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花村汾酒的传说故事

 老彗星 2011-10-29
    “逢人便说杏花村”,这是谢觉哉老人1960年参观杏花村汾酒厂后写下的不朽诗句。

     一个地理学家也说,我国难以计数的村庄中,从古至今,杏花村是知名度最高的村庄之一。

     杏花村,山西汾阳县东北15公里处一个普通的村庄。与一些江南的村庄相比,这里没有碧水环绕,亭台小榭;与一些北国的村庄相比,这里也没有巍巍高山,千年冰雪。她之所以逢人便说,知名度很高,盖因为这里有世界名酒——汾酒。

      汾酒,杏花村人的骄傲!杏花村人民酿造、品尝她的同时,也融进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编织了一个个美丽动听的故事。而随着这些故事的广泛流传,杏花村名扬天下,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永讲不完的话题。  


         神井涌酒


      传说很早以前,在奔腾的汾河岸边,吕粱山脚下,有个红杏簇拥的小村庄,名叫“杏花坞”。杏花坞人大都以酿酒为生,世代相传。进得村来,只见酒旗高挂,酒肆林立,生意十分兴隆。那时候,每逢春日,柳丝婆娑,杏花吐艳,文人骚客云集杏花坞,都要到村中酒店吟诗作赋,买酒看花。其中一家酒店因店主人辛勤劳作,童叟无欺,很得饮者称道。

  有一年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飞扬。从村外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直奔这家酒店。店主人见他衣不蔽体,浑身发抖,没等他开口就舀了一大碗酒给他喝。那穷老道接过酒来,一口气就喝干了。喝罢,感激地点头笑了笑,拾脚便走。店主人的儿子见那老道分文未给,十分恼火,便追上去讨问酒钱。店主人忙将儿子拉回来说:“你看他衣不蔽体,哪有钱付给我们?算了,让他走吧!”第二天,大雪继续下个不停,路上行人很少。店主人正在家里闷坐,忽听门外有断断续续的扣门声。店主人开门望去,见一位白衣、白冠、白发、白须的“雪人”踉踉跄跄地闯了进来,仔细一看,才认出还是昨天那个老道。店主人急忙扶住他,见他身子都快冻僵了,就将他扶进店里,吩咐老伴快去烫酒热莱。过了一会儿,酒莱端了上来。老道顾不得多说,片刻就把两大碗酒喝光了。吃罢酒莱,老道身上暖和多了。他连声道谢,起身就要出门。店主人见外面依然大雪纷飞,一再挽留,老道执意不肯。店主人送走了老道,一家做了些粗茶淡饭。吃饭时,店主人的儿子埋怨父亲说:自家小本生意,哪里吃得住如此慷慨施舍?”店主人生气地说:“你懂什么!富人有钱饮酒取乐,穷人没钱也该借酒御寒啊!我们怎能见他冻饿而不管呢?”第三天,老道又到店里,一气喝了三大碗,终于玉山倾倒,烂醉如泥。店主人喊来儿子,把他搀扶上炕,端汤喂水,一直守候在他身边。老道醒来之后,十分感激。店主人怕他摔倒,双手搀他出了店门。经过门前水井时,老道问:“做酒就用这井里的水吗?”店主人点头说:“是。”一阵冷风吹来,老道酒气上涌,随着响亮的嗝声,一股白色酒气直冲井底,霎时就见井水涌动,一股股酒香从井里飘散开来,这口井里的水就变成了芬芳郁冽的美酒。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赶来观看,都说这是一口神井,方知那老道是仙人下凡。从此酒店得名醉仙居,慕名前来买酒的人越来越多。几年以后,善良朴实的店主人去世了。他的儿子好吃懒做,吝啬贪财,对来饮酒的客人十分刻薄。一天,那老道又来到“醉仙居”,店主人的儿子见财神爷临门,忙满脸堆笑,十分殷勤,摆出好酒好饭招待。老道问他生意做得如何,店主人的儿子却叹气说:“生意虽好,井水能变酒,可没有酒糟喂牲畜了。”老道一听,,觉得这少年也太贪心不足了,十分生气,不顾他的挽留,转身就走。当他走出店门,路过井边时,用袖轻轻一拂。店主人的儿子见井里冒出一股白气,老道飘然而去。待他又打起井水来时,不再是酒,却又变成水了。店主人的儿子正在纳闷,抬头看见老道留诗一首:“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当酒卖,还嫌没酒糟!”店主人的儿子自知好吃懒做生活不下去,只好动手亲自做酒。从此,他渐渐改掉了吝啬贪财、好吃懒做的毛病。说也奇怪,用这井里的水做出的酒,别具风格,又变得香绵可口了。传说中的那口“神井”,至今犹在。明未清初的思想家、著名的诗文书画大师和医学家傅山先生亲笔题书的“得造花香”四个大字,如今仍镶嵌在井边的墙壁上。

