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你一生的20位西方哲人(6)

 优雅a 2011-10-17
改变你一生的20位西方哲人(6)  
 

第十九章 帕斯卡尔

布莱斯·帕斯卡尔(1623——1662),十七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哲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式的人物。

帕斯卡尔横跨数学、物理、发明、文学等领域,而且在这几个领域中,都不是简单的涉水而过溅起一些表面的水花,而是影响到水下的深流。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他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著名编程语言“帕斯卡尔”就是为纪念他设计人类第一架手摇计算机而命名的。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帕斯卡尔生平

<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623619,帕斯卡尔出生在法国奥弗涅的克莱蒙费朗,他4岁时母亲病故。从小父亲对小帕斯卡尔的影响很大,他是一位文职官员,却很精通数学。

帕斯卡尔自小就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超凡的天赋,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他小时就精通欧几里得几何,还发现了欧几里得的前32条定理,而且顺序也完全一致。

1631年,为了使子女们受到更好的教育,父亲决定放弃官职,举家迁往巴黎,以便让孩子们和当时法国的学术名流交往。此时的帕斯卡尔已在数学界崭露头角,并成为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法国科学院的前身)中的成员,受到法国大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的高度关注;11岁的时候他写成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论声音》。在12岁时,帕斯卡尔又独自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几何原理。在1639年至1640年间写成了著名的《圆锥曲线之几何》一书,其水平之高,甚至就连笛卡尔都坚决不相信这样一个孩子能够写出这样的书来。反过来,在书中,帕斯卡尔否认了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价值。

1642年,帕斯卡尔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机械式计算装置——加法器,这时,他才刚满19岁,这位天才的创造直到现在还陈列于法国博物馆中——它用齿轮的运转来进行加减运算,成为后来更为复杂计算机的雏型。而1971年问世的计算机PASCAl语言正是为了纪念帕斯卡尔这位计算机科学的先驱。

1646年至1653年,帕斯卡尔开始对“真空和流体静力学”集中精力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647年,帕斯卡尔根据托里拆利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他的实验轰动了整个巴黎。后来,压强的国际制单位“帕斯卡”就是以帕斯卡尔的名字命名的。帕斯卡尔实验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反对“自然厌恶真空”的传统观念。并于1648年,帕斯卡尔关于“真空”问题的论文与人们见面。

同年,帕斯卡尔通过对同一地区不同高度大气压强测量的实验验证:“随着高度降低,大气压强增大。”并由此发明了注射器、水压机,改进了“托里拆利水银气压计”。

1649年到1651年,帕斯卡尔利用这两年的时间与合作者皮埃尔一起详细测量同一地点的大气压变化情况,从而成为了利用气压计进行天气预报的先驱。

1651年本来从小就体质虚弱的帕斯卡尔,加上过度劳累导致疾病缠身,不得已进行病休,就在从1651——1654年的病休期间里,帕斯卡尔研究了关于液体平衡、空气的重量和密度及算术三角形等方面的多篇论文,并完成了《液体平衡及空气重量的论文集》。关于“算术三角形”论文成为后世概率论的基础。

这时,由于帕斯卡尔为基督教派冉森派的著作所折服,而从此接近这一派主持的波尔·罗亚尔修道院。帕斯卡尔和其中一些有着宗教自由思想的人来往,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他们所思考的神学问题。

165411月,帕斯卡尔辞去所有的仆役,迁往平民区居住,开始自力更生,他学着料理家务,并以极大的爱心照顾附近的贫苦儿童。

1656年,巴黎索邦神学院揭发冉森派领袖阿尔诺,认为他们的思想学说是离经叛道,并对冉森派的学说发动猛烈攻击。帕斯卡尔也卷入了这场宗教神学的大辩论,并写下了大量的经典篇章。此后,帕斯卡尔就转入了神学研究。

1659年,帕斯卡尔的身体极度恶化,在几乎濒临死亡的状态之中,写就了《论疾病———就疾病的真正好处求教上帝的祈祷》。

1662819,体弱多病的帕斯卡尔与世长辞,逝世时只有39岁。

帕斯卡著作

帕斯卡尔的主要著作有:

《圆锥曲线之几何》(1639——1640

在本书中最突出的是著名的“帕斯卡定理——帕斯卡定理是射影几何的一个重要定理,即“圆锥曲线内接六边形其三对边的交点共线”。

《论爱的激情》(1653——1654

在《论爱的激情》中帕斯卡尔分析了爱情和野心(即事业心)的关系,阐述了爱情的“必然性”、“爱与美”、恋人们的心理以及爱情的方式等许多问题。它不但是一篇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也是一篇绝妙的爱情心理学的杰作。

《外省通信》(1656——1657

《外省通信》的写作起因于冉森派与耶稣会的冲突。于是帕斯卡尔代表冉森派,以“蒙达尔脱”为笔名,假托写给一个外省朋友的信件,在信中揭露和抨击了耶稣会士的道德松弛倾向,从而捍卫了冉森派的立场。这些信件常常被看做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

《论几何学精神和说服的艺术》(1657

这篇论文涉及到了认识论、科学哲学两个方面的内容。论文中,帕斯卡尔提出,人的灵魂有两个接受别人意见的入口,即“理智和意志”,而且人们更多地去接受他们意欲、喜欢的东西而非他们不得不承认对的东西,因此说服的艺术就是既要使人信服又要使人满意的艺术。为此,帕斯卡尔提出了一些有关诉诸人们理智的说服艺术的一些规则。

《论疾病———就疾病的真正好处求教上帝的祈祷》(1659

这篇著作是帕斯卡尔在身体极度恶化,濒临死亡状态时所写的,在文中他向上帝的祈祷,并不是要求免除痛苦,而是要求在没有认识到上帝的精神前不失去这种痛苦,他祈求神恩,祈求心的皈依,他认为疾病既是灵魂之恶的惩罚,又是它的救药。

《思想录》(1623——1662

本书是由作者生前的一些未完成的手稿整理编排而成,在他去世之后出版的。它涉及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被视为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在西方思想史上,它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书中,帕斯卡尔说出了我们虽有感悟但永远也说不出的话。

帕斯卡尔的思想

帕斯卡尔的思想成果集中体现于《思想录》之中,它涉及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在《思想录》中,帕斯卡尔说出了我们虽有感悟但永远也说不出的话。

他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就这样,帕斯卡尔用一串串精神的记录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芦苇。这个体弱多病的人,就像芦苇在风中摇摆,但在思想中,他有着哲学家的坚定。

他是一位思想的斗士,毫不妥协地说出世间的一切,向我们指明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事实。

人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帕斯卡尔认为,人拥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数理思维与直观思维。这两种思维具有本质的区别。

在他看来,在数理思维中,原理是显而易见的,但却远离日常的运用。由于习惯的原因,人们的思维很难转到这上面来,倘若稍稍转向这一方面,原理就不难看清。如果谁从这些清晰的原理中做出错误的推理,那么,他的思维一定非常混乱。

而在直观思维中,原理就在每个人的眼前,就在日常的运用中。人们只要睁眼去看,而无需费力,这只是眼光好坏的问题。眼光必须好,因为原理如此微妙而众多,以致于人们不可能不发生错漏。漏掉一个原理就会导致错误,因此,人们必须有足够敏锐的眼光,要看到全部的原理,而且还要有精密的思维,切不可从已知的原理中做出错误的推理。

在此,帕斯卡尔强调。仅凭直观思维看待事物的直观者,他们没有耐心进入思辨性的和概念性的事物的根本原理中去,这些原理是他们在世界上从未见到的、完全脱离日常生活的。

他认为,正确理解的途径多种多样。有些人在某一类事物上有正确的理解,但在另一类事物上则并非如此,往往误入歧途。有些人仅仅根据几个前提就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这显示了他们敏锐的判断力。还有些人在前提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得出结论。

在他看来,存在两种智力:一种能敏锐而深刻地看透既定前提的结论,这是精确性的智力;另一种能理解众多的前提而不致于混乱,这是数理方面的智力。前一种智力,有力而精确;后一种智力,全面而广博。一种品质可以在没有另一种品质的情况下存在,智力可能是强大而狭隘的,也可能是全面而脆弱的。

真诚的评判

帕斯卡尔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亮出诗人或数学家的标志,他就不会被人认为是诗人或数学家。然而,有教养的人根本不需要什么标志,也不需要在诗人的行业与刺绣者的行业之间加以区分。

在他看来,有教养的人不会被称为诗人或数学家或其它的什么,但他们却是这一切人,也是这一切人的评判者。帕斯卡尔还强调,谁也猜不出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谈论着其它人所谈论的事情。除非他们加以展示,否则我们无法看出他们有这种品质还是有那种品质。但我们总会记起他们的品质,因为这些人的特点就在于:当涉及的不是讲演问题时,我们就说他们不是优秀的演说家;当涉及的正是讲演问题时,我们就说他们是优秀的演说家。

所以,帕斯卡尔说,当一个人一走进来,人们就说他是一个睿智的诗人,这是一种虚伪的赞扬。而且当人们要评判某些诗,却又不去请教他,那就是更加糟糕的情形了。

在他看来,谈起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数学家”,或者说“他是一位传教士”,或者说“他善于雄辩”,但可以说“他是一位有教养的人”。

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

帕斯卡尔这样说过: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

他认为,不信仰者的希望就像是风中飘扬的茸毛,就像是被浪拍起的泡沫,就像是被风吹散的烟雾,就像是对往日客人的回忆。

帕斯卡尔说,从那些看到自己没有信仰而陷于悲伤的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上帝并没有照亮他们一共有三种人,那些找到了上帝并为上帝服务的人;那些没有找到上帝而一心要寻找上帝的人;其余是那些没有找到上帝,活着也不去寻找上帝的人。他认为,第一种人是有理性的、快乐的人,最后一种人是愚蠢的、不幸的人,两者之间是既不幸福也没有理性的人。

帕斯卡尔强调,认识上帝与热爱上帝相距甚远。

在他看来,大地没有一样东西不显示人的可悲和上帝的仁慈,要么是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要么是人有了上帝的幸福。

他是这样说的:没有耶稣基督,世界将不复存在,因为要是那样的话,世界要么将会毁灭,要么成为地狱;没有耶稣基督,人类就一定会处在邪恶和悲惨之中;有了耶稣基督,人类就能脱离邪恶和悲惨的境地。我们一切德行和幸福全都在神那里。离开了神,我们就只有恶了,只有可悲、愚昧、死亡和绝望。

