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阅读练习1

 点雪 2011-10-18

文言文阅读练习1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行者皆弃老弱走        走:逃跑

B. 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数:屡次

C. 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报告

D.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     矜:夸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于鲁阳山遇贼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此孝子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C. 芝乃驰檄济南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 因芝妻伯父董昭  相如因持璧却立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项是( 

⑴母老,唯在诸君  ⑵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⑶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⑷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⑸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⑹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⑴⑵⑷  B.⑵⑶⑸  C.⑴⑷⑹   D.⑶⑸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鉴于刘勋的特殊身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获罪。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四、(17分)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将一卷文言文阅读语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⑵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⑶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参考答案】

9、C 报:答复,给回信 

10、B  语气助词,表判断; A 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C项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却;D项介词,通过/副词,于是。

11、D ⑴⑷写司马芝为官之前的事,⑵是刘勋的行为。

12、C 司马芝拒绝了刘勋的嘱托。

13、每句2分,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⑴我对待侯先生已经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赴死,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有什么过错吗?(所以、且、曾)

⑵您是豪门大家族,又在郡里担任重要职务,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与、望、或)

⑶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劣、所以)

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少年时是书生,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贼寇。同行的人们都丢下老人和弱小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贼寇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母亲老了,她的死活就由诸位决定了。”贼寇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推着小车把他母亲拉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长。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居民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阻止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摇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豪门大家族,又在郡里担任重要职务,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伪称征调军队士兵去向管县索要。

县里的掾吏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详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司马芝,很相信他,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民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不给太监传话。司马芝给下属官员们写了告示,规定教令说:“君王能够设立法令,却不能让吏员们一定不违犯法令。吏员们能触犯教令,却不能让君主始终不知道。设立了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主的不足,官吏们触犯了教令让君主知道后,就是官吏们的灾祸了。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于是他下属的官吏们没有不以此勉励自己的。

后来,司马芝任大司农。司马芝上奏说:“王者的治国方法,崇尚农耕本业,抑制商贩这些末梢的行业,发展农业,重视粮食。现在吴、蜀地的贼人还没有被消灭,战争不断,国家最重要的事务就是储备粮食和布帛。臣下的愚见是,要专门把农耕蚕桑当作要事,从国家大业考虑,这样才是方便有利的。”魏明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论时,有认为不对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司马芝。


山东济南一中2011届高三10月阶段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迫洛阳                  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恂乃戮之于市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恂遣谷崇以状闻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卿今为吾行也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B. 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 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 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参考答案】

11 A「解析」“迫”应解释为接近。

12 B「解析」B项“以”均为介词,可译作“把”。A项前一个“乃”为“竟然”的意思。后一个“乃”为“于是”的意思。C项前一个“为”,是介词,可译作“替”,后一个“为”是动词,可译为“做”。D项前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是加强肯定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

13 D「解析」①句表现他执法严正的品格。②⑤句表现他胸襟开阔的美德。

14 C「解析」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种策略,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

「文言文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鱿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宁河内的人?”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命萧何在关中防守,最终成就了帝业。现在河内陆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向北通到上党,向南接近洛阳。寇恂文武兼备,有统帅之才,派遣守河内的人非他莫属。”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颖川杀人,寇恂捉到行凶者将其押在狱中。当时为万事创办待兴之时,军营中犯了法纪,大多情况是对犯法者宽容而不追究,寇他竞然在集市中杀了行凶者。贾复认为这是个让他感到耻辱的事情,回过头路过颖川,对左右人说:“我和寇恂共同做将领,可现在被他所侮辱,大丈夫中哪有心怀怨忿而不马上决断的人呢?如今要见到寇恂,必定亲手用剑杀死他!”寇恂知道了他的意图后,不想和他相见。谷崇说:“我,是个将领,请让我能够带剑陪侍在你身边。一旦有变故,我足以为你挺身而出。”寇恂说:“不要这样。从前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从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啊。小小的赵国,尚且有这种重义之人,我怎能忘记这种大义呢?”于是命令部下准备好供应军队的用具,储备好美酒,执金吾的军队一入界,让他们一个人得到两个人能享有的酒饭的款待。寇恂于是在道中迎候,口说有病而回去了。贾复率兵想追击他,可手下的官吏士卒都醉了,于是就这样走过了他的治界。寇恂派谷崇把情况向上汇报,皇帝于是征召寇恂,寇恂到了以后,发现贾复先在那儿坐着,想起身回避,皇帝说:“天下没有平定,两虎怎能私自相斗?现天我要把你们分开。”于是两人共坐同饮,极尽欢乐。

    高峻据守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决死守,大将军耿弇等人围攻他,一年也没攻下来。建武十年,皇帝商议派使臣招降他,就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前去招降。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你就带领耿弇等五营兵力去攻击他。”寇恂捧着玺书走到第一城时,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谒,行推辞礼,表示不屈服。寇恂发怒,将要杀死皇甫文,众将功谏说:“高峻有精兵万人。大多带有强努,连年攻克不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他。派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经杀了他了。想投降,赶快降;不想降,就固守。”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开城门投降。众将都来贺喜,趁机问:“请问你杀掉高峻的使者并且使他率城投降,为什么呢中。”寇恂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人呀,是给高峻出谋划策的呀。现在到来,态度推辞不屈从,一定无投降心。成全他那么他就会得计,杀了他高峻便吓破了胆,他就会投降。”众将都说:“我们确实比不上你呀。”

    寇恂学问深品行好,在朝廷名声很响,所得的俸金,多多地施给朋友、故人以及跟从自己的官吏士兵。常说:“我依靠着你们才达到现在这个地步,难道我能独享这些东西吗。”当时的人把他归于仁厚的长者一类人,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是威侯。


