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熔模铸造的铸件缺陷分析与防止

 杨林个人图书馆 2011-10-19

熔模铸造的铸件缺陷分析与防止

 

1 铸件尺寸超差

1)模料及制模工艺对铸件尺寸的影响

熔模尺寸偏差主要由于制模工艺部稳定而造成的,如合型力大小、压蜡温度(压蜡温度越高,熔模线收缩率越大)、压注压力(压注压力大,熔模线收缩率越小)、保压时间(保压时间越长气收缩越小)、压型温度(压型温度越高,线收缩也越大)、开型时间、冷却方式、室温等因素波动而造成熔模尺寸偏差。

2)制壳材料及制壳工艺对铸件尺寸的影响

型壳热膨胀影响铸件尺寸。二型壳热膨胀又和制壳材料及工艺有关

3)浇注条件对铸件尺寸的影响

浇注时型壳温度、金属液浇注温度、铸件在型壳中的位置等均会影响铸件尺寸

为防止铸件尺寸超差,应对影响铸件尺寸精度的众多因素都加以重视,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及加工工艺,以稳定铸件尺寸。

2 铸件表面粗糙

1)影响熔模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熔模表面粗糙度与所有压型表面粗糙度、压制方式(糊状模料压制或液态模料压制)和压制工艺参数选择有关。

 

糊状模料压制

液态模料压制

压型表面粗糙度Ra(μm)

熔模表面粗糙度Ra(μm)

压型表面粗糙度Ra(μm)

熔模表面粗糙度Ra(μm)

0.012

1.6

0.012

0.025

0.20

1.6

0.025

0.050

1.6

3.2

0.100

0.100

3.2

6.3

0.20

0.20

1   压型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2   压制方法的影响

3   压制工艺参数的影响

2)影响型壳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涂料不能很好地与熔模润湿

2)面层涂料粉液比嵌、型壳表面不致密

在熔模表面粗糙度合格的条件下,型壳表面粗糙度将成为影响铸件粗糙度的重要一环

要型壳表面粗糙度嵌,首先应保证面层涂料能很好的润湿熔模,复印熔模;其次,面层要致密,涂层粉液比要足够高(采用双峰级配粉)

配粉是按照一定要求配置的粒度分布合理的粉。该种粉粒度有粗、有细,分布分散,平均粒经适中,能使涂料在高粉液比条件下仍具有适宜的粘度和良好的流动性。

3)影响金属液精确复型的因素

1)型壳温度对金属液复型的因素

2)浇注温度对金属液复型的因素

金属液复印型壳工作表面细节的能力,即充型能力;在此简称为“复型“能力。为使金属液能精确复型,就必须有足够高的型壳温度和金属液温度,并保证金属液有足够的压力头。

提高型壳温度对改善金属液流动能力、复型能力均有良好效果,故型壳温度是予以重视的因素。熔模铸造件用硅熔胶型壳,其焙烧温度达1150-1175℃,型壳出炉后迅速浇注,使铸件轮廓清晰,表面粗糙度嵌。

4)其他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浇注和金属液凝固过程中,因温度较高,铸件表面会氧化,且氧化层不均匀,加上铸件表面金属氧化物有可能与型壳中氧化物作用,促使铸件表面不均匀的脱落,显著地增加铸件表面的粗糙度。

铸件在保护气氛下冷却是得到优质表面的重要一环。

   (如铸件浇注后,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或建立还原性气氛保护下冷却,把防止氧化和防止表面脱碳结合起来,至保护到铸件表面达不到氧化温度为止。表面保护良好的铸件脱壳后其表面呈银灰色、银白色或带彩色的氧化色。)

   另外,清理对熔模铸件的表面粗糙度影响也很大。熔模铸件铸态表面粗糙度本来较低,应使用喷砂清理,或水砂清理方法清理表面。喷砂方法比喷丸清理铸件表面粗糙度好2级以上。用抛丸清理常破坏铸态表面。有条件的采用碱煮、碱爆清理方式来提高铸件表面质量,

降低铸件表面粗糙度。

   总之,影响熔模铸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很多,要执行从原材料、压型到清理一整套严格工艺措施才能降低铸件表面粗糙度。

 

3 铸件表面缺陷

1)粘砂

1)、特征:铸件表面上粘附一层金属与型壳的化合物或型壳材料。又分为:机械、化学粘砂两类

2)、形成原因:2Fe+O2=2FeO

              (液、固)(气)(液、固)

              2FeO+SiO2=2FeOSiO2(硅酸亚铁)

