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肾还需健脾,久病重在化淤。

 sxxzwd 2011-10-17

叶景华

  1929年出生,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曾任全国中医内科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肾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科主任。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叶景华医技精选》、《简明中医临床诊治手册》,参编《实用中医内科学》等多部学术著作。

  1978年被评为上海市卫生局系统先进工作者,1986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93年被评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上海市卫生局授予“上海市名中医”称号。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 

  肾脏病,西医主要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法治疗,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且副作用大。叶景华主张,肾脏病应配合中药治疗,在中医理论中,肾病与身体禀赋有关,中医治肾强调从整体进行调整,但要慎用温补,即使到了肾衰之际,也应当考虑“久病必淤”,注重活血化淤。

  “熟读经典勤临床,发皇古义创新说。”叶景华工作室里的这一幅字,写出了他60多年来的从医心得。

  “中医的学习,即在不断钻研中带着问题阅读经典,如《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景岳全书》、《瘟疫论》等都是常翻常新的典籍,阅读之余进行笔记整理'每天一得’,此得可从临床而获,或由阅读而悟。”这位出生于中医世家的82岁老人说。

  叶景华师古而不泥古,对外感热病和内伤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和治法,尤其以治疗肾病著称。他对慢性肾炎治疗提出益肾清利、活血祛风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提出扶正解毒、化淤泄浊利湿法。

  作为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病房的创始人,叶景华在这家以西医为主的医院里,将中医诊疗方法和西医动物实验有机结合,运用特色诊疗模式医治病患。“当你自己患病的时候,当你的亲人患病的时候,你是怎样要求医务人员的?作为一个医生应以病人和患者家属的心情来关心患者。”叶景华常常这样教导学生。

  

  让西医犯难的肾病

  在叶景华的病人中,王海燕是很“典型”的一位——患有肾病综合征,曾在三甲医院进行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一年多,仍然没有击退病魔。

  王海燕来到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求医的时候,已是全身浮肿,尤其是两条腿,肿得像面包。对于这样免疫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叶景华当即停止西药治疗,对其进行辨证论治,施予益肾健脾的中药治疗,以“真武汤”为基本方加减,3个月后,王海燕病情好转,身体消肿,治疗一年来已经正常上班。

  类似的病人还有很多,许多西医免疫激素治疗无效的肾病患者,都慕名而来,通过中药治疗恢复了健康。

  叶景华说,肾脏病,包括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目前西医都没有特效的药物,主要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法治疗,对于有些病例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长期进行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认为,激素是助阳的药,长期使用会打破体内阴阳平衡,阳气太盛,导致肥胖、长胡须等副作用,而一旦剂量减少,又会导致尿蛋白指标上升。

  他主张,肾脏病应该配合中药治疗,可减少西药副作用,防止病情反复。在中医理论中,肾病与身体禀赋有关,禀赋不足,肺脾肾的功能差,感受外邪时,使得身体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中医在治疗肾病时强调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进行调整,扶正祛邪,调整机体内部平衡。

  在治疗方面,急性肾炎注重疏解清利;慢性肾炎注重益肾清利、活血祛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着眼于本虚,兼顾标实;糖尿病肾病要辨证结合辨病;慢性肾衰竭要综合用药。

  具体在用药上,浮萍以发汗利水、祛风清热,西河柳以解表透疹利水,二者配伍,治疗急性肾炎水肿发热者,能起到相得益彰之功;用徐长卿以解毒利水、活血化淤;用大黄治疗慢性肾炎和急慢性肾衰竭者,以泻热毒、破积滞、行淤血;用黄芪治疗肾小球疾病以补气升阳、固表敛汗;琥珀、三七治疗肾脏血尿之症,活血化淤、利尿通淋。

  叶景华说,肾脏病治疗要慎用温补,投药勿乱。即使到了肾衰之际,也应当考虑“久病必淤”,注重活血化淤的应用。

  

