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

 弦月流萤 2011-10-21

烟雨间,透出细纱般的雾花;

惬意间,流水洗尽的铅华,

无意间,岁月匆匆滑出指缝;

追忆间,寒窗明月的旧画。

巧遇天气晴好,独倚窗台,眺望远方,也许是人生中少有的巧合,从窗口望去,竟是乐清八景中最为古远的景点——“箫台明月”。

乐清八景,最初叫箫台八景。它们代表了乐清丰厚的文化。星罗棋布于乐清镇内的它们,虽无雁荡山那样享誉海内外,但在乐清市内家喻户晓。

乐清八景各有特色,或形,或声,或水,或山,或洞,引人入胜,仿入仙境。

但令人惋惜的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取着八景名字的建筑物,它跟传说中的八景相距甚远。或许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一处景物湮灭于它的传说中时,我们才会倍感珍惜。

其实,我对“箫台明月”应当是八景是最为熟悉的,因为有幸,我是箫台村人。各种的外界熏陶使我知道了“箫台明月”的种种版本。

据史料记载,箫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可想而知,箫台的来历定与音乐有关。

传说周灵王太子晋经过乐清时,见此地风景秀丽,遂在乐成的栖霞山顶垒石为台,弄箫奏乐,引来群鹤飞舞,太子晋尽兴,骑鹤离去。古人弄箫当然无法重现了,但箫台的清韵留了下来。借太子晋的名,那弄箫的石台就让后人名为箫台,箫声清心悦耳,于是有了乐清这个名字。古人已去,空留明月。又因为山高,在月圆之夜松涛翻滚,皓月当空,分外空旷明亮。周边微风轻拂,恰似箫声飘缈,林木随风兴起大作,如为古人弄箫伴舞,故为“箫台明月”。

而在此景点右侧内的山坳里有一沐箫寺,寺前原有六棵古老的大枫树,每当深秋来临,红枫习习,古寺晚钟,小溪潺潺,实胜天上人间。故清未民初又有“六枫秋艳”之称。

史书中的叙述与老者的传言,兴许有失实之处,不过也无关紧要。因为残缺的部分可以由我们自己想象,这也许比较符合时尚吧!

乐清的山山水水都有天地之灵气,正由于如此的青山绿水的仙灵之地,哺育出乐清人才辈出,富甲一方。

忽儿,一陈风迎面吹来,我停下万千思绪,听它说话。

它说历史走了我在牵挂,但现在的乐清应当让我笑出泪花。它说历史走了,把影留下,为的是让我们追忆,好好珍惜现在的文化。

是啊!现在的乐清人以自己的勤劳智慧,正沿着党指引的步伐,大阔步地走向文明富裕的小康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