                2Mn+O2=2MnO

3)、防止措施:

a    要正确选择型壳耐火材料

b    面层制壳耐火材料要纯

c    合金在熔炼及浇注时,应尽可能避免氧化并充分脱氧,去除金属液中的氧化物

d    在可能条件下,适当降低金属液的浇注温度

e    改善型壳散热条件,防止局部过热

2)夹渣、鼠尾和凹陷

1)特征:铸件表面局部有呈翘舌状金属疤块,疤块与件间有片状型壳层称夹砂

铸件表面局部有条纹沟痕,其边缘是圆滑的称鼠尾

   铸件表面局部呈不规则凹陷,称凹陷缺陷。

2) 形成原因:三种缺陷形成原因基本相同。内因是型壳分层,外因是浇注时型壳内外温差大,内外热膨胀不同而造成的缺陷。

3   防止措施:

a所有防止型壳分层、加强层间结合力的措施都有利于消除熔模铸件产生夹砂、鼠尾和凹陷缺陷

b    提高脱蜡介质的温度,缩短脱蜡时间

c    型壳过湿时不宜高温入炉焙烧

d    尽量避免铸件有大平面结构,避免铸件大平面平放或朝上浇注,必要时应设工艺筋、工艺孔,以防缺陷产生。

3)斑纹

1   特征:铸件表面有凸起而不规则的斑纹。

2   形成原因:型壳面层干燥时形成裂缝。浇注时金属液进入裂缝中,造成铸件表面有不规则的凸起斑纹。面层形成干燥裂缝的原因可能是;相对温度过低,干燥时间过长,风对着型壳局部吹,环境温度变化等。

3   防止措施:严把涂料关

4)麻点

1   特征:铸件表面上有许多密集的圆形浅洼斑点称麻点缺陷。

2   形成原因:是金属液中氧化物与型壳材料中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

3   防止措施:

a    合理选用型壳耐火材料;(如不锈钢铸件采用刚玉粉砂作面层)

b    防止和减少金属氧化

c    适当提高型壳焙烧温度和浇注速度,以适当降低金属液的浇注温度。

5)金属刺(毛刺)

(1)    特征:铸件表面上有分散或密集的微小突刺。

(2)    形成原因:型壳表面不致密,有很多孔洞缺陷,浇注时金属液进入型壳孔洞造成金属刺。

 3)    防止措施:

a    面层涂料应有足够高的粉液比

b    改善涂料与易熔模润湿性

c    面层涂层应足够厚,撒砂粒度和涂料粘度、涂层厚度相适应

d    涂料应充分搅拌

6)金属珠(铁豆)

1   特征:铸件表面上有突出的球形金属颗粒,常出现在铸件凹槽或拐角处。

2   形成原因:表面涂料含气泡或涂料对蜡模局部未涂好,留有气泡。

3   防止措施;

a    面层涂料为改善润湿性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应同时加入消泡剂(应注意选用发泡性较小的表面活性剂)

b    涂料配制搅拌时应防止卷入气体,配好的涂料应有足够长的时间使气体逸出

c    易熔模应充分脱脂以改善其涂挂性

d    挂面层涂料时,可用压缩空气吹去存留在模拐角、凹槽等处的气泡

e    有条件时采用真空下涂面层

4 孔洞类缺陷

1)气孔(集中气孔)

1   特征:铸件个别部位存在单个或几个尺寸较大的光滑孔眼。孔眼有时呈氧化颜色,通常是加工后才发现。

2   形成原因;是型壳产生的气体侵入金属液中;或型壳透气性太差,使型腔中气体排出困难,侵入金属液中或浇注时卷入气体未能排出金属液而形成气孔。

3   防止原因:

a    脱蜡时应将模料排除干净,残余模料应尽量少

b    型壳焙烧要充分,应有足够高的温度

c    对复杂的薄壁铸件,为提高型壳透气性,在可能情况下,在最高处可设排气孔

d    合理设置浇注系统,防止浇注卷入气体,并有利于型腔中气体排出

e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尽量降低浇注距离和速度,使金属液能平稳充型,防止卷入气体,使型腔中及液体金属中气体能顺利排出。