  扶正解毒的肾衰方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许多因素均可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功能减退。因此,叶景华治肾,不拘一法,他对于慢性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套体系。

  按照中医理论分析,慢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应为,脾肾功能失常,湿浊淤毒留滞。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气化,司开阖,主水液的排泄;脾为后天之本,主运水谷和水液,是气血生化之源泉。如果脾不能运化、升清,肾不能气化、泌浊,水谷精微不化而泄出,湿浊不去而潴留则为患,邪蕴日久生毒出现恶心呕吐、尿少、水肿等症,因此脾肾功能失常为其内在损害的关键所在。

  若感受外邪,肺失宣肃,三焦水道不利,邪正交争而寒热作,促使原有病变加重;若劳累过度,脾肾进一步损伤,致气血生化之源匮乏,湿浊淤毒滞留更甚,或饮食不当,损伤脾胃,气血亏虚进一步加重,或服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可加重脾肾病变,使湿浊淤毒留滞造成无法挽回的难治之症。

  慢性肾炎主要由于感受邪和湿邪所致,而风邪在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诸病源候论》中有“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明确提出风邪入肾导致尿血。一部分病例腰部疼痛明显,持续不缓解,按肾亏治疗不易见效,考虑风邪入络,应用活血祛风之剂有一定效用。

  一般认为,祛风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经络之功,部分祛风药并有利水作用。药理研究进一步证明,祛风药有抗炎、镇痛、解热、降压作用,并可能有抑制抗体或清除抗原的作用,对于慢性肾炎是完全适用的。

  叶景华对慢性肾炎治疗提出益肾清利、活血祛风法,将祛风药与益肾清利活血之剂配合应用,用鹿含草、怀牛膝、楮实子、金雀根等组成慢肾方,经过110例病例观察随访及动物实验研究,证明益肾清利、活血祛风法,对慢性肾炎疗效显著。这项研究获得1993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如果肾脏疾病不断进展,使得肾功能严重损害,就可能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慢性肾衰比较多见。

        慢性肾衰是重症,特别是晚期病人,病情复杂,治疗不能单靠一种治法、一张处方解决所有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多种途径给药,内治外治相结合以提高疗效。

        叶景华提出以扶正解毒、化淤泄浊利湿法,组成肾甲方和乙方,配合外治药物肾衰酊,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经过97例临床病例,以及动物实验证实其效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理。该研究获得1996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肾衰方的组成主要根据慢性肾衰正气虚损,腑脏功能衰败,湿浊淤毒阻滞的病机,而予以扶正解毒、化淤、泄浊、利湿,重点在祛邪。

        肾衰甲方专门针对湿淤并存型肾功能不全而设,用大黄以解毒泻浊,土茯苓、徐长卿以解毒利湿,留行子以活血化淤,半夏、陈皮以和胃化浊。在基本方的基础上,辨证属脾肾气血虚亏者用参、芪、术以补气健脾,有阳虚者加熟附块、仙灵脾。

        辨证属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者则用肾衰乙方,用知母、黄柏以滋阴泻火,钩藤、白蒺藜以平肝,阴亏甚者加生地黄、枸杞子。

        临床上正确的辨证非常重要,如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者用参、芪,非但无效反而致病情进展,反之,脾肾气血虚亏为主而用知柏亦不能取效。另外,以丹参针剂静脉滴注,以大黄、生牡蛎煎汤保留灌肠,以增强化淤解毒泄浊之功,在两肾区敷药和脐疗以外治,内外治结合能提高疗效。

    

诊疗重在辨证论治

         叶景华的儿子叶进,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院长,在与学生谈及父亲的临床经验时只说了一句话,“无其他,重在辨证论治。”

        事实上,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也是诊治疾病的重要方法,是中医学的精华。而叶景华诊疗,首要注重辨证辨病结合,同时还要专方专药相结合,内治外治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抓住疾病的标本缓急。

        所谓“”,是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证候,往往不同的疾病可出现相同的证候,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证候,但不同疾病的本质并不同。