山西徐沟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练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高仙芝,高丽人。年二十余,以父功补游击将军。数年,父子并班。仙芝美姿质,善骑射,父犹以其儒缓忧之。初事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等,不甚知名。后事夫蒙灵察,乃善遇之。开元末,表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勃律①,其王为吐蕃所诱,妻以女,故西北二十余国皆羁属吐蕃。自仁琬以来三讨之,皆无功。天宝六载,诏仙芝以步骑一万出讨。是时步兵皆有私马自随,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入握瑟德②,经疏勒③,登葱岭,涉播密川④,遂顿特勒满川⑤,行凡百日。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仙芝乃分军为三,使疏勒赵崇玼自北谷道、拨换贾崇瓘祐自赤佛道、仙芝与监军边令诚自护蜜俱入,约会连云堡。堡有兵千余。城南因山为栅,兵九千守之。城下据婆勒川。会川涨,不得度,仙芝杀牲祭川,命士人赍三日粮集水涯,士不甚信。既涉,旗不沾,鞯不濡。兵已成列,仙芝喜,告令诚曰:“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今既济而阵,天以贼赐我也。”遂登山挑战,日未中,破之。拔其城,斩五千级,生禽千人,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万计。
    仙芝欲遂深入,令诚惧,不肯行。仙芝留羸弱三千使守,遂引师行。三日,过坦驹岭,岭峻绝,下四十里。仙芝恐士惮险不敢进,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先语部校曰:“阿弩越胡来迎,我无虑矣。”既至,士不肯下,曰:“公驱我何去?”会二十人至,曰:“阿弩越胡来迎,已断娑夷桥矣。”仙芝即阳喜,令士尽下。娑夷河,弱水也。既行三日,越胡来迎。明日,至阿弩越城。遣将军席元庆以精骑一千先往,谓小勃律王曰:“不窥若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城中大酋领皆吐蕃腹心,仙芝密令元庆曰:“若酋领逃者,第出诏书呼之,赐以缯彩,至皆缚以待我。”元庆如言,仙芝至悉斩之。王及妻逃山穴,不可得,仙芝招喻,乃出降,因平其国。急遣元庆断娑夷桥,其暮,吐蕃至,不克度。桥长度一箭所及者,功一岁乃成。八月,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还连云堡,与令诚俱班师。于是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注]①国名。②③④⑤均为地名。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凡百日                               凡:大约

B. 会川涨,不得度                          会:恰好

C. 仙芝至,悉斩之                          悉:全部

D. 吐蕃至,不克度                          克:能够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高仙芝“机智善战”和“威严威慑”的一组是(   )

A. ①仙芝美姿质,善骑射

       ②仙芝招喻,乃出降

B. ①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

       ②于是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C. ①拨其城,斩五千级,生禽千人

       ②既至,士不肯下

D. ①仙芝至,悉斩之

       ②仙芝留羸弱三千使守,遂引师行

6.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仙芝容貌俊美,擅长骑射,起初不太知名,后来受夫蒙灵詧提携,才担当重任。

B. 小勃律国的国王被吐蕃诱惑,进而唐王朝的二十多个附属国都依附了吐蕃,唐王朝多次征讨吐蕃,却都无功而反。

C. 高仙芝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果敢进兵,大败敌军,一举攻克了连云堡。

D. 高仙芝与边令城击破小勃律国后,又招降了小勃律国的国王,随后从连云堡班师回朝。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今既济而阵,天以贼赐我也。

(2) 遣将军席元庆以精骑一千先往,谓小勃律王曰:“不窥若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

【参考答案】

4.【答案】A  【解析】 凡:总共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 边令诚并没有随同高仙芝进攻小勃律国。

7、①(5分)假使刚才我正在渡河的时候,贼人攻击我们,我们就全都会死掉了。现在我们已经渡过河并排列成阵,这是上天给机会让我们歼灭他们啊。

 [向:假使,1分;无类:死光,没人能够幸存,1分;济:渡过河 ;阵:排列成阵  1分 ;句意正确,1分]

②(5分)高仙芝派遣将军席元庆带领精锐骑兵一千人先去小勃律,对小勃律国王说:“我们不打算暗中占据你的城池,我们只是想借路到大勃律去罢了。”

[以:带领,1分;窥:暗中占据,1分;若:你的,你们的,1分;假道:借路,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高仙芝,高丽人。二十多岁时,因为他父亲的功绩补任游击将军。几年之后,高仙芝父子成为同僚。高仙芝容貌俊美,擅长骑射,但他父亲还认为他文弱而为他担心。起初他做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等人的部下,不是很有名气。后来做夫蒙灵察的部下,才得到优厚对待。开元末年,夫蒙灵察上表奏请皇帝让高仙芝做了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勃律国,它的国王被吐蕃诱惑,吐蕃国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小勃律国王做妻子,因此西北二十多个国家都归向吐蕃。自田仁琬以来唐军屡次征讨,都没有成功。天宝六年,皇帝下诏命令高仙芝带领步兵和骑兵一万人前去征讨。这时唐军步兵都有自己的马匹随军同行,高仙芝就从安西出发,经过拨换城,进入握瑟德,再经过疏勒城,登上葱岭,涉水过播密川后,就临时驻军于特勒满川,行军总共用了一百天时间。特勒满川,就是五识匿国所在地。高仙芝就把军队分为三部分,派疏勒城守卫将领赵崇玼从北谷道、拨换城守卫将领贾崇瓘从赤佛道、自己与监军边令诚从护蜜一齐进入特勒满川,相约三军在连云堡会师。连云堡有敌军一千多人守卫。敌军还在城堡南边依山建立栅寨,并部署了九千人的军队守卫它。城堡下临婆勒川。这时恰逢婆勒川河水暴涨,不能渡河,高仙芝宰杀牲口祭婆勒川,命令士兵携带够吃三天的干粮到河边集合,士兵不很相信能渡河。等过了河,才发现旗子没有沾湿,马鞍没有沾水。唐军已经排列成阵,高仙芝大喜,告诉边令诚说:“假使刚才我正在涉河的时候,贼人攻击我军,我们就全都会死掉了。现在我们已经过河并排列成阵,这是上天给机会让我们歼灭他们啊。”就登山挑战,时间还没到正午,就打败了敌军。攻下了敌军的城堡,斩敌军首级五千级,生擒敌军一千人,夺得战马一千多匹,衣服物资器物甲仗以几万计算。
    高仙芝想就此再深入敌境,边令诚害怕,不肯继续前行。高仙芝留下瘦弱的士兵三千人,让他带着守卫城堡,于是带领军队继续前行。三天后,大军过了坦驹岭。坦驹岭十分险峻,下岭有四十里的路程。高仙芝担心士兵害怕山势太险不敢前进,就事先暗暗派遣二十个唐军骑兵,穿上阿弩越胡人的衣服来迎接唐军。高仙芝事先告诉部下将校说:“阿弩越胡人会来迎接我们,我们没有什么担心的。”到了下山的路口,士兵果真不肯下山,说:“您要驱使我们去哪里?”恰好那二十个骑兵到了,这些骑兵说:“我们阿弩越胡人来迎接大军,我们已经砍断娑夷桥,断绝跟吐蕃的关系了。”高仙芝立即假装十分高兴,命令士兵全部下岭。娑夷河,就是弱水。已经走了三天,阿弩越胡人真的来迎接大军。第二天,到了阿弩越城。高仙芝派遣将军席元庆带领精锐骑兵一千人先去小勃律,对小勃律国王说:“我们不打算要你的城池,我们只是想借路到大勃律去罢了。”城中的大头领都是吐蕃的心腹,高仙芝秘密命令席元庆说:“要是那些头领逃跑的话,你只管拿出诏书(以皇帝诏书的名义)叫他们回来,然后拿彩帛赏赐他们,等我到了,就将他们全都绑了来等待我处置。”席元庆按照他的话做了。高仙芝到了后,将那些头领全部处斩。小勃律国王和他的妻子逃到山洞中躲藏起来,唐军抓不到他们。高仙芝晓喻招降他们,国王才出来投降。于是彻底征服了他的国家,并急忙派遣席元庆砍断娑夷桥,当天傍晚,吐蕃军队就到了,但不能过桥。桥的长度大概是射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需要花一年的功夫才能重新修好。八月,高仙芝带着小勃律国王和他的妻子从赤佛道回到连云堡,与边令诚一起班师,于是西域各地七十二国的胡人都被震慑住了,主动归降亲附唐朝。