         神井涌酒


      传说很早以前,在奔腾的汾河岸边,吕粱山脚下,有个红杏簇拥的小村庄,名叫“杏花坞”。杏花坞人大都以酿酒为生,世代相传。进得村来,只见酒旗高挂,酒肆林立,生意十分兴隆。那时候,每逢春日,柳丝婆娑,杏花吐艳,文人骚客云集杏花坞,都要到村中酒店吟诗作赋,买酒看花。其中一家酒店因店主人辛勤劳作,童叟无欺,很得饮者称道。

  有一年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飞扬。从村外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直奔这家酒店。店主人见他衣不蔽体,浑身发抖,没等他开口就舀了一大碗酒给他喝。那穷老道接过酒来,一口气就喝干了。喝罢,感激地点头笑了笑,拾脚便走。店主人的儿子见那老道分文未给,十分恼火,便追上去讨问酒钱。店主人忙将儿子拉回来说:“你看他衣不蔽体,哪有钱付给我们?算了,让他走吧!”第二天,大雪继续下个不停,路上行人很少。店主人正在家里闷坐,忽听门外有断断续续的扣门声。店主人开门望去,见一位白衣、白冠、白发、白须的“雪人”踉踉跄跄地闯了进来,仔细一看,才认出还是昨天那个老道。店主人急忙扶住他,见他身子都快冻僵了,就将他扶进店里,吩咐老伴快去烫酒热莱。过了一会儿,酒莱端了上来。老道顾不得多说,片刻就把两大碗酒喝光了。吃罢酒莱,老道身上暖和多了。他连声道谢,起身就要出门。店主人见外面依然大雪纷飞,一再挽留,老道执意不肯。店主人送走了老道,一家做了些粗茶淡饭。吃饭时,店主人的儿子埋怨父亲说:自家小本生意,哪里吃得住如此慷慨施舍?”店主人生气地说:“你懂什么!富人有钱饮酒取乐,穷人没钱也该借酒御寒啊!我们怎能见他冻饿而不管呢?”第三天,老道又到店里,一气喝了三大碗,终于玉山倾倒,烂醉如泥。店主人喊来儿子,把他搀扶上炕,端汤喂水,一直守候在他身边。老道醒来之后,十分感激。店主人怕他摔倒,双手搀他出了店门。经过门前水井时,老道问:“做酒就用这井里的水吗?”店主人点头说:“是。”一阵冷风吹来,老道酒气上涌,随着响亮的嗝声,一股白色酒气直冲井底,霎时就见井水涌动,一股股酒香从井里飘散开来,这口井里的水就变成了芬芳郁冽的美酒。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赶来观看,都说这是一口神井,方知那老道是仙人下凡。从此酒店得名醉仙居,慕名前来买酒的人越来越多。几年以后,善良朴实的店主人去世了。他的儿子好吃懒做,吝啬贪财,对来饮酒的客人十分刻薄。一天,那老道又来到“醉仙居”,店主人的儿子见财神爷临门,忙满脸堆笑,十分殷勤,摆出好酒好饭招待。老道问他生意做得如何,店主人的儿子却叹气说:“生意虽好,井水能变酒,可没有酒糟喂牲畜了。”老道一听,,觉得这少年也太贪心不足了,十分生气,不顾他的挽留,转身就走。当他走出店门,路过井边时,用袖轻轻一拂。店主人的儿子见井里冒出一股白气,老道飘然而去。待他又打起井水来时,不再是酒,却又变成水了。店主人的儿子正在纳闷,抬头看见老道留诗一首:“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当酒卖,还嫌没酒糟!”店主人的儿子自知好吃懒做生活不下去,只好动手亲自做酒。从此,他渐渐改掉了吝啬贪财、好吃懒做的毛病。说也奇怪,用这井里的水做出的酒,别具风格,又变得香绵可口了。传说中的那口“神井”,至今犹在。明未清初的思想家、著名的诗文书画大师和医学家傅山先生亲笔题书的“得造花香”四个大字,如今仍镶嵌在井边的墙壁上。