论人的状况

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天生既轻信又多疑,既胆小又鲁莽。他用“依赖性,独立的愿望,生活的需求。”这句话来对人进行描述。对于人的状况他给予了这样一种评价:变化无常,无聊,不安。

帕斯卡尔认为,如果我们放弃了所依附的追求时,我们都会感到无聊。

帕斯卡尔强调,人的本性在于运动;完全安息等于死亡。而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就要予以亵渎。

而人类的状况到底如何?帕斯卡尔用一个比喻的方式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人类状况的缩影:让我们想象有一大群人披枷带锁,都被判了死刑,他们之中天天有一些人在其余人的眼前被处决,那些活下来的人就从他们同伴的状况里看到了自身的状况,他们充满悲痛而又毫无希望地面面相觑,都在等待着轮到自己。

帕斯卡尔认为,人只不过是一种天生充满无法消除的谬误的主体,并无斯文可言。没有任何东西让他看到真理。一切都在骗他。在他看来,真理的来源只有两个:一是理性,一是感官,但是两者除没有诚信可言之外,还彼此相互欺骗。感官以虚假的外表误导理性,之后又从理性那里得到自己给予理性的同样的欺骗。理性就此报了仇。灵魂的激情让感官困惑,并在感官上形成虚假的印象。它们在虚假和欺骗上彼此争斗。

人在自然中到底是什么

我们天生的知识引导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比例失当。针对这个观点,帕斯卡尔提出了两个假设:如果这一点不是真的,那人就没有什么真理可言;如果这一点是真的,那人将被迫不得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低头,从而发现有极大的理由应该谦卑。他认为,由于人活着就不可能不具备这样的认识,所以,他希望,在更深一步探索自然之前,先能认真而又心情轻松地考虑一下自然,并且能够反省自身,明白这里存在什么样的一种比例……

因此,让人思考自然完整和宏大的威仪,并使自己的眼光暂离身边卑微的事物。

帕斯卡尔指出,我们的身体不久之前还在宇宙里找不到踪影,而这个宇宙本身在整体的怀抱里也不见踪影,但它现在却成为一个巨大的事物,一个世界,或者叫一个整体,相对于我们无法企及的虚无来说,这样一个事实难道会有人不为之惊奇吗?在他看来,以这样一种眼光看待自身的人,一定会害怕自己。看到自己在夹在无限与虚无这两个深渊之间的自然给予自己的这个身体里面,人会因为这些奇迹而战栗。帕斯卡尔觉得,当人的好奇心变成赞叹的时候,他会更倾向于在沉默中思考这些奇迹,而不愿带着假定一一审视它们。

而人在自然中到底是什么?帕斯卡尔说,与无限比较起来是虚无,与虚无比较起来是无限,人是虚无与无限之间的一个中项。

在他看来,由于人无限远离了理解极端的能力,事物的终止和开始就在无法穿透的秘密中隐藏在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一点希望都没有。他同样无法看到自己所诞生的虚无,也看不到自己被吞没其中的无限。

人的感观不能感受无限

帕斯卡尔说,人们没有深思这些无限,就贸然去探索自然,就好像他们与自然之间存在某种比例似的。帕斯卡尔还强调,奇怪的是,人们希望理解事物的开端,从而达到全面的认识,但却根据一种有如他们的对象那样的无尽的臆测。

在他看来,人们很自然地相信自己更有可能到达事物的中心,而不太可能伸及其周边。人们的身体在自然的领域里占据一个位置,而智力在思想的世界里也占据同样的一个位置。

帕斯卡尔认为,人们在各个方面都是极其有限的,因而在我们能力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这种在两个极端之间处于中项的状态。所以,我们的感官不能感受无限,一切过度的品质都是我们的敌人,并且是不可能感觉的——我们不会有所感觉,否则只会深受其害;太年轻和太老都会阻碍思想,如同太多和太少的教育一样。总之,极端对我们来说就如同它们不是极端一样,我们并不在它们的注意之中。它们逃避我们的注意,我们也逃避它们的注意。

在他看来,这就是人们的真实状态,这就使我们无法掌握某些知识,也无法绝对无知。虚无与我们在一起。这就是人们的自然条件,然而,却与人们的偏好完全相反。

因此,帕斯卡尔说:我们就不要寻找确定性和稳定性了。我们的理性总是受到变幻无常的表象所欺骗,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固定两个无限之间的有限。

人的两种相反的品性

帕斯卡尔认为,我们就应该保持安定,安定在大自然所安排给我们的那种状态之中。由于注定降临到我们头上的这个空间总是远离两个极端,所以,在他看来,我们多了解一点宇宙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就算多了解一些,也只会长进一点点。我们不总是无限远离终极吗?即使多活十年,我们的生命不是同样远离永恒吗?

与这些无限比较起来,所有的有限都是相同的,所以,帕斯卡尔说他找不出任何理由要把我们的想象力放在某一个有限上而不是放在另一个有限上。仅仅以我们自身来和有限作比较,就足以使我们痛苦了。

因为万事万物既是因又是果,既有所依赖又有所支持,既是远亲又是近邻,一切都由一条天然的却又是不可察觉的纽带连接起来,这条纽带可以使极其遥远的和极其不同的事物发生联系,所以,帕斯卡尔认为,不了解整体就无法认识部分,同样的,不详尽地认识部分就无法了解整体。

事物的永恒,也一定会使我们短暂的生命惊讶不已。大自然恒定不变的稳定性,和我们自身经久不息的变化比起来,一定有着同样的效果。

在帕斯卡尔看来,造成我们无法认识事物的原因就在于,事物是单一的,而我们却是由两种相反的、种类不同的本性构成的,即灵魂和肉体。

帕斯卡尔还强调,我们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精神和肉体的结合,人人都认为这种结合对我们是非常容易理解的。然而,这恰是我们理解的最少的地方。对人类而言,其自身便是自然界中最奇妙的对象,因为人无法理解肉体是什么,更无法理解精神是什么,最无法理解的是肉体如何竟与精神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人最大的困难,也是他生存的本质。

论想象力

帕斯卡尔说:想象力——这是人身上最具欺骗性的部分,是谬误和虚假的主人,因为它并不总是在欺骗人,因而更具欺骗性。如果它是谬误永不出错的尺度,那么,它也是真理永不出错的尺度。但由于大部分情况下它都是虚妄的,因此看不出任何可以显示其本性的迹象,它在真和假上都留下了同样的印迹。

同时,他也强调,在此并不是说愚蠢的人,而是指最聪明的人。正是在最聪明的人中,想象力才有这么大的说服力。尽管理智在抗议,却不能为事物确立真正的价值。

帕斯卡尔把想象力视为一种高傲的力量,一位理性的大敌,在他看来,它喜欢驾驭理性并统治理性;它为了显示自己无所不能的力量,就为人类建立了一种第二天性。

帕斯卡尔说:那些有生动想象力的人,他们满足于自身的程度远远超出聪明的人在合理范围内对自己的满足。他们趾高气扬,看不起人,他们争论的时候胆大底气足,而别人却左顾右盼、犹豫不决。这样快乐的神情往往会在听众的观点上形成优势,在性情相投的评判者那里,这种想象中的聪明人会得到极多好处。

他认为,想象力不会使愚人聪明,但可以让他们快乐,这让理性羡慕不已,理性只会给它的朋友带来悲伤、痛苦。想象力使人得到荣耀,而理性则使人蒙受羞耻。

除了这种想象力之外,还有什么能带来荣誉?还有什么将尊重和敬仰赋予人、作品、法律和其它伟大的事物呢?因此,帕斯卡尔说:没有它的赞同,世界上所有的财富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在帕斯卡尔看来,想象力,把小的东西放大,好让我们的灵魂充满奇异的判断。而在性急的傲慢中,它又让庞大无边的东西缩小到自己能够理解的尺寸。

所以,人类经常拿自己的想象力当自己的心,他们认为,一旦自己觉得已经皈依了,那就是真的皈依了。

谬误的来源

不仅仅旧有的印象能够误导我们,新奇的事物也有同样的魔力。帕斯卡尔认为,这是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争论的主要来源,人们彼此攻击,要么是因为紧抱着儿童时期的错误印象不放,要么是急忙追求新奇事物所致。

谁掌握着正确的方法呢?让他出现并加以证明吧。

帕斯卡尔认为从儿时起就再自然不过的原则,无一不能被我们看成是一种教育上或感官上的错误印象。

帕斯卡尔这样举例说明:“如果盒子里面什么也没有,”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有人说,“你们从儿时起就相信这只盒子是空的,你们相信存在虚空的可能性。这是你们感官的错觉,又由习俗予以强化,而科学却必须要纠正习俗。”则又有人说:“因为你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说没有虚空,你们就把本来能够清楚地理解它的常识颠倒了,你们必须回到最初的状态才能纠正这样的错误。”到底是什么欺骗了你们,感官还是教育呢?