 


陕西蔺店高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殁者则赙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禹荐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①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②,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摘自《后汉书·卷二十七》)

【注】①君房:侯霸的字。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萧育曾举荐朱博,后两人有仇怨。这两个例子说明未能善终的朋友很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候勤者而劳之                       劳:劳作

B.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               洽:和谐

C.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           见:我

D.交道之难,未易言也                 易:容易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丹乐善好施的一组是()(3分)

①殁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②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

③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           ④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      

⑤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   ⑥令寄缣以祠焉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丹家道殷实,钱财富足,他隐居乡里修身养性,乐善好施。在他的资助和督促下,乡民们竞相互作表率,勤勉劳作,日子富裕起来。

B.王丹济勤不济懒,那些懒惰的人为此深感羞愧,于是加倍努力自我激励。王丹长期乐善好施,全乡邑受其影响,民风极为纯朴。

C.王丹正直高洁,厌恶豪强。和他同郡的河南太守陈遵自以为名气大,想和王丹交朋友,王丹拒不答应。对大司徒侯霸,王丹也是如此。

D.王丹的儿子有位同学家在中山,父亲去世,儿子要去吊唁,王丹为此打他。王丹认为,朋友不宜走得太近,太近了最终不会有好结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5分)

译文:                                                                         

(2)“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3分)A (劳 :慰劳。)

 

5.(3分)B(②说的是河南太守陈遵的事;⑤王丹给办丧事的人送一点礼,这是人情方面的事;⑥王丹儿子的同学死了父亲,王丹让儿子寄些缣帛表示吊唁。这三项均与王丹“乐善好施”无关)

 

6.(3分)D(王丹认为“全之者鲜矣”,能够交到底的好朋友很少,而并非好朋友走得太近了最终不会有好结果。)

 

7.(10分)(1)(5分)那些轻浮狡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为害乡里的人,王丹就告诫他们的父兄,要对他们严加责罚。             (共5分,译出大意给2分,“其”“ 晓”“黜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你自己跟我断绝交往,为什么把我想得那么浅薄呀?”不给他安排饭菜来处罚他,仍然像过去那样对待他。             (共5分,译出大意给2分,“自绝”“ 薄”“ 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王丹,字仲回,是京兆下邽人。汉衰帝、汉平帝时在州郡做官。王莽篡政时期,接连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他积存了很多钱财,隐居乡里修身养性,乐善好施。每年农忙时就把酒菜用车拉到田间,等待那些劳作的人来到田间就慰劳他们。那些懒惰的人因为得不到王丹的资助而感到羞耻,于是都加倍努力自我勉励。乡民们竞相互作表率,从而富裕起来。那些轻浮狡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为害乡里的人,王丹就告诫他们的父兄,要对他们严加责罚。对死去的人王丹就提供办丧事所需的财物,并且亲自操办。那些家里死了人而无钱办丧事的,都等着王丹给他们办,乡邻们(这样做)都习以为常了。(王丹)乐善好施十几年,整个乡邑风气十分和谐,民风极为纯朴。

王丹天性正直高洁,厌恶豪强。当时,和王丹同郡的河南太守陈遵是关西的豪杰。他的友人死了父亲,陈遵帮助他料理丧事,资助了很多财物。王丹却只拿着一匹缣,放在主人面前,说:“这匹缣,是我家自己织的!”陈遵听了露出惭愧的神色。陈遵自以为名气大,想和王丹交友,王丹拒不答应。适逢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缺乏军粮,王丹率领宗族献上二千斛粮食。邓禹举荐王丹担任左冯翊,王丹以有病为借口不到职,(朝廷)只好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家了。后来他被征召担任太子少傅。当时,大司徒侯霸想跟王丹交友,等到王丹被征召入朝做官时,侯霸派儿子侯昱在路上迎候。侯昱在车下迎接下拜,王丹下车答礼。侯昱说:“家父想跟您结为朋友,你为什么礼拜我呢?”王丹说:“君房说过这话,但我没有答应他呀。”

王丹的儿子有一位同学死了父亲,他家在中山,儿子跟王丹说要去吊唁。儿子和同伴将要出发,王丹生气地打了他,让他寄些缣帛表示哀悼就行了。有人问他选样做的原因,王丹说:“与人打交道的难处,不容易讲清楚啊!世人都称颂管仲、鲍叔牙的友谊,其次是王吉、贡禹。但张耳、陈余最后兵刃相见,萧育、朱博最终也反目为仇,所以我知道朋友能够交到底的很少啊! ”当时的人都信服他的话。有位门客当初向王丹推荐了一位士人,王丹于是把那位士人选拔出来向朝廷举荐,后来那个被举荐的士人犯了罪,王丹因为受牵连被免去官职。那门客又惭愧又害怕,就跟王丹断绝了来往,而王丹始终没说什么。不久王丹又被征为太子太傅,于是他把那门客叫来对他说:“你自己跟我断绝交往,为什么把我想得那么浅薄呀?”不给他安排饭菜来处罚他,仍然像过去那样对待他。王丹后来退休了,死在家中。

 


山西山大附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除马邑郡丞         除:担任

B.执靖将斩之           执:捉住

C.王者之师,义存吊伐   吊:慰问,安抚

D.突利可汗不虞于靖     虞:欺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①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乃度岭至桂州            ②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①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④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刻,结果使很多敌人主动归降。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3分)

答:                                                   

②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4分)

答:                                                  

③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3分)

答:                                                  

【参考答案】

4.D(虞:意料,预料)

5.C(都是连词,相当于“于是”“就”。A中两个“而”分别表示转折和承接关系;B中两个“以”都是连词,分别是表示目的和因果关系;D中两个“其”都是代词,第一个是“他的”的意思,第二个是“他”的意思)

6.D(①②不是直接体现,③不能体现。)7.D(唐太宗的意思是李靖要超过李陵很多,而不是相媲美)

参考译文:

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他的舅舅是韩擒虎,号称为名将,每和李靖谈论兵法,没有不称赞他好的时候,抚摸着他(的头)说:“可以和他谈论孙、吴的兵法的,只有这个人。”开始的时候在隋朝做长安县功曹。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都称赞他。杨素曾经摸着他的座椅对李靖说:“你最终应该坐到这里。”

在隋朝大业末年,授予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路过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

