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驴行讲堂

 化椒 2011-11-01

驴行讲堂

(一) 背包

一、背包

登山包的选择

登山包,顾名思义是登山者用来装载物资装备的背囊。

由于它设计科学,结构合理,装载物品方便,背上舒适轻松,利于长途跋涉,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今意义的登山包已远非限于登山,一些人旅行、探险或野外作业的人士也都喜欢使用此类背包。登山包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背负系统、装载系统和外挂系统。

 

永恒的支点-背负系统

背负系统登山包的背负系统包括:双背肩背、腰带、胸带、受力调整带、背负支撑机构和调整装置。
  登山包优劣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背负系统,背负系统性能优良的登山包在设计上,不仅要考虑通风,也要考虑便于受力传递,同时还要考虑背负的舒适性和承重强度。
  登山包的支撑机械早期最常见的有U型管或双铝条支撑,后来为了增强背包的稳定性,改进型的背包采用了“T”字型支撑。最近,法国BIGPACK公司生产的Performic系列背包采用了合金管框架支撑,其选料系用高强度、高弹力铝合金管定型,不仅减轻了支撑材料的重量,同时使受力更加均匀。其55升以上的品种,还加设了腰部支撑,使得承重受力更加浑然一体。在肩部支点处理上,performic系列用柔轻的通气材料隆起,使背后形成一个安部,从而良好地解决了通风性。
  登山包背负调整机构可分为上调式和下调式。上调一般在肩带根部设调整点,下调则是在腰带中部安装调节装置。这两类调节虽然也能根据背包者高矮调整背部尺码,但受到了一定的限制。Performic系列采用的是肩腰连接无极调整式,完全克服了前两种调整方式的限制,背者可根据个人的要求任意调整到最佳位置。专业登山包的肩带都附有受力带,设一组或两组调整支点,其作用是调整背包与肩部的距离,承受背包上部的重力;登山包宽厚的腰带可使背包的重力均匀地作用于腰部;胸带可调整双肩带的开距,增强背包的稳定性,并有利呼吸。
  
  合理的空间—装载系统
  装载系统登山包的装载系统是指背包装载物品的部分,设计上一股由主袋、顶包和侧包构成,主袋设计多采用上下分层式,即上端和下端各设一个开口,中间有一个活动隔层,可连通亦可断开,其优越性在于使用者可依据需要分装物品,用时方便取出。今年德国派格公司新推出四开门背包,除上下口外,两侧新啬了开口装置,这样取放物品就更方便(由于此类背包啬拉链开口,背包的防雨性有所下降,应加配专门的防雨罩)。有的背包设计了侧包,亦可称耳包,像两只耳朵设在背包两侧。为了外挂方便,也有的包采用了活动侧包设计,使用时随时装上,不用时或使用外挂时可拆下。
  
  捆绑的艺术—外挂系统
  外挂系统一个专业的登山包,外挂系统必不可少。背包的外挂可分为顶挂、侧挂、背挂、底挂等。通常采用点固定或条固定形式。点挂式一般设两个或四个对应挂点,使用时采用两点或四点捆绑固定;条挂式通常是在背包正面装两排外挂条带,每条设若干固定点,其固定物品更具有随意性,较少受形态的影响。
  登山包虽然都设计了外挂点,但大都不配外挂带,使用者可用柔软的尼龙绳固定,亦可到登山器材专营店去购买制制式外挂带。背包的品牌概念登山包在我国上市不久,在我国最早面市的登山包当属香港的日高(Niikko),能拥有一个性能优良的登山包却已成为众多背包族的心愿。

近几年,不少商家看好登山装备市场,并逐步涉足这个领域,如今市面可见到的品牌有:德国的VAUDEBIGPACK,瑞士的ONARK,韩国的GIANT,国产的爱丽和兰特殊性。这些外形并无大异的背包,由于其设计、面料、制作工艺的差异其质量亦不可同日而语。怎样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使用的背包呢?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A。根据装载物品的数量选择背包的容积如果出行时间较短,且不准备在户外宿营,携带物品不多,宜选中小容积的背包,一般说明书25升至45升就够了。这种背包一般结构比较简单,不设外挂或较少设外挂,除一个主袋外,通常设3-5个附袋,便于分类装载物品,若出行时间较长,或需携带露营装备,则要选一个大包,以50-70升为宜。若需装载物品奇多或体积较大,可选80+20升的大背包,或外挂较多的背包。
  B。根据背包的用途选择背包的类型同是登山包,其用途却不尽相同。如专门为攀岩活动设计的攀岩包,一般不设计硬支撑,为的是便于随身而曲,外挂点比较多,以利于掇挂器材,有的款式还专门装配了整理器材的垫布。而为骑行设计的自行车系列包,更多地注重了骑行特点,具体可分为背行包、驮袋等。一般意义的登山包,亦可称为野营背包,设计考虑了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和长途行军的需要,适用于登山、探险险和林地穿越活动。还有专门为长途旅行设计的背包,称其为多用包或子母包,其分体结构形式基本与登山包类同,可双肩背,上下分层,又类似于旅行箱,揭盖式开口,可单肩背,亦可横、竖提行,大小包装有连体结构,可分可合使用方便,很受出差者欢迎。总之,各类背包都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购包最佳选择是专包专用。
  C。根据身体选用背负系统的尺码背包的背负系统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可调式背包虽适用范围较大,也不是无极限的,所以,选背包选好背负系统的尺码非常重要。什么样的尺码为合宜呢?一般说背包的腰部受力点应在尾骨上方的腰窝上,肩带的支点应大体与肩平略低于肩部,这样才便于受力带的调整和受力,背起来才舒服。而背部尺码过大会产生下坠感,反之则会有上纵感,使腰部受力不到位。合适的尺码调整好后,背包会自然贴在背上,很舒服。
  D。不可忽视材料的质量许多人在选择背包时,往往比较注意背包的颜色和外形,其实背包能否结实耐用关键在于制造材料。从织带上看,普通的织带和优质织带价格可差3-5倍,BIG
  PACK选用的织带承重力达到200公斤以上。从而料上看差别也很大,同为42D的面料,普通面料每码280克,而高密度的面料每码重410克,因此两种面料从强度和耐磨度上都有很大差异在磨擦机上对面料进行破坏性试验,同为500D面料,普通尼龙布1075转时破损,而杜邦尼龙布却在3605转时才破损,其耐磨度为普通尼龙的3倍。从涂层上看,低档背包多用PVC涂层,其受冷会变硬,而高档背包多用PU涂层面料,其遇冷硬度没有明显变化,四次PU涂层的面料防水度可达1500mm以上。目前市场的名牌背在用料上都比较考究,性能质量也都比较好。
  E。良好的结构和设计是背包性能优越的保证。登山包具有良好的性能,重要的因素在于它设计结构科学合理。良好的设计不仅给你整体的美,更重要的可以使你在使用中得到卓越性能的享受,我们从BIG
  PACK
  TOP毓背包的设计结构上更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其背负系统的结构吸收尼泊尔背篓的原理,采用了双“V”型设计。一是内衬铝架呈“V”字型,设一横杆在肩部定位,并根据人体曲线对铝架作定型处理,使用者还可根据个人体形微调;二是背包装载部分呈“V”字型,上宽下窄,上厚下薄,装物后呈篓型,这样的结构更便于受力传递。TOP系列背负采用了ETA-3调整装置,调整部设有3个孔,装置中装有一个结构衬垫调整孔眼的位置,可以改变背负的尺码。而改变结构衬垫的位置,可以使背包的重心上下移动。TOP系列背包还设计了增大容积的装置,竖向增容型顶包下设一条拉链,放开拉链可使背包增容10升左右,横调型背包在主袋上装有两条竖开拉链,放开后可以使背包变粗从而扩大容积,特别适用于装体积较大物品。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调其高、其阔,有了这样的背包,定为您的出行啬不少便利。背包的使用至于背包的使用,在您了解了登山包的结构原理之后,其使用方法尽在不言之中。在此,我们将派格公司携带重物的高明之策一段文字推荐给读者,供背包族参考。
  ——我们建议,在处于有利地形时,应将背包的重心移到上部;而处于较为不利地形时,应将背包重心移到中部。一般装载物品的顺序自上而下为:给养、饮料、较重设备、较轻装备、睡袋及衣物,背行者在使用中尽可体味.

 

    国内可见的背包品牌(外贸包不计)和相应网站经过总结归纳如下:
  1)国产品牌:
  wwwxlneekocom/ 喜力高XLNEEKO
  wwwACME-cncom 阿科姆
  wwwK2SUMMITcom凯图巅峰
  wwwmangrovecomhk曼哥夫
  wwwsinoteryxcom龙鸟
  wwwsummitteamnet垂直极限
  wwwozarkcomcn奥索卡
  wwwtoreadcomcn探路者
  wwwkingcampcomcn康尔健野
  wwwtr-avelercom旅行家
  wwwonepolarcom极地
  wwwytoutdoorcom源天驴友
  2)国际品牌中国或亚洲各国生产
  wwwkarrimorcom英国Karrimor
  wwwnorthland-procom奥地利诺诗兰
  wwwferrinoit意大利FERRINO
  wwwdeutercom德国DEUTER
  wwwlafumacom法国LAFUMA
  wwwdecathloncom法国迪卡龙
  wwwBIGPACKnet德国或法国派格
  wwwgregorypackscom/美国戈雷高丽
  wwwdanadesigncom美国大胡子
  wwwoutdoorproductscom美国奥多尔
  wwwcolumbiacom美国哥伦比亚
  wwwlowealpinecom美国乐摄
  wwwthenorthfacecom美国北壁
  wwwmarmotcom美国土拔鼠
  wwwospreypackscom美国枭鹰
  wwwarcteryxcom加拿大始祖鸟
  wwwblackyakcokr/韩国布莱亚克
  wwwcerrotorrecokr韩国cerrotorre
  wwwkolumbcn哥伦布德国
  wwwmontflycomMONTFLY意大利
  wwwseatosummitcomau澳洲防水包袋品牌
  还有le mont ,in-way ,freetime,mountainwolf这几个牌子,网站未找到。З%
  出门旅行,或驴,我想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希望带的东西越轻越好。所以,我这个系列就从轻字上着眼。也许有些东西不方便国内买到,但没关系。看看解解馋也好。呵呵
  首先就说背包,首先是 - Gregory Z pack。此包60升,35盎司(1.45公斤)。我实在很那想象在同等级背包中还有比它更好的选择了,而且出自Gregory,品质保证。美国价格170美金,也不算非常贵。
  Osprey Aether也是一个选择。比Z pack稍微大一点点,重一点点。标准38oz价钱也贵一些。要200美金
  再追加介绍一个背包。
  Granite Gear Vapor Trail 3600
  获得2003Backpacker编辑选择奖。容量是58升,重量是惊人的2 lbs。价格145美金。承重可能不超过30 lbs。还有一个大点的版本,承重40 lbs,重量也到了3 lbs
  我去店里比较了以下GregoryOspery,个人还是觉得Osprey更好一些,能简单调节背负。压缩能力也更强一些。如果买下来后,再剪去一些不用的背带什么的,重量也许可以比Z pack更轻,看来是个更好的选择。

背包装填--大有讲究
  背包装填不良会影响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适性,或造成重心偏移和背包损坏。因此,装填背包时除了先将各种物品依用途分类外,还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左右平衡重心稳固;第二是存取方便。
  
  以下是装填原则:
  1、质量较重的物品放在中上部且尽量靠近背部,可使重心紧靠背部以免有被后拉的感觉。体积大、质量轻的物品可以放在最底下,这样不影响重心;另外由于重物压在上面,所以使用一段时后背包会较为密实。
  2、坚硬物品不要放在贴背的部位,否则如为内架背包时则会直接顶到背部而很不舒服,甚至跌倒时会伤到背部;如为外架背包时则因坚硬的物品与背架仅隔一层背包布,则很容易把背包布磨破。
  3、背包左右放置的物品重量应该相仿,以免重心偏向一边。雨衣、饮水及当日使用的东西应该放在最上面或最容易取得的地方。
  4、有使用物品分类袋的观念:将同类物品或同时使用的物品放在同一袋中以方便取用,零散的小东西更该如此。
  5、养成定点放置的习惯:不但整理背包较快,而且即使摸黑也能在背包中摸出想要的东西。
  6、尝试改变装填方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背包外吊挂,因为这不但会影响行动安全而且也不美观。
  
  野外摄影清爽背包攻略
  背包
  我的基本攻略是选择一个大型内架包,尽量减少其它物品的重量,让我能带上中幅相机、三角架还有其它基本附件。因为我的主要目的是拍照而不是度假,我愿意牺牲一些路上的享受。这意味着我不能在野外烧烤了,我见过有人这么腐败过。
  卖摄影包的人恐怕帮不上什么忙。市面上有数不清的摄影背包,但是最多只适合当日往返之用,它们缺乏空间放下野外活动器材,它们的背负系统也难以承载这些器材的重量。只要去野外,这些器材都是不能不带的。可行的方法是从一个为背包客设计的包开始,然后想办法把相机塞进去。我用的是Gregory
  Palisade(当然还有很多包也合适),包重7磅多一点,容积4700立方英寸(77升),大小足够了。包的右侧有三角架的挂带,各个空间安排也合乎我的需要。选择一个背包的时候,合身是最紧要的。
  买包的时候一定得让店家把包里填上些重物背起来试,多试几个。许多背包的背带可以更换,根据身架大小,有不同的尺寸。一旦背负系统调整合身,你会感到惊奇,原来背这么多东西也很轻松啊!合适的背负系统能把重量传导到你的骨架上,而不是强迫你的肌肉来负担。背包的重量最后大部分由你的臀部骨架承担,而大型摄影背包则把重量均匀地压在你背上。
  虽然你不必买最贵的包,但绝不能忽视背包的质量。有一次我在Smokies山区12英里深处碰上一个倒霉的家伙,他的背包正在逐步散架中。这个包的背带是缝到包上的,但缝制的方式更适合书包,就那么可怜的几根线承担着整个包的重量,终于不堪重负,丢下它的主人在离车12英里的崎岖山路上,根本没办法携带他的物品。而这个包看起来却很新。真是一团糟。好在我的伙伴带了一包别针(我从来没想过要带这种东西),救了他一把。