神井涌酒

        传说很早以前,在奔腾的汾河岸边,吕粱山脚下,有个红杏簇拥的小村庄,名叫“杏花坞”。杏花坞人大都以酿酒为生,世代相传。进得村来,只见酒旗高挂,酒肆林立,生意十分兴隆。那时候,每逢春日,柳丝婆娑,杏花吐艳,文人骚客云集杏花坞,都要到村中酒店吟诗作赋,买酒看花。其中一家酒店因店主人辛勤劳作,童叟无欺,很得饮者称道。

        有一年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飞扬。从村外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直奔这家酒店。店主人见他衣不蔽体,浑身发抖,没等他开口就舀了一大碗酒给他喝。那穷老道接过酒来,一口气就喝干了。喝罢,感激地点头笑了笑,拾脚便走。店主人的儿子见那老道分文未给,十分恼火,便追上去讨问酒钱。店主人忙将儿子拉回来说:“你看他衣不蔽体,哪有钱付给我们?算了,让他走吧!”第二天,大雪继续下个不停,路上行人很少。店主人正在家里闷坐,忽听门外有断断续续的扣门声。店主人开门望去,见一位白衣、白冠、白发、白须的“雪人”踉踉跄跄地闯了进来,仔细一看,才认出还是昨天那个老道。店主人急忙扶住他,见他身子都快冻僵了,就将他扶进店里,吩咐老伴快去烫酒热莱。过了一会儿,酒莱端了上来。老道顾不得多说,片刻就把两大碗酒喝光了。吃罢酒莱,老道身上暖和多了。他连声道谢,起身就要出门。店主人见外面依然大雪纷飞,一再挽留,老道执意不肯。店主人送走了老道,一家做了些粗茶淡饭。吃饭时,店主人的儿子埋怨父亲说:自家小本生意,哪里吃得住如此慷慨施舍?”店主人生气地说:“你懂什么!富人有钱饮酒取乐,穷人没钱也该借酒御寒啊!我们怎能见他冻饿而不管呢?”第三天,老道又到店里,一气喝了三大碗,终于玉山倾倒,烂醉如泥。店主人喊来儿子,把他搀扶上炕,端汤喂水,一直守候在他身边。老道醒来之后,十分感激。店主人怕他摔倒,双手搀他出了店门。经过门前水井时,老道问:“做酒就用这井里的水吗?”店主人点头说:“是。”一阵冷风吹来,老道酒气上涌,随着响亮的嗝声,一股白色酒气直冲井底,霎时就见井水涌动,一股股酒香从井里飘散开来,这口井里的水就变成了芬芳郁冽的美酒。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赶来观看,都说这是一口神井,方知那老道是仙人下凡。从此酒店得名醉仙居,慕名前来买酒的人越来越多。几年以后,善良朴实的店主人去世了。他的儿子好吃懒做,吝啬贪财,对来饮酒的客人十分刻薄。一天,那老道又来到“醉仙居”,店主人的儿子见财神爷临门,忙满脸堆笑,十分殷勤,摆出好酒好饭招待。老道问他生意做得如何,店主人的儿子却叹气说:“生意虽好,井水能变酒,可没有酒糟喂牲畜了。”老道一听,,觉得这少年也太贪心不足了,十分生气,不顾他的挽留,转身就走。当他走出店门,路过井边时,用袖轻轻一拂。店主人的儿子见井里冒出一股白气,老道飘然而去。待他又打起井水来时,不再是酒,却又变成水了。店主人的儿子正在纳闷,抬头看见老道留诗一首:“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当酒卖,还嫌没酒糟!”店主人的儿子自知好吃懒做生活不下去,只好动手亲自做酒。从此,他渐渐改掉了吝啬贪财、好吃懒做的毛病。说也奇怪,用这井里的水做出的酒,别具风格,又变得香绵可口了。传说中的那口“神井”,至今犹在。明未清初的思想家、著名的诗文书画大师和医学家傅山先生亲笔题书的“得造花香”四个大字,如今仍镶嵌在井边的墙壁上。