        叶景华重视辨证论治,且主张辨证要分阶段,即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

        对于辨证论治,叶景华总结了“五要”:一要在证候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抓住主证;二要分清主次,把握虚实先后;三要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四要注意病变的阶段性;五要全面考虑局部和整体情况。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还要结合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强调的阶段性问题不同,专方专药则针对贯穿疾病始终的基本矛盾。辨证论治和专方专药相结合,兼顾两者的矛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叶景华在对五脏病症的治疗中强调抓住标本缓急四字,即病变在发展阶段,应则治,以祛除邪实为主,适当照顾虚;在邪势衰退、病情趋缓解时,应则固,以扶正调理为主,尚需兼顾祛邪。

        而对于六腑病症的治疗,则强调用理气法通下法,认为六腑病症多见实证,因外邪、食滞等因素使六腑通降功能失常,气机郁滞而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辨证采取理气法或通下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临床实践中,还要考虑内治外治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

    “临床上不少内科病症除内服药外,结合外治法,疗效明显提高,如风湿性关节炎局部关节红肿疼痛,治以祛风清热、活血通络之剂内服外,并以金黄散外敷局部,关节肿痛较快得到缓解。 ”

        “中西医各有所长和不足,在临床上诊治有些疾病,仅凭宏观是不够的,如无症状的蛋白尿,镜检血尿的诊治,须结合微观来诊治。因此,要将中西医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发展中医药服务。”叶景华说。

    

西医院里开拓中医

        第七人民医院是以西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在这里,叶景华创立了中医科病房,执著地推动着中医发展。而这份执著正是源于他对于中医的信念。

        1929年,叶景华出生在上海浦东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内、妇科医生,母亲在中药房工作。叶景华四五岁便开始识汉字读经典,“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给他奠定了学习中医的儒学基础。

        1945年,叶景华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学习,师从名医丁济万。1952年他考入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医学进修班,系统地学习了西医医学理论,为以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打下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初出茅庐的叶景华在经典基础上大胆创新,总结出肺脓肿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两大治法,创制“复方鱼桔汤”,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肺脓肿,在中医中被称为肺痈,上世纪50年代由于缺乏抗菌素,肺炎患者病变为肺脓肿的很多。叶景华开始用鱼腥草、桔梗,清热解毒、祛疮拔脓,效果不错。后来他又从《景岳全书》中发现,很多清热解毒的药对肺痈都有作用,比如“金解毒散”,于是又在鱼腥草、桔梗的基础上,增加了黄连、黄芩、黄柏等药物,制成“复方鱼桔汤”,对于肺脓肿有较好的疗效。

        那时,一位60多岁的肺脓肿病人,经西医各种抗生素治疗两个月无效,后来转入中医病房,叶景华对其辨证论治,认为这名患者年纪大、病程长、正气虚,应立即停止抗菌素,用复方鱼桔汤清热解毒,祛痰拔脓,另外加上黄芪、太子参扶正,两个星期后患者退烧好转。另有一例治疗多年仍反复发作的阿米巴痢疾患者,在经西药未见好转的情况下,叶景华用中药白头翁加鸦胆子治疗,疗效明显,治愈出院。这些成功案例,让年轻的叶景华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五十年来,在叶景华的主导下,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从创立初的几张病床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张,血透机从2台发展到20多台。

        第七人民医院的动物实验,也是在叶景华的手中从无到有的。1986年,叶景华带领科室医生结合临床开展动物实验研究,通过理论、临床、实验的反复循环、不断提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诊疗方式和经验。

        虽然在医院管理岗位成绩卓然,但叶景华说,他最大的快乐是治愈病人。即使在担任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之余,叶景华也是心心念念着病人,后来干脆申请回到病房。对他而言,患者也是亲人,很多慢性肾脏病人都是他从小看到大的——当年六七岁的小患者,一二十年间都在他这里看病,现在已经考上大学。