帐篷
  我决定不考虑帐篷了,因为最小的帐篷都有5磅重,体积也不小。而我发现自己单独外出时并不介意睡在一个Gore-Tex
  bivy
  bag里面。这种东西基本上就是一个防水的睡袋罩,在你头部有个拱起。The
  North
  Face有一款这样的产品,重两磅,折叠后差不多一袋面包那么大。睡这个玩意可不像住星级酒店,我感觉自己像罐头沙丁鱼一样,而且下雨的时候不容易搭起来。它也没有什么内部空间可以放器材,所以你还得有个背包防雨罩。一个便宜的雨衣就行了,如果你嫌不够好看,当然可以买跟你背包相配的专用防雨罩。我喜欢雨衣的原因是,可以用绳子把它扎起来充当进出bivy之时的遮挡,免遭雨淋之苦。我在夏季瓢泼大雨中,也在严冬的Voyageurs国家公园里睡过bivy,从来没觉得难受。如果天气好,那甚至是种乐趣。当我看着星星入睡的时候,我感觉好像跟大自然融为了一体。睡帐篷里可没这种感觉。另外,你早上起来时可能发现昨夜的暴风雪在你身上堆了几英寸厚,感觉到这些雪的重量,那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体验。(按:bivy应该是从bivouac来的)
  在bivy里面,我铺了张Therm-a-Rest垫子。这似乎有点奢侈了,但我认为是必需品。睡在石头地上那肯定不好受。另外天气寒冷的时候这垫子能阻止我的热量传入冰冷大地。绝大多数睡袋都设计有固定垫子用的挂带,所以垫子不会额外占用bivy内部空间。根据天气,我选用不同的睡袋。
  Marmot
  Sawtooth
  20度睡袋重214盎司,能满足我大部分季节的保暖需要。冬天我用Marmot
  Col
  -20睡袋。这个睡袋看起来巨大但压缩后体积很小,只重4磅。Marmot的极限温度标注得很保守。我在1月份用后者在黄石公园还有Voyageurs公园睡过,从没觉得不舒服,实际上是很豪华的感觉。就我的用途而言,木乃伊型睡袋是唯一选择,因为它比其它样式的睡袋小而且轻。但是要注意防潮,湿睡袋可就没什么用处了。
  
  基本生活用品
  现在我有睡觉的地方了,接下来我得保证自己有吃有喝,还有安全。这不是简单工作,从现在开始,讨厌的重量开始要增加了。下面我捡重要的说说。
  饮水过滤器:我想,大部分山泉都可以喝而不会拉肚子,不过公园和森林管理处的人警告说要处处小心GiardiasisThis
  is
  a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caused
  by
  the
  flagellated
  protozoan
  Giardia
  intestinalis。其实你在公共泳池里更容易染上。不过症状听起来挺严重的,最好别在野外碰上这病。你可以把水烧开了再喝,但是这很花时间而且得带上很多燃料,还不如带水呢。市面上有多种过滤器,大部分都标明能过滤什么不能过滤什么。我的过滤器是Pur制造的,你能想到的东西它都能滤掉。当然它很贵,但是我从没因为饮水的原因出过毛病。
  
  炉子灶具和食品
  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一直吃Powerbars压缩能量食品活很长一阵子但是总吃这玩意过不了多久就让人腻味了。我通常早上吃一块当早餐(现在有咖啡口味的),路上也当零食吃。不过午餐还是丰富一些为好。我吃干燥背包食品,不是因为好吃或者便宜的缘故,最重要它们方便,轻,保存期很长。某些品牌的食品用金属袋包装,你可以不用碟子直接加热,相当方便而且合乎背包族的道德规范,垃圾杂物,吃剩下的食物包起来就走,不留下一丝痕迹。煮干燥肉食需要炉子,锅,还有燃料。这些炊具的份量不轻。可以选择小瓶装燃料,能用很久的。我的炉子是MSR
  Dragonfly,它很轻,不容易出故障,火力也很猛。这款炉子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燃料适应性广泛,给它一些能烧的东西,它就能烧起来了。说明书上说航空燃料也行,可是谁能找到航空燃料呢?多逛几家店,可以找到比较小的锅子,也是钛的,跟叉勺相配。
  
  衣物
  只要满足安全需要,能不带的东西就别带。我一般带这些东西:雨衣(挂在背包外面),袜子,帽子,抓绒套头衫以应付山地多变的天气。如果夏天外出,你只需要少量衣物就行了。如今的高科技纤维制品又轻又透气,干起来还特别快。这很重要,这意味着你可以少带很多换洗衣服。通常我只带极少的备用衣物:袜子还有轻薄尼龙T-Shirt,万一我掉水里湿透的时候用的着。应该避免棉织品:棉衬衣,棉裤子,棉袜子还有内衣。棉织品湿了之后很难干,可能会带来危险,即使不危险,也非常难受。
  
  其它物品
  急救箱:我只用过里面的创可贴,但每次我都带上急救箱
  绳子:在有熊出没的地区可以用绳子把食物吊起来
  手电:最好是头灯
  指南针和地图,防水火柴(放在锅里),刀
  水瓶:背包上有挂带可以固定
  摄影器材
  于是你决定了睡在一个拉练袋子里边,几天不换衣服,吃着烂呼呼味道也不怎么样的食物,那么现在你的背包里应该有些空间来放相机镜头了。解决了空间问题之后,还得考虑怎么装才方便拿出来使用。因为我主要拍风光,时间方面不用太着急。我可以慢悠悠地放下背包,然后掏出相机来拍照。
  我把摄影器材放在中型腰包/屁股包里,牌子是REI,然后把这个包塞进背包的顶部。三角架挂在背包侧面。这种方式可能重了些,但是方便。我可以把大包留下只带上小包去取景。胶卷之类必需品要跟相机放一起,要是忘了带,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有些腰包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可以为相机提供额外的保护。
  跟其它要放进背包的东西一样,摄影器材方面也得作出妥协。我只带一机身俩镜头。机身总是Pentax
  67(不要装那个木手柄),镜头之一总是45mm广角,镜头之二看情况,可能是105mm也可能是200mm。我也带上若干滤镜:暖调,偏光,灰渐变,还有点测,还有胶卷。为了节省重量和空间,我用腰平取景--那个眼平真是又重又大。三角架是Gitzo
  1227,跟钛制叉勺一样,这东西轻,但是价钱将是你预期的4倍。可它的确很轻,而且比那些重过它两倍的架子还稳。
  背包上路的时候我都很小心,防止碰撞给相机造成损坏。好在Pentax
  67很耐造,有时候出点小毛病我用螺丝刀就整好了。考虑到镜头也很娇气,我把它们塞登山袜子里边加强保护。如果我能满意135反转片的质量的话,就就容易多了:弄个腰带式的携带系统,把机身啦镜头啦什么东西都挂腰上就行了。带120器材会让我腿脚更加酸痛,但是回到家坐在观片器前面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说说背包腰带卡扣
  关于背包的卡扣,一般国内多见的是“WOOJINDURAFLEX”,另外还有“UTX-DURAFLEX”,“NIFCO”,“TIFCO”,“KIFCO”,“YKK”,“NKK”等。另外光板卡扣就不提了。就以背包的腰带卡扣来说吧,一般这是背包所用的最大的卡扣,强度要求也最高。关于“WOOJINDURAFLEX”和“UTX-DURAFLEX”的关系,俺不清楚,希望知道情况的兄弟能说一说。“UTX-DURAFLEX”现在主要可在派格包和耐克的背包上见到使用。但以前派格包是使用“WOOJINDURAFLEX”,而耐克包是使用光板卡扣。
  
  俺肉眼比较了“WOOJINDURAFLEX”和“UTX-DURAFLEX”,“WOOJINDURAFLEX”要比“UTX-DURAFLEX”强,做工更细腻,开合更富弹性。派格包“UTX-DURAFLEX”腰带卡扣,卡扣座的正面凸刻的是派格传统的太阳升起的商标图案。(俺觉得派格自从背包上缝的商标图案从太阳升起的图案改为BIGPACK几个字后,做工也下降了!!!)卡扣座的背面凸刻的是三行字“UTX-DURAFLEX”,“WARRIOR”,“PAT。”。卡扣叉中间一根,一面凸刻“UTX-DURAFLEX”,一面凸刻“WARRIOR”。另,俺看了奥索卡防派格的那款背包,也是使用“UTX-DURAFLEX”卡扣,大概是派格的厂家代工的。
  
  下面说一下“WOOJINDURAFLEX”,俺昨天特意去燕莎看了一下,TNFLAFUMAVAUDE的包用的卡扣还是“WOOJINDURAFLEX”。俺最早见到的“WOOJINDURAFLEX”卡扣是在老派格(背包上缝太阳升起的商标图案),现在臭了街的日高包,和奥索卡用可杜拉材料做的包上。当时,VAUDE用“NIFCO”的卡扣。“WOOJINDURAFLEX”的卡扣,俺觉得是国内可见最好的,其每年的式样刻字也有所不同,以腰带卡扣为例:
  俺最早用的日高和奥索卡的腰带卡扣较为方型,卡扣座的背面凸刻的是四行字“WOOJINDURAFLEX”,“**MMSIDESQUEEZE”,“DESIGNEDBY”,“NATIONALMOLDING”,右边凹刻两个圆形,一个圆形周围凸刻112的阿拉伯数字,另一个圆形周围凸刻DNPU四个英文字母,每个圆形中心凸刻箭头一根,各指向一个阿拉伯数字或DNPU四个英文字母之一。卡扣叉中间一根,一面凸刻“WOOJINDURAFLEX”,一面凸刻“**MM”。后来,俺又有了一个VAUDE的包(俺觉得VAUDE的包比派格包有棱角,有型),这时VAUDE已经开始用“WOOJINDURAFLEX”的卡扣了。此时的“WOOJINDURAFLEX”腰带卡扣较以前的圆些(各背包厂家订购的外形大概稍不同。)卡扣座的背面凸刻的是六行字“WOOJINDURAFLEX”,“DESIGNEDBY”,“NATIONALMOLDING”,“STEALTHWARRIOR”,“POTPENDING”,最后一行凸刻一个A被圆圈包围,圆圈下面凸刻一横线。右边凹刻两个圆形,一个圆形周围凸刻112的阿拉伯数字,另一个圆形周围凸刻DNPU四个英文字母,每个圆形中心凸刻箭头一根,各指向一个阿拉伯数字或DNPU四个英文字母之一。卡扣叉中间一根,一面凸刻“WOOJINDURAFLEX”,一面凸刻“STEALTH**MM”和一个A被圆圈包围,圆圈下面凸刻一横线,及一个圆形周围凸刻DNPU四个英文字母。

再后来,俺又有了一个LOWALPINE的包,“WOOJINDURAFLEX”卡扣座的背面凸刻的是五行字,“WOOJINDURAFLEX”,“DESIGNEDBY”,“NATIONALMOLDING”,“LOCKMONSTER”,“SS-2”右边凹刻两个圆形,一个圆形周围凸刻112的阿拉伯数字,另一个圆形周围凸刻DNPU四个英文字母,每个圆形中心凸刻箭头一根,各指向一个阿拉伯数字或DNPU四个英文字母之一。卡扣叉中间一根,一面凸刻“WOOJINDURAFLEX”,一面凸刻“SS-2”。前一阵,又搞了个LOWALPINE的小冲顶包,其所用的“WOOJINDURAFLEX”腰带卡扣较以前的更加发圆了,扣座的背面凸刻的是“ROCKLOCKSTER”,“WOOJINDURAFLEXD被图形化了,“PAT。”。卡扣叉中间一根,一面凸刻“WOOJINDURAFLEX”,一面凸刻“ROCKLOCKSTER”。“两个圆形,一个圆形周围凸刻112的阿拉伯数字,另一个圆形周围凸刻DNPU四个英文字母,每个圆形中心凸刻箭头一根,各指向一个阿拉伯数字或DNPU四个英文字母之一。”是在卡扣叉上,而非扣座的背面。

 

仅就俺用过的罗列了一堆,希望对大家有些用。“NIFCO”的卡扣感觉比“WOOJINDURAFLEX”软些。“TIFCO”,“KIFCO”,“YKK”,“NKK”也可用。光板卡扣就不要用了。

 

低价登山包的选购与问题
  物美价廉的户外装备是我们这些驴友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物美和价廉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出于经济的原因,很多刚刚喜爱上户外运动的新人,面对上千元的包包心存敬畏,而把目光投向了比较便宜的包包上,这类包包的价格大都在100300元之间,基本上不是什么名牌产品,质量和服务都有很多的问题。天上不会掉馅饼,就不要指望用200元的价钱买到和1000多元的包包一样的东西。价格通常要反映它的价值,便宜有便宜的理由。除了价格以外你还要考虑以下的几个包包质量方面的问题:

1、面料。包包的面料一定要结实,耐磨,一定的防水性能。包包的面料通常由高强度尼龙织成,一般以XXX D (Denier)为强度的标准,数值越大越好。杜邦的Cordura面料非常出名,但是一般只有高档的包包才会用,二三百元的包决不可能采用如此好的面料!即使销售人员向你保证也要坚定的不相信!因为他在说谎。
  一般低价的包包420D的面料已经比较结实了,可以用于大部分的徒步需求。而名牌的包包大都采用500D以上的面料甚至是更好的杜邦面料,这些面料可以用于更为恶劣的环境。。便宜的包包通常没有关于面料性能的说明,它需要你的经验和知识,如果你没有十足的把握还是小心为好。PU涂层可以让你的包包更好的防水,看看包包里面的表层是否均匀。但是登山包为了满足功能的需要所以接缝很多没有一个防雨罩在下大雨的时候会很麻烦。
  2. 扣件的质量。包包中最容易损坏的地方可能就是它了,对扣件质量的判断比较容易,首先是观察扣件做工,如果扣件上面非常粗糙,扣件的边缘也参次不齐,手感非常的不好,那这个包包就别再看了,肯定是“垃圾”!扣件的做工最能直观的反映包包整体的质量。其次如果扣件的做工不错,为了更好的测试它的性能,可以把插扣的“脚”给弯曲,质量过硬的扣件都可以弯曲更多而不会断裂。有的老板会主动帮你把它弯曲90度来证明其质量的可靠。那种没有任何标记的来路不明的扣件也要小心。
  3. 车线。你的包包不可能是一块整的面料做成的,肯定有尼龙线缝合的地方,这些工作都是由机器完成的,做工精良的包包的车线应该整齐,致密,均匀。在受力的地方应该有双重的缝合以确保其坚固。车线这个环节可以看出生产这个包包的厂家的态度和机器的性能。
  那种到处是线头,车线弯弯曲曲的做工您还是放弃吧!再结实的面料没有合格的缝合一样会在紧要关头给你致命的打击!
  4. 背负系统。仅就背负系统的性能和做工就可以决定这个包包是否值得购买。可见背负系统对整个包包是至关重要的。背负系统就是包包的骨架,市面上所见到的背负系统从最简单的由两个扁铝构成的TT型到比较复杂的“BIGPACK”的“TCS背负系统”,以及X型的背负。背负系统的目的就是让重量合理分布并将大部分的重量传递到人身体最能承重的下半身。为了做到这一点背负系统就要有一定的结构和强度,除了顶级的包包中采用的钛合金外其他的几乎都是铝合金材料的。
  低价的包包采用的都是价格最便宜的铝合金做成的扁铝组成的TT型背负系统。选择背负系统你需要注意几点:首先是背负系统和你的背部的贴合性,理想的背负系统应该是符合人身体曲线的S型(侧面)。
  当你背上包的时候包应该和你的背部完全的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合理的分布重量。其次背负系统所形成的骨架(包括肩带和腰带)应该有一定的强度,在两三百元的包包中这一点通常做不到。较软的骨架当你背负较重的物品时会变形,这个时候背负系统就不能合理的分布重量,你的肩膀的压力就会增大。
  可能这就是很多的驴友所描述的那样,便宜的登山包中小包背着还可以,大包背着就很不舒服的原因。再次,背负系统(骨架)和包包之间接合的地方是承受力量最集中的地方必须得到非常有效的加强,整个包的重量通过包包与骨架的接合处传递到骨架上,然后由骨架将重量分布到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
  有的便宜的包包因为没有对接合处加强使得在背负比较重的东西时背负系统中的扁铝甚至扎破了包包,这样的情况在旅行途中发生是很不幸的。把包包装上东西然后背上后观测一下受力的部位,受力的部位是否能将力量合理的传递,车线是否足够的结实,如果你感觉很玄的话,别再考虑了,放弃它。
  在低价的包包中要尤其注意它的背负系统(骨架)的强度和接合处的牢固程度。通常在这两方面是名牌包包和低价包包最显著的差别。这两个方面直接决定了你的包包能否陪伴你走过千山万水,所以要千万仔细的挑选。
  5. 整体设计。包的外形设计根据使用的目的是有区别的。例如登山包和徒步包在设计上对平衡,外挂,方便性上是有区别的。这些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的环境去选择。例如外挂的数量是否能满足你的需求,包包的颜色是否符合你的要求,包包整体的外形是否适合你要去的地方等等。事实上如果前四项都能过关的话,这一项并不是很重要,因为我们还不是专业的旅行家。
  6. 关于军用背包。军用背包价格便宜,结实,耐用,可以满足户外运动的一部分要求,但是户外运动和军用毕竟有区别,在功能,舒适性,方便性上军用背包显然不太满足要求,如果作为进入户外运动的一种体验和尝试,军用背包也不失为一个选择,选择军用背包的原则可以参照前面的5个方面进行。但是,是不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这些不太富裕的驴友真正的买到物美价廉的包包呢?还是那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低价必然有低价的原因。而大部分的原因我们都知道是质量。真正能够符合上面所说的5个方面的低价包包非常的难于找到,由于价格的限制,这些低价包包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旦我们越来越深入这项运动或许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是无法忍受的,最终还是要丢掉那个当初千挑万选的包包。当我们在户外运动的世界里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的时候,购买低价的包包有种投石问路的意味,这块石头投的有没有意义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背包容量--不只是能带多少东西
  容量是选购背包的重要因素:容量大小不够用,把物品挂在外面既累赘又容易丢失;而容量太大则打包时背包不易扎实,行动时包内装备会因移动而影响平衡。所以,选择背包容量首先要建立个人的装备列表。
  在登山过程中的某些装备如雨衣、保暖衣物及睡袋等是不随时间消减的物品,其大小重量都比较稳定。然而粮食与燃料则属于消耗品,随活动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这种物品的数量对背包容量的影响非常大。
  现在有些背包采用"弹性容量"设计,即使在活动数天之后背包依然能打得结结实实,也使得这种背包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活动领域。一般而言,中小型背包并不需要此项设计,而且也没有人这样设计,如果要改变其容量大小可以由加装侧袋或调整压缩侧带来调整。
  35L背包无外挂四日游经验谈
  在我个人看来,户外运动追求的是心情上的轻松和愉快,不想被沉重的背包和繁杂的装备折磨的游兴全无,如果能让我在路上几乎“忘记”背包的存在,那是最好不过的,因此,对于装备的使用和选择,我个人一直是“麻雀派”,坚持小巧、简单、轻量、耐用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背包的体积和重量控制在最极限的范围,这里所写的是最近的一次具体实践,从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欢迎各位一起讨论大致情况,地点:太白,从都督门走跑马梁上太白然后汤峪下,全程徒步大约110公里;时间:1023-26日,徒步4天;气候:第一天中雨,后三天晴天间多云,不过后三天是在预料之外的没膝雪地中行走,因此,实际条件应算是冬季,白天气温在5度左右,夜间负10度左右,遇到风力最大6级。同行三人,个人出行目的是拍照,抓住秋天的小尾巴。一、装备清单 35L挪威norrona背包,主包内装军版Camelbak 3L水袋一个,Luxe ULTRA 950羽绒睡袋一条,MARMOT羽绒服一件,扁罐连BRUNTON OPTIMUS CRUX气炉一只,军用大饭盒一只,定制的LUXE折叠防潮垫一条,药品一包,四日份食品,一包美军MRE口粮餐做备份,LUXE TAKIN单人帐一个,两双PROFEET袜子,一条快干裤,刚好塞满。顶包内装10米应急绳,TEC40ARC AAA手电各一只,帐篷地钉及防风绳,手机一个,防水电池盒一个(灯具/相机/手机等电池),PRIMUS炉头折叠支架一个,多用餐具一件。所有装备内置无外挂,只有一个例外,曼幅图714SHB三脚架一个挂侧面,随时方便取用。中途还外挂垃圾袋一个(这个该不能算装备~~~~~)。另外携带大腰包一个,容纳Leica CMLeica Minilux Zoom各一、7KODAK 100VS卷、RECTA指北针一个、SWAROVSKI 8X20望远镜一个。除水和摄影器材,总计携行重量不到10KG。二、衣冬季出行,相对夏秋季反而简单,该穿都穿在身上,到了营地羽绒服一穿就OK,白天穿MHWWindstoper抓绒,外罩LUXEWeatherguard轻便小风衣,行走途中不会感觉不适,甚至在白天晴朗无风的情况下,雪地的阳光反射导致体感温度急剧上升,中午可以穿衬衣:),MARMOT羽绒服暖和方便,打包后体积很小,和羽绒睡袋一起塞进睡袋仓里可以压缩到小的不成样子。但是,由于根据以往经验,错误的估计了天气情况,简单认为这个秋冬过渡的季节不会下大的雨,上半身只需要做好防风即可,因此,为图轻便,只带了小风衣而没有带冲锋衣,直接导致第一天中雨后上半身全部湿透(幸好还穿了冲锋裤),雪地中失温严重,只得靠不停行走保持体温,险些导致严重后果,可以说这是此行最严重也是最低级的一个错误。追求轻便不能过头。
  如何在40L的背包里装下全套穿越装备的
  在一般人的眼里,户外爱好者出去野营都是背一个60L以上的大包,包比人还高!我也不例外,02年迷上户外以来一直背一个60L的大包,里面塞着睡袋,套锅,炉头,衣服,冰包,食品,外面还挂着帐篷,防潮垫,加在一起大概有20多公斤吧!虽然我的体力不错,但背上这么沉的一个包也只能低头猛走了,无暇顾及户外优美的风景了!有时候在山里看见人家老外就背一个3040L的小包蹭地从后面过去,感到纳闷人家的包这么小能装下什么东西呢?到了营地扎营的时候看人家从包里掏出帐篷,睡袋,防潮垫。。。哇塞,这不跟我的一样多嘛。后来逐渐的开始精简自己的装备,到个个户外论坛的装备版恶补,到个个户外品牌的网站了解产品数据,下面就来谈谈我的整个过程: 先来说说帐篷吧。我的第一个帐篷是225,买之前在论坛上看了很多关于他的介绍,后来去店里指名道姓要了他,不愧被称为是经典,在外面没有让我失望过,缺点就是太大,太重。虽然后来出了升级版(换了地布和铝杆),还是有点沉。最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TNF的单杆帐,才16公斤,超轻可以很轻松的放在背包里!!呵呵,拿下!在野外使用感觉还不错,空间还算比较大的,挤挤两个人没问题的!
  然后说说睡袋,睡袋俺已经买了三个了,第一个是三夫的棉睡袋,当时买的人很多,用了很久不错的说,第二个是TNFBLUE KAZOO68580%的600白鹅绒,舒适低温-7度,三月份在小五台的1700营地睡得还可以,作为三季睡袋是的不错的选择。第三个是龙鸟的小蓝虫,重点来说说它吧,这次去海陀能背着40L的小包就全靠它了,下面是他的数据:填充350 90%白鹅绒, 温标8 -1度,1000克的重量,14×25CM的收纳体积,收在压缩袋里怎么看怎么觉得小,喜欢!在买它之前我还特地跟CAMPCAMP Arctic 250羽绒睡袋 和CAMP CLW 300羽绒睡袋 进行比较,压缩后的体积小蓝虫比上面两个都小,因为采用了信封式的设计饱暖上估计比木乃伊的差一点!!不过我觉得像这样类型的睡袋采用信封式的设计比较好,毕竟这样的睡袋使用时间在晚春,夏天,初秋,温度不会太低,采用信封设计空间比较大可以随便翻身,睡着比较舒服。这次在海陀的使用感觉,晚上帐内温度是7度,帐外估计是5度左右吧,睡着很舒服,稍稍有点热,把手伸出睡袋就可以了!至于这睡袋的最低温度还没有试过,不过觉得要达到它标称的-1度应该没有问题!
  再说说包,大包是bpdiscovery60的,当时在国内算是比较牛的的包了!说说他的缺点:腰带扎不紧老是松,背着包走起路来胳肢胳肢响,特别的勒肩,可能是东西装得太多重的缘故!小包是韩国的K2,40L,外贸货。这次去海陀就是背着这个包,感觉特别能装,背着15公斤还算凑活!其他的一些东西,炉头我用的是CAMP4,喜欢他的大支架,放锅稳当,火力不错,有钱再买个CAMP3,背小包的时候用!套锅是金羊703,三到四个人的,被大包用全套,小包用最小的那个!自冲气垫是WILDCOUNTRYX形自充气垫,体积还算小,就是充气冲不足,得用嘴吹一下才行!说说我这次去海陀的感受!我的装备清单:
  K2背包4016kg TNF单杆帐一顶16kg 龙鸟小蓝虫350睡袋一个1kg WILDCOUNTRYX形自充气垫一个08kg TNF冲锋衣一件龙鸟RIDGE冲锋裤一条 CAMP4炉头一个扁罐一个小套锅一个餐具水3L 外挂15Llaken水壶装满水对讲机一支洗漱用品瑞士军daozippo火机头灯食品若干总共背包重大约15公斤,其中食物加水的重量大概占了一般的重量,其他全部装备在75公斤左右。 所带的东西应付两天的穿越绰绰有余,这次在睡袋帐篷背包上就至少减了4公斤。在食品和水方面,因为海陀无法补水,带的较多,超过以往活动的重量。但总重量减少差不多有78公斤,在整个穿越过程中没有感觉到累,始终保持较快速度行走,还有良好的心情欣赏优美的风景!总结:这次主要得益于帐篷和睡袋的功劳,其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如炉头,冲锋衣等等!这真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不过话又说回来户外

 

(二)鞋
  登山鞋选择的几个关键点
  鞋子的不同面料将决定鞋子本身的重量、透气性、耐磨程度及防水性能,生产登山通常采用的以下面料:
  

◇ 尼龙织布与小块皮相结合-这种面料重量轻,透气性能好,在正常的气候下具有较好的保暖性,穿起来比较柔软方便,适合与短途野外跋涉,携带较少的登山器材,价格低廉,缺陷是防水性能差,雨水较容易渗透尼龙面料。如美国杜邦公司的Cordura布,一种非常结实的纺织合成布料,重量轻、耐磨、透气、方便等特点,许多日常用的登山鞋面均是采用这种材料与真皮相结合。
  
  ◇ 纯皮面料-防水性能好、耐磨程度高、抗硬性能好于尼龙,适合于长途野外跋涉、携带较重的登山器材、比较坚硬的山地,但是,其自身重量和透气性能不如尼龙靴子,穿鞋时比较费时。纯皮面根据其特性和厚度,有不同的分类,未加工的原皮其厚度通常是 10mm 但在加工时分割成不同的厚度,通常是从18mm20mm厚,最厚的可达到332 mm。如意大利Perwanger 皮革公司生产的涂硅牛皮,采用特殊加工工艺,皮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透气性,厚度达到3-32 mm,结实耐磨,高档登山靴均采用该公司的产品。Nabuck皮面,厚度2829 mm,柔软性接近纺织面料,表面涂有防水层,皮质耐磨;Suede皮面,厚度2。1-28mm,柔软性好,经过防水处理。Nepal翻皮面,未经过磨沙处理,经过防水处理,厚度 2830mm。中档登山靴均是采用上述皮面制成,而意大利 CRISPILA SPORTIVA等公司的纯皮面登山靴均是选用高品质的牛皮,每双靴子都是采用一张整块皮子制成。
  