贞观四年,李靖又上奏十条计策来对付萧铣,高祖听从了他的意见,萧铣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这时才从江南征调人马,果然调集不到。李靖打败了他的勇将杨君茂、郑文秀,俘虏带甲的士卒4000多人,又率领军队包围萧铣所居城堡。萧铣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现象。

当时诸将都说萧铣的将士与官军以死拒战的人,罪行严重,应抄没他们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李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吊民伐罪。人家投降了还要抄没他们的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没有那样做。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争着归降的。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封为永康县公。李靖于是度过五岭来到桂州,派人分路招抚各部落。部落大首领冯盎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都派人来请降。李靖秉承皇帝的意旨授予他们官爵。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军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议论纷纷:“唐军如果不是全国军队都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突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仅仅一个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才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陆,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

8、①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关键词:若、时、必、以)(3分)

②投降了还要抄没他们的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关键词:降、籍、救焚拯溺、义)(4分)

③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陆,最后攻克了定襄。(关键词:卿、以、虏庭、克复)(3分)


四川龙台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颁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               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苦:痛苦

    C.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             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去焉                     去:离开,离去

9.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                   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5分)

         译文:                                                                   

    (2)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8.B(苦:怨恨)

9.C(③句是任嚣的担心,⑥句是割据自立后的事,且指高后,而非赵佗。)

10.B(是赵佗攻占了长沙边邑数县。)

11.(1)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大道,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得分点:兵、绝、会各1分,句意2分)

    (2)汉高祖已经平定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得分点:为、中国、释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并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想建军队,象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士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靠,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有几千里,还有很多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王,可以建立国家。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溪关一带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赵佗逐渐按律令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

    高后时代,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馋臣的意见,把蛮夷视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擅加尊号,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正遇上暑天潮湿的气候,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死去,汉军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他的领地从东到西长达一万余里。赵佗竟然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汉朝地位相等。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我又闻龙可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人主亦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每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秦。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

8、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为当时称美                称:称道

B非朕独私于行能者            私:有私心

C臣职当修起居注              当:掌管

D但全无令誉                  令:美好

9、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意思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朕令举行能之人          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③非当今损于百姓         好世俗之乐耳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唐太宗鼓励他不要 辜负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 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希望他们经常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

C、杜正伦接受了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然而毫无效果,杜正伦只好把皇帝的原话告诉太子,以期太子能够思过悔改,太宗因此大为恼火,认为他处事不当。

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最后落得个“配流州”的结果。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2分)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译文:                                                        

(2)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文:                                                        

(3)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译文:                                                         

(4)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译文:                                                        

【参考答案】

8、 B(偏爱)

9、 C (现在/如果;只是)

10、A(不要辜负唐太宗的举荐)

11、(1)大王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2分)

(2)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2分)

(3)所以就暂时让你离开我的身边而去辅助太子。(2分)

(4)希望他害怕,或许会回到善良。(2分)


四川绵阳实验高中2011届第二次月考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如也。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的车驾。

8、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       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 .见路马必式焉          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语迟钝,寡言。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万石君之谓邪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C.①若能从我乎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①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        ②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端庄有礼,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说的。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心里。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11 、将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6分)

 

 

②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4分)

 

 

 

【参考答案】

 

8.A(“趋”应理解为“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9.C(A项中“之”,①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的“因”,①通过,经由;②乘,趁机。C项中的两个“若”都是人称代词“你”。D项中的“以”,①因为,②在)

10.A(A项中官至“大中大夫”是孝文帝时的事情,与汉高祖无关)

11.  ①孔子有句话,“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努力”,恐怕就是说的“万石君”这样的人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峻却能成功,不苛刻即能使局面安定。这可以说是努力按照孔子说的标准去做了。

   ②子孙有错误,不责备,(但是)不上正座,面对食案不吃饭。


四川棠湖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太祖临兖州,辟昱,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名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选自《三国志·程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出城西五六里止屯                 屯:驻扎

    B.君,民之望也                     望:敬仰,此处作名词,敬仰的人

    C.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相:帮助,辅助

    D.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表:表扬,表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             毕礼而归之

    B.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           吾定绍,将加兵于岱

    C.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D.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阿县丞王度叛乱,县令奔逃。程昱派人侦察情况,与薛房用计诱导民众,找回县令,防守县城,最终打败了王度。

    B.兖州刺史刘岱遭受公孙瓒的威胁时,程昱劝说刘岱不要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认为刘岱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是舍近求远的危险举措。

    C.程昱到范县后,对县令靳允动之以情,晓以大义,分析利害,靳允深受感动,坚定了守城信心。程昱趁此良机,让靳允杀死氾嶷,将军队和守城之权交给了靳允。

    D.程昱是三城防守的中流砥柱,其他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靳允听从程昱劝说,冒着亲人被杀的风险,一心守城,东阿县令枣祗率吏民拒城坚守。兖州府从事薛悌也与程昱出谋划策,三城吏民团结一心,共度危机。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5分)

 

 

      (2)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5分)

 

【参考答案】

8.解析:D(表,作动词,上表推荐)

9.解析:A(A组都作连词,表顺承,可不译;B组都作介词,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后者引进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C组前者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后者作可译为“带领”;D组前者为助词“的”,后者作代词)

10.解析:C(“让靳允杀死汜嶷,将军队和守城之权交给了靳允”与原文意思不符,应是“靳允杀死汜嶷后,回来部署军队加强了城防”)

11.翻译(1)解析:这只不过是想抢劫些财物,并没有使盔甲坚固使兵器锋利的攻打和坚

守城池的壮志啊。(“虏掠”1分,“坚”和“利”的使动用法各1分,大意2分。)

   (2)解析:这与违背忠义顺从恶人以至母子双亡相比,哪一个更好昵?希望您仔细考虑

这件事!(关键词“孰与”“唯”“详”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人。黄巾起义时,县丞王度反叛响应,焚毁仓库。县令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与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程昱派人去观察王度那里的形势,发现王度得到一处空城却无法防御,出城在城西五六里处驻扎。程昱对县中大户人家薛房等人说:“现在王度虽然得到了城池,却不能据守,他们的情况可想而知,这只不过是想抢劫些财物,并没有使盔甲坚固使兵器锋利的攻打和坚守城池的壮志啊。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率领大家返回城中坚守呢?而且城墙高大厚实,城中粮草充足,现在如果回去找到县令,一起坚守,王度肯定不能支撑多久,便可一攻即破了。”薛房等人认为他说得对。但其他官吏和百姓不肯听从,说:“贼兵在西面,我们只有向东去才安全啊!”程昱对薛房说:“愚蠢的百姓不可与他们谋划什么大事。”随后秘密派遣数十骑兵在东山上举着旗帜,让薛房等人看到,大声喊叫“土匪来啦”,随即下山奔向县城,官吏百姓争相跟随,找到县令,就一起守城。王度等来攻城,攻不下,想要离开。程昱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快速出击,王度等人大败而逃。东阿县城因此得到保全。

