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15阅读与欣赏6 4.离太阳最近的树

 佳宁图书馆605 2011-10-15

序号

14-15

授课班级

授课班级10级机电12;汽修12

课时

2

授课形式

导读法。

章节

阅读与欣赏6   4.离太阳最近的树

1. 该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分析

  该文属于第一单元4篇,继《自然界与人类》《像山一样思考》《森林写意》之后的阐述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的文章。力图通过该类文本的阅读,让读者认识到人类所生存的环境面临的难题。

2. 该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

在训练学生快速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愚蠢行为.

1. 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已有经验和个体差异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没有太多问题,但是要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欣赏,还存在一定难度。

2. 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各种障碍分析

主要障碍在于学生阅读文本的主动性不够,朗读水平还欠缺。特别是对一些关键句的理解,不能到位,对于表达心里所想,更是有困难。

3. 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对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估计

通过文本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专注力。提高学生对关键语句的分析能力。学习如何用比喻、细致的描写产生强烈的感染效果。

 

知识 与

能力

1.     学习陌生词语,理解其意思。熟练朗读课文。

2.     学习课文融冷峻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提炼要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揣摩关键的语句,探究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保护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训练朗读课文。熟悉字词。

第二课时:赏析文本,讨论交流。

 

离太阳最近的树

第一课时

内容

训练朗读课文。熟悉字词。

 

 

 

知识 与

能力

1.学习陌生词语,理解其意思。熟练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2.明确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与倾听训练学生的视听觉专注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

读懂森林,理解森林在物质生存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对于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重点

明确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与倾听训练学生的视听觉专注力。

难点

理解森林在物质生存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对于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作业

1. 笔记  

教学策略

资源处理

1. 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师生共商学习内容与目标。

2.讨论法: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将课堂创设成对话演练的对话场。

3. 感知法:亲身经历,深切感知。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的

导入

一、交流导入。

    开头以有关于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引入,引出红柳生存的环境,“鸟兽绝迹,驼马遁形”而戈壁与沙漠的风景林 — 红柳,却顽强地向沙漠深处延伸。

,目标揭示:       见本课“学习要点”.

,目标达成:

1学生自学学习要点

交流本文主题

2.商定目标。

一、激发学生表现欲,快速进入对话场。

利用学习要点可以快速了解文本。

二、养成思而学的习惯,体现自主学习.

核心过程推进

四、初读课文,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阅读障碍。

皱褶    谷穗   铁锨   逶迤   枝桠   遒劲      镂空   尸骸

 

二)找出文中比喻句:

1.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

2.      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3.      他们如盘卷的金属。。。

4.      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5.      ……好似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

五、练读课文

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找出错误数量。

六.讨论,明确:

1, 文中红柳给你留下的最美好印象是哪一个?(用文中语句回答)为什么?
1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乐观顽强的精神
2
 “它的根是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
直面困难,防风固沙
3)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子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也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与土地生死相依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阅读障碍。

 

学生分析并找出比喻句。

 

 

 

 

练读课文,

听读课文

 

学生思考并讨论几个问题:

 

 

体验式学生成长的关键。

 

 

 

 

筛选力训练

 

 

训练专注力。

 

 

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思想。

 

 

 

 

开放的

延伸

师生小结,开放延伸。

1. 学习小结:

3. 学生自我学习小结

参考一下发言格式:

1)我学会了……2)我认识到了……  3)我现在体会到……】

3. 作业:

课堂笔记

教师总结:1)评价所有的表现   2)强化保持和迁移

 

2.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快速总结。

 

3.选择作业或自行安排类似训练。

 

1.教师总结提供参考,降低难度。

2.学后反思,体验成长。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板 书 设 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

一、         词语

皱褶    谷穗   铁锨   逶迤   枝桠   遒劲      镂空   尸骸

    二、找出文中比喻句: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

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他们如盘卷的金属。。。

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好似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

资源开发

网络资源;现场生成

教学反思

 

 

 

 

 

 

 

 

 

       离太阳最近的树

第二课时

内容

赏析课文

 

 

 

知识 与

能力

1.学习课文融冷峻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提炼要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揣摩关键的语句,探究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保护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1、理解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和含蓄隽永语言特点。

2、赏析文中的精彩比喻拟人。

难点

理解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

作业

1. 笔记  

教学策略

资源处理

1. 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师生共商学习内容与目标。

2.讨论法: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将课堂创设成对话演练的对话场。

3. 感知法:亲身经历,深切感知。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的

导入

一、交流导入。

    树。一种特殊的树。

,目标揭示:       见本课“学习要点”.