  ◇ 硬塑树脂-比较坚硬,具有较好的抗硬性,可有效的保护脚,高山登山靴均是采用这种树脂做面,体积大,自重较重,穿着比较笨重。
  
  一双好的登山鞋具备的各种要素
  野外各种严酷的环境对登山鞋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不同的运动项目也使登山鞋更加细化,出现了更多的种类。
  
  防水性是现代登山鞋的首要功能
  很多专业背包族选择购买登山鞋也正是看中了登山鞋的这一功能,这是运动鞋或普通旅游鞋所无法比拟的。一般旅游者大都比较注意鞋的舒适性,而对鞋的防水透气性关注较少。据专业测试,一双湿脚散热的时间(在冬季)约是干脚的23倍,而且在户外,一双湿脚很容易冻伤或受到其他伤害。一双湿鞋也很重,为行走增加负担。传统的工艺是通过油浸皮革达到防水效果,但这严重影响了鞋的透气性能而且还影响了鞋的外观。后来又出现了喷在鞋上的拨水剂,水滴上鞋表面时,会像水珠一样滑落,但如果水浸时间过长或表面受到压力,水还是会渗进去,所以并不防水。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防水透气薄膜和涂层的出现,户外运动登山鞋在防水性上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60%以上的户外鞋都采用美国WLGORE公司的GORE-TEX材料,带有GORE-TEX铜牌的登山鞋几乎成了鞋质量和品质的标志,当然价格也令人吃惊,一般来说GORE-TEX材料的登山鞋售价在250美元左右,国内的售价也在1500元以上。GORE-TEX鞋的加工工艺要求很严格,要先将一个脚形的GORE-TEX薄膜放入加工好的鞋中,然后加压,再加上内衬,最后还要通过严格的防水测试。当然穿着这样的鞋你就再不会为泥泞的沼泽和天降大雨而发愁。
  
  登山鞋的鞋底也是很有特色的
  不同的厂商根据各自的研究设计出了不同的鞋底花纹,当然绝大多数还是以大波纹形的底纹为主,这极有助于增大鞋的防滑性能。现代流行的运动鞋大都采用气垫设计,但这对于登山鞋来说并不合适,通过特殊的海绵泡沫结构来减轻足部的震动就足够了,因为对户外运动者来说脚踏实地的感觉往往比气垫的柔软更重要和安全。相对来说鞋底的刚性和耐磨性能显得更加重要。爬过山的人都了解在爬山或走长路时如果鞋底过软往往会造成小腿的过度疲劳,而且对于布满碎石的山路或岩石上的小小突起,鞋底的刚性和硬度可以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意大利的Vibram橡胶材料是最通用的鞋底材料,它的耐磨性高于普通橡胶材料40%,而且刚性极好。当你在选择登山鞋时,鞋底是否使用Vibram橡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此外现在以休闲为主的登山鞋鞋底是采用既轻且软,也很耐磨的PU材料,大大减轻了鞋的重量,令穿着更加舒适。登山鞋外观粗犷,多为高腰设计,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足踝的作用。早期的登山鞋多使用明线,这样外观看起来非常古朴,但也存在鞋身不耐磨的问题,新型登山鞋的明线非常少,耐磨性明显提高。登山鞋的特性是其他运动鞋和军靴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当你决定去旅行和爬山之前选择一款适合你的户外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购买登山鞋十要领
  询问优秀的店员: 当你走进一家户外用品店, 询问较有经验的售鞋员,他对他所销售的货品最了解, 假如那位店员不在, 约个时间再回来。
  测量只脚的尺寸:不要因为常穿那个尺寸, 就设定你就是穿那号鞋, 人的脚会随着时间, 和旅程长短, 及背负负重而改变。
  不用烦恼号码: US尺码的鞋子长度及大小就目前来说是非常多的, 况且有可能这家公司 10号鞋是另一家的 9号鞋, 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试穿, 相信你的只脚会佑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
  试着晚上去买: 要试一双鞋最好能在工作后时间(晚上), 因为这时候你的脚较肿, 这样穿起来你的脚也比较舒服。
  不要急: 买双好的鞋子要慢慢来, 至少也要预定二个连续的下午去, 慢慢逛, 如果可以, 尽量尝试各种不同的厂商及样式。
  带自己的袜子: 带自己的袜子到店里去, 你的脚会更容易适应。
  动一动脚趾: 当用鞋带束紧了你的鞋子, 你的脚趾头不应该会顶到鞋子最前面的那一部份。一旦你急忙的穿起鞋来, 可能你会觉得宽了点, 太大了点, 但绝对不会的, 长期的下坡时, 太短的鞋子会弄伤你的脚趾头, 和伤害你的脚趾。
  走段路看看: 花点时间在你考虑要买的鞋子上, 沿着商店走段路, 如果是穿皮革或硬布刚开始穿的一段时间, 会磨擦你的后脚路, 也就是说你不会很立即明显发现。
  不要穿过大的鞋子: 选择一双能配合你游行鞋子, 假如这双鞋子比你的需要过大或不易移动,你不必要承受买大鞋的问题。
  让脚去适应: 选一双一定要让你的脚最舒服的鞋子, 压迫是比任何问题更糟的, 在最后, 当找到最适合时, 只有一个人佑知道那就是你。
  小议户外运动鞋
  户外运动鞋除了普通运动鞋的特点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1、鞋底。户外鞋的鞋底要硬,不能像普通运动鞋那样软。因为在走山路或走路多时鞋底硬会使脚不宜疲劳。鞋底纹路也非常重要。推荐Vibram鞋底,许多专业户外鞋都选择这个牌子的鞋底。
  2、防水性。这是必须的,因为湿脚的散热量是干脚的24倍,爬山涉水时踏入水中是常事。一般防水鞋的防水处理主要有鞋表面喷涂防水胶或内衬防水膜。表面喷涂防水胶的防水性相对较差,且需要经常喷涂,现在高档的户外鞋都是内衬防水膜。
  3、透气性。防水的负作用就是不透气,穿一双不透气的脚长时间长路是非常难受的,外面的水是防住,由于不透气,脚出汗后,脚感觉还是湿呼呼的。所以防水膜只防水是不行的,还要透气,不然只有一张塑料膜就可以实现防水。专业防水膜是Gore-Tex防水透气膜。Gore-Tex是美国W L Gore & Associates发明的,曾用于宇航服。它的原理是有许多小于水分子的小孔,水进不去,但可透气。
  4。价格。现在如果在商场中的户外品牌专柜(如TNF,Black Yak,奥索卡)中买,只要是带Gore-Tex的都要1K2K,价格不菲。如从北京秀水处淘,价格便宜,非常容易上当,买到假货。
  说了这么多,当然要推荐性能好,价格便宜的了。
  朋友买了一双意大利“Garmont”户外运动鞋,Gore-Tex内衬,Vibram鞋底。上去婺源旅游,有一天在雨中徒步穿越40里山路,穿着它,鞋内一滴水没有,脚始终是干干的。40里山路走下来,脚底一点不累,比在城内穿阿迪达斯运动鞋都舒服。为了测试它的防水性,曾站在小溪中,水没脚面10分钟,没有进一滴水。透气性也非常好,夏天炎热天气穿,感觉一点不“捂”。不是做广告,只是向朋友们推荐。

一、登山鞋的分类
  一般而言,走路用的登山鞋依用途分为:
  1mountaineering--极地攀登鞋:适用于冰雪岩混合的地形,必须有非常硬的鞋底且兼容于快扣式冰爪。但较不适用于平地健行。
  2trekking--长程重装健行鞋:山区长途健行,强调舒适耐用、远距离长时间使用,但不特别要求攀登功能。这种健行鞋鞋底中层较有弹性,使你踏出的每一步都能获得额外的推力;鞋底也同样的硬,让你能穿越崎岖困难的蛮荒地带。
  3backpacking--短程重装健行鞋:专为大背包健行设计--行程不是很长,但背包很重,所以鞋底也是硬底,且支撑力很好。
  4hiking--短程轻装健行鞋:轻装健行,因为背负重量不重,所以强调舒适性而舍弃硬鞋底。仍具有不错的支撑力。
  四类鞋的特性比较:
  1hiking--短程轻装健行鞋
  共同特性:防滑、耐操、透气快干
  个别特性:短统、最轻量、通常不防水、软底
  2backpacking--短程重装健行鞋
  共同特性:防滑、耐操、透气快干
  个别特性:中统、轻量、硬底、通常防水
  3trekking--长程重装健行鞋
  共同特性:防滑、耐操、透气快干
  个别特性:中统、重量、较硬底、通常防水、保温
  4mountaineering--极地攀登鞋
  共同特性:防滑、耐操、透气快干
  个别特性:高统、最重量、超硬底、通常防水、高保温、适用冰爪
  二、我该买哪一类的登山鞋?
  使用下面的评分表,试着找出你需要的登山鞋类型:

范例1:只爬当天往返[H]、坡度稍陡、路况清晰[H]、负重5Kg[H]、一般天气都走,总计得3H2B,故最适合的是H--hiking
  范例2:周休二日、很多陡坡[T]、崎岖不平、背25公斤[T]、坏天气也走[T],总计得3T2B,故最适合的是T--trekking
  

 

三、买一双好鞋的10个技巧
  1、向高手请教,当你走进一家户外用品店买鞋时,要求最懂鞋的销售人员来协助,或是找一个登山高手帮忙。
  2、一定要实际测量试穿,不要用之前买鞋的尺寸去推论,脚的尺寸是会变的。
  3、不要被尺寸的号码迷惑,不论是英国尺寸、欧陆尺寸或美国尺寸(还分男女),尺寸的大小会受制鞋工厂的标准与设计所影响,最好还是多试穿几个邻近的尺寸。
  4、晚上买鞋!夜晚时,人脚会略微膨胀,就像在山上走路时一样。
  5、要慢慢试,不要太心急做决定。准备两个半天来买一双好鞋,尽量多试试不同的厂牌与鞋款。
  6、带自己的袜子,最好是用来搭配登山鞋的袜子
  7、绑好鞋带以后,活动脚指看能否碰到前壁,新鞋穿久后,可能会稍微增加宽度与厚度,但绝不会增加长度,太短的鞋子往往会撞击脚趾头与指甲。
  8、试穿时,穿着鞋走一走,一方面让新鞋的皮革或纤维较具弹性,一方面也可试出是否有不易察觉的不舒服处
  9、买适合用途的鞋,但不要想一双鞋应付所有的用途。也不要只为一次特殊行程去添购一双功能特别的鞋子。
  10、抓住脚的感觉,挑一双最舒服的,用那双的标准去试所有的鞋子,只有一个人知道哪双鞋最适合你,就是自己。
  四、鞋子耐用/保养的技巧
  1。每次用完后清洁干净,稍微弄湿没关系,阴干它,决不要烘干鞋子。
  2。鞋干燥后,可加强其防泼水功能(鞋油、腊、喷剂)
  3。使用时绝对远离热源(炉子或火堆)、化学物品(除草剂、杀虫剂),他们会损坏鞋子的结构、材质。
  五、该不该买GORE-TEX的鞋子?
  你会发现加了Gore-Tex的鞋子就样镀金一样,价钱增加不少,那到底需不需要买Gore-Tex的鞋子呢?大家必须了解:在干燥的环境里,Gore-Tex的功能并不显著,特别是冰雪地里,许多皮制品配合外表强化涂布(喷剂/上蜡)表现也很好。但在深圳这种潮湿多雨的环境里,Gore-Tex高防水透气的功能表现仍是最好的;此外,搞清楚自己的用途也很重要,有些环境或是使用状况不需Gore-Tex,例如当天往返的健行,通常不需Gore-Tex这种高防水的功能;总之,你必须在防水性、透气性、价格、重量、维护难易之间取得平衡。
  所以,如果你的活动类型是:长途、中级山、露营的健行,那我的建议是:多花点钱,买吧。

 

