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生命的扉页

 采菊東籬 2011-10-22

改变生命的扉页
──成语“破釜沉舟”
作者﹕李如心


破釜沉舟


    人要做成什么事情,很大一部分来自人的精神力和意志力。“破釜沉舟”是把锅子打破了,也就是没得吃了;渡河后,把船击沉了,也就没有后路可退了。那么,无论前面等着自己的是多大的难题,绞尽脑汁、突破万难,也得把问题解决,继续往前。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俄国的故事。北方环境恶劣,海上黑风恶浪,一两百年前,行船很危险,每天与海搏斗、与天作战、与命运相争。船员靠着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存活下来,大自然锻炼出了一群坚毅的人。船长在船缘上刻着几个大字:“非生,即死”。他们每天面对生死的搏斗,艰困的年代让他们没有退路。他们没有“破釜沉舟”,却也别无选择,如果不与死神抗战,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现在社会选择众多,大家习惯帮自己留很多后路,甚至时时想找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壁垒。人都怕吃苦,在选择很多的情况下,可能一遇到挫折就退回来,另寻出路。但不论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没有挫折、不遇到困难,这样就变成来来回回的以自我为中心画着小圈圈,跨不出更远那一步。而父母为子女苦心建造的一个可以退守的温室堡垒,变成了扼抑子女发展的杀手。所以就养出了一代比一代更加草莓的草莓族,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是不堪一击。

    跨过那条河,就可以走向生命更高远的一步。

    哪条河呢?我们先来看看“破釜沉舟”故事里那条河──跨过那条河,就是改变历史的英雄;不敢渡河,诸侯将相也只是历史沙尘中的一粒尘埃。“破釜沉舟”出自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史记》用一百多个字,就把项羽带兵打败秦朝大军一战讲得淋漓尽致,楚军以一敌十的气势、呼声震天的激战、紧张紧凑的情景像电影一样在我们眼前播放出来。最后一幕的场景是,在旁观望却不敢出兵的各国将军,一个个跪着用膝盖前行来晋见项羽,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项羽一眼──一个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就此诞生了。

    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残暴,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陈胜、吴广首先起义抗暴,一下子像点燃了百姓积怨已久的怒火,各地农民纷纷群起响应。秦统一前战国时代的各国开始恢复原有国号,招兵抗秦。

    当时楚军算是比较强大的一支,却被秦朝大将军章邯打败了。章邯志得意满,又趁胜攻打赵国,赵王被秦军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固守在钜鹿城,被秦朝大军层层包围。

    赵国危急,赶紧向各国求救。各国的援军一到,看到秦军那么强大,根本不敢上前援救赵国,便在钜鹿城远处扎营观望。这时楚国也派援军来了,但为首的上将军宋义却不肯出兵,扎营在旁饮酒作乐,等待秦赵两国相争,自己坐享渔翁之利。项羽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秦军如果占领了赵国,气势会更加强大,楚国存亡在此一战,便在营帐中把宋义斩了,一时间,项羽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他亲自带兵渡河援赵。

    项羽带兵过河之后,便下令把渡河的船全部击沉,把军队做饭的锅子全部砸碎,行军用的帐篷全烧了,只带了三天的粮食,表现出必死的决心。楚士兵看见已经没有后路,如果不杀出一条血路来,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个个以一当十,勇猛如虎,九战九胜,大败秦军。这一战,让项羽声威远播,马上被各国诸侯将军拥立为上将军,统领诸侯。

    这就是“破釜沉舟”的由来,釜是指锅子。这个成语代表着不留后路、怀有不成功即成仁、必胜的决心。

    当初在楚军与秦军血战之时,各国在钜鹿城附近已经扎了十几个营帐,但诸将军见战况之激烈、双方兵力之悬殊,都不敢上前援助,只留在自己营中观战。如果项羽没有破釜沉舟,恐怕军心愦散,大家的心思都在保命、逃命,还没被敌人打败,自己就先被自己打败了。然而,项羽亲自领兵,破釜沉舟之举,让军心大振,也让所有士兵看到了将军此举必成的决心,让大家信心大增,齐心合力,生死与共,也就所向披靡了。

    如果我们把挡在生命前进中的一切困难,都当作钜鹿城外那条河,都能勇敢的跨过那条河,能怀有“破釜沉舟”的精神,不屈不挠,再苦再难都要冲破,那生命是往更高处攀登,充满精神与自信。相反的,如果遇到挫折就指责别人、抱怨环境,这种消极、不愿承担的态度是放任挫折来击挎自己,其实是自己打挎自己,很快便会退回原地。而这种害怕挫折与困难、不愿吃苦的习惯一旦形成,反而变成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不断积累无形的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对人的身心都有着越积越大的杀伤力。

    我们不一定做所有的事都得“破釜沉舟”,但关键时刻,如果能有破釜沉舟的魄力和勇气,那就会改变自己生命的扉页,就像项羽在钜鹿之战改变历史的一页一样。

    “破釜沉舟”:表示义无反顾,不留后路,怀有必胜的决心。

──转载自《维德》双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