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性状 [性味] 甘、咸,温。 [归经] 归肾、肝经。 [功用] 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主治] 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 [禁忌]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或伤阴动血。阴虚阳盛者忌用。 鹿茸的适宜人群 二、怕冷者。怕冷的人往往阳虚,鹿茸正是对症的温性滋补品。 三、性功能衰退者。鹿茸可恢复并促进精力与性功能,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背痛,遗精滑泄,小便频繁等症。 四、疲劳过度的中青年。鹿茸具生精补髓、健脑安神、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适于精血不足、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出虚汗、贫血者。 五、有溃烂者。鹿茸具极佳的生肌消炎功效。 六、中年妇女。鹿茸能治疗子宫虚冷、崩漏、带下、产后贫血及宫冷不孕等妇科疾病。 鹿茸食用方法 1、鹿茸粉 2、鹿茸药茶 3、鹿茸粥 4、水炖鹿茸片 5、鹿茸酒:鹿茸10g,山药30g。以白酒500g浸渍。密封浸泡7天以上便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饮服15~20毫升。 源于《普济方》。本方以鹿茸补肾壮阳,山药补肾固精。用于肾阳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腰膝酸软。 长期服用,具有补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为良好的全身强壮剂,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有改善睡眠和食饮,降低肌肉疲劳,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血液循环及伤口愈合等保健作用。 6、人参鹿茸酒(东北地区) 7、鹿茸米酒蒸(长江以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取茸片5g(上、中、下段搭配)、红枣1枚、生姜1片、米酒少许装入有盖的杯中,加半杯水,盖严盖后置锅内隔水炖蒸。锅水沸腾后改用文火炖2—3小时,便可用之每隔一日食一次,用量逐渐加至10g; 8、鹿茸蒸蛋:鹿茸0.5g,研细末,鸡蛋2个。鸡蛋敲破,倾入碗中,放入鹿茸及盐、胡椒粉,一并调匀,蒸熟食。 本方以鹿茸补肾壮阳、益精血,鸡蛋补血。用于体弱阳虚,精血不足,阳痿,夜尿多,手足欠温,或血压偏低。 9、人参鹿茸鸡肉汤
10、鹿茸淮山竹丝鸡汤 配方:鹿茸4克,淮山药40克,竹丝鸡120克。制作:鹿茸、淮山药洗净;竹丝鸡肉去皮,洗净切块,放人开水中煮5分钟,取出过冷水。把用料放炖盅内,加适量开水,隔水慢火炖2~3小时,汤成趁热服。 适用:此汤功能温壮肾阳、收敛止带。鹿茸为峻补肾阳之要药,补肾阳、益精血,常用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酸肢冷、带下过多、宫冷不孕、小便清长。 11、鹿茸煲汤(长江以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取茸片25—30g,与鸡(鸭、鹅、鸽、猪瘦肉)、枣或其它佐料置在电煲或沙锅内炖3—5小时,之后食用,用不完保存好分次之。 12、人参鹿茸冻(韩国) (韩国人把鹿茸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男女老幼皆食鹿茸。) 韩国人主要用带血的马鹿茸或梅花鹿三杈茸及二杠茸。 注意事项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致鼻衄。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 鹿茸的有效成分会与水果和蔬菜中的鞣酸发生反应而被破坏,因而属配合禁忌; 几种情况不宜服用鹿茸: 1、有“五心烦热”症状,阴虚的人; 2、小便黄赤,咽喉干燥或干痛,不时感到烦渴而具有内热症状的人; 3、经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经量多,血色鲜红,舌红脉细,表现是血热的人; 4、正逢伤风感冒,出现头痛鼻塞、发热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的人; 5、有高血压症,头晕、走路不稳,脉眩易动怒而肝火旺的人。 药方选录 2.老人肾虚腰痛:鹿茸,炙酥,研末,酒调,每服3克。亦可用鹿茸1克(冲服),杜仲12克,核桃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老年人因跟骨增生引起的足跟痛:鹿茸 10克,配白酒500毫升,浸泡1周后备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4.再生障碍贫血:鹿茸血洒(锯茸时,取茸内流出的液汁,用白酒浸渍,制成20%的鹿茸血洒),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本方也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及慢性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等。或用鹿茸粉6克(冲服),山药、生扁豆各9克,白术3克,生谷芽、盐黄柏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慢性低血压:鹿茸精,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对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可使脉搏和缓有力,血压上升,心音增强。但不要用于急性循环障碍,因其疗效多在6~7日后才能出现。 6.结核性溃疡、慢性顽固性溃疡等阴疮久不收口:鹿茸15克,人参15克,雄黄1.5克,乳香30克,琥珀 7.5克,京红粉3克。各为极细末,混匀,薄撒于疮面上[3]。 中药药方 1、治精血耗竭,面色暗黑,耳聋目昏,口于多渴,腰痛脚弱,小便白浊,上燥下寒,不受峻补:鹿茸(酒浸)、当归(酒浸)等分。为细未,煮乌梅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报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济生方》黑丸) 2、洽精血俱虚,营卫耗损,潮热自汗,怔仲惊悸,肢体倦乏,一切虚弱之症:鹿茸(酒蒸)。附子(炮)各一两。上细切,分作四付,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世医得效方》茸附汤) 3、治虚弱阳事不举,面色不明,小便频数,饮食不思:好鹿茸五钱,多用一两(去皮,切片),干山药一两(为末)。上以生薄绢裹,用酒浸七日后,饮酒,日三盏为度。酒尽,将鹿茸焙干,留为补药用之。《普济方》鹿茸酒) 4、治眩晕之甚,抬头则屋转,眼常黑花,观见常如有物飞动,或见物为二:鹿茸,每服半两,用无灰酒三盏,煎至一盏,去滓,入麝香少许服。《证治要诀) 5、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附浮肿:鹿茸五钱,附子三钱,草果一钱,菟丝子三钱,茯苓五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怀服。(《温病条辨》鹿附汤) 6、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鹿茸二两(酥炙令微黄),白龙骨一两(烧过),桑螵蛸三分(微炒),椒红一两(微炒),附子一两半(炮),山茱萸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下二十丸。(《圣惠方》鹿茸丸) 鹿茸的副作用 所含激素类物质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胃肠道反应。 一般可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出冷汗,严重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还可引过敏、面色苍白、心慌、气短、胸闷、大汗淋漓、休克而死。 【治疗与解救】出现不良反应后主要进行对症治疗: (1)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用止血药,如西咪替丁,也可口服云南白药。 (2)过敏时应用抗过敏药,出现休克时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鹿茸的产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