如何试鞋
  你穿几号的鞋?当讨论靴子的尺码时,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只要看看尺码对照表就可以了,但是情况不是这样的。
  大部分高山靴是在意大利制造的(只有Salomon Pro Ice是在中国制造的),我发现欧洲(EU)的尺码最精确。最好的选择是在一家库存丰富的商店购买。如果你不得不通过目录来购买,最好同一款靴子买两双号码不一样的,试穿后把尺码不合适的靴子退回去,这样做虽然花了很多金钱,还要忍受不少痛苦,也比得到一双不合脚的鞋要好。
  在试鞋时穿上你攀冰或登山时穿的袜子或鞋垫,如果你的靴子在穿一双袜子就合脚时,不要穿两层特别厚的袜子,这样会使空气流出保温层和增加热传导。在你系上鞋带前,把你的脚趾挤到靴子的前部,确认脚后跟后面有一到两指的空间距离。然后让你的脚重新放好,系上鞋带,试着在地毯上走几步,这时脚跟不应该在靴内抬起来,同时也不能感到挤脚和有压迫感,你的脚趾应该也有活动空间。如果你是一位女士并试穿男式的靴子,一定要注意前脚的空间是否过大,脚背是否有压迫感,是否跟脚,下坡时小腿部是否舒适。技术性攀冰靴穿起来都很暖和,但当你阻碍了血液循环时,任何保温层都无法使你感到温暖!如果有可能,穿着靴子走下坡度较大的斜坡,测试一下它的脚踝弯曲性,或者试着攀登来测试靴底的坚硬度。
  关于鞋底防滑性能
  经常看到一些山友在讨论一些鞋底的防滑性问题,我这里想从物理学理论的角度再和大家探讨一番。
  实际上,所谓的鞋底滑不滑,就是指鞋底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不大。我们知道,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取决于3个因素,物体表面的摩擦系数k,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s,施加与物体上的压力f。这三个变量越大,那么摩擦力也就越大。
  对应于某位买鞋的山友,该位山友的体重是基本上确定的,那么其踩在路面上时的压力也已经确定,此时f变成一个常量。
  对于此处的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路面,一个是鞋底,因为我们主要考察的是不同的鞋底在某些路面的防滑情况,所以我们在这里把路面做为一个常量处理,于是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鞋底的摩擦系数;很多山友认为v底底鞋比较滑,这里我先不做结论,不过v橡胶的摩擦系数肯定是不会比其他鞋底的橡胶小,因为我们知道在大多数厂牌攀岩鞋鞋底都是用的v橡胶。而攀岩时对鞋底的摩擦力要求是最严格的。
  现在我们来看影响摩擦力的最后一个参数,接触面积。大多数实际使用情况下,这个指标才是最影响我们行进在不同路面上的感觉的。大家都知道,登山鞋的鞋底都是做了各种的花纹,而做这些花纹就是为了增大鞋与地面的摩擦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抓地感”),可是为什么花纹能增大鞋与地面地摩擦力呢?其结论就是:花纹能够有效增大在户外条件下鞋与路面地接触面积。之所以提到户外条件,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在登山,穿越的旅途中,行走地路面主要为,碎石,土,草坪,雪面等等。在这些路面上鞋底地突起花纹能够深入到松软的路面中去,使突起花纹地垂直部分也成为与地面接触地部分,这样就成倍地增加了鞋底与地面地接触面积从而极大的增加了摩擦力。而在非户外条件下,情况就刚好相反,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甚至瓷砖地板上,这样的地面表面十分坚硬,鞋底的花纹不能深入到路面中去,此时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仅为花纹的突起部分的下表面),摩擦力显著减小。而此时大家依然不感觉到太滑主要就是登山鞋底的橡胶的摩擦系数比较大了。如果对此不相信,你可以用一双穿了很长时间,鞋底花纹几乎已经被磨平的鞋试试,肯定防滑性能比新登山鞋好的多。
  影响接触面积的除了花纹以外,还有一个通常都被大家忽略的情况:就是由于鞋底软硬程度不同而造成的鞋底形变的影响。在松软路面上,由于路面的形变是主要的,此时不容易看出鞋底形变的影响,而在坚硬路面上,鞋底形变的影响就显著的增大了。对于比较软的鞋底,在坚硬路面上鞋底花纹会有一些缩陷(既突起部分被压缩,变短变粗)以及适应路面极细微底的粗糙表面(实际上在光滑的表面用放大镜看也是粗糙不平的,而鞋底的一些细微形变搞好能使鞋底橡胶能够扣和到这些细微底凹凸不平中去)。这样同样能够增大一些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而对于比较硬的鞋底,这样的形变很小,所以在坚硬路面上鞋底较软的鞋肯定摩擦力大于鞋底较硬的鞋。
  根据上面的结论,如果我们只考虑登山鞋的防滑性能的话,那么这双登山鞋应该是这样的鞋底:鞋底橡胶的摩擦系数大,鞋底花纹深,鞋底要软。对于前面两个要求没有人会有异议,但是对于最后一点,我想所有的人都不赞成。鞋底软,意味着鞋底耐磨程度不好,穿不了多长时间,同时鞋底对于我们经常行走的碎石,起伏不平的路面是十分不合适的。这里就是矛盾的所在,如果要在所有情况下摩擦力都大,那么必须要鞋底软;如果希望鞋在大多数情况下摩擦力大,同时满足耐穿,对脚的保护好就必须鞋底硬。而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没有任何鞋底的外表面的软硬程度是可以调节的,所以,没有任何鞋能够满足我们上面的两个矛盾需要。对此,鞋底的制作厂商只能在一番权衡后做出一些取舍。
  v鞋底显然就是取的后者,所以不少山友反应在湿滑的坚硬平整表面上,v底鞋比较滑。呵呵,湿滑底情况下就显著降低了鞋底和路面底摩擦系数,而坚硬底路面与坚硬底鞋面相接触,其接触面积也小。所以滑是一定的了。在这样的路面上,一双彻底的平底胶鞋是比较防滑的。
  经过上面的讨论,我想大家应该对买鞋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你到底要买较硬的鞋还是较软的鞋,主要取决于你经常行走的路面。对于登山和高难度的穿越,一双有较硬鞋底的登山鞋能胜任大多数情况,而作为普通旅行,低难度穿越情况最好还是买一双普通的鞋底相对软一些的鞋。我们不迷信v底,也不要因为v底在个别情况比较滑而否定v底。

 

登山鞋鞋底的类型材料及特征
  橡胶底----用橡胶和塑料一起注塑起来的底。特性是韧性大、耐磨、份量较重、防滑。
  PU------PU塑胶原料制成,重量较轻、颜色少、耐磨、韧性大,是较理想的底材原料。
  EVA-----又称为轻泡底。重量较轻、成本最低,但不耐磨。
  零敲碎打说装备-鞋底
  经常有人说鞋防滑差,其实是有原因的。
  在欧洲户外运动鞋类制造商曾把户外鞋的适用范围分为六类:
  A Light Walking & Multi Terrain Hikers
  轻松愉快的户外活动,偶然穿着,常用于城市行走及自行车等活动。
  AB Light Trekking Boots
  这类鞋的设计是针对有计划的步行活动和一日左右的徒步旅游。
  B The Classic Walking Boot
  耐久、舒适,此类鞋是真正的户外运动专业产品,针对长期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人。
  BC The Ultimate Trekking Boot
  此类些体现了户外产品制作的先进,满足额外需求,向更艰苦和更加漫长的跋涉挑战
  C Sub Alpine, Off Trail, Sidling Boots
  满足横切、攀登等技术动作的需要,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对任何气候的适应。
  D High Alpine Boots
  高技术设计及制作,征服高海拔地区的极端环境。
  其实Vibram的鞋底材料也分为很多种,比如常见的有:Vibram Trail Run,Vibram Ground sensor,Vibram Meindl Multigriff, Vibram Karisimbi multigrip,Vibram Crack Montagna等等。这里Vibram Trail Runoutsole(外底)就是用一般的户外旅行(AAB类),使用复合橡胶材料,PU层,吸收震动,同时提供良好的抓地力;而Vibram Ground sensor则是BBC类产品选用的鞋底。有良好的适用性,坚固耐磨,减震效果好,适合长途旅行和碎石山地的使用。Garmont的几款高腰徒步鞋就是使用这类鞋底。还有Vibram Crack Montagna的鞋底则是针对更艰苦的环境,用于(CD类环境)。
  从防滑的角度来说,摩擦力大的鞋底橡胶必然在耐用性、硬度方面有损失,攀岩的朋友一定很有体会。所以,选择了这类产品就要根据它的使用环境来考察,穿Vibram Crack Montagna鞋底的鞋去南方水乡的青石路上走难免很痛苦,但如果去新疆的戈壁滩或青海的碎石山就能体现出优势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Vibram的确是不错的产品,只要注意产品适用范围。不过头疼的到是很多户外店的销售也说不出自己的产品使用的是哪款Vibram

 

三、登山鞋的保养与维修
  上山前,最好对登山鞋进行护理。方法是以手指慢慢涂抹保革油(推荐用Nikwax,当然价格不菲)于牛皮部分,以体温帮助皮革吸收油脂;下山后先以中性肥皂(有见过国外的一种Boots Soap,国内似乎未见,可用低碱性肥皂代替)刷洗阴干之后,再于皮面上涂上保革油。(现在所卖的Nikwax保革油,可用于天然皮革、尼龙及Gore-tex材质的鞋。使用前,最好先确认登山鞋材质为何,是否与保革油适用材质相符;因为保革油可能会对某些鞋子造成轻微的变色,所以正式上油前请先在不起眼的局部涂抹,确定无误可接受时,再进行全面性的涂抹。保养登山鞋时,鞋垫也别忘了取出清洗,否则久之发臭、发霉。 登山途中被大雨淋的湿透时,千万不要急急忙忙地将登山鞋拿近火源烘烤,否则其化学涂胶部分除遭破坏外,更可能从此变形扭曲,甚至「开口笑」而彻底报销!这时只能阴干,可以用废报纸塞入鞋内帮助其排除水分。
  存放:
  每次穿后,取出鞋垫,放松鞋带,让鞋自然晾干。如果鞋很湿,用报纸或鞋撑塞满鞋子(别忘了:不时更换已经湿了的报纸)。同时避免将鞋留在高温的环境内(包含车内)。勿将干燥的鞋存放在潮湿的空间里(皮革是天然制品,易发霉)。
  清洁:
  污垢微粒会进入皮革纤维,导致纤维磨损和断裂。
  a。对较脏的GORE-TEX-先用刷子沾水清洁,对非皮革类鞋(如尼龙面)只要用海绵沾温水清洁即可。如果是油垢,或非常脏的强污,最好使用皮革清洁剂及尼龙刷,加以清洗表面,至于鞋子的内衬,则用湿布加以擦拭清洁,因为来自于汗水的盐份会经由内衬迅速进入皮革的毛细孔中,而破坏皮革组织,使之变干及出现裂痕。
  b。清洁磨砂皮GORE-TEX-当鞋干燥后刷去浮土,用拨水剂进行处理。不要使用鞋蜡或鞋油,它们会削弱鞋的透气性。
  c。清洗非皮面GORE-TEX-冷水清洗,自然干燥。干燥后用拨水剂进行处理。不要使用鞋蜡或鞋油,它们会削弱鞋的透气性。
  干燥:
  a。所有的鞋都必须在室温下晾干。因皮革易被破坏,变形弯曲,发干和爆裂,故切勿将鞋靠近热源或在阳光下暴晒。
  b。厚泥让风吹干并清理干净。不可用火弄干登山靴,过度的热,皮革会干、皱,且粘着剂性能也会被破坏,会使靴底融化。
  c。勿用炉具或吹风机烘干!如果使用炉具或吹风机烘干,不仅会严重变形,造成开裂或开胶等现象,而且会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保养:
  保养得当的登山靴可以持续使用数年,要定期使用鞋类保养品,保养皮革和恢复表面抗水性能。如果不对GORE-TEX鞋进行保养和抗水处理,GORE-TEX膜的防水透气性不会受到损伤,但会影响鞋的透气性、耐用性和舒适性。可使用GORE公司推荐的抗水剂。
  a。可以用皮质防护喷蜡或GORE-TEX专用喷蜡对准登山鞋均匀的喷2-3次,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b。抗水处理:在非皮革类鞋干后用抗水剂处理。水会从接缝线侵入,防水剂可以改进鞋面与缝线的防水程度,新购入的登山靴须用防水剂重复涂抹一段时间,同时登山靴须保持干燥与干净,防水剂须涂抹缝合线与针孔,活动出发前一至二天须使用防水可以使用硅胶衍生物(silicon-based)喷剂,不论任何靴子须保持干爽状态。
  c。在鞋舌部位擦油可防止皮革发出响声,在金属部件上擦油可防止它们氧化,生锈。
  更换鞋底:
  靴底的磨损速度较鞋面快,一般高价位的登山靴都可以更换靴底,更新的靴底会较紧因为鞋面已改变原先的尺寸。
  保持鞋垫清洁。
  附:袜子的选择
  一般来说,羊毛袜子是比较好的选择。 为什么不选棉的呢?主要原因是因为棉受潮以后干的很慢。 如果在寒冷地带,走路很多脚照样出汗,等你停下来时,潮湿的棉袜保暖性很差,会冻伤脚。户外的羊毛袜一般含80%左右的毛,还加有20%的尼龙增强伸缩性。这种混织的袜子比纯毛的袜子更结实耐用。羊毛的保暖性能出色,即使湿了以后,它仍有较好的保暖性。如果你出汗比较多,最好在羊毛袜里面再套一层比较薄的内衬(Liner)。如果买的到,可以买CoolMax面料做的内衬。CoolMax是一种polyester, 是杜帮公司的专利产品。这东西排汗效果很好, 配上羊毛袜子,再加上一双合脚的登山鞋/靴,你就可以放心的上路了。
  选择高山靴的一些常识
  高山靴(moutaineering boot)和一般的徒步鞋比较,更加坚硬、温暖。
  从用途上讲,一般分成快速登山和远征探险两类。从材质上则主要分为塑料靴和皮靴,还有少数款式采用合成材料。
  由于远征探险时间长、攀登进度慢,所以要求靴子的防水、保暖性能更好。塑料靴在这方面更合适。塑料靴还有个好处,进帐篷之后可以穿着内靴,晚上睡觉还可以把内靴塞到睡袋里。
  塑料靴的缺点是比较臃肿笨重,运输携带不便,另外塑料靴的外壳比较坚硬,在技术难度较高的路线上,感觉不如皮靴灵敏。
  皮靴一般是单层的,皮面都采用了防水工艺,但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仍然有冻硬的情况。因此皮靴比较适合短时间的快速攀登或一般的攀冰活动。有少数款式的皮靴也有双层的,比如Scarpa的一些款式,以及Boreal新推出的GI,这些双层皮靴既保留了灵敏的特点,又提高了温暖舒适性。
  塑料靴的选择主要注意大小要合适。太小了影响脚部血液循环,导致冻伤;太大了则影响使用,走路时晃荡、不跟脚,上坡或使用前齿攀登时踩不上力,小腿疲劳,还容易磨出水疱。一般来说,穿上厚袜子,再穿上内靴,脚趾顶到前面,脚跟处应留出1cm左右为宜。因为考虑到长时间的走路,脚部会充血肿胀,或者在特别寒冷的情况下要加袜子,事先留出一点余量。另外,一般的厂商会生产所有尺码的内靴,但外靴的尺码就有限,经常是4个尺码的内靴(2个整号、两个半号)对应一个尺码的外靴,所以内外靴的搭配并不一定合适。选择的办法是,脚踩在外靴里(不穿内靴),脚趾顶到前面,脚跟处应留出25cm左右的空间。因为塑料靴不会变形,所以不需要磨合;当然新鞋还是要适应一段时间,可以带点胶布以备急需。
  塑料靴一般都比较宽,可以适应绝大多数人的脚型,但挑选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试试:穿好靴子之后,站在一个向下的坡面上,或者脚跟下垫起来,最好再背上20kg的背包,主要感觉脚趾前面和侧面,以及足背的位置是否有挤压感,特别是脚比较宽的人应该特别注意小趾的情况,如果不合适就应该更换,千万不要对付,不然到了山上就惨了。
  塑料靴基本不需要保养。
  相对于塑料靴,皮靴更加轻便、样子比较漂亮。如果鞋子合适、磨合又充分,皮靴也是非常舒适的。但皮靴的挑选、使用、保养要复杂的多。
  主要说一下单层皮靴。
  国外的厂商生产的皮靴,定位分为登山(Alpine)和高海拔(HighAltitude),前者一般适合夏季高山、冬季快速攀登(1-3天)或冰川旅行,国内能够见到的代表产品比如旗云代理的LaSportivaMakalu和雪鸟代理的ScarpaMatthorn,这种靴子都相对较轻,采用少量防水、保暖材料作衬里,保温性能一般。而高海拔的靴子要求就高的多,主要是大量使用保暖材料,比如LaSportiva的经典款式NepalExtreme
  挑选皮靴更重要的是鞋型。尺码上来说,遵循和塑料靴一样的原则就可以(大1cm左右),而鞋型的选择就复杂的多。很多鞋子相同的尺码还分宽、窄型,可以根据自己的脚来选择。同样采用背大包走下坡的方法来测试鞋子的匹配程度。但是皮靴在充分磨合之前,总会有些别扭的感觉。看到国外有的使用者故意把皮靴沁湿了再穿着出去走,