,目标达成:

1学生自学学习要点

交流本文主题

2.商定目标。

一、激发学生表现欲,快速进入对话场。

利用学习要点可以快速了解文本。

二、养成思而学的习惯,体现自主学习.

核心过程推进

四、初读课文,讨论,明确:

1、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这种树什么样子?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红柳树。

      生存环境:它们生活在“这世界的第三极, 平均海拔5000,冰峰林立,雪原寥寂”, “在荒漠的皱褶里”, 一片红柳丛“昂然立着”,“酷寒和缺氧”。

       外观(貌):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微笑” ,“小小的一蓬”。

2、作者为什么要写红柳丛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微笑”一词用的好吗?为什么?

           “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树面对酷寒和缺氧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表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3、文章除描写红柳恶劣的生存环境外,还从哪些地方说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

从它强大的根系方面进行描写

4、文章在歌颂红柳顽强精神的同时,还歌颂了它的别的什么精神呢?

奉献精神。

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                    

当人们用它烧饭时,它“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燃烧了自己,造福了人类。

5、红柳与冰山有什么相似之处 把红柳比作冰山有什么意义

红柳与冰山的相似之处是:它们伟大的力量都埋在下面。

把红柳比作冰山意在突出红柳强大的根系,赞美红柳的伟大力量以及它对固定流沙所作出的贡献。

五、课堂练习:

1、理解下列句子划线的词的含义:

1)“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的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表明了红柳恶劣的生存环境,也暗示了红柳在荒漠高原上的珍贵。)

2)“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昂然:写出了红柳无所畏惧的神态;立着:写出了红柳倔强挺立的神态,这两个词突出了红柳在荒漠中傲然不屈的形象。

3)“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对比鲜明,衬托出红柳的顽强精神。)

问题: 1、作者详写司务长和 “我” “算账”的过程有什么用意?
问题: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人们挖掘红柳根的艰难过程?

3、朗诵最后一段文字:它引起了你的想像了吗?你都想到了什么?

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课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标题“离太阳最近的树”有几层意思:

首先,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所以说它“离太阳最近”,这是其表层意义;

其次,其深层含义是显示红柳的气势,蕴含了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的伟大力量;

第三,暗示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从而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学生根据对文本的阅读,讨论问题:

1.学生抓住生存环境、外观等分析讨论。

 

 

2.学生对问题进行比较完整的回答。

 

3.学生对生命力的顽强进行展开。

4.对奉献精神进行展开。

 

 

5.类比分析。

 

 

 

 

五.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个别回答。

 

 

 

 

 

 

体验式学生成长的关键。

 

 

讨论便于训练学生合作能力。

 

 

 

 

 

 

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思想。

 

 

 

 

 

 

筛选力训练

开放的

延伸

播放《跪拜的藏羚羊》视频。

根据《离太阳最近的树》和《跪拜的藏羚羊》这两篇文章,来写一下你的感受和想法。

        要求:

        1、文字精练,100字左右即可;

        2、评论性、叙述性、抒情性文字均可。

1. 学习小结:

3. 学生自我学习小结

参考一下发言格式:

1)我学会了……2)我认识到了……  3)我现在体会到……】

3. 作业:

课堂笔记

教师总结:1)评价所有的表现   2)强化保持和迁移

观看视频。对比分析。

 

2.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快速总结。

 

3.选择作业或自行安排类似训练。

 

分层训练,体现差异性。

1.教师总结提供参考,降低难度。

2.学后反思,体验成长。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板 书 设 计

                                   颂歌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悲歌    

      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

      冰峰林立,雪原寥寂  

环境恶劣             在荒漠的皱褶里

      酷寒和缺氧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

红柳树          外观()              凤羽般纷披的碎叶,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

 

       小小的一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

                根系强大               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

        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

 

        顽强精神          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

歌颂赞美                                       

       奉献精神           燃烧了自己,造福了人类。

                                                                             

资源开发

网络资源;现场生成

教学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