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杂谈]古典红颜今朝鉴——那些女子的幸福与忧伤(含部分朝廷战乱史)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1-11-05
兄弟反目终成仇
  
  庄公既立,武姜依然不死心,对小儿子共叔段的爱有增无减。这在我们现在这些独生子女看来,简直就是难以置信的事情,母亲对另一个孩子的宠爱竟差点想置自己于死地。
  
  一开始,武姜为共叔段请求“制“这快封地,被庄公推辞,拒绝的理由是虢叔死在那里,不吉利。我没仔细研究过地理,只是根据庄公此人的性格大概推测此地其实是兵家要地,对大概的形势早有推断,因此才婉拒母亲。于是武姜又为小儿子要了“京”这个地方。
  
  时间渐渐流逝,京地的百姓们都开始叫共叔段“京城大叔”。这个京城大叔的名号可不是随便叫叫的,他开始小心谨慎地在背后扩张地盘。
  
  终于某年某月某日被某人给发现了,此人正是老谋深算的庄公宠臣祭仲。
  
  祭仲好心劝戒庄公:国君啊,京这个地方非常不符合我国的城市规划政策。您看看,他太过分啦,居然拿了别人的地方来充自己的地皮,怕再这样下去,就快要不把您给放在眼里了啦!
  
  庄公慢条斯理地说道:我妈要这样,我有什么办法啊(“姜氏欲之,焉辟害?”)?
  
  祭仲不明白了,以为国君是孝顺得成为傻子了,遂好心地开解他:国君啊,姜夫人贪得无厌,如果您现在不斩草除根,只怕您弟弟会像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样蔓延。点点之草,可以燎原啊!到时候只怕后患无穷……我深深地为您感到忧虑,哎!
  
  庄公阴沉地回答:多行不义必自毙!哦,呵呵呵。一阵背地里出现的笑声令祭仲头皮发麻,难道国君真有谋略?
  
  不久,京城大叔又把边境的两个重要地段划为他与兄长同时掌控。这天,两个地段的领导慌慌张张地前来向最高领导——庄公禀报,庄公竟笑而不语,似乎成竹在胸。这时候,庄公身边另一重要谋士公子吕(字子封)又跳了出来:如果国君打算让大叔当道,那我马上卷铺盖走人,伺候大叔去了,如果不是,请您不要令百姓不安,可否?
  
  这话说得,多少带点嘲讽和威胁的意味,也可见庄公与部下的感情十分好,好到说话像自家人般无所顾忌。
  
  庄公漫不经心地挥挥手:呵呵,我很期待他自己惹火上身哦!我很期待这一天马上到来哦,哈哈哈!
  
  于是祭仲和子封等啊等,等啊等,大概两个人私下里还曾经谋划过什么,终于等到了共叔段将先前两个地段化为己有了,想这下总行了吧,谁知等来的还是庄公的一句:等等,再等等……既然不仁不义,那么迟早垮台。
  
  俩人都傻了,难道您还真等天谴呐!要知道……两人还想多讲几句,被庄公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差点汗都吓出来了。
  
  等到共叔段开始集结军队向郑国都城靠近,庄公开始显山露水,尽数部署妥当,他命子封伐京。众人望着国君脸上自信的笑容,终于明白原来他早有全盘计划了然于心。
  
  对共叔段来说,有两个悲惨之处,首先,京城的百姓都背叛了他,还开城门大肆迎接庄公队伍进去,当然用“大肆”这个词貌似有点不妥,因为人家庄公毕竟才是这个国家的正主嘛!其次,段的母亲武姜在他行动前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寓意为你来攻郑,我为你开城门云云。然而真正到了那一天武姜却没有做到。其中原因不祥,或许是被庄公派人给假意绊住了,或许她只是敢写不敢做的女子一名。
  
  总之最后,大叔经此次重大打击,就开始了他的逃亡旅程。后来他逃到了鄢这个地方,郑庄公也不嫌麻烦,命人一路穷追不舍,颇有男人对心仪的女人死缠烂打之架势,只不过差别在于人家是去追情人,他则是赶到鄢去“追求”自己的亲弟弟罢了。
  
  史载“郑伯克段于鄢”其实是讥讽这对兄弟,段不义在先,不像个弟弟;而庄公不仁在后,不像个兄长。这场闹剧简直就像是两个国家的君主在打仗,兄弟情谊在权位面前悉数崩塌,亲情早已形同虚设,真真正正人性的可悲呐!
  
  对于庄公发现母亲写给段的信(那时还没有纸质的信,可能是刻在竹简上面的),今天的我们可以预见,当时他的心情何其复杂。
  
  只见手下的把武姜写的东西交给他看,上书:五月初五,伍为汝启城门,以白旗为应,共讨寤生,勿忘!母姜氏 笔。庄公看着这封信良久无语,最后不禁仰天大笑,是的,他好可悲呐!他得了统治权,得了国家,得了部下的忠心,得了天下的民心,却惟独没有得到母爱。他这个一国之君竟然从小在有母亲却缺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他可以是个霸气天下的君主,却也是个得不到母亲疼爱的普通儿子,这才是整个人世间最大的讽刺。
  
  而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个人,就是她——武姜——他的生母。
  
  良久,他抬起尊贵的头,眼中的悲凉散尽。从小到大,他父亲一直教育他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
  
  今天,在心里,他已经做了一个令天下人张嘴亮出舌苔的决定。
7#
回复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2011-10-30 13:12:00
  黄泉认母
  
  剧名:《黄泉认母》
  原著:《左传》、《东周列国志》
  原作者:左丘明、冯梦龙
  出品人:王莞蓉
  上演地点:郑国
  剧场:郑国某风景秀丽的山洞内
  时间:中国东周初期
  排片表:白金版历史一次公映,欲购从速
  策划兼编剧:颖考叔
  制作人:祭仲,子封
  主要演员:郑庄公(郑国国君,武姜的儿子,共叔段的哥哥)
  武姜(郑庄公和共叔段的妈妈)
  其他主要演职人员:颖考叔,祭仲,子封,子都(均为郑国大夫)
  群众演员:郑国所有子民
  后期制作:王莞蓉之红颜签博客(绝非广告,手下留情啊!)
  