 

登山鞋尺码的挑选
  这个问题是有定论的,如果是普通的登山鞋,尤其的全皮的,必须大一到二个尺码,如果上高海拔的双层靴,因为外层是塑料的,不会缩水,就要按正常尺码选择。
  我买鞋的经验:首先穿上厚袜子(如果没有就把两只都穿一只脚上),穿上鞋,穿上鞋带。
  1、在不系鞋带的情况下,把脚往后跟靠,感觉鞋底对脚的支撑情况,尤其是脚窝处是否有合理的弧线;
  2、鞋左右两边是否大小合适,不能有太大的空隙,脚尖前面应有较大的空隙;
  3、把脚向鞋尖方向靠,脚根和鞋跟应该有一指半到两指的空隙;
  4、系紧鞋带,脚根、脚踝、脚掌等各部位都应该得到合理的支撑,任何地方不能有太空或太紧的感觉;
  5、在硬地上使劲磕脚尖(别让店老板看见,会心疼的),脚尖都应该不会顶到鞋尖,如果到了,就说明鞋还太小;
  6、接下来的选择是为了尽可能减短合脚的磨合期。系紧鞋带后,后跟不要太紧、高帮的鞋子脚踝不要太紧、鞋舌不要太压脚面。其实只要选到合适的尺码、鞋足够好,是有可能不需要磨合期的(不过我还没找到)。
  关于VIBROM鞋底
  常看到一些山友在讨论一些鞋底的防滑性问题,我这里想从物理学理论的角度再和大家探讨一番。
  实际上,所谓的鞋底滑不滑,就是指鞋底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不大。我们知道,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取决于3个因素,物体表面的摩擦系数k,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s,施加与物体上的压力f。这三个变量越大,那么摩擦力也就越大。
  对应于某位买鞋的山友,该位山友的体重是基本上确定的,那么其踩在路面上时的压力也已经确定,此时f变成一个常量。对于此处的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路面,一个是鞋底,因为我们主要考察的是不同的鞋底在某些路面的防滑情况,所以我们在这里把路面做为一个常量处理,于是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鞋底的摩擦系数;很多山友认为v底底鞋比较滑,这里我先不做结论,不过v橡胶的摩擦系数肯定是不会比其他鞋底的橡胶小,因为我们知道在大多数厂牌攀岩鞋鞋底都是用的v橡胶。而攀岩时对鞋底的摩擦力要求是最严格的。
  现在我们来看影响摩擦力的最后一个参数,接触面积。大多数实际使用情况下,这个指标才是最影响我们行进在不同路面上的感觉的。大家都知道,登山鞋的鞋底都是做了各种的花纹,而做这些花纹就是为了增大鞋与地面的摩擦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抓地感”),可是为什么花纹能增大鞋与地面地摩擦力呢?其结论就是:花纹能够有效增大在户外条件下鞋与路面地接触面积。之所以提到户外条件,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在登山,穿越的旅途中,行走地路面主要为,碎石,土,草坪,雪面等等。在这些路面上鞋底地突起花纹能够深入到松软的路面中去,使突起花纹地垂直部分也成为与地面接触地部分,这样就成倍地增加了鞋底与地面地接触面积从而极大的增加了摩擦力。而在非户外条件下,情况就刚好相反,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甚至瓷砖地板上,这样的地面表面十分坚硬,鞋底的花纹不能深入到路面中去,此时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仅为花纹的突起部分的下表面),摩擦力显著减小。而此时大家依然不感觉到太滑主要就是登山鞋底的橡胶的摩擦系数比较大了。如果对此不相信,你可以用一双穿了很长时间,鞋底花纹几乎已经被磨平的鞋试试,肯定防滑性能比新登山鞋好的多。
  影响接触面积的除了花纹以外,还有一个通常都被大家忽略的情况:就是由于鞋底软硬程度不同而造成的鞋底形变的影响。在松软路面上,由于路面的形变是主要的,此时不容易看出鞋底形变的影响,而在坚硬路面上,鞋底形变的影响就显著的增大了。对于比较软的鞋底,在坚硬路面上鞋底花纹会有一些缩陷(既突起部分被压缩,变短变粗)以及适应路面极细微底的粗糙表面(实际上在光滑的表面用放大镜看也是粗糙不平的,而鞋底的一些细微形变搞好能使鞋底橡胶能够扣和到这些细微底凹凸不平中去)。这样同样能够增大一些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而对于比较硬的鞋底,这样的形变很小,所以在坚硬路面上鞋底较软的鞋肯定摩擦力大于鞋底较硬的鞋。
  根据上面的结论,如果我们只考虑登山鞋的防滑性能的话,那么这双登山鞋应该是这样的鞋底:鞋底橡胶的摩擦系数大,鞋底花纹深,鞋底要软。对于前面两个要求没有人会有异议,但是对于最后一点,我想所有的人都不赞成。鞋底软,意味着鞋底耐磨程度不好,穿不了多长时间,同时鞋底对于我们经常行走的碎石,起伏不平的路面是十分不合适的。这里就是矛盾的所在,如果要在所有情况下摩擦力都大,那么必须要鞋底软;如果希望鞋在大多数情况下摩擦力大,同时满足耐穿,对脚的保护好就必须鞋底硬。而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没有任何鞋底的外表面的软硬程度是可以调节的,所以,没有任何鞋能够满足我们上面的两个矛盾需要。对此,鞋底的制作厂商只能在一番权衡后做出一些取舍。
  v鞋底显然就是取的后者,所以不少山友反应在湿滑的坚硬平整表面上,v底鞋比较滑。呵呵,湿滑底情况下就显著降低了鞋底和路面底摩擦系数,而坚硬底路面与坚硬底鞋面相接触,其接触面积也小。所以滑是一定的了。在这样的路面上,一双彻底的平底胶鞋是比较防滑的。
  经过上面的讨论,我想大家应该对买鞋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你到底要买较硬的鞋还是较软的鞋,主要取决于你经常行走的路面。对于登山和高难度的穿越,一双有较硬鞋底的登山鞋能胜任大多数情况,而作为普通旅行,低难度穿越情况最好还是买一双普通的鞋底相对软一些的鞋。我们不迷信v底,也不要因为v底在个别情况比较滑而否定v底。

新驴装备指南之:鞋与袜
  我觉得再怎么夸张鞋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一双能保护双脚,穿着舒服的鞋可以让我们走的更远,走的更好。户外没有TAXI,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你的鞋。所以多花点钱在上面是值得的。当然我们更希望能有物美价廉的东东; 袜子的选择现在似乎很简单,只要不是全棉的袜子就比较好,更进一步讲就是看袜子的材料是否含有COOLMAX,以及COOLMAX材料使用的比例是多少,这样的袜子既可以排汗又可以保暖,并且由于是功能性产品所以一般比较结实耐用能更好的保护你的双脚。如果你不是专业的运动员在鞋和袜子的选择上就不要太计较他们的技术成分,价格和款式以及是否结实耐用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A 如果你的经济宽裕的话,可以选择比较高档的徒步鞋,1K以上的鞋基本都会包含 GORE-TEXGORE-TEX XCR ,KINGTEX, SYMPATEX防水透气材料以及 VIBRAMCONTAGRIP鞋底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材料和技术,欧洲尤其是阿尔卑斯附近国家的鞋的品牌一向都是优秀户外鞋的代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还有全手工的鞋子可以供你选择。(例如 LA SPORTIVA 所以尽量选择欧洲的牌子吧,事实上因为国外加工业的规范操作,只要是正规的产品通常不存在质量问题,你所关心的就是你需要的是那种鞋和自己喜欢的款式,颜色,当然还有尺码。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的鞋子在国内加工,例如:GARMONT所以现在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买到比较优秀的产品,当然我们得承认差距现今国产的鞋在一些质量控制上确实不如进口的鞋。但是这种状况会不断的改进的,支持国货吧。本土品牌的鞋子也越来越多了,例如:UPLANDER, HILL…款式和颜色还是有让人满意的产品,价格也还是可以的,你不能强求一个年轻的品牌可以做的象国际上知名的品牌那样,毕竟价格不同,国情不同吗!对于新驴来说选择装备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只要产品质量有保证,自己看着喜欢,又能买的起就够了,很多新驴通常都爱犯贪多求全的错误,不要希望买到又好看,又实用,又便宜,又经典的东西。切记!切记!还有注意的一点就是尽量不要买一些介于休闲和户外的鞋子,这些鞋并不是不好,而是不够专业。买回来以后很多都要后悔。就像鸡肋。
  B 如果你的经济上不是很宽余,没有关系经常去户外店或者一些体育用品店淘淘货,选一双结实一点,便宜一点的鞋不会非常困难,至于防水等功能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自己在徒步过程中注意点就是了,不要去那些恶劣的环境就好了。实际上新驴也不要试图参加一些危险度比较高的,路途漫长的旅行。走的路多了,你自己就知道自己该穿什么样的鞋了,是徒步鞋还是登山鞋,还是军胶,呵呵…
  鞋子的品牌:
  LA SPORTIVA
  MONTRAIL
  ASOLO
  GARMONT
  SALOMON
  TREZETA
  TECNIC
  HBNATURE
  LLBEAN
  TNF
  OZARK
  ECCO
  MERRELL
  UPLANDER
  HILL
  袜子的品牌:
  Amaz TEK
  ZEALWOOL
  PROFEET
  FOXRIVER
  都是比较有名的牌子,如果买的是正品的话,质量上应该有保证。不同品牌的鞋子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SALOMON TECNIC MERRELL 他们的越野跑鞋做的很出色,TNF的鞋做的就比较中庸, OZARK因为是本土品牌,整体实力上比不上欧洲和美国的牌子,但是有些款式的鞋子做的也还是比较好的,不过价格不便宜。

 

(三)---帐篷
  四季帐的特点和选购
  
  四季帐的特点
  
  四季帐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但其中较好的帐篷应该有如下特点:
  
  坚固的支架
  
  能够在冬季使用的帐篷和一些登山帐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的基本要求是:至少有三根帐杆,通常更多。这就是为什么它们比一般的三季帐要重些。帐杆的材质应该用铝合金、高强度铝合金或碳素纤维,而不能用易碎的玻璃钢。
  
  圆滑的外形
  
  在大风天气下,帐篷的外形严重影响着它的稳定性。应该避免太高、帐壁垂直的帐篷,因为其阻力太大,而选择流线形的帐篷。
  
  有很多固定点
  
  确保外帐尽量接近地面,用地钉将外帐上的所有尼龙扣环固定在地上,其另一端经尼龙扣或维可牢尼龙搭扣穿在帐杆下面。 帐篷内部,应将帐顶上的尼龙绳系紧,起到加固帐杆,增强稳定性的作用。
  
  额外的空间
  
  四季帐应该至少有一个门篷,可以存放登山靴、登山包、湿的外衣,在暴风雪天气下也可以在门篷内做饭。如果有两个门和两个门篷就更好,可以有更多的储物空间,更好的通风效果,出入也更方便。
  
  良好的通风效果
  
  顶极的四季帐应该有通风窗,外面有雨罩,里面有拉锁,保证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可以拉开通风。这些通风窗应开在帐篷的上部,这样暖湿的空气容易散出。基本上,内、外帐帐门上的拉链都应是双向拉链,这样可以在门的上部,而不是下面,留个缝隙,便于暖湿空气散出,又不会使冷空气直接吹到宿营者。
  
  购买四季帐
  
  双人四季帐/ 登山帐的价格从250美元左右,至几百美元不等。由于冬季出行需要的衣服和装备较多,两人出行最好使用大一点的双人帐或三人帐。
  
  另一个选择是买一个三季、四季两用帐,而不用买个三季帐后再买四季帐作补充。两用帐是在三季帐的基础上加一根帐杆,在内帐沙网上用拉链连接并覆盖一个尼龙罩(NELONG PANELS),增强在冬季环境下的坚固性和保温性。两用帐在大多数冬季出行中表现很好,只是不能和真正的登山帐一样坚固,通风性也稍逊于登山帐。
  