帕斯卡尔还强调,疾病也会成为我们的谬误来源。疾病会破坏判断力和感觉能力。如果严重的疾病产生感觉上的变化,那我并不会怀疑较轻的疾病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帕斯卡尔指出,我们自己的利益也会成为以巧妙的方式蒙蔽我们双眼的惊人工具。世界上最公正的人也不许成为涉及他自己的案件的判官。

在他看来,公正和真理就是看不太清楚的两个点,而我们的工具太粗钝,无法准确地触及它们。就算触及了,要么是压碎它,要么是依靠别的许多东西,更多的是依靠错误而非真理。

帕斯卡尔说:人是如此的幸运,他从真理中得不到什么好处,弄虚作假倒是好处很多。然而,人最大的谬误来源在于感觉和理性之间的斗争。

习惯的力量

习惯是我们的天性。帕斯卡尔说,习惯于某种信仰的人就会相信这种信仰,不再惧怕地狱,也不会再相信其它任何东西。

帕斯卡尔说:当我们看到一种效果总是重复出现时,我们就推断说其中有一种自然的必然性,就如同肯定会有明天一样。

帕斯卡尔认为,不同的习惯将会赋予我们不同的天赋的原则,这可以从经验中看出来。如果说有些天赋的原则因为习惯而变得根深蒂固,那么,也有一些习惯是与天赋相对的,因为天赋而根深蒂固,或者因为第二习惯。这取决于不同的性情。

帕斯卡尔说,父母害怕孩子们的天赋的爱会消逝。可是那种可以消逝的天性又是什么呢?习惯就是第二天性,它摧毁了第一天性。然而天性又是什么呢?为什么习惯就不是天然的呢?我倒非常担心那种天性其本身也只不过是第一习惯而已,正如习惯就是第二天性一样。

如果我们习惯于利用错误的理由证明自然的效果,发现正确的理由时我们就会不愿意接受它们。

就如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职业的选择,机会决定了这样的选择。我们选择自己的职业,根据的是小时候听到人们称赞或贬低的话,因为我们天生就爱真理而不喜欢愚笨。这些话打动了我们,我们只是在实践上犯了错误。帕斯卡尔说,习惯的力量如此强大,人类的一切境况都是从仅仅将他们造就为某种人的那些人当中形成的。在他看来,天性绝不会是如此整齐划一的。因此,是习惯造就这一切的,因为习惯束缚了天性。但有时候,天性取得优势地位,保存住了人的本能,而不是或好或环的所有习惯。

帕斯卡尔还进一强调,导致谬误的偏见——所有人都仅仅在方法上深思熟虑而不在乎目的,看起来真是让人觉得可悲。每个人都认为在自己那种条件下已经尽了全力,至于条件的选择,或者地点的选择,那便只好听凭命运安排给我们。

人不甘寂寞

帕斯卡尔有时候认真考虑人们不同的烦心事,考虑人们将自己置于法庭上或战争中,那种种争吵、激情、大胆而又恶劣的冒险所带来的痛苦和危险,此时帕斯卡尔发现,所有这些不幸都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无法安安静静地呆在自己的房间里。

在帕斯卡尔发现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后,他还想找出其中的原因,即我们人类非常脆弱和终有一死的那种状况是如此地令人悲伤。以致于当我们仔细地想到它时,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安慰我们。

帕斯卡尔说,请求一个人过平静的生活,就是祝愿他过幸福的生活,也就是建议他处在完全幸福的状态下,可以悠闲地思考,而不会从中发现不幸的根源。然而,这却是不了解人的天性。

在他看来,人天生就明白自己的状况,由于人会尽力避免无所事事,因此,在寻求混乱的过程当中,他们会无所不及,什么都干。并不是因为他们对真正的幸福有本能的理解……

在此,帕斯卡尔还强调,他们有一种秘密的本能驱使他们四处去寻求娱乐和活动,这种。本能源于自身连续不断的不幸感。除此以外,他们还有另一种秘密的本能,它是我们伟大的原始天性的残迹,这种本能告诉他们说,在现实中,幸福仅仅在于安宁,而不在于纷乱。

帕斯卡尔认为,这两种相反的本能在他们心中形成了一个混乱的想法,这个想法隐藏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却不为他们自己所知,它鼓励他们通过刺激得到安宁并让他们幻想着现在得不到以后总会得到。如果克服了所面临的任何困难,他们就因此打开了通往安宁的大门

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帕斯卡尔说,他很容易就能想象出一个没有手、脚、头的人(仅仅是经验告诉我们,头比脚更必不可少)。然而,他无法想象没有思想的人,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一头野兽了。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体验:仅有一个念头能够占据我们的思想,我们不可能同时思考两件事情。

帕斯卡尔也认为,人显然是因为思想而生的,人的全部优点尽在于此,人的全部责任也在于按恰当的方式思想。

但世人在思考什么呢?是跳舞、吹笛、唱歌、做诗、铃响了就赛跑,还有打斗,让自己当国王,根本不想想当国王是怎么一回事,当普通人又是怎么一回事。

在帕斯卡尔看来,灵魂所时而触及的那些伟大的精神努力,都是它所没有把握住的事物,它仅仅是跳到那上面,而不像在宝座上那样永远坐定,并且仅仅是一瞬间而已。

而人类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因而,思想按其本性而言,是令人惊奇而又无可比拟的东西。它除非有着出奇的缺陷才会被人蔑视。但是,思想确实有这样的缺陷,所以再没有比这更荒唐可笑的了。思想的本性是多么伟大啊!思想的缺陷又是多么卑贱啊!

帕斯卡尔认为,思想还没有独立到不易受周围任何噪音所干扰的地步。并不需要大炮的声音才能妨碍人的思想,只需要一个风向标或滑轮的吱吱嘎嘎声响就可以了。

在此,帕斯卡尔还进一步强调,如果思想此刻没能好好地推理,请不要惊奇,有只苍蝇正在人耳边嗡嗡叫,这足够让它无法进行顺利的判断了。如果你想让思想达到真理,那就赶走那只小动物吧——它阻碍理性并干扰那统治着城镇和王国的强大智慧。这是一位搞笑的上帝!

人的狂妄与虚荣

荣耀——赞扬从人的婴儿期就开始娇惯人了。

骄傲——好奇心只不过是虚荣。

虚荣:游戏,狩猎,访问,虚假的羞耻,持久的名声。

在帕斯卡尔看来,我们是如此狂妄,竟然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甚至是后来者,哪怕那时我们已经不在人世。我们又是如此虚荣,哪怕我们周围五、六个人的尊敬就会使我们开心和满足。

帕斯卡尔认为,我们并不满足于我们自身之中和我们自己的生存之中所具有的那个生命,我们希望能有一种想象的生命存在于别人的观念里,为此目的,我们尽力表现自己。我们不断地努力装扮并保持我们这种想象之中的生存,而忽略了真正的生活。

如果我们心态平和,或为人慷慨,或说实话办实事,我们就急于让别人知道,这样就可以把这些美德与想象中的生存联系起来。我们宁愿这些美德从我们身上剥离,也要将它们加到另一个生存之上。为了获取勇敢的名声,我们不惜当懦夫。我们自身生存之空虚的一大标志,就是我们不满足于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另一个,并往往要以这一个去换取另一个!

他看来,谁要是不肯为保全自己的荣誉而献身,那他一定会身败名裂。

帕斯卡尔说:高贵的行为若能隐藏起来则最为可敬。当他在历史书中看到这样一些行为时,真的让他欣喜不已。但是,毕竟它们没有完全隐藏,因为它们还是为人所知了。帕斯卡尔认为,虽然人们尽力去隐藏它们,但只要公布很少一点就会破坏整体,因为其中最美好的就在于把它们隐藏起来的那种意图。

对不幸的思考

帕斯卡尔说,如果我们真的处于幸福之中,那么,我们就不会需要娱乐来转移我们对不幸的思考,以便使我们得到幸福;如果我们不考虑死亡,则自然的死亡,远比思考没有危险的死亡,更容易让我们接受。

人生的不幸确立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人清楚了关于不幸的道理,因而他们就去想方设法地找乐子。

帕斯卡尔认为,由于人无法与死亡、悲苦、无知抗争,他们就把这些东西收进脑海里,目的是要让自己开心,而根本不会再去思考这些东西了。

在他看来,如果人是幸福的,那么,他越是不消遣就会越幸福,就像圣人那样。

但是,能够享受消遣,难道不也是幸福的吗?关于这个问题,帕斯卡尔是持否定的态度的,在他看来,娱乐来自于别处,来自于外部,因此,它是具有依赖性的,并可能受到许多事物的干扰,这就肯定会带来悲伤了。

伟大的人和渺小的人都有同样的不幸,同样的痛苦,也有同样的激情,然而,一种人处于轮子的边缘,另一种人接近轮子的中心,因而在同样一种旋转中后者所受的影响就要小一些。

帕斯卡尔认为,我们是如此不幸,以致于只有在某件事难以处理、令人烦乱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快乐,成千上万的事情都是这样,事事如此。发现了好的事物,并能在其中取乐,而不为坏事烦恼的人,一定是知道了这个秘密的人。这就是永恒的运动。

论信仰

帕斯卡尔对于那些敢于谈论上帝的人而言,是极其佩服他们的勇气的。,在对不信仰的人宣讲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开篇就以大自然的创造来证明神性。在他看来,对于那些心中有信仰的人而言,他们一眼就能看出,一切的存在物只不过是他们所崇拜的上帝的创造。

一般来说,信仰有三种来源:理性、习惯和启示。

但帕斯卡尔指出,理性的行动缓慢,它需要进行那么多的检查工作,而且要对如此之多必须永远在场的原则发挥作用,结果理性随时都会沉睡或涣散,因为并非所有的原理都在场。在这里,他又强调,感觉却并非如此,它行动迅速,并随时准备行动。帕斯卡尔说:我们必须把信仰置于感觉之中,否则信仰就会犹豫不决。

帕斯卡尔说,信仰的确能够说出感官说不出来的话,但不是感官看到的相反面。看到的东西在它们之上,而不是与它们相反。

他认为,由心灵来感受,而并不是由理智来感受,这就是信仰。

所以,看到头脑简单的人不加推理就去信仰,你不要惊奇,因为信仰并不是根据推理而来的。

人没有信仰就无法认识真正的美好,也无法认识正义。

帕斯卡尔说,意志的行动与其它所有行动之间,存在着普遍和根本的差别。

在他看来,意志才是信仰中的要素之一,并不是说它创造了信仰,而是因为事物的真假有赖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意志喜欢一种角度而不喜欢另一种角度,如果意志不喜欢看到什么东西,它会使人的思想不再考虑那种东西的品质。因此,人的思想跟着意志跑,不再考虑它喜欢的角度,而是根据自己看到的东西做出评判。

习俗是正义的本质

帕斯卡尔说,人类承认正义并不在这些习俗之中,而在一切自然之中,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如果分配人类法律的并无秩序可言的机缘,碰巧有一条是普遍适用的,则人们就一定会顽固地坚持它。然而,滑稽可笑的是,人类反复无常的想法,多到了竟然找不到一条这样的法律。

毋庸置疑,在他看来,自然法是存在的,但是,清晰的理性一旦腐化,它便会使一切都腐化了。

有人说,立法者的权威就是正义的本质;有人说,君主的利益就是正义的本质;而在帕斯卡尔看来,习俗就是正义的本质,而这是最确切的。

他认为,仅仅根据理性,没有任何东西本身是正义的,一切都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习俗确立了一切正义,仅仅由于其为人所接受的缘故,这也就是它那权威的奥秘所在了。无论是谁,将它引回到最初原则就是毁灭它。

