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高和寡

 沈三草 2011-10-20

       前些天一位同道来寒舍闲聊,提及当代诸书画家其作品格调媚俗而又匠气,但他们在书画市场上非常走红,而且作品供不应求,令这位朋友非解,他更不明白的是那些书画投资者大量收藏这种“文化垃圾”难道不怕套牢吗?我说你有点书生气,虽然你的书画品位不低,可在市场上与俗画家相比只能是望尘莫及矣。

为什么俗画胜于雅作?原因之一是炒作因素,之二是俗作容易被浅层的审美群体所接受,自古以来艺术都是曲高和寡的,这并非是中国如此而全世界也都一个样。能欣赏高雅艺术不是件简单之事,需要欣赏者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鉴赏高品位的艺术,如果你的欣赏品位是低层次或俗不可耐的,那么你就不可能会读懂高雅的艺术。我也常去一些画廊或拍卖行参观书画拍卖,同时也接触过好多书画投资者,了解到大部分买家欣赏层次偏低,几乎是不懂装懂,喜甜俗,重名衔,而常竞拍到大师赝品还自以为是开门之作颇为得意,当然也有少数人在书画鉴赏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我看他们都很自负,有些还财大气粗地扬言要为自己认定的画家捧场炒作,可想而知以他们浅层审美嗜好捧出来的画家,猜想其作品一定恶俗无比。我这位朋友所谓的“文化垃圾”也就只能在他们这些外行者之间流通。如今的世态中,你真想在艺术上有所作为,就得守住这颗平常心,要将艺事作为消遣便能乐在其中了,假如你意欲出人头地要变成画坛上和市场中的红人,就必于社交场上迎拜,于名利圈中奔竞,或学黄婆卖瓜丝毫不觉汗颜地把自己作品推向市场,最好还得熟读《厚黑学》,排除人品和画品的关系,作品迎合市场要求就得变雅为俗,如果你能成为这等“勇士”那么离成功的希望就不远了。这叫现代社会的急功近利法。

众所周知,千里马也只有伯乐和九方皋俩人相知,贝多芬的交响曲不会像通俗歌曲那样让多数人接受。明代书画大家徐文长的文人画格调高雅,水墨淋漓,不求形似,故寡有知音。在他题自己墨葡萄诗中云:“半生落魄己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看来他的作品在当时的市场也不好走。但白石老人对徐渭的书画崇至极点,齐说:“愿三生轮回做徐青藤门下的走卒”齐白石当初在京华未出名时也常有人攻击,甚至骂他的作品为“野狐禅”他在一幅《芙蓉小鱼图》中题着一段话:余友方叔章尝语余曰:“吾侧耳窃闻居京华之画家多嫉于君,或有称之者,辞意必有贬损。”余犹未信,近晤诸有人面白余画极荒唐,余始信然,然与余无伤,百年后来者自有公论。白石刻有一方印章“知我者恩人”可知当时能认识他的并无几人耶。“曲高”的画家例如朱耷、蒲作英、黄宾虹、关良等等,他们的作品在当时肯定不属市场看好,包括荷兰画家凡.高生前的油画也只有几百元一幅,而生活十分潦倒。现在这些人均为大师级人物,但真正能看懂他们的作品也只是少数人,所以说高处不胜寒。

我居经济发达的开放都市生活多年,看到人们都在快节奏,金钱就仿佛是现代的时空里生存,人人在忙碌物欲相争,心情浮躁,又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搞研究做学问呢?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心不古,是人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又眼睁睁地看着传统文化精神被毁灭的悲剧,再加这些城市又无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在这个地气影响下,这里的市民对艺术审美情趣上偏向于低俗的现象也是难免的,艺术上曲高和寡不是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将来必定也如此。话要说回来真正的好作品还是会找到知音的。

                                                                                                                               沈三草居士于沪上披云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