  不论你选择哪款帐篷,最好购买特别为雪地扎营设计的地钉,而不是和大多数帐篷相配的普通地钉。如果你在野外扎营时没有足够的地钉,可以用滑雪板、雪杖、雪鞋、石头、或某一件装备埋在雪中作成一个锚点,或用袋子装满雪栓在防风绳的一端。
  
  一个仔细选购的四季帐,能帮你安然度过冬季的任何恶劣环境。
  
  高山帐篷与野外帐篷有何不同
  1.空间
  真正的高山帐篷空间会比较狭小,为了重量和抗风而牺牲了舒适性;
  野外帐篷所追求的舒适性要高于环境的严酷性,也就是说可以在重量上稍微做出让步来满足空间的舒适,而且降底产品的制造费用。
  2.材料
  高山帐篷在选择的材料上注重其功能性要优性价比,也就是说要用最好的材料,不管这材料的价钱如何。
  野外帐篷在满足其环境要求的范围内可以选择的材料会多一些,就支杆来说就可以选择碳素、玻璃纤维或者铝杆
  3.设计
  高山帐篷会有环节上过多的考虑其稳定性,所以前文中提到的空间问题,在其他的设计上,例如裙边,气窗,穿杆和防风绳的位置等等都会繁琐一些
  野外帐篷就可以增加透气性和美观及搭建方便等优势
  4.价钱,并不是说最多的价钱就是最好的,而是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才是最好的

 

关于帐篷防水性的一些相关知识
  大家都知道,帐篷是野外最主要的装备之一,一款帐篷如果不能防水的话,其后果真是不可想像的。现在我们从帐篷的主要防水指标上来分析帐篷的防水性。
  帐篷的防水指标是以MM(毫米)来表示,原来,在厂家会有一种测定帐篷面料防水性的一个仪器,把帐篷的小样夹到一个直径约七厘米的一个园形的套件上,套件的下部是一个可以对水进行加压的系统,用电动的方法对水进行加压,以此来测定用多大的水压才能把水透过帐篷面料,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快第一滴水就穿过了帐篷小样,这个压力还不是最终的结果,要等到第三滴水冲破了帐篷面料小样,这时的压力值才是最终的结果。如要果这个压力值是1600MM,那么就说明了这款帐篷有1600MM的防水能力。这个1600MM就相当于有一米六高的水柱压力才能把水穿透过帐篷面料。
  如果相了解一下防水性能的一般定义,我可以告诉你,现在一般的冲锋衣防水力都能达到2000MM以上,我们平常所用的防水袋的防水能力为10000毫米,而GORE-TEX的防水能力足足有20000毫米。对于评价防水能力的毫米数,对服装的定义同样适用
  如何选购帐篷
  帐篷具有防风防雨防雪防寒、防尘防蚊虫的功能,在野外环境中为你隔离出一个独立安全的个人空间。帐篷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内外帐,支架,帐底,包装和辅配件,另外帐篷的设计和支撑方法也是其重要的技术指标。内外帐\外帐是帐篷的保护层,一般帐篷外帐是带有涂层的尼龙布。涂层的厚度和质地决定帐篷的防雨性能,尼龙布的质地表现在结实耐磨防撕裂程度,外在观感也很重要。
  最常见的帐篷涂层是PU涂层,PU是聚胺酯高分子有机物,PU涂层是一种稳定耐低温的涂层,常用在各种织物上。 PU涂层的厚度和涂层技术决定着织物的防水性,涂层厚度用mm表示,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涂层的静态防水柱高度。 PU800涂层表明该涂层在800mm的静态水柱下是不渗漏的。根据我们的实际经验,在野外环境中PU800涂层可以防小到中雨,PU10001200的涂层可以防中到大雨。超过1500mm 涂层基本可以使用在各种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工厂技术设备生产环境条件差,制作的PU涂层技术不稳定,经常号称PU1000涂层的布料实际防雨性能相当PU500,而且很不均匀,防雨性能没有保障。
  除了PU涂层,国外纺织公司利用化学有机高分子技术,研制了很多新的高功能涂层,象GORE-TEX(戈尔公司),POWER-TEXSALEWA),CONDUITMOUNTAIN HARDWARE),OMNIMEMOTEX等。这些涂层除了具有放水功能,还有透气的能力,被称为能呼吸的织物。透气原理是涂层是孔状的膜层,单孔直径小于气体水分子而大于液态水分子。这样外界的雨水等不能通过涂层,而人体散发的水蒸气能够透到外界去。需要说明的是,透气织物的透气性是双向的,所以在外界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湿气也会一定程度透到织物内侧去。
  除非很高档的专业帐篷,一般帐篷都使用普通的PU涂层。SANFO-SUNSHINE帐篷和E225帐篷,分别是PU1000PU1600PU涂层,这两种产品在广州的某台湾工厂加工,工艺技术在亚洲属于一流,产品质量很有保障。 E225使用的尼龙材料为进口产品,涂层还有防止紫外线穿透的功能,是原装出口欧洲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国内在较低价位性能最好的一款帐篷。OLIDAY帐篷自韩国进口,使用PU3000的涂层。 尼龙布的质地主要取决于尼龙丝的质量,纺织密度,染色技术和纺织工艺。象美国杜邦公司的Codura尼龙织物,其耐磨指数超过普通尼龙丝的几倍。从密度上有170T190T210D和更高织数的尼龙布料。关于尼龙织物这里不做过多讲述,国外品牌的专业帐篷中,专业帐篷多使用指定的进口材料,普通帐篷使用韩国生产的尼龙织物。韩国的纺织涂层技术和缝纫加工工艺优于中国,80年代末相当一部分知名品牌的户外用品加工地从日本转向韩国台湾,90年代又逐步转向中国,马来西亚。中国很多外单加工厂中,相当比例的技术总工是韩国人。
  内帐相对要简单的多,低档帐篷的内帐使用尼龙布或一般的纱网,中高档帐篷的内帐使用致密优良的纱网,保障良好的透气性和防蚊虫功能。
  支架是帐篷的支撑骨架,常用的材料是玻璃钢和铝合金,玻璃钢和铝合金被加工成长度25cm45cm,直径7mm12mm的中间有孔的单节帐杆,多节帐杆用松紧绳连成一套,单节与单节用插接的办法连接。玻璃钢支架多用于中低档帐篷,玻璃钢是玻璃纤维和高分子树脂的聚合物,质轻,强度大,成型性好,有一定的弯折性,成为帐篷支架的常用材料。帐杆性能取决于玻璃钢本身的质地和直径,直径越大强度越高,当然重量也越大。玻璃钢支架帐篷的防风最大在56级,3套支架或多套支架的玻璃钢帐篷在良好支撑的情况下,能够抗67级风,甚至8级阵风。在超出其承受能力时,玻璃钢支架会断裂,现场的处理办法是用胶带缠合后坚持使用(可以连同一支细木条缠合一起以增加强度),事后需要更换断裂的帐杆。铝合金帐杆用于中高档帐篷,最常见的铝合金杆是韩国铝杆,使用T6系列铝材。最好的铝合金杆是EASTON T9铝杆,Easton是美国的冶金专家,通过对铝合金的反复研究,生产出7000系列的铝材,比普通铝材重量更轻,强度和柔韧度大大增加。Eureka k2帐为7075铝杆,HOLIDAYJWSLD8082都是韩国铝杆。  帐篷的抗风性能不仅和帐杆的质地直径有关,还和帐杆的套数有关,一般来说帐杆套数越多,防风性能越好。如2组普通铝杆的帐篷可抗78级左右的大风。3套铝杆的防风能力为9级左右。使用3-47075铝杆的帐篷可以在11级左右的暴风雪环境中使用。(说明,帐篷的防风性能是相对的,它和支撑方法,地理环境,风向,积雪,使用者的户外经验等都有关系,这里给出的防风级别只是根据日常使用经验提供的参考数值)。  
  帐底 帐底要求有防水和结实耐磨的功能,常用的帐底材料为PE布和防水聚酯布。PE帐底用在中低档帐篷,防水聚酯布用于中高档帐篷。PE是聚乙烯材料,看上去和低档的蛇皮袋相似,实际帐篷使用的是双面附防水膜的PE材料,包括大量的出口帐篷都使用该材料。帐底因为直接接触地面,容易受到碎石,草根树枝的刮划而损坏,预防的办法有2个: 1是选择平整的营地扎营,撑帐篷前清理地面的硬物; 2是使用帐篷地布,帐篷地布一般使用420D的耐磨牛津布,铺在地上形成保护层。
  包装和辅配件
  包装袋,帐钉,帐绳等辅配件同样影响到帐篷的使用。有些包装结实,方便,大小适宜,用起来顺手,有些帐篷的包装或者太小,使用者每次使用后装起来都很费力;或者很不结实,几次使用后就破损,很影响心情。帐钉数量要够,铝钉强度更大,质量更轻。
  帐绳用于固定帐篷。
  帐篷的支撑方法.常见的帐篷有3种支撑方法: 1、内撑外披,即用支架撑起内帐,然后将防水外帐披上,然后固定好。这种撑法比较便捷,大多数帐篷采用内撑外披的支撑方法,如SANFO SUNSHINEHOLIDAY等; 2、外撑内挂,即先撑起外帐,然后把内帐挂到外帐上。这种撑法更利于防雨,因为内挂的内帐总是和外帐保持一定的距离,但第一次支撑时要费些时间。E225使用该种支撑方法; 3是单架支撑,再用地顶和拉绳固定。这种帐篷支撑环境有局限性,必须是能够扎地钉或系绳子的环境,在水泥地面和硬石地面,帐篷不能自动站立。单杆帐和屋脊型帐篷使用这种支撑方法。

如何选购帐篷。最后来谈谈如何选购帐篷。
  首先你要问自己3个问题:1是你希望在每年的什么季节或什么环境下使用帐篷?2是你的帐篷经常几人使用?3是你希望花多少钱?
  如果你只是在春夏秋3季使用帐篷,而且是使用在低海拔地区(2000米以下),普通的PU10001500的玻璃杆帐篷就够用了。
  如果你喜欢1个人长途旅行,选购单人帐篷,或12人帐篷,如单杆帐,或JWS帐;如果是2人,或3人,选购相应尺寸的帐篷,一般来说,每个人占用的宽度是5560公分。SUNSHINE 帐宽1.4米,所以是2人帐。E225165公分,是2-3人帐。LD1102米,是4人帐。当介绍一个帐篷是2-3人帐时,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是瘦体型人士,3人,如果是胖体型人士,2人。如果你在冬季以及相对高海拔的地区使用帐篷,建议你购买前和专业认识咨询,因为这样的环境存在相当高的危险性,关键时刻装备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这样的环境需要铝杆帐,PU1500以上涂层。
  帐篷的选用常识
  帐篷可分为四季帐篷、三季帐篷,又分高山帐、旅游帐,单层、双层。
  四季帐可在严寒冬季用,一般是双层帐,三季帐只在夏、春、秋使用。高山帐一般教小、矮,抗风、雪能力强,但顶级高山帐篷可能不太防雨(高山上只有雪,没雨),旅游帐大、高,舒适,抗风性差。单层帐一般教简单,轻,但防雨性不是很好,而且在寒冷天使用时,帐篷内层容易结露结霜,会打湿睡袋衣物(每人每夜通过呼吸散发的水分在几百毫升),但有顶级单层高山帐是单层的,防风透气性都很好,价钱也极高;双层帐内帐壁很薄,透气,外帐防水,罩在上面,往往还在内帐入口外能支起个小门厅,可放背包或做饭(一般做饭应在帐外,帐篷十分怕火,但也有天太冷出不去帐篷的时候),寒冷时内帐不结水,会结在外帐上,而且较少。
  帐篷主要由帐篷支竿、外帐、内帐、帐钉组成。主要指标有大小、高度、重量等。支竿用来把帐篷支起形状,分为几节存放,中间由松紧绳穿起来,用时可以很容易地接起来。支竿强度十分重要,一旦折了,帐篷就变成个袋子了,在大风和大雪(积在帐篷上)时是对帐竿的严重考验,帐篷容易出问题的部分也就是帐竿。一般帐竿材料有玻璃刚和铝合金两种,铝合金的强度更高些。内帐比较轻薄,在气温高天气好时,可只支内帐。外帐没底,所以内帐帐底的防水性要好。外帐是防风防雨的,而且有不同的门厅设计。一般支帐篷是把帐竿穿在内帐上,再撑起来,最后挂外帐,钉帐钉,还有另外一种是把内帐平铺在地上,帐竿穿入四角,先撑起来,挂上外帐,抵挡住寒冷的大风,人钻进去,再把内帐挂在竿上,这两种帐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
  帐篷是集体装备,旅游帐篷宽松,2人的底面在1.5m*2m左右,3人在2.1m*2m左右,高山帐较小,双人在1.3m*2m。还有高度,旅游帐高,在1.5m以上,舒适,但迎风面积大,不适于恶劣环境,高山帐低,趴在地上,不怕大风。相同质量当然是越轻越好。
  帐篷主要适用于三种用途:一是休闲,没有底层,材料也没有太多要求,便于携带,主要是海滩等休闲场所遮阳、临时休息;二是一般野外用帐篷、有底层,材料要求相对较高、营杆玻璃钢制成,质轻便于携带。三是高山用特别帐篷、营柱由铝合金制成,帐篷外层防撕裂等。
  帐篷不可使用洗衣机清洗。营柱必须和帐布分开摆,避免戳破帐布,储藏帐篷时,湿帐篷须摊开风干再收,即使攀登过程没有弄湿但登山者的呼气等会使湿气聚集于帐篷内,所以最好摊开架设,风干一段时间才收,帐篷要不规律折叠,因为使用帐篷次数愈多,摺叠太规律整齐会使摺痕硬化出现瓦解裂口。 帐篷的色泽最好选暖色调如黄色、橘色或红色。当你被困时,显眼的色泽会容易被人发现。帐篷内应避免炊事,尤其是使用汽油的炉具。这种炉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溢出燃料油,并且火力无法控制,这都是潜伏的危机。特别是在防水尼龙布的帐篷内做饭常会有种窒息的感觉,炊事也会造成内帐凝聚许多小水滴,如果真有需要于帐篷内炊事,最好在通风佳的内外帐之间进行。