在帕斯卡尔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比纠正错误的法律错得更厉害的了。他说,那些因为它们是正义的而服从它们的人,就是在遵守想象中的正义,而不是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靠自身的力量而完备的,它是法律,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谁要是审查其动机将发现它是那样的脆弱和轻浮,如果他不习惯于思考人类想象力的奇妙,就一定会惊奇地发现,一个世纪为它堆积了如此之多的浮华与威仪。

帕斯卡尔认为,对抗与革命的艺术,就是要革除确定的习俗,一直追溯到它的根源,指出它缺乏的权威和公正。

然而,人们一旦认识到束缚,就会立即摆脱它,而大人物们则从他们的毁灭,以及那些对既成习俗怀有好奇心的考察者们的毁灭中,而大获其利。

但是,根据一个相反的错误,而这并不是没有先例的。这就是为什么最明智的立法者说:“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欺骗人民是有必要的。”

人人渴求普遍的美好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这没有例外。

帕斯卡尔也认为,无论人们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是趋向这一目标。使一些人投入战争而另一些人逃避战争的,是同一种欲望,只是他们持有的观点不同而已。意志除了趋向这个目标之外,是绝不会向前迈出一小步的。这就是每个人,甚至那些上吊自杀的人,全部行为的动机所在。

有人说人内心里以前是有过一种真正的幸福的,而现在留给人的仅仅只是那种幸福的标志和空洞的痕迹,人在徒劳无益地力求能以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来填充自己,要从并不存在的事物之中寻求他所不能从现存事物中得到的那种支持。在帕斯卡尔看来,这一切都是做不到的,因为那无限的深渊只能被一种无限和不变的物体所填充,也就是说,只有上帝本身能填充。他认为,惟有上帝才是人类真正的美好。

有些人在权威中寻求美好,有些人在科学研究中寻求美好,有些人在快乐中寻求美好。还有些人,他们事实上离真理很近,认为所有人渴望的普遍的美好,必然不存在于只能为一个人所拥有的任何个别事物中,个别事物一旦被分享,就会使它的分享者因缺少自己所没有的那部分而感到痛苦,这痛苦甚至超过了拥有的那部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他们认识到,真正的美好应该是所有人都能立即享有的东西,不会缩减,没有嫉妒,没有人会违反自己的意愿而丧失它。帕斯卡尔认为,他们的理由是,这愿望是人天生就有的,因为所有人都必然有而且不可能没有。

于是帕斯卡尔就推论说:权威、好奇心与肉欲三者在本质上均属于个人,惟有理性的思想是以普遍的美好为其对象,它只在于内心的自由,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同等地获得它而不必伤害或嫉妒他人。

人的伟大和悲哀

帕斯卡尔说,人的伟大和悲哀,是如此地明显;人身上既有伟大的重要源泉,也有悲哀的重要源泉。

人的伟大和悲哀——人身上有越多的伟大,就能发现有越多的悲哀。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认识自己的可悲。一棵树并不知道自己是可悲的。

因此,帕斯卡尔认为,可悲的事情就在于认识自己是可悲的。然而,知道自己的可悲也是伟大的。

我们没有感觉就不会可悲;就如一栋破旧的房屋不会可悲。只有人才会可悲一样

帕斯卡尔认为,人的伟大——我们对于人的灵魂具有一种如此伟大的观念,以致于我们不能忍受它受人蔑视,或不受别人的灵魂尊敬;而人的全部的幸福就在于这种尊敬。

而人的伟大甚至在于其贪欲,他知道如何从中提炼出令人惊奇的幌子,也知道如何从中描绘出仁善的图景。

帕斯卡尔认为,人类的伟大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从他的不幸中看出来。

伟大与不幸——不幸是从伟大之中推导出来的,而伟大也是从不幸之中推导出来的。有些人推知人类不幸更多,因为他们拿自己的伟大当作这个推断的证明,另外一些人推知人类的伟大更多,因为他们是从自己的不幸之中进行推导的。

人的这种双重本质是如此明显,因此有人认为我们有两个灵魂。单独一个主体在他们看来不能够产生如此突然的变化,一会儿趾高气扬,一会沮丧到极点。

因此,帕斯卡尔说:“我要同等地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赞美人类的人,也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谴责人类的人,还要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自寻其乐的人;我只能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着的人。”

论欲望

对于贪欲而言,人除了伤害别人之外,还没有找到任何其它的办法来满足自己的贪欲。

帕斯卡尔并不赞同这个一点,他说同情不幸者并不与贪欲相矛盾。我们完全可以拿出友谊的证据,并获得仁慈、友善的名声,而又不必奉献出任何的东西。

从贪欲之中,人发现并制定了政策、道德和公正的良好规则;但在现实中,人的邪恶根源只是得到了掩盖,却没有彻底消除。

为此,帕斯卡尔说,如果总是为别人行方便,别人是没有理由恨我们的。

帕斯卡尔把世上的一切都是肉体的欲望,或者是眼睛的欲望,或者是生命的傲慢。

他认为,肉体的贪欲、眼睛的贪欲、骄傲等。事物有三种秩序:肉体的秩序、精神的秩序和意志的秩序。讲名利的人是富人的国王,他们把肉体当作自己的目标;询问者和科学家,他们拿思想当作自己的目标;智者,他们拿正义当作自己的目标。

而这三种欲望形成了三种派别,而哲学上所做的事无非就是追随三种之中的一种罢了。

寻求真正的利益——普通人把利益放在运气和外部的物品中,或者至少要放在娱乐中。哲学家显示了这里面的虚妄,并把真正的利益放在了他们能够放的地方。

而自我意志永远也不会得到满足,尽管它能掌握自己意愿的一切,但是,放弃它的那一刻,我们就会得到满足。没有它,我们就会满足;有了它,我们就不可能满足。

帕斯卡尔说也说,有些人确实看到人类除了欲念之外就没有别的敌人。那些相信人类的美好只在于肉体、而邪恶只在于使他们脱离感官欢乐的人们,就让他们沉溺于其中并让他们死于其中吧!

整体的利益

帕斯卡尔这样呼吁:让我们想象一个身躯充满了能思想的躯体吧!

在他看来,我们必须想象一个身躯充满了能思想的躯体,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必须看到各个部分是如何爱自己的……

比如手和脚都有它们自己的意志,那么,除非它们能以这种个别的意志服从于统治着全身的整体的意志。否则,它们会处于无序之中,处于极端混乱之中。然而,在只想着整体的利益时,它们却成就了自己的利益。

在生活中,如果认为我们配接受别人的爱是错误的想法,我们欲求别人的爱也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们天生就理智而又大公无私,我们就绝不会把这种偏见赋予我们的意志。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天生就有这样的偏见,因此,我们生来就是不公平的,因为人人都在趋向自我。这是与所有秩序相对立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普遍的美好,而趋向着自我的倾向就是所有无序的起源,在战争中,在政治中,在经济中,而且在人的特别部位也是如此。

为了使成员们能够幸福,他们必须有一个意志,并且使这个意志服从于整体。帕斯卡尔非常赞同这一点。他说,作为一个成员,只有通过整体的精神,而且也只有为了整体,才有自己的生命、存在和运动。

成员彼此分离,就再也看不见自己所属的整体,因此,就只不过成为一个正在消逝的、垂死的存在而已。

怀疑主义

帕斯卡尔认为,这个世上,最让他感到惊讶的,莫过于没有人为自己的弱点感到惊讶。

人们行为谨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的确很好,而是由于好像每一个人都确切地知道理性与正义的所在。他们发现自己不断地被欺骗,但由于可笑的谦恭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而不是他们向来宣称所拥有的那门技艺的过错。

然而,世界上有那么多这样的人,他们因为怀疑主义的荣耀而不做怀疑主义者,以便显示自己能够具有最奇妙的见解,他们相信自己处于天生的智慧之中,而不是处于天生的、不可避免的软弱之中。

没有什么能够比有些人根本就不是怀疑主义者更能加强怀疑主义的了,如果所有人都是怀疑主义者,那他们可能就错了。

而怀疑主义又是什么呢?帕斯卡尔是这样看待怀疑主义的:

怀疑主义者——极端就像缺乏智力一样,被指责为疯狂。

怀疑主义——这里的每一件事物都半真半假。本质上的真理并非如此,它是纯粹且完全真实的。这种混合既玷污真理也毁灭真理。那没有什么是纯粹真实的了,因而如果真实指的是纯粹真实,就没有什么是真实的。

帕斯卡尔认为,反对怀疑主义。这是一个奇怪的事实,不把这些东西搞得模糊不清我们就不能给它们下定义,而我们却又信心十足地谈论它们。即使我们尽可以对其确实性打赌,但这并不就是绝对令人信服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经常从不同的前提下得出相同的结论。

第二十章 奥维德

奥维德(公元前43-18年),古罗马诗人。生于罗马附近的苏尔莫,卒于黑海边的托弥。年轻时在罗马学习修辞,对诗歌充满兴趣。公元1年,出版了《爱经》一书,描写爱的技巧,传授引诱及私通之术,与奥古斯都推行的道德改革政策发生冲突。公元8年,被流放到托弥,10年后忧郁而终。

《爱经》是古罗马文学史上一部有争议的、独特的名篇。作者奥维德声称自己是爱情艺术的“启蒙者”,他分别向男女宣讲了爱情的艺术。书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的寓意和对比无不与艺术密切相连,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奥维德还引用了大量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爱情故事,极为动人,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奥维德生平

奥维德全名波孛利乌思·奥维提乌思·纳索。公元前43320日出生于离罗马城北九十英里的苏尔莫(今苏尔莫纳)。奥维德的父亲是一位富裕的山民。

就在奥维德出生的那一年,久欠粮饷的饥饿士兵起来暴动,杀死了两位元老,因此引起了统治阶层的政治斗争。内战延续了十年之久,成为罗马史上灾祸最残酷的年代。

幸福的家庭生活,使奥维德没有受到政治、社会动乱的影响。在12岁的那年,他和他13岁的哥哥一起到罗马和雅典去求学。5年之后,兄弟二人都通过了文法学的考试。17岁,奥维德学成了修辞学,这是罗马青少年教育的最后历程。

结业以后,奥维德用游学来代替了服兵役,这是当时罗马兵役的制度对门第较高的青年的特许。他在希腊、西西里岛等处漫游了3年,得到许多浪漫的遭遇和见闻,后来都成为他写作的题材。

