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肝炎 (一)临床表现 近期内出现不能理解的乏力、纳差、恶心、腹胀、便溏及肝区疼痛、发 热、黄疸等。体检有肝肿大疼痛,巩膜与皮肤黄染。化验有谷丙转氨酶升高 或伴有血清胆红素增高。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分以下几型: 1,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黄疸出现前有畏寒发热、纳差、恶心及腹泻等症状, 约持续2—6周进入恢复期。 (2)急性无黄疸型:病程中不出现黄疸,大 多不发热,症状及体征均较黄疸型肝炎为轻。 2.慢性肝炎 (1)慢性迁延型:病状、体征及SGPT波动,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者。 (2) 慢性活动型:以上症状加剧,肝硬大,质中等偏硬,或伴有脾肿大、 蜘蛛痣、肝掌。血化验絮浊试验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偶尔出现肝外症状, 如关节炎、肾炎等。 3.重症肝炎 (1)急性重症(即暴发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0天内迅速 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烦躁、昏迷、肝脏缩小,黄疸加深,高热,严 重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特别是凝血酶元时间延长),及有全身出血倾 向者,应考虑本病。(2)亚急性重症(即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型肝炎 于 14 天后黄疸迅速上升,胆红素大于 10mg%,肝功能明显损害,可伴腹水 及出血征象。 (3)慢性重型:即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或高度活动性的肝硬 化。 4.郁胆型肝炎:梗阻性黄疸持续三周以上并排除肝内外其它原因引起的 梗阻性黄疸。消化道症状较轻,常有明显的肝肿大及皮肤瘙痒。 (二)辨证分型 1.湿热蕴结型 身目发黄,色鲜明;发热、心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尿赤便结;舌苔黄腻,脉弦数。热重于湿,兼见口渴,便燥;湿重于热,兼 见头身沉困,腹满便溏。治宜清热利湿化浊。 2.肝气郁滞型 胁肋作痛,胸腹胀闷,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烦躁易怒, 大便不实,舌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理气。 3.湿邪困脾型 胁下隐痛喜按,面黄无华,疲倦乏力,眩晕腹胀,食欲不 振,大便溏稀;动则汗出,舌质淡,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治宜健脾柔肝, 渗湿和中。 4.肝肾亏损型 胁肋隐痛喜按,身倦乏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急 躁,腰腿酸痛;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弦数,两尺无力。治宜养血柔肝, 滋阴理气。 (三)食物疗法 1.食疗原则 (1)本病的治疗原则,应给以适当的高蛋白、高糖、高热量、低脂肪的 饮食。但不应过分强调这个原则,因为摄食过多,食物需经肝脏合成加工和处理,这样必然加重肝脏负担,不利其恢复健康,从而得到相反的结果。 (2) 人体内脂肪主要是由糖转化而来,故长期摄入高糖的饮食,可增加体内库存 的脂肪量和肝内脂肪的积聚而导致脂肪肝。 (3)饮食中的脂肪也不应过分 限制,以免影响机体热能的供应和降低食欲。但对油腻的食物应当避免,特 别是黄疸尚未消退的患者。 传染性肝炎的急性期,由于湿热蕴于血分,阻滞胃肠,故饮食宜清淡, 并注意维生素B、C的补充(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当患者的食欲好转后,给 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 《金匮要略》中记载:“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 后剧为难治。”对于这种重症肝炎伴有肝功能衰竭者,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 摄入量,植物蛋白较动物蛋白在体内更趋向正氮平衡,有利于改善肝脏和全 身情况,对这种患者应提倡“素食”。 慢性肝炎时,正气多亏损,治疗应以扶正为主,故饮食中应适当增加蛋 白、维生素。脂肪不必过分限制。 2.食疗方 (1)湿热蕴结型 ① 车前叶粥(《圣济总录》):车前叶(鲜品)30—60g,粳米50100g, 葱白1茎。用法:先将车前叶洗净后切碎,与葱白一同入水中煎煮15分钟左 右,去渣取汁,再和粳米熬粥,粥成后当早餐或晚餐食之。 ②茵陈粥(《粥谱》):茵陈蒿30—60g,粳米50—100g,白糖适量。 