    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和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他的妻儿住在刘岱那里,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骑兵援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孙瓒出现不合。公孙瓒打败了袁绍的军队,接着派人告诉刘岱,让他遣返袁绍 妻儿,与袁绍绝交。另外敕令范方:“如果刘岱不遣返袁绍妻儿,你就带领骑兵返回。待我平定袁绍后,就发兵向刘岱开战。”刘岱连续数日(与谋士商议)没有拿定主意,这时候,别驾王彧对刘岱说:“程昱很有计谋,能决断大事。”刘岱于是召见程昱,向他询问对策,程昱说:“如果放弃袁绍的救援而寻求公孙瓒的远助,就是常说的向越地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啊。公孙瓒不是袁绍的敌手。虽然现在打败了袁绍,但是最终要被袁绍擒住的。如果你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考虑长远谋略,那你终究要失败的。”刘岱听从了他。范方带领他的骑兵返回,还没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上表举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推辞。

    太祖曹操到了兖州,征召程昱,任命他为寿张县令。太祖征讨徐州,让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人投降吕布,各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范县、东阿没有变动。吕布军中投降过来的人,说陈宫正要带兵攻取东阿,又让氾嶷攻取范县,官吏百姓都很恐慌。荀彧对程昱说:“现在兖州整个反叛,只有这三座城池了。陈宫等人以重兵逼临城下,如果没有结交其心的人,这三座城池也必发生变动。您是百姓敬佩的人,如能回城劝说他们,大概是可以成功的!”程昱于是归返,访问范县,劝说县令靳允说:“听说吕布拘捕了您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这是孝子所绝对不能容忍的!现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定会有著名于当代的有能力平息天下之乱的人出现,这是聪明的人应该审慎选择的。吕布粗鲁而六亲不认,刚愎自用而蛮横无礼,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陈宫等人以势利大小暂时合作,不能帮助您的。他们兵士虽多,最终必定不会成功。曹使君杰出的智慧韬略世所稀有,几乎可以说是上天所授。您一定能固守范县,我将守住东阿,这样,像田单那样的收复失地的功劳就可以建立了。这与违背忠义顺从恶人而导致母子双亡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靳允流着眼泪说:“我不敢有另外的心思。”这时氾嶷已经在县里,靳允于是去见氾嶷,埋伏兵士刺杀了他,回去指挥兵士守城。程昱又派骑兵堵住仓亭渡口,陈宫来到,不能渡河。程昱到了东阿,东阿县令枣祗已经率领官吏民众,拒城坚守。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共同谋划,终于保全了三城,等待太祖。太祖回来后,握着程昱的手说:“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就无处可归了。”于是上表推荐程昱担任东平相,驻扎在范县。

 


云南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恶;厌恶

    B.不出闾巷而售者                   售:买入

    C.吾请令公厌事可乎                 厌事:担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行道:推崇道义

9.下列各项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犀首见之                         夜驰之沛公军

    C.愿谒行于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吾为事来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忠且见弃,轸不见楚何归乎?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参考答案】

8.C    9.A    10.C

11.参见译文

    陈轸是个游说之士。他与张仪同为秦惠王做事,都受到重用,二人常常争宠。张仪向秦惠王讲陈轸的坏话说:“陈轸携带大量钱财随时出使于秦、楚两国之间,本应搞好两国的邦交。现在楚国井没有对秦国更亲善,却对陈轸很好,这是因为陈轸替自己打算多丽替大王想得少的缘故啊。而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投奔楚国,大王为何不让他离开呢?”惠王问陈轸道:“我听说你想要离秦投楚,有这回事吗?”陈轸答道:“有。”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被证实了。”陈轸说:“这件事不单是张仪知道,连路上的行人也尽都知道。过去伍子胥对他的国君忠心,因而各国诸侯争相拉他到本国为臣;曾参对他的双亲孝敬,因而各家父母都希望让他作为自己的儿子。所以被卖的仆妾不用走出家门街巷便被买去的,就是好仆妾;被丈夫抛弃的妇女能再嫁在本乡本里的,那是好妇人。现在如果我对我的国君不忠心,楚王又怎么会拿我做忠臣看待呢?忠心尚且被抛弃,我不往楚国又投奔何处呢?”秦惠王感到陈轸的话说得对,于是便很好地对待他。

陈轸在秦国住了一年,秦惠王终究任用张仪为相国,于是陈轸投奔楚国。楚国并没有重用他,却派他出使秦国。陈轸路过魏国时,想要看望犀首。犀首推辞不见。陈轸说:“我是为要事而来,你不见我,我就要离开这里了,不能等到其它日子。”犀首便会见了陈轸。陈轸问:  “你怎么喜欢饮起酒来了呢?”犀首答说:“没有事啊。”陈轸说:“请让我使你的事情多起来,行吗?”犀乎闾道:“怎么办呢?”陈轸说:“魏相田需邀约各国诸侯合纵联盟结好,楚王持怀疑态度而不相信他。你去对魏王说:'我与燕.赵两国的国君有旧交,他们多次派人来对我说“你闲着没事怎么不来见见面”,我希望到他们那里去拜见一下。魏王即使同意你,你也不必多要车辆,只需把三十辆车子摆在庭院内,公开说要到燕、赵两国去。”燕、赵两国的在魏国作客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忙飞车禀告各自的国君,两国都派人到魏迎接犀首。楚王闻知此事大怒,说,“魏相田需来与我结约,而他们的犀首却前往燕、赵两国,这分明是欺骗我啊!”楚王愤怒之下,不理会田需的建议,齐王听说犀首去北方,也派人把国事托付给他。犀首于是启程,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都归犀首决定。陈轸于是到了秦国。


浙江菱湖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①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②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 候:哨兵,侦察兵。②胥:等待。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军鼓噪勒兵                 勒:统率,率领   

B.秦伐韩,军于阏与             军:军队 

C.赵奢曰:“内之”              内:通“纳”     

D.秦人不意赵师至此             意:料想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召乐乘而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有以军事谏者死           不赂者以赂者丧

D.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军纪严明,军中有一个侦察兵建议火速援救武安,违反了赵奢发布的军令,结果被赵奢处死。

B.赵奢率领军队离开国都三十里就不前进,只忙于增筑堡垒,军中有人议论阏与将会被秦国吞并。

C.赵奢深知“兵贵神速”,在迷惑秦军获得成功后,就立即下令全军卸去甲衣,快步前进,两天一夜便赶到了前线。

D.由于取得了阏与一战的胜利,赵奢深受赵王信任,从此,与廉颇、蔺相如的地位相等。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参考答案】

16.B(军:动词,驻扎)

17.B(A 代词,之/兼词,于之;B均为承接;C拿/因为;D 代词/代词,这)

18.B

19.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20.略。

译文:

赵奢是赵国田部的一个收税的小官。

秦国攻打韩国,驻军在阏与。赵王召集廉颇问计:“可以救援韩国吗?”廉颇回答说:“路险绵长,很难救援。”赵王又召来乐乘问这件事怎么办。乐乘的回答像廉颇的一样。又召来赵奢问计,赵奢回答说:“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是骁勇者胜利。”于是任命赵奢为大将,救援韩国。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拿军事上的事情来劝说的就处死。”秦军驻扎武安西面,秦军击鼓呐喊训练军队,武安的屋瓦全给呐喊声震动了。军中有个侦察人员说赶快救援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了二十八天不仅不向前进发,反而加固了防守工事。秦军的奸细偷偷进来,赵奢好好款待了他,并把他送走了,秦军奸细回去报告了秦军将领,秦军将领非常高兴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却驻军不走,还增修营垒,阏与不是赵国的了。”

赵奢送走了秦军的奸细后,就命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前进,两天一夜就到了,命令擅长射箭的军士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刚扎好营,秦军听说了,倾巢而来。军士许历用军事的问题请示赵奢,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军想不到赵国军队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气势一定很盛,将军您一定要集中更多的兵力来等待他们。不这样,一定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你的指教。”许历说:“(如失败)我情愿接受斧质的刑法。”赵奢说:“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许历又劝谏说:“先占领北山的军队将得胜,后来的一方将失败。”赵奢答应了,立即派出一万人占领北山,秦军果然后来,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领军攻击,大破秦军。秦军大败而逃,于是解除了阏与之围,胜利而归。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地位相同。


浙江台州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恨:遗憾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丽,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既 见 握 手 相 泣 已 而 道 平生 逾 月 不厌 时 谷 年 七 十 有 三 矣 瘦 瘠 多 病 非 复 昔 日 元 修 也。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3分)

 

【参考答案】

17.A(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18.D(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B.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D.介词,表对象,替,给。)

19.C(本文的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

20.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21.(1)(我)埋怨他不听从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要点:恨、奇)

(2)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要点:方、盖、焉)

【译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巢谷幼年跟随父亲学习,虽然人很质朴,却也博学多才。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见参加武举科考的人,很羡慕。巢谷一向力气很大,就放弃原来所学的,置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不久学成,但却没有考中武科。

后来我入朝为官,巢谷在家乡谋生,两人不曾见面。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罢免住在筠州,然后从筠州搬到雷州,再搬到循州。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只有巢谷在眉山扬言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来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见,虽死而无憾了。”我惊喜地说:“他不是现代的人,而是古人啊!”相见之后,握手相对而哭,然后说平生之事,说了一个多月也不觉厌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瘦而多病,已经不是当日的那个元修了。他还要去海南见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止他说:“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子瞻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拦我。”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里,只有数十钱了。我虽然也很穷,还是凑了点钱给他作为路费。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奴隶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以前赵襄子被困于晋阳,智伯率领魏、韩军队用决堤放水的方法围困他。城内水深到要把锅吊起来才可以生火,彼此交换孩子来煮了吃。群臣都散慢了,只有高恭没有忘记礼数。后来赵襄子采用了张孟谈的计策解了三国的围困,论功行赏时,高恭排在首位。张孟谈说:“晋阳之难,高恭没有一点功劳,为什么以他为先?”襄子说:“因为当时大臣们都散慢了,只有他没有忘记君臣之礼,所以我把他排在首位。”巢谷对朋友的义气,实在比得上高恭,只可惜他没碰上襄子,而只是遇到了存宝和我们兄弟。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叫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只能为他立传,改天交给巢蒙。


浙江学军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杨 烈 妇 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忭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注】①李希烈:唐代宗时为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节度留后,唐德宗时为淮宁节度史。建中三年,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建中四年叛唐。十二月,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兵败后,被部将毒死。②高愍女:指作者所作的《高愍女碑》。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俘累其男女           累:抓捕    B.侃率之以乘城         乘:凭借

C.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超:越过    D.与古人不殊也         殊:不同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力不足,死焉,职也      贼气吞焉

B.仓廪皆其积也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C.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    物过盛而当杀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又兵临项城,县令李侃先是“不知所为”,继而又“伤而归”,在妻子杨氏的鼓励下,终于坚定了抗敌之志。

B.在叛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杨氏挺身而出,帮助县令丈夫谋划抗敌对策,激励差吏和百姓抗敌守城,终于取得了项城自卫战的胜利。

C.杨氏向丈夫和差吏、百姓细陈守与不守的利害得失,又让丈夫登城喊话瓦解敌军,关键时刻充分展示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D.作者鞭挞了那 些平时占城聚财、武装驰骋,关键时刻却“弃其城而走”的守御之臣们,借孔子“仁者必有勇”的名言热情赞扬了杨氏。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妇 人 女子 之 德 奉 父 母 舅 姑 尽 恭 顺 和 于 娣 姒 于 卑 幼 有 慈爱 而 能 不 失 其 贞 者 则 贤矣。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3分)

⑵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3分)

【参考答案】

 

17.B。乘,登上 。

18.C。表目的连词。焉,于之;之。其,他们的;自己的。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承接。

19. A。“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有误。

20.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3分)

21. ⑴用重赏的办法来使百姓成为敢于拼死的勇士,事情 一定能够成功。或:用优厚的奖赏来激励敢于牺牲的勇士,事情一定能够成功。令:使,让。(本题3分)

⑵虽然这样,但是任期满后就要离职而去,不像县衙差吏和百姓那样。非若……然:不像……那样。(本题3分)

附《杨烈妇传》 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抓捕这里的男女百姓,到陈州去会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令,叛军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尽了你应尽的职责。假如您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如果不能守住项城,县城就会被叛军占领,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了叛军的储蓄,府库里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物,百姓都成了他们的战士了,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叛军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用重赏的办法来使百姓成为敢于拼死的勇士,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于是把县衙差吏和百姓召集到县府庭院里。杨氏说:“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这样,但是任期满后就要离职而去,不像县衙差吏和百姓那样。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一起献出生命来守卫自己的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军的俘虏呢?”大家都流泪答了,答应一起死守县城。于是杨氏巡行说:“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敌人的,奖给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给他万钱。”募集到数百人,李侃率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杨氏亲自煮饭给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分配公平。杨氏让李侃对敌人喊话说:“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会全力守城战死。即使得到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威风,不如赶快离开,否则白白地失利,没有任何好处!”叛军都笑了。这时有飞箭射中李侃的手臂,李侃因受伤而回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肯固守阵地呢!与他们一起死在城头上,不是要胜过死在家里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个小县城,没有长戟劲弩这样的精良武器,也没有高城深沟这样的坚固城防。叛军气焰嚣张,企图一举吞灭项城,于是那些首领们率领着他们的士兵企图越墙而下。这时,守城的差吏和百姓中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击敌人,还射中了叛军统帅,使他坠马而死。——这个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军失势,于是都逃散了。项城的人没有一个伤亡的。

