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老总眼泪打动发审委 烂公司成功IPO引质疑

 仙人掌a 2011-10-23

女老总眼泪打动发审委 烂公司成功IPO引质疑

  10月至今有8家公司上会,只有4家成功过会,通过率降至50%。有传闻称,为过会上市,各大公司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大打“同情牌”。某媒体人士在其微博称,一家毫无科技含量的公司在女老板的眼泪轰炸之下,成功过会。(10月21日《投资快报》)

  在企业发行上市的过程 中,需要历经层层监管审核: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到律师事务所的合规审核,从保荐人的全盘控制到发审委的最终把关。程序设计之所以如此严密,是为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从而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公正和公平。若洒一把眼泪就可以闯关IPO,不仅令人质疑IPO审核的严谨性,更让人怀疑眼下的股市危机与审核“放水”有关。

  作为全球主要股市中惟一上市发行使用审核制的资本市场,我国A股的IPO改革定位于以“小步前进”的方式推进。但近年,新股发行表现得有些“疯狂”。比如浙江省2010年就有50多家公司IPO成功,而很多国家一年的IPO都没有50个。实际上,也不仅仅是浙江,“排队上市”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流行现象”。有资料称,美国股市上市公司总数约3600家,发展到这个规模用了200年的时间。而中国股市仅20年便扩至2500余家!若照此“中国速度”,不用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便会再创“全球第一”。

  尽管证监会多次表示IPO的快速增长并非因为上市审查放松,只是效率提高的缘故,但这样的解释恐怕难以消除公众疑虑。保荐人和中介机构在IPO发行过程中的责任缺失,进一步导致新股发行质量低下,这已不是个例的问题。部分中介机构在企业上市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自甘堕落,不仅对公司的数据问题“视而不见”,甚至辅助公司粉饰数据;同时,地方政府也往往为了本地经济或政绩需要,动用所有政治资源为本地企业“打通关系”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一些企业在过会之前就敢信誓旦旦称自己上市毫无问题,这实在值得思考。

  眼下,IPO过快增长引起了投资者的恐慌,并已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前些日子有消息称,证券市场的IPO大扩容还将持续,并且将维持十年。这对投资者几乎是当头一棒,引起了极大恐慌,“停发新股”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而日前,被称为“未来抗跌第一股”的中国水电竟然上市三日就破发,市场的恶劣反应更是直接表明投资者对于新股发行已经失去信心,甚至感到厌恶、恐惧。新股发行,本是为了解决资本与企业不能有效对接这一问题,也是为民间资金寻找出口,但现在这样的目的早已变味即便投资者仍会不断购买新股。

  不可否认的是,股市IPO大扩容,固然可以吸纳资金,成为资金的蓄水池,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这是一个可以给智者、勤者带来回报的高效的市场”。反观眼下,中国股市正深陷制度性危机环球股市涨,我们没反应;别人跌的时候我们却步步紧跟,而且往往跌得更狠。究其实质,恐怕是我们“圈钱”太甚。

  不妨来看看这样一个数据。在投资者亏损累累时,今年创业板200多家企业上市时制造了689个亿万富翁、104个十亿级的家族富翁。投资者的亏损,或许早已经成为别人的财富了。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缺少长期发展计划,很多企业资金使用率太低,甚至不知道钱该花在哪里,根本没有发挥出资本的作用。企业上市之后,问题反倒是层出不穷。这说到底,还是和上市审核脱不了关系。

  专家认为,任何一个证券市场的辉煌,都是“辉煌的实体经济与清明的市场秩序交相辉映的结果,而不是资金与上市公司数量大扩张的结果。”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在于IPO的数量多,而在于企业质量、企业诚信。眼下,中国证监会又放宽了IPO上报材料的审核周期,取消了3个月的预留审核时间。审核效率进一步提高,IPO申报节奏也将会有所加快,这是否意味着上市“黄金时间”已到?女老总的眼泪,哭出了自己的价值,但这样的眼泪,对中国投资者来说,绝对是噩梦如果上市可以依靠眼泪,那市场早已不是市场。

  目前看来,中国计划维持IPO十年高速发展是一个好坏难料的事情。但是,若不注重市场根基的建设,就会丢了市场的魂魄。即便我们有了世界第一的市场,那也只是一个“病秧子”,我们的资本市场也就成了一个疯狂的赌场。届时,资金必然会选择用脚投票,剩下的只是投机者和赌徒。这不仅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是走向了歧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