        “医生要同情病人的痛苦,千方百计地解除患者的痛苦,站在患者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要以病人为师,病人会在沟通中谈论自己的体会、经验,这样可谓'医患相长’。”叶景华微笑着说,“我生长在浦东,60年来一直在这里工作,对这里的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也舍弃了很多别人非常羡慕的机会,自己却安心满足。” 
 
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后期都会影响肾功能。
        身体周刊:肾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叶景华:在临床上,由于其他脏器疾病引发的继发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比如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发展到后期都会影响肾脏功能。50%的糖尿病人在5-10年后都会导致肾小球血管硬化,影响肾功能。

  现代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应酬多了,运动少了,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增高,由此导致的慢性肾炎多了,而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导致的急性肾炎则少了。

  上述患者在生活上应注意饮食宜忌,自我保养不可忽视。糖尿病人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注意控制饮食,以清淡为主,鱼肉荤菜、过分油腻的食物少吃;高血压病人也要饮食清淡,少吃盐,因为盐中的钠对肾脏不好;痛风病人更要注意饮食,内脏、海鲜、鱼汤、肉汤、蟹、啤酒等嘌呤高的食物少吃,因为嘌呤会增加血液中的尿酸,促使痛风发病,引起尿酸累积,导致肾脏结石。没有上述疾病的人也要注意饮食清淡。

  有些肾脏病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肾病患者都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小便有尿蛋白、红细胞,因此建议大家定期体检,化验小便。另外,应注意生活规律,不能过度劳累,注意不要感受外邪,天气转换时不要受寒、感染细菌等,这些外在因素都会成为影响肾功能的诱因。

  建议患者适当运动,每天走路或慢跑,上午半小时、下午半小时,可以消耗热量。

  

  身体周刊:你在治疗外感高热时主要用汗、清、和、下这四法,具体如何治疗?

  叶景华:外感高热病变的主要矛盾方面是外邪。由于病邪的不同,病变部位的差异,引起高热的情况不一。因此,解除高热的治法方药亦不一,但总的治疗原则应以祛邪为主。祛邪以汗、清、和、下四法为主。

  表证发热主要用汗法。《素问·生气通天论》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指出汗可使热退。表证发热多无汗出,服解表发汗剂后,得汗出,热随之下降,所谓在表之邪随汗出而外解。临床实践中证明,这是治疗表证发热屡试不爽的有效治法。

  里证发热主要用清法,一部分病例须用下法。根据不同病变的脏腑部位,使用不同的清解之剂。清解之剂现认为有抑菌、抗病毒、解毒、消炎等作用,说明有祛邪之功。下法能荡涤积滞,逐秽泄浊,是祛邪的主要方法,对里热实证引起的发热可取得退热效果。

  邪在半表半里,汗、下皆不适用,须用“和”解表里之剂。小柴胡汤对半表半里发热确有退热之功。

 
清净淡泊,每日一得。
“叶景华名医工作室”门后有一张很雅致的屏风,上面书写着“爱莲说”,透露了主人的快乐之道。82岁的叶景华每天临证诊疗,时常翻阅中医典籍,学习各种新知,津津乐道于“每日一得”。

  在学生眼中,叶景华平时话不多,为人相当低调。问及养生秘籍,叶老淡然一笑:清净而已。

  身旁的学生补充说:“叶老是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每天临床工作很忙碌,但还是积极地学习新的中西医知识,他的思路特别清晰,内心很清净。”

  叶景华的养生之道也都是很朴素的道理。他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五点起床,早餐前要用生晒参泡茶喝,可以补气。早饭吃泡饭、鸡蛋等,晚上十点睡觉前还要喝一杯牛奶。

  叶景华平时烟酒不沾,饮食控制在七八分饱,荤素搭配,以蔬菜、水果居多。他还很注意适当运动,每天都要散步。

  在临床上,他游刃有余,在人事上则淡泊宁静。也许,这种平和的心态,才是养生的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