂肪,修剪厚度以可以将皮瓣卷成管状,缝合时无张力,又不影响皮管血液供应为宜。 2.为防止皮管蒂部两侧缘直接缝合,绞窄蒂部血液供应致皮管坏死,可采用各种方法以确保供区及皮管无张力缝合。 3.无论单蒂管状皮瓣还是双蒂管状皮瓣,在断蒂之前均应行皮管训练。 4.若需很长的双蒂管状皮瓣,为了保证皮管血液供应,可设计多蒂皮管。 5.掀起皮瓣时,应注意在同一层次。从一侧向另一侧游离,以免因皮瓣厚薄不一,影响血液供应。 6.随意单蒂管状皮瓣的长宽比不超过1.5∶1,但在有轴型血管的区域,皮瓣的长宽比可以增大至3∶1甚至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