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松花马絮之四:全程--挑战 超越 凯旋归来

 微风小雪儿 2011-10-18

拉松花马絮之四:全程--挑战 超越 凯旋归来

  全程马拉松业余组于早上八点一刻起跑,记者十点半左右到达奥体中心,在走向终点的途中看到来自各个省份的专业选手已经陆续抵达。过了终点不远的铁门外,远远就看到紫色的校旗飘扬,学校领队的老师和经管后勤服务组的同学分据过道两侧,耐心等待。

  “两小时42分——到了一个!”不知哪位老师喊道,大家纷纷跃起,迎接清华第一位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经管体育班的刘超。站在铁门边可以看到后勤服务同学殷勤地为顺利结束全程的选手递上早已分装好的香蕉、巧克力等食品、大白毛巾和橙色的“NIKE”纪念衫。据清华领队张威老师介绍,清华今年参赛的总人数有6700多,报跑全程的就有近8百人;而2000年清华初次参赛时只有1200余人,且多是“小马拉松”,其中包括大中小学生和教职工等。张老师还说道,今天的天气虽是外出游玩的好天气,却对长跑不利,会让运动员觉得热,增加他们的焦灼感。但在记者看来灿烂的阳光让场面更显热烈。

  一转身就看到人文学院“M4261”号运动员的身影。领队的老师马上为他登记并体贴地帮他解下拴在鞋带上的芯片,接着又有人递上旁边面包车里学校备好的橘子等食品。等他回身走向人文学院接待处时,旁边的同学一下子迎了上去,有人帮他拿着手上的东西,有人递来擎在手里的运动饮料。他是人文学院2字班的马隆祥,大学四年每年都参加马拉松,今年已经是第四次跑完全车程。当旁边有人问及他的成绩时,他说成绩并不重要,重在坚持到底和体验过程;他也不会为了体育课的高分来参赛,他就是喜欢长跑,还是我校马拉松爱好者协会主力队员之一。稍后看到的是经管36班的杨延安,他一下来就被接应的同学包围了,听旁边的同学说,他从高中起就一直是体育特长生。大铁门外,有同学在校旗下不辞辛苦地喊着“有清华的吗?”自动化系、土木工程系、人文学院、经管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各院系迎接的同学也都陆续到位,在路侧一字排开。

  11:50左右,清华的运动员陆续到达,其中不少都是马拉松爱好者协会的成员,兴趣和锻炼铸就了他们的实力。后勤服务的同学们也活跃在运动员出现的各个角落。一个女生举着写有“热能系”的牌子,胸前捧着一大把火红的玫瑰翘首以待;还有女生握着一小束雏菊焦急地等候凯旋的“英雄”。花香浮动,吸引了周围不少艳羡的目光。旁边经管四字班的付瑜同学,作为非体育特长生也已两次跑完全程,虽没有收到鲜花,但同学们细心周到的照顾已经让她感到非常温暖。

  过道里已经可以看到运动员三三两两披着大白毛巾的身影,清华的紫色短袖非常醒目;除了来自各个省份的年轻运动员、小选手,不时还能碰到金发碧眼高鼻梁的外国朋友,还有一些鬓发斑白的中年人和满头银丝的老人。“NIKE”品牌推广活动的工作人员身着鲜亮的橙色短袖,端着一箱箱食品到处分发,并附赠印有“北京——撒欢儿”字样的扇子和小挂饰。眼前已经是一个彩色的人的海洋,紫的、白的、橙的;热情与激情的海洋,不分国籍、籍贯、年龄、职业。迎面过来一个刚下跑道的老人,记者走上前去询问。老人面带自豪的微笑说:“我今年72了,刚跑完10公里;从65岁起就年年参加马拉松,还打算跑半程呢;我老伴73,跑全程,我要绕到终点看台那里去接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跑!

  十二点左右,记者看到清华的后勤车旁边聚集了不少跑完全程的同学,他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一个女生表情轻松安然,高挑的身影一闪而过,让人来不及捕捉。在后勤车旁边的那团紫色里,有一张红扑扑的脸庞。她是化学系3字班的陈宋洁,已经跑了三次全程。陈宋洁高中时期就练习长跑,在大学里也不买自行车而是步行,她说尽管到35公里后跑得比较辛苦,但第二天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坐在她旁边的是电子系大一新生李国名,他跑完全程并不觉得很辛苦,尽管脸上和紫色短袖上满是白色的盐花画成的“地图”。他高中时跑过30公里,来清华后又加入了马拉松爱好者协会。人文学院社科5班的谈俊新同学说,参赛前他没有告诉家人,担心家里不让报名,但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了,真可谓“初生牛犊不畏虎”!

  下午1:00时左右,距起跑时间五小时后,清华坚持下来的大部分同学都顺利抵达终点,过道一侧领队老师不停地登记运动员号码,帮他们解下芯片。铁门旁边,清华师生夹道欢迎坚持到底的同学,虽然看起来是一条小径,但又无疑是迎接运动员凯旋而归的阳光大道。刚下跑道的运动员依然矫健,但也偶有面露痛苦,双腿发软麻木、步子发颤的人。但他们都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到了终点,将清华“自强不息”的校训通过自己的步伐坚实地印在了路途上。而且“巾帼不让须眉”,据领队的杜老师介绍,清华最早到达的两名女生冯阳阳和清华附中的一名女生手牵着手越过终点,时间大约是三小时零六分。

  将近2:00时,大铁门关闭,领队老师组织运动员回到清华车队。记者突然看到一个运动员背后的一行字“中国人的马拉松,何时能叫中国名?”何时能叫中国名?让人回味无穷。(学生记者 刘曼) (编辑 魏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