八仙醉酒

        传说,很早以前,每逢端阳佳节,杏花村照例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花酒会”。这一天,各地的奇花异卉、陈年美酒,云集杏花村,远近客商百姓,纷纷赶来品酒赏花。有一年,杏花村又在举办“花酒会”。那酒香花香直冲霄汉,惊动了天上的八洞神仙。八仙拨开祥云,见世上竟有这样的胜景,便驾起祥云飘下人间,八洞神仙在“花酒会”上欣赏着各种奇花异卉,越看越高兴,信步来到“醉仙居”。“醉仙居”的店主人殷勤接待,把香醇的美酒端上来。那八仙闻着香气袭人的酒味,就先有几分醉意了。八仙在天上喝过琼浆玉液,也喝过吴刚的桂花酒,但这些都远远不及汾酒的香醇和甘甜。他们边喝边连声赞叹:“杏花汾酒,胜似琼浆!”八仙畅饮之后,兴致勃勃。吕洞宾建议,每人在街上栽一棵槐树,以纪念这次盛会。其他七仙都拍手称赞。他们找来树苗和工具,来到街上,栽下了八棵槐树。这些槐树长得枝繁叶茂,这条街也被称作为“八槐街”了。其中一棵长得又粗又高,传说是最爱饮酒的吕洞宾所栽,后来人们都叫它“洞宾槐”。

 马刨神泉

        从杏花村往西走10余里,有个壶芦峪。壶芦峪口有股清泉涌出,清澈见底,终年不断,人称“神泉”。说起这眼“神泉”,还颇有来历呢。

  相传古代有个名叫贺鲁的将军,英勇善战,体恤部下,爱护百姓。一天,他率兵西进,路过杏花村,很远就闻到了酒香。将士们相互议论:能到杏花村品尝一下汾酒,那该多美!贺鲁将军深知大家的心思,传令开进杏花村。
  杏花村百姓听说贺鲁将军的队伍来了,把贮存多年的好酒拿出来,款待将士们。贺鲁将军高兴地喝着乡亲们送来的美酒,真是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不绝。他越喝越高兴,连声夸奖:“好酒!好酒!”贺鲁将军的战马“红鬃骥”闻到酒味,也昂首嘶鸣。乡亲们忙把酒糟取来,“红鬃骥”贪婪地吃了起来。贺鲁将军对乡亲们的款待十分感激。但是军情紧急,不能久留。在痛饮美酒之后,即传令将士们继续西进。
  大队人马行至壶芦峪,酒性渐渐发作。贺鲁将军和将士们都口干舌燥,希望能找口水喝,但连一滴水都没有找见。这时只见“红鬓骥”也在不停地打转,马蹄不断地往地下刨,越刨越深,显得很兴奋的样子。就在将士们觉得找水已经无望之时,忽见“红鬃骥”头一低,腰一弓,一声长嘶,在马蹄拔出之处,一股清澈的泉水喷涌而出。贺鲁将军和将士们喜出望外,纷纷奔上前去,畅饮泉水。泉水甘甜爽口,将士们喝了后精神十分振奋,都称赞这是一股“神泉”。
  忽然,前哨飞马来报:“敌方大军业已逼近!”贺鲁将军一声令下,将士们跃身上马,向敌人奋勇冲去。贺将军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将士们争先恐后,斗志昂扬,直杀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就在贺鲁将军西进离去不久,这里连续好几个月大旱。杏花村的庄稼树木枯黄了,酿酒的井水也濒于干涸,而唯有此泉的水长流不断,人们纷纷赶来挑水,浇灌禾苗。杏花村的人们也到壶芦峪运水酿酒。用此泉酿出的酒,和用“神井”酿的酒一样清爽甘甜,芳香扑鼻。这一年,杏花村一带在大旱之年获得了丰收,杏花村的酿酒业也更加兴旺发达,以后人们便称此泉为“马刨神泉”。
 