 

帐篷的材料与性能
  帐篷的优劣,设计固然是一个因素,然而更至关重要的是材料的选用。材料可分为面料、里料、底料、撑杆等。
  一般说,同标号的面料,密度不同,因而抗拉强度和防水压力也各不一样。不同的面料相比,尼龙绸薄而轻,适合于登山和徒步野营者选用。牛津布厚,但比较重,适合制作驾车野营或小团体使用的帐篷。从防水涂层看,PVC防水虽好,但冬天会发硬、变脆,容易产生折痕或断裂。PU涂层不仅能克服PVC的缺陷,防水也很不错。多次涂层的PU,防水压力可达2000mm以上。
  帐篷的里料(内帐材料)通常用透气性良好的棉布式尼龙绸。从使用角度看,尼龙绸性能要优于棉布。在外露营,帐篷极易吸收潮气,棉布凉晒不好易霉变,尼龙绸则易干不易发霉.
  帐篷底的主要功能是防水、防潮、防尘。底料的选择同样决定着帐篷的档次。低档帐篷通常PE做底料,也有的用PVC,求的是成本低,双面复膜的PE,虽具有防水、防潮功能,但易磨损渗漏,冬天是PVC底料的克星,而PU涂层的牛津布做底料,无论是坚固性、耐寒性、还是防水性都大大超过了PE
  帐篷的撑杆是帐篷的骨架。骨架材料的优劣不仅影响帐篷的寿命,也影响着帐篷的稳定性。早期的帐篷撑杆常选用钢筋材料,这不仅增加了帐篷的重量,而且回弹力也较差。改良的帐篷骨架选用了玻璃纤维撑杆,其分量有所减轻,回弹力有所提高,且成本较低,因此目前的帐篷厂家多选用此类材料做撑杆,但玻璃纤维撑杆强度和坚固性都不甚理想,若靠加粗撑杆来增加强度,同时也增加了分量。比较理想的撑杆当属铝合金材料了,用高强度合金管连接的撑杆,不仅强度高,而且质量轻,回弹力很好,特别是用宇航铝材制作的EASTON撑杆,各种指标都达到极佳的状态,因此多为高档帐蓬选用。
  帐篷优劣的主要性能指标一般以抗风、防雨、稳定性好为标准,高山型的帐篷还要求质量轻,体积小。一个性能卓越的高山帐篷,通常选用优质尼龙丝织成的防撕裂结构面料,加上防水度2000mm以上的防水涂层,制作工艺上对接缝处进行压胶处理,可以保证你在大雨的环境里,不受风雨的侵扰。如果用高强度的EASTON撑杆做骨架,即使八级以上的大风也保你无虑。不过价格不菲,一般市价在2000元以上,如果用GORE公司的ACTIVEN面料做外帐,在结构上可以省去内帐,又可减少重量、缩小体积,而其抗水、透气、防结水性能更佳,但价格会更高。
  如何搭帐篷、拆帐篷
  各种帐篷用法不一样,我先说一下普通帐篷的搭法。首先选择营地,把帐篷的内帐平铺在地上(一般是内帐,但也有一些先把外帐支起来在钻到里面挂内帐的,如Eurohike,原则是要穿帐竿的那层),把折叠的帐杆取出来,一节节拉直,接成一根长杆,按照说明书上的说法穿进帐篷上面的帐杆套里,常见帐篷是十字穿法。
  两根杆都穿好后。把每根杆的一头插进帐篷角上的小孔里,然后两个人同时拿住活动的两个头,把杆网里顶,让帐篷拱起来,一直到能把这边的头也插进小孔里,插进去后,帐篷的形状就成了,把帐杆的交叉处用绳子栓一下,你就可以一个手举着这个庞然大物(其实很轻的)先照张象了。然后选好门的方向,就可以把帐篷固定在地上了。用地钉,钩住四角的环插进土里,要让帐底伸展开,整个帐篷紧绷绷的。
  现在开始挂外帐,把外帐打开,蒙在内帐上,要注意内帐、外帐的门可要朝一个方向啊,四个角挂在内帐的四个角上(在插帐杆的位置附近,你可以找到挂的地方),也有的是把外帐的四个角也用地钉钉在内帐四角附近,看看外帐是否还有挂环可以钉地钉,要让外帐也紧绷绷的,和内帐没有贴着的地方,这样下鱼的话,内帐才不会湿,而且由于呼吸,早晨外帐上会结一层露或霜,不贴着也不会弄湿内帐,不过也有不好的帐篷霜会结在内帐的啊,那样的话,早起一动,帐篷里就要下雪了,当然要天气好,不挂外帐也挺舒服的。
  外帐上还有一些绳子,是用来加固帐篷的,没有大风一般可以不拉,不放心最好拉上,也用地钉,几根绳子用力均匀地拉好。早晨起来,若天好,最好不要立即收帐篷,稍微晾干一下,要是淋了雨,回家一定要记着摊开晾干,否则会发霉的。收帐篷先拆外帐,把内帐的地钉拔掉后别急着拆帐杆,把门打开,帐篷举起来抖抖,把里面的土倒掉,然后放在地上,把两根帐杆都摘下一个头,这就可以把帐篷铺平了,把帐杆从一头推出来,别拉,帐杆是插起来的,一拉就散了。最后把帐杆折叠起来,内外帐收好放回袋子,别丢地钉。罗里罗嗦说了一堆,希望能有用。

 

扎营技巧
  使用营柱不要急就章,想要最短时间完成搭盖,有时会造成营柱的龟裂或金属环的松脱,最好携带一截三英寸长的铝合金管备用。
  不同的厂商对营钉有度同的设计,从六到八寸,T型,I型或半月型,甚至螺旋状的营钉,针对硬地,岩地或雪地,当然营地附近的树干或树枝,树根易可为营钉。
  营地建设後,不需使用的物品再装入帐篷套内,营柱接头松动须利用胶布贴紧,若帐篷遗失某部份会使帐蓬无法结合。
  若想於山区有个好梦即使恶劣天候不会有任何问题,平日最好一些接缝点,如角落,营柱接合点...等,并强化之。
  帐篷四角要用地钉固定。晚间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帐篷折叠收拾前,先晒乾後再擦拭乾净,雪期时,可利用雪块擦拭乾净,不要弄脏睡袋,或将帐篷倒置晒乾与擦拭乾净才收。
  活动结束後,最好马上清洗,如果天不允许,也要取出擦拭一次,晾乾,平日尽量吊挂於通风处,不要密封,如此使用时,不会感到霉味。
  怎样把帐篷的性能都发挥出来?
  把帐篷支起来,很简单,第一次支,有些新怯,多支几次就很容易了,反正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在一般的无风无雨的露营区别不大,但是实把帐篷支好,在严酷环境下帐篷的搭建要求就提高了。
  以EH225为例子
  1  撑满,支稳。
  选择良好的地方后,撑外帐,挂内帐,打地钉,ok,简单吧!
  细节上要注意了,尽量撑满---内帐挂好,外帐的门帘拉锁拉到位,然后把帐篷尽量拉大,尽量四个角向外拉,然后打地钉---地钉一定要很紧,牢固,稳定,EH22510根地钉都要很紧的钉在地下,之后,拉开门帘,这是感到,门帘拉锁很紧固,绷得很平,从帐篷的四边任何一个角度看都绷得很紧,我看这样就差不多了,当然如果在风大的地方防风绳,也要很牢固的捆在树上或者打地钉在地上。
  为什么要这么紧,这么用力呢?进去看看就知道了,进到内帐,四处看看,应该内帐和外帐是有大概5-10cm距离的,而且不容易接触到,内帐四处都很平展,没有蜷缩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大的舒适性,如果下雨,或者结露---其实下雨的时候由于温差的原因,外帐内部也会结露,凝结的少量水汽会顺着外帐流下去,设想如果外帐不紧绷,不牢固,甚至在风中飘动,那这样外帐内侧的凝结水就会沾到内帐上了---太多的朋友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看内帐湿了,就说帐篷不行,呵呵
  2 地钉
  EH225是好帐篷,但是原配的14个铁地钉实在是太烂了,用过几次的人,都有这样弄弯了的地钉吧!?还要怎么也压不进去,用砖头石块砸,结果下面土里面有小石块,最好地钉却弯了,好不容易砸进去,才发现,根本咬不住地面,晃来晃去的。
  所以我强烈推荐铝合金地钉,最好的我见过的就说G-shockmoss第地钉了,7075铝材的,三棱型,在冬天的清凉峰冻土上,用皮靴踹进去,第i二天用buck的钳子才能拔出来,牢固啊!但是太贵!10多元一根啊!后来我和兔子有几个朋友集体凑大数量在走天涯买了V字型地钉(三夫也是走天涯供的货,三夫网站买6/根),这个地钉便宜,应该是6系列铝材的,但是也相当不错啊!!!在牿牛降山脊上用大石头砸进去,真爽啊!帐篷扣在上面稳稳当当。其实老驴都知道,好地钉确实是帐篷的大补丸啊!
  3 地垫
  同样,新驴买帐篷一般不会买这个东西,但是常出去的人,一般都一帐篷地垫,强烈建议不管是PE的底子,还是PU尼龙布样子的底子,都最好陪个帐篷地垫,可以说和铝合金地钉一样是帐篷的两个最佳伴侣了,不仅相当大程度上保护了帐篷的底子,一般的帐篷地垫都是防水的(橡胶的沉,或者防雨PU涂层尼龙布的轻),而且还干净多了,省得帐篷底子弄脏,这样只是脏帐篷地垫,之后,清洗帐篷地垫的底面就ok
  再有,在地表不平展的地方,多个地垫还大大增强了睡帐篷的舒适性,毕竟多垫了一层啊!
  4 铝合金杆
  这个不用多介绍了吧?!比玻纤杆不知道好到那里去了,强度,重量,韧性,决定了高级帐篷无一例外的选择了铝合金杆,就不7系列铝材的谈ESTEN的杆了,就说最简单普通杂色,或者拼色的铝合金杆都是超级好东西啊!
  帐篷怎样防风雨?
  许多的朋友外出活动扎帐篷,只是把帐篷撑起往地下一放就得了。天气好时无所谓了,有点风雨的话你就倒霉了。当半夜风雨骤起时,要么呆在帐篷里苦熬,要么顶风冒雨的起来收拾吧。去过金沙滩的还记得那夜的风雨吗?好象有人半夜起来到处捡帐篷。
  单层的帐篷防雨能力差些,没有办法。一般双层帐篷的防雨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不钉地钉就未必。地钉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高帐篷的防风能力。如果你不把地钉全都钉好,外帐不会绷紧,外帐和内帐就会贴在一起,当雨滴冲击外帐时,外帐的内面也是湿的,就会沾湿内账,于是水就会顺着内帐慢慢汇集到你的帐底。如果外帐和内帐分开就不会这样。外帐和内帐之间有一个空气层,还可以提高帐篷的保温能力,这在寒冷的季节很重要。
  拉上防风绳可以大大提高帐篷的防风能力。有些帐篷附带防风绳,每根绳子上有一个塑料的调整滑板,可以方便的调整绳子的长度,以便拉紧。如果没有防风绳,可以自己去买几根合适的尼龙绳,一端用布林结拴在帐篷上,另一端用连钩结,绕过地钉,同样可以调整长度。如果绳子不易滑动,可以将最先的半扣结省略。
  在沙滩上扯防风绳时,铁制地钉太细而不容易吃力,最好用塑料的沙滩钉。也可以用合适的木棍用刀修理后代替。另外,铁制的地钉经常会埋在沙滩里找不到。你可以把它拴在帐篷的固定绳上。或者给它扎根红头绳,就容易找到了。
  先决定好搭设帐篷的地点,依照顺序,由4人共同作业,不需花费多少时间,即可简单设好。为考虑帐篷撤收时的状况,把最初搭配的情况记下,会比较方便。
  帐篷有各种不同的种类,同时,也有不同的制作、搭配设计和组合方式。小型帐篷、A字型帐篷、墙壁型帐篷由于构造的顺序,其组合方式,是使用缆绳搭设的“搭设帐篷”,而最近开发改良的弹头型和小屋型帐篷,则是属于“组合帐篷”。
  下列以基本型帐篷之一,自古即相当普及的墙壁型帐篷为例,说明帐篷的搭设方式。
  1.地点的决定
  在考虑风向及地形后,选择一个平坦之地。
  2.帐篷用具的检查
  将袋中收藏的用品倒出,逐一检查各部分零件。为了撤收帐篷时的方便和不遗漏东西,应先予以记录。
  3.铺设地面垫
  地面垫铺好后,以钉子将四个角固定。若在湿气多的地方,先铺上席子后,再于其上铺置垫子。
  4.竖起支柱,拉开主绳
  将支柱下方穿人地面垫两端的孔中,同时,支柱上部的尖端,穿人布幕栋柱两柱的孔中,将左右主绳拉起,避免左右倾斜。这样,帐篷的主体外型就形成了。
  5.调整主绳,拉起角绳、腰绳
  以附于主绳的支绳,调整帐篷的形状,将两根支柱垂直立于地面。其次,以支绳调整角绳、腰绳,使帐篷的形态出现。
  6.固定墙壁
  将帐篷底布、地面垫及墙壁下部连接起来。
  以上为墙壁型帐篷的搭设顺序,四人分工合作,在熟练的状态下,约1015分钟可以完成。
  通常,为减少风雨及暴晒、严寒的影响,都会再加上屋顶盖。在步骤4中,将支柱插人栋两端的孔时,先加上屋顶盖,再把主绳拉上,主绳以钉子固定后,以屋顶之栋的端点为顶点,形成等边三角形之两边,将底边之长,拉成与支柱相等的长度。从屋顶之正上方看来,角绳应在对角线之延长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