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因梦:我不属于浮华的世界

 愚然楼 2011-11-04

胡因梦:我不属于浮华的世界
11-08-01 21:55:13 来源:13


胡因梦:台湾演员、作家。20岁主演《云深不知处》进入演艺圈。1980年因与台湾评论家李敖的百日婚姻引起广泛关注。35岁退出演艺圈,从事心理学研究,翻译了大量的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并著有《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生命四元素:占星与心理学》等。

 

 

 

 

二十多年前,我读到一期《Time》杂志,它第一次不以人物作为封面,而是以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封面。当时我就被深深地触动了。

当时,我还是一个在演艺圈里面工作的人,但那并不是我内心真正关切的工作——演艺只是我顶着脑袋去赚钱谋生的一个行业。我真真正正关切的是,这个地球上的人如何能够活得更像一个所谓的万物之灵一样,从谋取自己的财富这样的层次,提升到真正关切这个地球上一切生物和生态,尽我们的一已之力来帮助这个地球这样一个精神层次。所以作为一个演员,这样子的一个角色跟我内心关切的议题是非常非常遥远的。

 

从克里希那穆提那里找到了人生真谛

35岁的时候,我终于选择从影视圈隐退。我去了纽约,在那里我差不多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寻找自己。我在一个书店里头看到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一本书,我当时就有一个直觉,就感觉到这个人的外貌,他的长相里面有一个很特殊的气质,他的眼神像是在遥望着世界非常遥远的一个地方,而那个地方又好像在他的心灵深处,我觉得他的眼神透露了一种智慧。我就把他所有的书都买下来了,带回我那个小小的空间,一个人在里面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里几乎是每一个章节都令我掉泪,在他深入浅出的现代化的诠释跟教诲里,我完全找到了所谓的终极真理的答案。这个终极真理的答案,就是我们的境界,诗意的境界,禅意的境界。

 

其实,我们能掌控的十分有限,换而言之就是人类太自大了,人类事实上能掌控的东西太有限了,事实上有时候人连自己都掌控不了。当我们这个主体跟外在世界的客体,达成了一个和解的时候,人就可以安住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当我们能够安住在当下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不会再去所谓地瞻前思后,它才能安歇下来。

 

我们要保持自己的觉知,了解自己的显意识活动和潜意识活动的里里外外。这样的话,我们生命中的各种欲望将会变成自我观察的资粮。适度的满足能让我们达到身心灵的平衡和健康。

 

人不能为惯性模式所累

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种惯性模式。有个人的惯性模式是喜欢跟别人从脑力、智力、思维活动上进行辩论,希望胜出别人,希望自己的见解是凌驾于别人之上的,要求别人臣服与我们的意见,接纳我们的意见,而我们本身通常不会愿意去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改善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惯性模式。还有的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或者是条件不够好,他在自我认知上面有一个错误的人生脚本,这种人生脚本里面充斥着一种低自尊或自我否定的倾向。这也是一种惯性模式。还有的人的惯性模式表现在内心深处有非常深的依赖性。尤其是在情感上,他会用尽各种方法掌握他所爱的人,希望通过这种掌控性来达成保障的感觉。还有一种惯性模式是在物质的层次,比如金钱,需要不断地累积才可以到安全。

 

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有这种惯性模式,一种在其中徘徊,就容易给自己和周围的人产生一种明显的负面感觉。这种负面感觉就是不允许自己快乐,也不允许别人快乐,不允许自己享受,也不允许别人享受。

 

这种生存的不安全感会扼杀人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这件事情是需要冒险的,是需要某种玩乐的精神的。当一个人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过强的时候是不会云允许自己去冒险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意识活动上下最深的功夫,应该转化这种过度执着,冥顽不化的惯性模式。

 

 

我一直安静地寻找生命的诗意

 

人有两种存在的形式,一个是doing,一个是being,一个是做,一个就是单纯的存在。这两种状态同时存在于我们的内在,但是因为地球上的教育以及主流文化的思维的关键点,都是放在doing,就是做。人有一个既定的概念,认为做就是积极的向上的有意义的。而“存在being”这个事情是消极的,被动的,没有意义的,无所事事的。

 

所以当我们太汲汲营营,太忙碌,对外面这个现实世界的生命经验太当真,就一定会有压力,这个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有时候当我们安静下来,生命力反而会被灌进来。

 

我会选择从一头热地经验主观世界,转向抽离地探究内在驱力,然后发展出对自己、对他人、对主流社会的洞见,降低批判、排斥、对立和界分的倾向。虽然这是一条漫长、艰苦和缓慢的道路,里面毫无令人兴奋或足以为奇的成份。

 

等到面对自己的能力稳定之后,就不能太缩小焦点于自身,必须将关注的面向放大,把觉知拉向外界,像涟漪一般地去扩张悲心的对待范围,从周遭的亲朋好友,到社会上的陌生人,以及被人类不当对待的生态和绝美的自然。

 

 

 

 

采访手记

626,胡因梦来长沙举行《生命的不可思议》读者见面会。在一个不大却古色古香的茶馆,胡因梦一袭布衣,素雅娴静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她与读者谈心,也与媒体交流,语调平和而轻快。她像一个作家一样介绍她的作品,更想一个心理学家一样解答来自心灵的疑惑。

这让我一度怀疑眼前这个胡因梦是不是那个从未从台湾媒体娱乐版消失过的传奇女性。原以为从演员到心理学研究者,从依靠外表到注重心灵,经历这种蜕变的人的脸上应该布满了岁月留下的划痕,却没想到坐在台上的那个女性如此和蔼。听她说话,能感受到内心的豁达和世界的空灵。

李敖曾说过,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胡因梦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