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已经病故;这使他不得不找一个正式工作以维护家声。他当过警官之类的差使,又当过法官,但是都令他不满意。于是,他决定到首都去做作家,做一个诗人。为此,他的父亲极力反对,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训斥他一顿,还说:“你即使成为荷马,也还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鬼。”

奥维德来到首都罗马,他运用美丽的辞藻和热烈的情感,写了许多诗篇,呈献给各阶层的美貌女人。没用多久,他就声名鹊起,罗马城中所有的女人都对他张臂欢迎。于是他先后写出了《情诗集》、《神与巨人的战斗》、《女杰传》、《妇女美容剂》和《变形记》等著作,极为当时罗马女士所喜爱。

当时的罗马社会,正是新旧思潮矛盾尖锐的时期。旧派的清教徒要维护传统的道德、伦理、节俭的生活方式,得到家长、宗教和官方同意的婚姻关系,但新一代的青年却突破一切传统,要求生活的自由,恋爱的自由,以享乐为人生的目的。

当时执政者奥古斯都的家庭,就是新旧两派斗争的中心。奥古斯都的妻子李薇亚是严肃的保守派,她生活朴素俭约,重视传统道德。李薇亚的支持者有她的和前夫所生的儿子谛贝里乌思和一批元老,还有一些著名文人。另一方面,奥古斯都的女儿,执政官兼舰队统帅亚格列巴的妻子茹丽亚,是一个放诞不羁的新派女人。她爱好诗酒乐舞,左右簇拥着一群才情浪漫的青年男女,包括诗人奥维德。

在李薇亚和谛贝里乌思坚持下,奥古斯都于公元前十八年颁布了几项法令,有《婚姻法》、《惩治淫乱法》等总称为《茹丽亚法令》。新的法令在青年人的爱情生活中,布下了重重荆棘和罗网。

公元前12年,茹丽亚的丈夫亚格列巴病故,李薇亚说服奥古斯都把茹丽亚嫁给自己的儿子谛贝里乌思。茹丽亚的浪漫行为暂时收敛了一点,一二年后,茹丽亚故态复萌,恢复了一切豪奢的风流生活。公元前6年,谛贝里乌在一怒之下,隐居于罗特岛。

在谛贝里乌思退隐之后4年,即公元前2年,奥维德写出了《爱经》。显然,这是对《茹丽亚法令》的公开对抗,虽然茹丽亚给他以肯定的赞赏,但当时还没有被重视。不久以后,茹丽亚被人揭发,登时,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奥古斯都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把她流放到一个名为般达塔利亚的孤岛上。

4年以后,谛贝里乌思回到罗马,成为奥古斯都的首席亲信。从此,那些保守的清教徒派的势力又抬头了。他们要对那些耽于声色的享乐派采取措施。茹丽亚的党羽,在茹丽亚倒台之后不久就结集在茹丽亚的长女小茹丽亚的左右。小茹丽亚非常像她的母亲,也是一个风流的女人。她嫁了给大贵族爱米利乌思·保罗思,但还是行为不检。在被清教徒派揭发之后发,也如同她的母亲那样被流放到一个名为特莱梅罗的荒岛上。

奥维德因和这个案子有牵连,也被判了流刑,据说小茹丽亚和西拉奴思在月神祠中幽会的事,奥维德也秘密参与。因此,奥维德的罪状有两条:一是参与淫乱行为,一是写作诲淫诗篇。从此,奥维德的著作全被禁止,公共图书馆的藏本也一律销毁。奥维德被流放到多瑙河口的一个小城托弥。公元18年,奥维德忧郁地死在了那里。

奥维德著作

奥维德的主要著作有:

《爱经》(公元前2年)

《爱经》是古罗马文学名篇。在书中,奥维德声称自己是爱情艺术的“启蒙者”,他分别向男女宣讲了爱情的艺术。书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的寓意和对比无不与艺术密切相连,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奥维德还引用了大量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爱情故事,极为动人,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变形记》(公元7年)

代表了奥维德的最高水平。该书用六音步诗行写成,全诗共15卷,包括约250个神话故事。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从创世写到凯撒之死,奥古斯都继位。故事人物有神话中的神,男女英雄和历史人物。《变形记》的总的美学价值在于它给予读者以新鲜活泼的感觉。诗人以充沛的、豪不费力的想象力使许多古老的传说重新获得生命。

《岁时记》(公元78年)

奥维德因被流放只完成前6卷,内容多反映罗马宗教节日、祭祀仪典和民间风情,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哀歌》、《黑海零简》(公元8年后)

被流放后,奥维德心情忧郁、生活凄苦,写下《哀歌》5卷和《黑海零简》4卷。前者反映流放的生活感受,表达孤寂、怨悔的心情;后者多为恳求皇帝宽恕的信件。

奥维德爱情哲学

萨德写下众多经典的现代爱情故事,但与这本两千多年前奥维德的《爱经》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尽管同属于奉献给维纳斯女神的伟大祭品,后者却显得温柔轻快很多。奥维德循循善诱的口吻,更像一位老者,正在给那些不谙世事的人们讲解爱情的艺术。言语间无可否认的魅惑力量,使他在今天看来也无愧于被称之为“爱情艺术的导师”。

毋庸置疑,奥维德的《爱经》不可不读,它能让你掌握爱情的艺术,让你在爱情面前不再盲目,不再不知所措,不再轻易踏入爱情的雷区,不再中那甜蜜的圈套,你将轻松应对复杂的情场状况,提高爱情之箭的命中率,尽情享受爱的浪漫、爱的温馨、爱的激情。

第一卷如何获得爱情

对于爱情,无论用多么优美的辞藻来赞美都不为过。爱情是人类最永恒、最持久的生命之火,是人生中最亮丽、最迷人的娇艳之虹,是人性中最真挚、最纯洁的情感之花。那么,如何获得爱情呢?奥维德说:“哦!你对爱的艺术一无所知吗?那么,来读读吧!读完之后,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你就可以去向爱神签名报到了。”

爱情是一门艺术

奥维德在《爱经》的开篇便指出:爱情不只是一种感情,同样也是一门艺术。

奥维德说:“艺术的作用该有多大呢?通过艺术,我们可以使有帆和桨的船只航行如飞;通过艺术,我们可以使车马轻捷奔驰。爱情也不例外,它也应该有艺术来引导。”

接着,奥维德引用了希腊神话:“奥托墨冬(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驾车手)驾车的艺术炉火纯青,他懂得怎样去操纵柔软的缰绳;提费斯(希腊神话传说中阿耳戈大船上的掌舵人),他的技艺也是完美无比。我曾经被维纳斯女神指定为温顺爱神的导师。所以,我必定会作为爱神的提费斯和奥托墨冬而驰名。”

爱神丘比特(图)

在奥维德看来,爱情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用心灵的甘泉去浇灌,用生命的激情去燃烧。因此,你在寻找恋人或在处理与恋人的关系时,不能只让其悄然发生,自然生长,而应该用心去栽培,用心去经营。只有这样,爱情才能开出灿烂之花,结出辉煌之果。漫不经心、马马虎虎,只会坐失良机,或使爱情变得平平淡淡,苍白无力。

所谓爱情的艺术,通俗地说就是为一个需要爱情的人,定一个合适的爱情目标,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手段,使他们发生爱情并最终结合。如果把爱情比作一个市场消费过程,爱情的艺术就是为你这“忠实消费者”,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世间绝品。让你尽情享受爱的浪漫,爱的温馨,爱的激情。

需要指出的是,奥维德虽然强调爱情的艺术,但却无意教你把爱情变成一种阴谋,只是提醒你,爱情可以通过认真分析,仔细研究,精心策划,找到爱的规律,让爱情达到科学的完美。掌握了爱情的艺术,奥维德说:“你就可以去向爱神签名报到了。”

目标需要定位

真正的爱情,就激情来说,是生命的一次震撼;就温柔来说,是彼此的呵护与关爱;就时间来说,是焦虑的等待,热切的期盼;就空间来说,有时大得可以容纳整个世界,有时却小得容不下半点猜疑。

爱情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生活情趣,是一种全身心的强烈投入。

奥维德赞美爱情,他在宣讲了“爱情是一门艺术”之后,呼吁道:“愿意投到维纳斯的旗帜下操戈战斗的男士啊!首先,你要留心去寻找你喜欢去爱的女子。”

奥维德告诉我们,爱情不可盲目,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目标定位,而不是毫无目的的去追求。

爱情不可盲目,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规则。由于心理的不成熟,许多人因控制不了青春的躁动,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便盲目地“一见钟情”,蹚入了爱情之河,然而却迅速地被卷进了漩涡。经过了一段短暂、难忘、迷狂的爱情体验之后,他们大多变得忧郁起来,有的甚至不敢再言爱情。他们的爱情就像一闪即灭的火花一样,永远不能照亮今后漫长的一生。

除此之外,许多年轻人恋爱伊始往往怀着美好的憧憬,希望恋人完美无缺。遇到了好的姻缘,明明幸福就在眼前,却不着边际地遐想,可能还有更好的,于是便放弃了近在咫尺的幸福,去追求雨后彩虹般的美丽。这也是不懂目标定位的表现。这样的人应该认识到:最爱就是最好。当然,我们这样说,绝不是说爱情可以不经过慎重的选择,但是应该明确:爱情绝不能凑合。

总之,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奥维德提醒我们:对于爱,我们既要珍惜,又要保持冷静;既要用心选择,又要用心策划。

你会附和吗

能不能虏获芳心,“会不会说话”很重要。其实,这里所指的“说话”,有时应该换成“附和”才对。说话是互动的行为,犹如舞台上的两人一唱一和才有意思。

对于“附和”,奥维德这样说:“要是看见一些马正在进入赛场,你就急忙去向她询问那些马的主人是谁,而且不论她喜欢哪一匹马,你均应立刻去附和她。”

奥维德认为,“附和”是爱情的艺术之一。它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使你赢得她的好感。

所谓“附和”,无非是在对方说话告一段落或说不下去的时候,以“哦”、“原来如此”、“那真有趣”、“后来呢”等词语来迎合对方的兴致,使谈话的气氛更加融洽。

必须指出的是,女性最讨厌有些男人只顾自己说个不停,完全不让人有插嘴的余地。这些男人之所以如此,或许是想让女性多了解一些自己的事情,或许只是简单的怕冷场,让两人都感到尴尬,也可能另有其他的原因。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种类型的男性一定不擅长“附和”,正因为不谙熟此道,惟恐无法获得对方的好感,所以,只好自己拼命地说。殊不知,最后反而在对方心目中留下“无聊男子”的印象。