闯王立书
 
        公元1644年正月,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以后,二月即率主力自陕西渡过黄河,由南向北,长驱直进。杏花村人得悉义军要经过杏花村,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并怀着对义军的热爱之情,争先恐后以杏花村酿造的美酒款待闯王和将士们。在杏花村百姓的热情挽留下,闯王下令安营扎寨,在杏花村休整三日。闯王和乡亲们促膝谈心,人们自豪地向闯王叙说了汾酒悠久的历史和当年曾有过的“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繁荣景象,以及由于明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恣意摧残,许多酒坊都面临着倒闭的困境。闯王听后感慨万千,就下令拿出钱粮来赈济乡亲。乡亲们分到粮食,都欢天喜地,笑逐颜开。三天之后,闯王的义军要继续北进,杏花村的乡亲们纷纷赶来为闯王和将士们送行。许多贫苦农民还把自己的儿女送来参加义军,让他们跟随闯王去为穷人打天下。闯王被杏花村百姓热爱义军的精神所感动,命人拿来笔墨纸砚,倚马立书“尽善尽美”四个大字,表达“乡民尽善,汾酒尽美”之意。过去缺粮断薪的许多酒坊,因得到义军的赈济,重新收拾蒸锅,又烧起酒来。

  杏花村百姓为了表达对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怀念,便把杏花村更名为“尽善村”,直到1952年才又改回“杏花村”。杏花村里至今传颂着这样一首诗:“醇香汾酒献英雄,万民拥戴起义军,闯王留得题辞在,尽善尽美杏花村。”

  据说,现在杏花村东堡涧东街的一幢院房,就是当年闯王驻过兵的老营。
 
        相传,杏花村很早以前叫杏花坞。每年初春,村里村外到处开着一树又一树的杏花,远远望去像天上的红云飘落人间,甚是好看。 杏花坞里有个叫石狄的年轻后生,他膀宽腰圆,臂力过人,常年以打猎为生。初夏的一个傍晚,在村后子夏山(因孔丘弟子子夏在山中教学而得名)射猎归来的石狄,正走过杏林,忽听得一丝低微的抽泣声从杏林深处传来。他寻声过去,发现一女子依树而泣,很是悲切。心地善良的猎人忙问情由,姑娘含泪诉说了家世。才知是因家遭灾,父母遇难,孤身投亲,谁知,亲戚也亡,故无处安身,在此哭泣。石狄看着姑娘那张杏花带雨般的清纯面容,顿生怜悯之心,领其回村安置邻家,一切生活由石狄打点。数日后,经乡亲们说合,俩人结为夫妻。婚后,你恩我爱,夫唱妻随,日子过得很甜美。 农谚道:“麦黄一时,杏黄一宿。”正当满树满枝的青杏透出玉黄色,即将成熟时,忽然老天爷一连下了十几天的阴雨。雨过天晴,毒花花的日头晒得本来被雨淋得涨涨地裂了水口子的黄杏“吧嗒、吧嗒”都落在地上,没出一天功夫,满筐的黄杏发热发酵,眼看就要烂掉。乡亲们急得没有法子,脸上布满了愁云。 夜幕降临,忽然有一股异香在村中幽幽飘荡。既非花香,又不似果香。石狄闻着异香推开家门。只见媳妇笑嘻嘻地舀了一碗水送到丈夫跟前,石狄正饥渴之际,猛喝一口,顿觉一股甘美的汁液直透心脾。这时媳妇才说:“这叫酒,不是水;是用发酵的杏子酿出来的,快请乡亲们尝尝。” 众人一尝,都连声叫好,纷纷打问做法,争相仿效。从此,杏花坞有了酒坊,清香甘醇的杏花美酒也远近闻名。 原来姑娘是王母娘娘瑶池的杏花仙子,因不甘王母责罚,才偷偷飘落下凡。今见乡亲们遇到困难,故用发酵的杏子酿出美酒,解了众人之急。 由于她酿造的美酒香飘天庭,使王母馋涎欲滴。急命雷公电母寻迹捉拿,为上界神仙们酿酒。一个盛夏的午后,探得踪迹的王母亲自捉拿杏花仙子来了,她站在云端厉声喝道:“大胆杏花仙子,竟敢冒犯天规,偷下凡尘,罪在不赦!念你此番在人间酿酒辛苦,快将美酒带回天庭供仙人饮用,如若不然,化尔为云,身心俱亡。” 杏花仙子听罢,不但不害怕,反而据理力争,王母娘娘恼羞成怒,一声炸雷闪电劈下,待炸雷闪电过后,杏花仙子已不见身影。 从此,杏花坞一辈辈流传着杏花仙子酿酒的传说。每年到杏花开放时节,村里总要下一场潇潇春雨,据说,那是仙女们在天上思念亲人的泪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