刺史把李侃守项城的功劳上报给了朝廷,朝廷下诏提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县令。杨氏现在还在人世。

妇人女子的美德,在于侍奉父母公婆,竭尽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弱小的孩子有慈爱之心,并且能不失贞节,这样的人就是贤女了。懂得行军布阵的战术,明白进攻防守、勇武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都难以做到的。自从国家兵祸产生以来,朝廷就注重表彰那些守御之臣。他们凭借着坚城深池的险要,储蓄的东西堆积如山,物资财富像原来一样丰足充裕,戴盔披甲背着弓箭来回奔驰的人,不知有多少。他们自称勇士却不能打仗,自称有才智却不能守城,自称忠心却不能效死,弃城逃跑的人,有啊。那是些什么人啊!像杨氏,只是个妇女啊,孔子说:“仁者必有勇。”杨氏当得起这句话了。

评论说:人们的通常观点,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更何况后代!等到出现了,和古人也没有什么差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又比她们强多少?我担心她们的事迹被湮灭而得不到流传,所以叙述下来,并打算告诉给写史书的官员。

 


浙江瑞安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朱熹传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会浙东大饥,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常病经界不行之害,乃访事宜,择人物及方量之法上之。有旨先行漳州经界。庆元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明年卒。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注】①蠲juān:免除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格:规定

    B.常病经界不行之害     病:忧虑

    C.申乞致仕,明年卒     致仕:退休

    D.以研穷圣贤之经训     训:教训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所至人不及知         间以诗记所遭

    B.悉厘而革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仕于外者仅九考       今者项庄拔剑舞

    D.豆饭藜羹,率与之共   蜩与学鸠笑之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熹主持南康军时,正值当地发生严重旱灾,朱熹很重视救灾措施,百姓大多得以活命。

    B.浙东大饥荒时,朱熹单车独行,外出考察百姓疾苦。州县官员害怕受到惩罚,就有人毁谤朱熹政务荒疏。

    C.朱熹家境一向贫寒,以致常常断粮,学生从远方来求教,他只好与学生共食粗劣的食物。

    D.朱熹为学强调敬事上天,加强自我修养。死后,朝廷把他注释的“四书”定为学校的教材。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2)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参考答案】

17.D训:解释

18.A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       B.表承接/表递进  C.代词,…的时间/时间名词后表提顿    D.介词,和/连词

19.                  B.“州县官员害怕受到惩罚,就有人毁谤朱熹政务荒疏”错,应是“有的不惜弃官离去”。

20.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断对一处给1分,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1.(1)(朱熹)写信给其他州郡长官,(要求)召集米商,免除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译对大意1分,“移书”1分,“辐凑”1分)(2)常常向别人借贷才能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译对大意1分,“称贷”1分,“介”1分)

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的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抗灾救民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奏请皇上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当时又正赶上浙东发生打饥荒,朱熹被改任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他当天就独自前往赴任,并立即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州县的官员害怕他的严峻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灾救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作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说:“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光宗即位后,朱熹调任漳州知州。他上奏章请求免除漳州属县的无名杂税七百万贯。又认为当地的风俗不合礼仪,采录古代丧葬嫁娶的礼仪,公布于众,让人们熟知,并命令父老讲解,用来教导子弟。朱熹还常为经界法不能实施忧虑,他认真考察有关事宜,选拔人才,制定丈量土地的方法,写成奏章上报给朝廷。皇上降旨,让他先在漳州实行经界法。庆元四年,朱熹因年近七十,请求辞官,第二年去世。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九年,朝中做官才四十天。朱熹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需向别人借贷才能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理”以获得知识,反过来亲自实践所获知识的实际效用,而把敬事上天作为修行立德的途径。他曾经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与学生的问答有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浙江西湖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18分)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传》《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与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因春水生,淮水暴涨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魏将)杨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将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   (《梁书·卷九》,有删节) 

1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宗导入山道      导:引领   B.击魏洲上军尽殪    殪:杀死

C.英自东岸弃城走    走:逃跑   D.虽公卿无所推      推:推荐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伏尸相枕       则噪而相逐            B.乃驰骑四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因春水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皆以意造焉     以勇气闻于诸侯

1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酷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像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后论功却被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D.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16.用斜线(/)给下列文字断句。(3分)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17.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

(2)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淮水为之不流。

【参考答案】

13.D推:推重(尊崇)    14.D

15.C(“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不符合原文。原文是魏将杨大眼抵挡不住,于是在西岸烧营后撤。)

16.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参考译文: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县人。父亲曹欣之,在宋做官,位至徐州刺史。曹景宗年少时就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经常和几十个少年一起在沼泽中追逐獐鹿等野兽。每当大家骑马追赶鹿,鹿和马搅和在一处时。景宗就在人群中射鹿。大家都担心射中马蹄,结果鹿应箭倒毙。景宗以此为乐。景宗尚未成人的时候.父亲欣之在新野派他出州远行,他仅骑一匹马带着几个人,在路上突然遇上数百个南蛮盗匪,团团围住了他们。景宗身带一百多支箭,每支射杀一个南蛮,蛮匪于是只好逃散,景宗于是以胆大闻名。他酷爱读史书,每当读到《穰苴传》和《乐毅传》,总是放下书卷叹息说:“大丈夫就应当这样!”  

建武四年,他随太尉陈显达往北围攻马圈城,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攻克马圈之后,显达论功行赏,把景宗排到了后面,景宗退居一旁毫无怨言,北魏孝文帝率大军浩浩荡荡开来,显达夜里出逃,景宗领着众人进入山间小道,显达父子因此保全了性命。  

建武五年,北魏中山王拓跋英进攻钟离,把徐州刺史昌义之围在城中。武帝诏令景宗统领各路人马增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也参加增援,受景宗调度。这之前,诏令景宗等人预先装置好高高的战舰,使得和魏军桥梁相齐。这是从火攻的需要考虑的。命令景宗和韦睿各攻一座桥,韦睿攻南边的,景宗攻北边的。建武六年三月。由于春水发生,淮河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派遣部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人乘舰登岸,攻击洲上城垒外的魏军,将他们全部消灭。景宗命令各路大军再擂鼓呐喊,蜂拥攀登魏军各座城垒,喊杀声震天动地,魏将杨大眼在西岸纵火烧营,拓跋英从东岸弃城逃跑。各营垒纷纷土崩瓦解,魏军都抛弃武器和铠甲,争相过河而掉进水里淹死的人达十多万,淮水都因尸首阻塞而停止流动。景宗命令主将马广追击杨大眼,追了四十多里一直到渡水上。沿途魏军尸首相枕。昌义之也从城里出来追击拓跋英直到洛口。拓跋英只身单骑逃进粱城。沿淮河一百多里,魏军尸骨遍地。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景宗于是将搜到的一万多人,上千匹马.送上报捷献功。  