用法:先将茵陈入水中洗干净,再入水中浓煎汁后去渣取汁,然后将粳米入 煎汁熬粥,俟粥成后加白糖调匀,略煮片刻即可,当早餐或晚餐食之。 ③黄疸醋蛋方(《串雅外编》):醋600m1,鸡蛋10只。用法:将鸡蛋 连壳烧成炭后研末,和醋调匀(每次用1 个鸡蛋和60ml醋),每日1 次服, 连用10次(10天)为一疗程。 (2)肝气郁滞型 香橼粥(经验方),陈香橼皮、广木香各30—60g,粳米50—100g,葱 白数茎。用法:先将香橼皮与木香一同入水中煎煮约15分钟,去渣取汁,再 将粳米入煎汁中熬粥,俟粥成时入葱白,用文火再煮片刻即可。每日当早餐 服用。 (3)湿邪困脾型 ①茯苓粳米粥(《饮食治大病》):茯苓粉30g,粳米30g,红枣20枚。 用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沸即成。每日 服2次,可酌加红糖。 ②西瓜皮散(经验方):西瓜1个,砂仁30g,大蒜瓣250g(去皮)。 用法:将西瓜开一小盖,去瓜瓤,留瓜皮,再把砂仁、大蒜放入,用黄泥涂 西瓜,如泥球,在日光下晒干,置木柴火炉上,忌用煤炭,徐徐烘干后去泥, 研面装瓶内备用。每日早晚送服1.5g。 ③茵陈大枣汤(《饮食治大病》):茵陈15g,大枣4枚,干姜6g,红 糖适量。用法:水煎吃枣喝汤,每日2次。 (4)肝肾亏损型 ①红枣花生红糖汤(《巧吃治百病》):红枣50g,花生50g,红糖50g。 用法:煎煮后食饮,每日1 次。连服30天。 ②丹参黄精粥(经验方):紫丹参、黄精各50g,粳米50—100g,冰糖适量,用法:先将丹参与黄精一同入水中煎煮约30分钟,去渣取汁,再将粳米 入前汁之中熬粥,俟粥将成时加冰糖后调融,继续用文火熬片刻即可。当早 餐或晚餐食之。 ③五味子红枣炖冰糖(经验方):五味子 9g,红枣 10 枚(去核),冰 糖适量,加入开水同炖,去渣饮水。 ④雪梨荸荠瘦肉汤(民间验方):雪梨 2 个,荸荠 100g,瘦猪肉 100g 共切片,加水同煮,食盐少量调味,吃肉喝汤。 (四)药酒疗法 1.湿热蕴结型 (1)中山还童酒(《万病回春》):马兰根750g,黄米1000g,陈曲2 块,酒醇子2碗,马兰子750g。用法:取马兰根500g,洗切碎,用黄米加水 煮成糜,陈曲为末,酒醇子、马兰子500g共和一处,做酒侍熟,另用马兰子 2509和马兰根250g,用水煮数十沸,倒入酒内,每日搅匀,约3—5日,其 酒色如漆之黑,滤去渣即成。不拘时,随量饮用。本方具有清热利湿,凉血 止血,利水消肿的作用。 (2)丝瓜酒(《验方新编》):丝瓜根5根。用法:将本药捣烂,用水 一碗煎至半碗,去渣候温。用黄酒冲服。 (3)灯草酒(《本草纲目》):灯草 120g。用法:酒与水各半,入瓶 内文火煮约2小时,露一夜。用时温服。 (4)栀子酒(《普济方》):栀子、茵陈各一束。用法:将二味以酒2 碗,煎至一碗,三更时分服之。忌油腻、豆腐、生冷等物。 2.湿邪困脾型 丹参酒(《圣济总录》):丹参27g,鬼见箭羽27g,秦艽18g,知母18g, 猪苓27g,白术27g,海藻10g,赤等18g,肉佳10g,独活15g。 用法:上药以酒1 公斤浸泡于净瓶中,封口,经5日后开封去渣。急用 者可置热灰上 1 日便可用。每次服 20ml,饮酒少者,可随意减之,每日 3 次。本方具有渗湿利水,消瘀散结,祛风之功。 3.肝肾亏损型 大生地酒(《太平圣惠方》):大生地120g,杉木节50g,牛蒡根120g, 丹参20g,牛膝50g,大麻仁60g,防风20g,独活30g,地骨皮30g。 用法:上药共捣碎细,布包,置于净器中,用好酒7 .5公斤浸之,密封 口,经7日后开取,滤去渣,贮存。每于饭前服用。 (五)茶疗法 1. 湿热蕴结型 (1)平肝清热茶(《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红茶3g,葡萄糖18g,白 糖60g。用法:将上三味用沸水冲泡至成血色,加水至500ml,冷热适口,限 于上午服完,连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服甲2 个疗程。此为儿童用量,成人 服量照以上加倍。 (2)板蓝大青茶(经验方):板蓝根 30g,大青叶 30g,茶叶 15g。用 法:3味加水煎煮取汁,日服2次,连服2周。 (3)茵黄绿茶饮(经验方):茵陈 30g,生大黄 6g,绿茶 3g。用法: 上药水煎,代茶饮。 2.肝气郁滞型 (1)苏木茶(经验方):苏木12g。用法:将苏木甲水煎煮,代茶饮。(2)松萝黑鱼茶(经验方):松萝茶 9g,好黑矾 15g,活黑鱼 1 尾约 350g。用法:将黑鱼去鳞,破吐去肠,加入黑矾、茶。另用大蒜8瓣共入鱼 腹内。放锅中蒸熟,令病人吃鱼,能连茶、蒜吃更佳。 3.湿邪困脾型 (1)枣根茶(经验方):酸枣根20g。用法:将酸枣根用水煎煮,代茶 饮。 (2)桂枝茶(经验方):桂枝30g,枳壳30g,姜2片,用法:将上三 味加入同煎,代茶饮。 (3)附子茵姜茶(经验方):附子6g,,茵陈12g,干姜6g。用法:将 上药同用水煎,代茶饮。 4.肝肾亏损型 黑鱼茶(经验方):鲜黑鱼1 尾,约 500g, 茶叶200g,茅根500g,冬 瓜支500g,生姜50g,红枣300g,冰糖调250g,葱白7根。用法:将药加水 适量,煎熬成汤.去渣后浓缩至1000ml左右,放入鲜黑鱼(去肠),小火煮 至鱼熟烂,加入冰糖、葱白,每日8次,分顿食之。喝汤食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