2)弥散型气孔

1   特征:铸件上有细小的、分散或密集的孔眼,有时在整个截面上都有

2   形成原因;是金属液中所含气体析出在铸件中形成的析出气孔。

3   防止措施:

a    用清理干净的炉料

b    合理配料

c    熔炼过程中在金属液面上要加覆盖剂,尽可能缩短熔炼时间

d    金属液脱氧、除气要充分

e    浇注前金属液应适当静置,便于气体逸出

f    浇注过程中要防止金属液二次氧化

3)缩孔、缩松

1   特征:铸件内部有大而不规则的、孔壁粗糙的孔洞,称缩孔。

2   形成原因:铸件某部位在合金液态收缩和凝固时,得不到液体金属的补缩,就会在该处产生缩孔。

3   防止措施:

a    铸件结构要符合铸造原则

b    合理地设置浇注系统

c    合理组模

d    型壳和金属液浇注温度要合适

e    浇注时要浇满,或加保温剂

4)缩陷

1   特征:铸件内部有许多细小、分散且形状很不规则、孔壁粗糙的孔眼,称为缩松

2   形成原因: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

3   防止措施;合理设置浇注系统

5 裂纹和变形

1)热裂、冷裂

2)铸件脆动和变形

1、热裂、冷裂

热裂

1   特征;铸件表面或内部产生不连续的、扭曲的、走向不规则的晶间裂纹,断口被强烈氧化而变色,称为热裂

 

2   形成原因;热裂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形成的,一般是在合金固相线温度以上产生的,原因是凝固收缩部位受阻,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

3   防止措施;铸件结构应符合铸造原则,钢中的PS含量应严格控制;正确设计浇注

冷裂

1   特征;铸件上有连续直线状地穿过晶体的裂纹,断口干净有金属光泽称为冷裂

2   形成原因;冷裂是铸件该处的铸造应力(热应力、相变应力|收缩应力)超过其合多材料强度极限而造成的。

3   防止措施:合理设计浇注系统

2、铸件脆断和变形

脆断与钢中的含铝(Al)、BS量有关,应严格控制

变形主要是熔模变形

6 其它缺陷

1)砂眼

1   特征;铸件表面或内部有充塞着砂粒的孔眼,称为砂眼

2   形成原因;砂粒可能是操作不慎带到型腔中的;或因型壳内表面质量不好,如局部酥松剥落;或模组焊接时有缝隙,涂料钻入缝隙,浇注时此处涂料被冲刷下来落入金属液中造成砂眼

3   防止措施:

1)    浇口棒应清洁,不粘有砂粒等杂质

2)    模组焊接处不应有缝隙或沟槽

3)    脱蜡时应将型壳浇杯边缘修平、去掉散砂,防止散砂掉入型腔

4)    最好采用翻边浇口杯

2)渣孔

特征;铸件表面或内部有熔渣造成的孔洞

形成原因:渣孔是因金属液中的渣滓未去除干净等因素造成的

防止措施:使用干净炉料;注意造渣、扒渣

3)冷隔、浇不到

冷隔

1   特征;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其交接的边缘是圆滑的

2   形成原因;是金属液充型时,两股金属液流汇合时,因温度太低,造成相互不能融合在一起而形成

3   防止措施:适当提高金属液浇注温度和型壳温度,增加金属液压头,防止断流;改进浇注系统设计,增加浇注系统横截面积等

浇不足(欠铸)

1   特征:铸件局部未被充满,造成铸件“缺肉”,其末端呈圆弧状。浇不到的铸件即为废品

2   形成原因:浇注时金属液温度或型壳温度太低;浇注速度太慢;浇注时出现断流现象;直浇道高度不够,金属液静压头太小;铸件壁厚太薄、金属液流程过长;型壳透气性差,浇注时型壳发气,这些气体和型腔中原有气体来不及排出,在金属液最后充满处形成很大的气体反压力,阻碍金属液充满

3   防止措施:

a    适当提高金属液浇注温度和型壳温度

b    浇注速度不可过慢,浇注过程中应避免液流中断

c    正确设置浇注系统,保证足够压头高度,并尽可能缩短金属液流程

d    对太薄的铸件,在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壁厚。对不能增厚的薄壁件,可采用离心浇注、低压浇注或真空吸铸

e    型壳焙烧要充分,以保证透气性好,发气少

f    必要时,可在铸件最高处设排气孔

4)跑火

熔模铸件缺陷的主要因素有:易熔模质量、型壳质量和金属夜质量等

1   特征:铸件外表或内腔有形状不规则的多余金属

2   形成原因:外跑火是因为型壳强度不够,在浇注时型壳开裂,造成金属液外流,内跑火是由于形成内孔和凹槽等处局部未涂上涂料,或涂料带气,或未撒上砂,使该处型壳存在孔隙。金属液浇注时,液体进入孔隙或穿透有缺陷的型壳而造成内跑火

3   防止措施:

a    合理设计浇注系统

b    对有较小孔和凹槽件,采用涂二层面砂;必要时采用粘度较低的涂料和细砂。细心操作,保证涂料均匀密实无孔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