景宗为人自负好胜,每当写文书,碰到不知道的字,不去问人,而是臆造,即使公卿大夫也不推重,因为韦睿年长,而且是州里的名流,景宗只对他特别敬重。同赴皇帝宴会,也向他躬身表示谦逊。武帝因此而赞扬景宗。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重庆南开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日:“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日:“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日:“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琏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日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肉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雅有经国之才                   雅:一向。

    B.皆称朕意    称:符合。

    C.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加:超过。

    D.遂其所尚                         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魏征“坦率耿直”的一组是                     (   

    ①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②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③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④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⑤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⑥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⑤⑥         D.④⑨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与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C.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2分)

自 其 逝 也 虽 过 莫 彰 朕 岂 独  有 非 于 往 时 而 皆 是 于 兹 日故 亦庶 僚 苟 顺,难 触 龙 鳞 者 欤。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来源:学科网ZXXK]

①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4分)

译文:                                           

②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8.D项,“遂”这里是动词,解释为“成全”。

9.A项。

10.C项。A项“一开始”不正确;B项“假托生病”错误;D项“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文中只是说“辍其材为造”。

11.(1)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2)①你难道没有看见黄金(金属)在矿石中,怎么值得珍贵呢?好工匠锻冶做成器具,就被人们当做(视为)宝贝。

得分点:“独”“何足”“为……所”,每句一分。

②从这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有不对的地方(错误),就直接说出,不要隐瞒。

得分点:“斯”、“已”通“以”、“乃”你们的、“是非”偏义复词,侧重于“非”。

文言文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内黄。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太宗昕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

    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看深远,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珐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努,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珍贵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把自己比作金,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昵?”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皂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裤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掉,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

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予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r献今以后,各自’荩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

 


重庆八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公孙鞅(即卫鞅、商君)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悒悒:闷闷不乐的样子。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

    C.而循礼者不足多                   多:赞扬

    D.舍人无验者坐之                   坐:使……获罪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学者溺于所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②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D.①其后民莫敢议令                 ②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B.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1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3分)

译文:                                                                  

                                                                                  

②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3分)

译文:                                                                  

                                                                                    

③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2分)

译文: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有大略者不问其短

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

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参考答案】

8.B(中意,这里讲做使动用法,使我们君王中意。)

9.A(A均为通过、经由的意思;B介词,在/介词,从;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D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自己的或他们的。)

10.B(“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11.① 何况贤明的国君,每个(希望)等到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大业呢?(3分)

(一句一分,当句有任何错不得分。第一句重点“且”,翻译成“何况”、“ 况且”均可;第二句要翻译出君王要在“自己在位”是名扬天下的意思,可采用意译;第三句重点词“安能”、“以”,分别翻译成“怎么能”、“用来”。)

②智慧的人制定法律,愚蠢的人被法律限制;贤能的人更改礼制,不才的人被旧礼制拘束。(3分)

(每翻译错一句扣一分,直至三分全部扣完。第一句重点“者”,翻译为“……的人”;第二句重点“焉”,翻译为“于之”,“于”字表被动;第三句重点“更”,翻译为“更改、改变”;第四句重点“不肖”,翻译为“不才、不贤能”。)

③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或:法令在民间施行了满一年,到国都说初行的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人数以千计。(2分)

(一句一分,当句有任何错不得分。第一句重点“期年”,翻译成“一年”、“满一年”均可;第二句难点在“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为定语后置句,但考虑到不翻译做定语后置句意仍通顺,所以此处二种翻译均可,其中“之”,翻译成“到”、“往”、“去”均可。)

    (2)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每断对两处得一分,断对三处仍为一分,只断对一处不得分;除去必断的四处, 在明显不该断句的地方断句的意图蒙混过关者,不得分。)

(参考译文)

    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秦孝公立即会见卫鞅,交谈政事很长时间,孝公常常打瞌睡,没有听。谈完后孝公对景监发脾气说:“你的那位来客只不过是个无知狂妄之徒罢了,哪配任用呢!”景监因此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五帝之道劝说孝公,他的心思不加理会呀。”五日之后,卫鞅又要求孝公接见自己。卫鞅又进见孝公,谈得比前次更多,然而没有中孝公的意。谈完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三王之道劝说孝公,而他听不进。请求再一次召见我。”卫鞅再一次进见秦孝公,孝公觉得好而没有采用。谈完后卫鞅离开。孝公对景监说:“你的那位来客好,可以同他交谈了。”卫鞅说:“我用霸道劝说孝公,他的意思要采用了。如果再召见我,我知道该说什么了。”卫鞅果然又进见秦孝公。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膝盖在席上直往前挪动。交谈了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用帝王之道达到夏、商、周三代盛世来劝说国君,可国君说:'时间太长,我没法等待。况且贤能的君主,都在自身就扬名天下,哪里能默默无闻地等待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之业呢?’因此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但这样就难以同殷、周的德治相比拟了。”

    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那些有过人举动的人,本来就会被世浴所非难;有独到见识的谋划者,必定会被百姓所讥讽。愚蠢的人对已经完成的事情都感到困惑,智慧的人对没有发生的事情都能预见。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创始,只可以同他们欢庆事业的成功。讲论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征询民众。因此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甘龙说:“不对。圣人不改民俗而施教,智者不变法度而治国。依照民俗而施教,不费气力就会成功;根据成法而治国,官吏习惯而百姓平安。”卫鞅说:“甘龙所说的话,是凡夫俗子的言论。常人苟安于旧习俗,学者局限于所见所闻。用这两种人当官守法是可以的,但不是与之探讨成法之外事情的人,三代不同礼教而成就王业,五伯不同法制而建立霸业。智慧的人制定法律,愚蠢的人受制于法律;贤能的人更改礼教,无能的人拘泥旧礼。”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能改变法度;没有十倍的功效,不更换器具。效法古代没有过失,遵循旧礼没有邪恶。”卫鞅说:“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

    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百姓勇敢为国作战,害怕私人斗殴,城乡大治。秦国百姓中当初说法令不适宜者有来说法令适宜的,卫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教化的人”,全部迁居到边境城堡。此后百姓中就没有人敢于议论法令了。

    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帮人告发商君要谋反,国君就派出官吏逮捕商君。商君逃亡到边关之下,打算住客栈。客栈的人不知他是商君,说:“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通行证件的人要判罪。”商君喟然叹息道:“唉,制订法令的弊端竟然到了这种地步!”离开秦国前往魏国,魏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印而大败魏军,拒绝接纳。魏国有人说:“商君,是秦国的盗贼。秦国强大而他的盗贼进入魏国,不遣返,是不可以的。”于是将商君送回秦国。商君再次进入秦国,便直奔封地商邑,与其党徒调动邑中军队往北攻击郑邑。秦王派兵攻打商君,在郑邑池杀死他。秦惠王车裂商君尸体而示众,说:“不许再有像商鞅这样的造反者!”于是又杀灭商君的家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