展现“绅士风度”

一个有涵养的女子,最欣赏的必是风度翩翩、彬彬有礼、有“绅士风度”的男士。

所谓“绅士风度”,不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而是指适时地表现出来的礼貌。奥维德认为,男人是否具有绅士风度,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中看出来。

“如果,有一些飞尘落到了你心上人的身上,你就轻轻地用手指将它拂去。”

“她的礼服拖在地上了吗?你赶快把它提起来,特别小心,不要让任何东西弄脏了它。”

“你应该留只眼睛注意着那坐在她后面的一排看客,提防着他把伸出的肘部顶在她柔软的肩上。”

“啊!多少男人成功地赢得一个女人的芳心,仅仅是因为他小心翼翼替她安置了一张坐垫,用一把蒲扇为她扇一扇风,或是在她纤雅的脚下替她安放一把踏脚凳。”

在奥维德看来,绅士风度表现了对女性的尊重,是男性良好修养的表现。其实,男人的身体比女人强壮,力气比女人大,动作也比女人敏捷……具有如此多的先天优势,男人对女人的照顾也在情理之中,这是男人应有的责任。

以温文尔雅的态度为女性效劳,于细微处展示你的绅士风度。奥维德说:“诸如此类的琐事虽然微不足道,却能使你赢得女士的芳心。”

聚会上如何得到心仪女性的青睐

奥维德说:“在筵席酒宴上,爱神时常脸颊上泛着玫瑰红,将巴克科斯的双耳酒罐牢牢地抓在纤嫩的手里。等到他的羽翼让酒浸湿了,他就会变得昏昏沉沉,停留在他的位置上不能动弹了。然而,不用多久,他会站起身来,摇动他那让酒浸透的翅膀。于是,那些沾着从爱神的翅膀上抖落的酒滴的男男女女便要遭殃了。”

奥维德指出:“在筵席酒宴上,也有许多虏获芳心的大好机会。”

在筵席酒宴上,或者说在一个聚会上,你遇见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子,你很想让她对你产生好感,于是你开始跟她有意接触。你极尽殷勤,滔滔不绝地赞美她,与她聊天,然而,她却始终冷冰冰的,不与你来电。你在心中问自己:我究竟什么地方令她不满意?是我不够英俊有型?当你看见她与各方面条件明显都不如你的男士聊得很开心时,你气得眼冒金星想着如何反败为胜。

要想得到爱神的眷顾,被心仪女性青睐,奥维德劝你学上几招:

在接近心仪女性后,要面带成熟、亲切的微笑;

每隔几分钟,看她一次;

对她谈她所感兴趣而你比较熟悉的话题;

与心仪的女性熟悉后,可以在谈话中递水或饮料时,轻触她的手或肩膀。

以书寄情

情书是求爱、恋爱甚至婚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求爱与恋爱中,有些时候没有情书作媒介,很容易使恋爱的美梦变成泡影。

奥维德也说:“你最好是给她送一封情书,只为了去探探路。在这封情书里,你要让她知道你是如何全心全意爱恋着她;你要在上面写下殷勤的颂词和恋人们常说的动情的蜜语。”

情书是男女营造感情氛围的“魔力香薰”,是爱情“跷跷板”当中的“轴心”,运用得好,则能保留爱的永久温度。

不过,写情书的诀窍很多,这种看似“爱的游戏”还是很有讲究的。

少写“我”,多写“您”,女性天然需要男性的更多注意。

尽量用一种别致的昵称来替代她的真名。

大胆地表露你的爱,写一些粗犷的情感和细腻的感受。

遇到恋爱危机,用“我不愿意使你悲伤”的基调来调动女性本有的同情心。

明明今天无话可写了,但写在纸上的是“一言难尽”,让对方有所期待。

在情书中写下那些历历在目的往事回忆,这些点点滴滴会再一次激起你们之间的热情。

经常变换情书的形式,可用小礼物系上小卡片,还可在书籍中夹带小书签。

除此之外,奥维德给你以忠告:“千万不要过于露骨地表现你的诱惑手段,也千万不要急不可耐地炫耀你口才的威力。至于学究气十足的辞章,更是万万要不得……写情书的时候,行文要自然,词句要简洁,但一定要含蓄委婉。一句话,即如果想要向对方倾诉衷肠,那你就只写你想说的话。这样,别人读着你的信,就仿佛你本人正在眼前。”

爱需要承诺

“只要有爱存在于两人心中,不需要任何承诺。”

这句话很值得怀疑,因为爱即是承诺。

对于承诺,奥维德说:“你要许诺,许诺,再许诺;因为许诺能使你损失什么呢?在许诺方面,有谁不是腰缠万贯的巨富?”

虽然现在已没有人会天真地信守忠贞的观念来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作为双方情感的融合与依赖的承诺,仍然存在于人性之中。

在女人看来,承诺象征着男人对她们的重视程度,承诺也代表着她们希望的一种契约关系的形成。承诺还强调了男人所能提供给女人的保护。

爱需要承诺。当两人交往时,承诺给双方提供了安全感,可以让两人顺利地交往下去。如果两人谁也不承诺什么,那么交往时何谈信任。承诺也是一种责任。懦弱的人之所以不敢承诺,是因为无法承担承诺带来的责任。但必须清楚:爱情可以很浪漫,责任却很现实。

此外,针对未来的承诺,对女人极具吸引力。奥维德说:“希望女神,只要她得到了充分的鼓舞,她是能保持长久的。她虽然是个爱欺骗的女神,但却非常有用。”

善于用眼神去传情示爱

人的目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恋爱与婚姻生活中,极大一部分的情感、欲望是用眼睛交流的。所以,要相爱就不能不认真了解一些眼睛传神的艺术。

奥维德说:“把你的火辣辣的眼睛凝视在她身上,从而证实你热恋着她的美意。很多时候,不是嘴巴,而是眼睛能够涌泻出一曲绝妙无比的倾诉来。”

的确,人的眼睛具有十分微妙的传情功能。许多时候,一个含情脉脉的眼神,便能让她了解你的爱意,甚至立即让她动心。

然而,直到今天也没有“目光辞典”来专门解释各种目光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奥维德也没有过多的介绍,只是指出一切全凭经验的积累。

以下便是一些用眼神传情示爱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盯视:即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是一种无声的倾诉,它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倾注于一视之中。

无意对视:无意对视也能为爱情“搭桥牵线”,成为爱情的开始。

脉视:即脉脉含情的注视,它充满温柔、爱慕、敬仰、向往、追求、眷恋绵绵柔情。

对付情敌的艺术

恋人身边多了一位竞争对手,你肯定不舒服。面对他,你采取“角斗”的方式,只会加快恋人倒向“敌方”的步伐。其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冷处理”,大多数情况下,它比“热处理”的效果更好。

奥维德指出:“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在爱情中遵循智慧的箴言;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量力而行。”当“情敌”出现时,首先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般而言,你的“情敌”与你基本上是一个重量级的。因为其条件太高,通常不会看上你的女友;如果条件太低,你的女友也很难看上他。这是一种平衡原理。既然你与他在你女友面前一样,那么,你不应该对她更热、更不能对他胆怯,否则,女友会觉得身价倍增、而你的情敌会更加张狂,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除此之外,你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礼貌与气质。奥维德强调:“在酒宴上,对于那位女子的追求者,你也应该谦恭有礼。”假如你和女友参加聚会,恰逢情敌也在,你可以温文尔雅地说:“嗨!真是太巧了,很高兴见到你。”不管对方反应如何,女友会因为你让她在这种场合不至于太尴尬留下好印象。

勿在女友面前批评情敌。奥维德说:“她若在你的面前夸讲那位追求者的优点,你千万不要反驳,更不能嗤之以鼻。”你应该表现出你的风度,你要察言观色,听话听音,她可能希望你也具备这些优点呢!

勿过分追逐时尚。不必为取悦女友而哗众取宠,也不必以此与情敌媲美。那样不但会给人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而且会使女友怀疑你在谈情说爱方面也追新求异,不可靠。正如奥维德所说:“朴实无华的装束对男人来说,即是一种合适的美。”

毫不吝啬地赞美她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喜欢被人赞美、奉承,这不只是心情愉悦的问题,主要是女性能从别人的赞美与奉承中,确认自己的价值与存在感,从而满足自己的自尊。

对于赞美,奥维德有个有趣的比喻:“瞧,那边的那只孔雀,假如你赞美它的翎羽,它就会自豪地向你开屏;可是,如果你只是冷漠地看着它,它就会把它的宝物隐藏起来。”

赞美,是男女双方将吸引力传达给对方最好的方法;赞美,也使双方的吸引力有增强的机会。如果你对某个女人有好感,你可以通过赞美让对方了解你的心意。

奥维德指出:“要赢得欢心,你可以借助巧妙的奉承来悄悄地达到,就像河水神不知鬼不觉地溢上两边的堤岸。”

然而,生活中有人却认为“找不到可赞美的题材”,那么他必然不懂“赞美”的本质。

赞美并非就现成的题材去发挥,赞美的前提是“找寻可赞美的题材”,即使不是十分相关的事物,有时候也可以找出可赞美之处。

事实上,只要是诚恳的赞美,总会令人高兴。尤其当你运用一些特别的形容词,她会更加欣喜。当你赞美她时,如果能在形容词前妥善地运用“很”、“真的”、“非常”、“总是”、“这么的”这几个词汇,可以使效果更好。而这些词的使用,也让你可以轻松地向她表达她的吸引力。

第二卷如何保持爱情

“创业难,守业更难。”世上没有什么事业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当然,爱情也是如此,在赢得爱情后,如何来长久地保持它呢?

奥维德说:“征服一个女人当然是光荣的,可是长久留住一个女人更加光荣。前者有些时候是机遇的功劳,但后者则完全是依靠恋爱的艺术。”

温柔的情话是爱情的食粮

奥维德《爱经》的第二卷讲的是“如何保持爱情”。

那么,如何保持爱情呢?

方法不一而足,第二卷的开篇奥维德便提出了保持爱情的秘诀之一,即“温柔的情话是爱情的食粮”。

温柔的情话的确能保持爱情的温度,往往一句温柔而体贴的情话会使她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所以,尽可能多地用温柔的情话去打动她吧!以下便是一些能打动她的绵绵情话:

我想在五十年之后,我一定还是像现在一样爱你!

我不要短暂的温存,只要你一世的陪伴。

没什么特别的事,只想听听你的声音。

我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自从你出现后,我才知道原来有人爱是那么美好!

和你一起总会令我忘记时间的存在。

此刻我很挂念你,请你为我小心照顾自己。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已学会依赖你。

因为知道不能没有你,所以我会更珍惜……

每天……很想你……

人总是会老的,希望到老时,你还在我身边。

今生……如果……不能拥有你,我会……好恨自己!

男人也需要温柔

男人也需要温柔。男人的温柔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宽厚,更是一种体贴。温柔的男人也许不善言词,但擅长用肢体语言表达,精于细节处理,所以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温柔的人格魅力。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一个动作,足以融化一座冰山。

奥维德说:“在女人当中,可曾有哪一位比诺拿科里斯的阿塔兰塔更暴烈难驯的吗?然而,任凭她如何狂妄自大,最终还是向一位男子充满柔情的殷勤屈服了。”

奥维德推崇温柔,温柔的男人“情感细腻、气质温和”。

在女人的经验里,男人最温柔的时候是在恋爱中,尽管它有些矫情。因为恋爱中的男人为赢得女人的爱,总是尽量表现得和颜悦色,体贴备至。但某些男人的温柔却不能持久,一旦走进婚姻的殿堂,大丈夫的“气概”就会占了上风。

其实,男人的温柔体贴,既满足了女人的心愿,也使男人自己受益良多,变得轻松自在而富有人情味。当男人撇开所谓的刚强和威严,表现出另一种风采,对女人特有的小情调不是漠然处之,而是主动地去接受和欣赏时,在女人的心目中,男人肯定就变得可爱起来。如果说温柔是女人的主旋律,那么它对男人则是个性的点缀,是通过知识和修养所培育出来的一种美好的情感。

女人的温柔如鲜花般清香扑鼻,让人沉醉其中;男人的温柔如清风细雨,一点一滴,沁人心脾。敏感的女人会充分感受到男人身上散发出的温柔气息。男人的温柔虽不经常流露,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它犹如春的喜悦、秋的厚重,让女人为之沉醉。

创造彼此的“共鸣区域”

与异性交往时应留心两人的“共鸣区域”,因为许多故事的发生都是始于这个细微的相似之处。

制造共鸣区域,可以从籍贯、学校、兴趣等“事实关系”中寻找根源;或是从电影和电视剧的感想、自己的志向和梦想等“心理层面”中开创关系。

事实关系的根源在某些场合中确实有效,不过,由心理层面开创的关系,也能让彼此交往顺利。所以,意识到和对方的共同点,就必须迅速加以强调扩大。如果她说:“我最喜欢孙燕姿。”而你只回答“是这样吗?”这显然不够,如果稍微有点这方面知识的话,可以回答:“是吗?我也很喜欢她,她的那首《奔》很好听。”强调彼此共同的兴趣,就算真的没什么兴趣也无所谓,目的是为了和对方搞好关系,让彼此更亲密。

对此,奥维德讲得很透彻:“她责备什么,你就责备什么;她喜欢什么,你就也跟着去喜欢。讲她愿意讲的话;否定她执意要否定的事。”

此外,创造“共鸣区域”,你还可以配合她的情绪。

奥维德说:“她欢笑的时候,你就陪着她欢笑;她悲伤垂泪的时候,你就让泪水潸然而下。”

依照她的情绪来设计你的情绪,往往会使她在感动中芳心暗许。

对她的欣赏要及时表达

奥维德告诉你,爱一个人,要懂得欣赏对方,将你的欣赏表达出来,让你的恋人知道。

奥维德说:“要想维系住你的情人的爱情,你必须使她相信她的美貌搞得你神魂颠倒。”

“她戴着光灿灿的金饰吗?你就告诉她,在你的心目中,金饰固然很美,但终究比不上她的姿韵令人销魂。”

“在冬日,她若披着御寒的裘装,你就竭力称颂她的裘衣是多么地雍容华贵;她要是仅穿着一件薄衫,你便告诉她你正为她那迷人的身姿而燃烧,同时又要关切地请她当心身体,不要感冒。”

“她前额上的头发很美地分开着吗?那么,你就说你最喜欢的便是这种发式。她要是把头发烫得像绒毛一样曲鬈呢?你就对她说:‘啊,我真是太喜欢你的鬈发啦!’”

“在她跳舞的时候,你要赞美她的玉臂;在她唱歌的时候,你要称颂她的歌喉;而当她停止跳舞或唱歌时,你要告诉她这么快就结束了,真令你惋惜。“

奥维德指出,尽量赞美她吧,无论是她的容貌、发式,还是衣着、舞姿,请你对她说,她是你见过的最完美的女性,即使她明知你在恭维她,她心里也会喜滋滋的。

在擒与纵之间进行爱情演习

关于如何保持爱情,奥维德为我们指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欲擒故纵”。

奥维德说:“当你确信她十分想念你的时候,你要暂时不去理会她,让她独自一人去思念。你迟迟不出现可以让她产生一些牵挂和顾虑。”

奥维德又举例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当得摩福翁滞留在费利斯的身旁时,费利斯对他的爱情并不炽热。可是一旦他航海而去后,费利斯的情火便猛烧起来,甚至为此而走向毁灭。足智多谋的俄底修斯曾以别离的方法让珀涅洛珀遭受折磨。而拉俄达弥亚,她为唤回普洛忒西拉俄斯,难道不是痛苦得泪流满面吗?”

对于“欲擒故纵”的方法,奥维德作了一个有趣的比喻:“那休耕过的农田播种起来就会越加丰收,而干燥的土地吸收起天上的雨水来就会更加贪婪。”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使用“欲擒故纵”的方法也需要讲求分寸尺度。正如奥维德所说:“为了稳妥可靠,你别离的时间千万不要太长,因为时间是会削弱思念之苦的。长时间看不见某个事物,这个事物就会从你的心中消失。同样,长久看不见的恋人容易被他的情人给遗忘,而他的位置就会被别人所取代。”

用浪漫打动她的心

女人喜欢浪漫,男人的浪漫永远是征服女人最有效的杀手锏。

奥维德说:“要想使你的爱情牢固长久,你就必须学会浪漫。”

“如果平时你总是从一条途径去会你的情人,如果你总是打开她的房门走进去。那么今天,你可以爬上房顶,顺着烟囱或天窗溜进去。你的情人要是知道你为了她所冒的危险,她一定会高兴不已!”

女人喜欢浪漫,她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能罗曼蒂克些。因此,要打动她的心,你为什么就不能浪漫一些呢?

说到浪漫,我们的脑海里会马上浮现出这样几个词语:玫瑰、烛光晚餐、情书、甜言蜜语。送她一束玫瑰,并对她说:“我爱你!”很少有女人能抵挡住这样的攻势;在特殊的日子里,与她共享烛光晚餐,她会记住一辈子;情书是爱情的“催化剂”,只要情真意切,她就能明白你的浓浓情意……

虽然有些构想在你看来可能毫无浪漫可言,但她一定会觉得它很浪漫。因为,你不会为其他人做这些事情,你这么做只是为了她。奥维德说:“这就是爱她的证明!”

关心和体贴她

生活中,男人与女人交往时,常常显得粗枝大叶,不会用心去照顾对方。相反,女人则以自己的细心关心着他们。其实,女人更需要细致入微的体贴,因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她们都是“弱小”的,来自男性的体贴和照顾会让她们觉得幸福,从而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妩媚。

在奥维德看来,如果你能从一些小事做起,用心去体贴和照顾她,那么无疑会增添你作为男性的魅力。

奥维德说:“在秋天将要来临的时节,大地通常会展露她所有的风采和魅力。那时,熟透的葡萄里饱涨着紫红色的甜汁儿。人们会时而感到一阵透骨的新寒,时而感到一股炙肤的炎热。这种天气的变化无常极易把人们搞得既倦怠又郁闷。那时,你要衷心祝愿你的情人身体健康。”

“但是,假如有些微恙使得她卧床不起,假如乘戾无常的时令搞得她病魔缠身,那么这正是你显示自己多么关心她、爱恋她的机会,正是你撒下良种以求日后收获的机会。你要毫不犹豫、不厌其烦地照顾她。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她愿意接受,你都要非常愉快地去为她做到。”

女人很脆弱,需要男人温暖的怀抱,男人不应该对心爱的女人吝啬自己的体贴:上班下班不妨给女人一个拥抱、一个轻吻;寒风凛冽的冬天,男人不妨替外出的女人戴上围巾;出门在外、出差回来,顺便带上点小礼物,给女人一个惊喜;面对越来越多的应酬,尽量推掉一些,陪女人吃顿家常饭……浪漫和激情其实很简单,就看自己是否有心。

巧妙渡过“吵架”关

生活中,许多夫妻感情的破裂,都是由争吵引起的。

奥维德说:“争吵是已婚男女双方互相馈赠的嫁妆。可是对于情人,你却只能让她听到悦耳中听的话语。”

“女人疏远丈夫,丈夫离开妻子,常常都是由于争吵而发生的。他们还自以为这样做乃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合情合理的呢。但还是让这种行为离远一些吧!”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争吵虽然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但肯定会伤害感情,弊大于利。因此,最好还是不要争吵,如实在避免不了,也应“约法三章”:三不许——不许打人骂人,不许摔东西,不许离家出走;三不得——不得翻旧账,不得揭伤痕,不得提“滚”、“离婚”等带刺激性的字眼;不要——不要“老婆是人家的好”,不要动辄说“我们没有共同语言”,不要挑对方的毛病,不要与家庭外的人员“结盟”,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第三卷爱情的良方

爱情的良方主要体现在奥维德《爱经》的第三卷里,这里是女性的课堂,指导女性如何赢得男人的心,如何使爱情长久。

在奥维德看来,女人赢得男人的心并不是靠美丽的容貌,因为美丽的容貌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残的,只有知识和智慧才能永远为女人的美丽加分,才会使美丽永不裉色。

另外想在情场上取胜,女人还必须懂得一些“爱情战术”和“爱情的良方”。

不同季节的魅力着装

奥维德从女性的衣着打扮谈起,他说:“细心栽培可以使葡萄多产,精耕细作可以使庄稼丰收。漂亮的容貌是天赐的礼物,但是拥有这种礼物并为之自豪的女人却寥寥无几。为数众多的女人都是与此天生的美貌无缘的。然而,精心打扮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可以使你美丽动人。一张漂亮的脸蛋,即使可以与维纳斯女神相媲美,然而如果不加修饰,也会丧失它的全部光彩。”

接着,奥维德便具体地介绍了女性的魅力着装。

奥维德说:“季节不同你也应该选择不同的服饰。一年四季色彩分明,给人的印象、感觉也各有差异,春天色彩干净、清新,让人感觉一切欣欣向荣、充满活力;夏季色彩缤纷灿烂,让人感觉温柔而浪漫;秋天色彩华丽丰满,让人感觉深邃妩媚;冬季色彩纯正、明亮,让人感觉冰清玉洁。聪明的女人啊!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装饰,会使你更加多姿多彩。”

对于女性魅力着装,有一条国际上公认的原则——T.P.O的着装原则。所谓T.P.O是英文Time.Place.Object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T代表时间,通常也用来表示时期、季节;P代表场所;O代表目的、对象。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道出了你的着装品位、你对服饰的理解和应有的礼仪常识,这是你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当你决定穿某套衣服时,一定要考虑你穿着它到什么地方去?要与谁见面?是在什么时间?

根据脸型选择相应的发型

奥维德在阐释了女性的魅力着装之后,又论述了女性的发型问题:“每个女人都应该仔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型。”

奥维德举例说:“脸型长的女人可以把头发分梳在前额的两旁,这叫做拉俄达弥亚发型。脸型圆的女人则适宜把头发梳起来,在头顶做成高髻,让两只耳朵袒露着。”

“有的女人让自己长长的头发披拂在肩头,就像抚弄琴弦、演奏美妙音乐的阿波罗那样。另有一些女人则需要把头发在脑后梳成长辫,如同总是身着短衫、在林间追逐野兽的狄安娜女神。有些女人让松松的长发飘荡在后面,使我们为之着迷;有些则把头发梳得平平的、紧贴在鬓角,同样会使我们心醉。”

“有的女人喜欢用有着玳瑁的梳子做头饰;有的则喜欢把头发卷成波浪式。”

“茂盛橡树的果子,希勃拉山上的蜜蜂、阿尔卑斯山中的野兽数量再多,也多不过女人做出的发型。况且,她们的发型还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呢。”

选择发型非常重要,但无论梳什么样的发型,有一个总的原则——切忌矫揉造作。奥维德说:“对很多女人来说,随便自然的梳妆最为适宜。这种发式在别人看来仿佛是昨天梳过后一直没再动过,而事实上却是刚刚梳罢的。艺术应当自然,切忌矫揉造作。”

笑容是女人最好的装饰品

奥维德说:“谁会相信呢?女人甚至还应该学会怎么去笑。”

女人的微笑,有着无穷的魅力,所谓“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指的就是微笑的不可抗拒性。

女人楚楚动人的一笑,会让男人回味无穷。女人像美丽的天仙,纯洁无瑕;又像盛开的鲜花,艳丽典雅。虽然那只是发生在瞬间,但在男人的心头却久久地萦绕,甚至渴望能够领会得更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笑都会受到欢迎。

奥维德说:“啊!千万不要把嘴张得太大;要让你面颊的两侧荡起小小的酒窝儿;要使你的唇边遮住你的牙齿。”

“笑的时候,次数不可太多,声音不可太高;这样,你的笑就会带有女性的温柔细腻,动听悦耳!”

“有这样一些女人,她们若不做出骇人的怪相,就没法笑出口。还有一些女人,为了表示她们很快活,就发出古怪的笑声,可是让人觉得她们好像是在哭嚎。更有一些女人,常常用粗俗刺耳的笑声使我们难以忍受。这些女人都是你不应该学习的对象。”

你应该明白,亲切的笑容就是你最动人的表情。你的微笑不应该是一种伪装,在脸上矫揉造作地摆出来。不要以为别人在期待自己的微笑而微笑,这种微笑只会招来反感。你的微笑应当发自内心,是来自心灵深处,是诚挚真实的。

只要了解微笑必须有“心”的融入,你自然就会知道什么样的笑脸比较受欢迎。下颚诚恳地面向正前方,嘴角微微上翘,一边看着对方,一边保持愉悦的笑脸最理想。

女人的柔情是一道风景

奥维德说:“傲慢对美貌也有损害。要想吸引住你的恋人,你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温柔多情。”

“请相信我的经验之谈吧!任何傲慢、蔑视人的神气,都会立刻使男人产生憎恶之感。”

“有时候,一个女人尽管没有说一句话,但她的脸色却显示着敌意和不快,这使她的魅力打了多少折扣啊!”

“因此,我的建议是:谁若朝你微笑,你就一定要报以温柔的微笑;谁若朝你点头示意,你也要亲切地向他打招呼;即使有谁瞪你,你也应该以和蔼的笑容视之。”

“你应该明白,你的温柔会让你具有十足的女人味。”

奥维德欣赏女性的温柔、赞美女性的温柔。因为,温柔的女人最具女人味。

温柔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一种诱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修养。

造物者用了最和谐的美学原则来创造人类,它赋予了男性阳刚之美,又赋予女性阴柔之美,正因为两性之间各有其独特形态而形成鲜明对比,才使男女对立统一地组成了人类这绝妙完美的世界。

美丽源于你的底蕴

拥有美丽的容貌值得庆幸,但是要知道,“仅凭漂亮的容貌和优美的身段是不够的。即使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你也一样不足以使爱情常青永驻”。

因为,“美丽只是一种容易消逝的上天的恩赐;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会渐渐地消残;时间愈长久,它就越接近消亡。”

奥维德提醒你:“紫罗兰和百合花不会永久地在枝头开放;蔷薇花一旦凋谢,它的空枝上就会只剩下棘刺儿。同样,美丽的女人啊!不久之后,你的头发会变得灰白,你的脸上会留下道道皱纹。所以,请培养你的智慧,用它来衬托你的美丽吧!”

真正有智慧的女人不是脸蛋长得最漂亮的,而是看上去赏心悦目,因为她有一种知识带来的气质。思想让人心灵鲜活起来。拥有智慧的女性都有极强的“保鲜”能力,岁月与生活的琐碎无法在她的心灵烙下庸俗的痕迹,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与辉煌,借以冲破无边无际的黑暗,重获新生。她喜欢亲近自然,远方的风景和清冽的空气能抚慰她的疲惫与彷惶,不经意间流露的未泯童心,令人莞尔。

知识能美化人的心性。智慧的女人喜欢读书,而读书的女人没有不美丽的。她的微笑,她的聪慧,她的妙语连珠,甚至她的晶亮的眸子,都是整体风景的青山绿水,是空谷的幽兰、月夜的笛音。这种自生命中流露出来的美丽,似乎与生俱来令人难以抗拒。

因此,努力成为一个智慧的女人吧!美丽的容貌会随时光而流逝,智慧却能伴随你一生,正如《爱经》所说:“那惟一能够伴你终生,直至坟墓的瑰宝就是智慧啊!”倘若你不但拥有美丽的容貌,还拥有智慧,那么你就一定会更加美丽动人。外在美与内在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女人,才是最完美的女人。

眼泪是女人很管用的武器

奥维德认为:“眼泪是女人很管用的武器,它往往能使女人在男人面前轻松地达到目的。”

眼泪,能让他知道你有一颗脆弱善感的心。争吵时,他提出分手、说了重话,或者他有二心,都是落泪的“必要”时机。特别是两人闹意见闹得不可开交时,与其硬碰硬,两败俱伤,倒不如适时运用“眼泪攻势”化解僵局。

眼泪,是用来表达忧伤或愤怒的,不要用它来凸显你的任性与跋扈。不要他一旦不遵照你的“旨意”,或是你的要求没有答应,就泪眼婆娑。这样的眼泪只会成为男人的负担,让男人望而却步。

嚎啕大哭,既难看又肤浅;抑声啜泣,较能引发男人的疼惜。泪珠盈眶却努力挤出一丝笑意,表现强颜欢笑的凄美,最叫男人动心。把脸撇开,任由泪水滑落,故作坚强的温柔,尤令男人不忍。

撒娇能增添女性韵味

在奥维德看来,撒娇能增添女性的韵味,让男人为之动心。

不管你年纪多大,有时候撒娇任性、赖皮一下,可以增加感情的“蜜度”。

花前月下,佳人有约,你可以撒娇地硬要他为你摘下天上的月亮;

斗嘴辩论斗不赢时,耍赖地说:“不管啦,谁教你比我大,大让小啦!”

约会迟到了,不妨先发制人,娇嗔道:“是你害我迟到啦,每次见你,人家就不知道要穿什么衣服,犹豫不决,所以才耽误时间了嘛!”

情人的对话,总免不了肉麻,甚至近乎痴傻。不过,听在当事人的耳里,可是字字甜入心坎,句句叫人销魂的!

温情的嫉妒也是一种美

一个不懂得嫉妒的女人,就像打弹不起来的皮球,令人乏味。

对于爱的嫉妒,日本名作家有岛武郎有极精辟的见解,他说:“爱的表现也许是毫不保留的给予,但爱的本质却是百分之百的夺取。”也正是由于这种强烈夺取的占有欲,以致让相爱的人患得患失、忐忑不安。

奥维德说:“女性不必始终隐藏嫉妒和不安,适时而恰到好处的嫉妒,可以证明自己对他的爱与重视,满足男人的虚荣,让他享受一下被女人醋劲‘宠爱’的滋味,会使爱情更加牢固长久。”

“早上,你为什么对小莉笑?”他的一举一动都如此牵动着你。

他的女同事经常帮他倒水、买盒饭,你大可酸溜溜地说:“她为什么对你这么好?”让他知道,“对他好”是你的专利。

偶尔,你可以霸道地要求他:“不准你偷瞄别的女人,不然,我以后会要你戴眼罩出门哦!”或者,“不准在我面前提起别的女人。”爱得太深,以致无法承受语言之轻。这种醋意,肯定会让对方心里喜滋滋的。

温情的嫉妒,会让他有被爱的感觉;猜疑,则会使对方感到被束缚、不被信任。因此,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他不准偷看或对其他女人笑,但别太疑神疑鬼,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就以为对方要变心,这种过度的猜疑,只会扼杀掉彼此的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