  郑国宫室内,侍奉国君的人们大气也不敢出,因为国君自战事回宫以后就一直坐着不说话,面色铁青,但是手心里却紧紧地攒着姜夫人留给共叔段的那封信,低头略带恨意地凝视着它,仿佛要在那个竹简上看出一个硕大的洞方才罢休。
  
  他们不知道,此刻,庄公的心里已经有了个决定,只要这个决定一经出口,必让天下人张大眼睛和嘴巴,但他还是要做,他已经忍了许多年,从很小开始就一直忍在心头,强压怒火。如若再忍下去的话,他的情商就要爆炸了!
  
  就在这个诡异的气氛中,武姜气冲冲地跑了进来,她瞥了儿子一眼,颇为不屑与愤怒:“寤生,你看看,你做的好事,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亲弟弟的啊?”左右互相对望了一眼,心想:武姜夫人,您老还是省省吧,都撞上枪杆子啦!

  庄公沉默地看了她一眼,旁边的子都会意,将武姜给段的信拿了给她看。武姜的脸色顿时大变。
  
  庄公面无表情地问她:“母亲,这东西您该不会不认得了吧?”武姜大叫,“不是的,寤生啊,事情不是这样的!”
  
  “哦?”他突然笑了,脸上是作为一个战胜方君主阴沉的笑容,左右的人却只觉得背后阴风阵阵,国君的这种笑容并不多见,通常也意味着不容质疑的自信与威严,“真的吗?不认得了,原来是不认得了呀,哈哈哈。”他的心底却忍不住划过一道身为一个不得母亲宠爱孩子的落寞。
  
  “够了,够了!您再多说也是狡辩。我已经决定将您送到城颖去,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说完,缓慢地闭上了眼睛低下了头,偏偏那长发遮住了他垂首的容颜,没有人能看清他的面部表情是什么。
  
  “不,不,寤生,段已经死了,你不在我身边,我一个女人怎么过啊?”
  
  子都派人拉着大叫的武姜离开。
  
  待庄公再抬头,身为统治者的冷漠早已让他戴上了惯常的面具,也为自己的心绑上了一条沉重的锁链。
  
  祭仲和子封却迎了上来,老狐狸祭仲揣摩着君意,小心的斟酌词汇道“国君,此事能否再行商议?”庄公颔首不语。
  
  又过了几天,我们这出戏的编剧大人颖考叔同志来了,他来参见国君的理由是述职进供。
  
  庄公很好地款待了他并赐给他肉吃,古人能吃到肉大概是很不容易的,这点我们在初中语文课本的《曹刿论战》里看多过,只有当官和有钱的才能吃上,一般老百姓是过年过节才偶尔打牙祭。颖考叔吃着吃着却把肉给留了下来,庄公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我家有妈妈,吃的都是我给做的食物,却没给她尝过国君厨师的菜艺,就请国君把您的食物赏赐给我吧。庄公黯然无语,最后说你有母亲可喂,我却没有。于是颖某人又假意发问,当然是假意了,郑国全国都在传这件事情,他怎么可能不知道?“问”充其量只是个借口罢了,“敢问何谓也?”
  
  庄公遂将和段的前因后果都讲了一遍,最后又说了黄泉见母的誓言,并对此深感后悔。
  
  颖考叔却突兀地笑了,把旁边的子封等人都吓了一跳,他提议国君挖地见泉,在那里见姜氏不就可以了么。
  
  大家听了都觉得有道理,深为国君母子发自内心的祝福。惟独子都大夫有点不开心,他心里很郁闷,祭仲和子封都没想到那么好的计谋,倒是这个颖考叔讲了几句话就让国君开心得不得了。
  
8#
回复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2011-10-30 13:15:00
  接着祭仲和子封就开始派人挖洞了,他们奋力地挖呀挖的,终于挖到水了,于是向国君秉告。
  
  庄公与武姜就这样在洞里见了面,场面十分感人,见者无不动容,即所谓的“黄泉认母”,又称“掘地见母”。
  
  庄公在洞里对武姜说:在这里再看见母亲您,真是后悔当初啊!
  
  武姜到了洞外则对儿子说:孩子啊,我们还是像从前一样吧!
  
  等他们一起出现在洞口的时候,外面的百姓都聚集着,直呼“国君英明”。郑庄公见这部棋走对了,想想功劳最大的就是颖考叔,于是封他为大将军,与子都大夫公孙阏共掌兵权。这子都可火大了,嘀咕道“颖考叔有啥了不起的,还和我共掌兵权!”但他的说话声被“国君英明”的口号掩盖,郑庄公根本没注意到自己已经埋下了臣子不和的祸根,还犹自沉浸在国民对他的爱戴之中。
  
  《左传》上说黄泉认母以后“遂为母子如初”,此观点窃以为只是出于表面景象。设想两颗已经破碎过的心再拾起来接缝是很困难的,况且对于古代女子的武姜来说丈夫已去,就只能靠儿子了,没了共叔段当然就得靠长子了,即使不喜欢也得认了。一个人不会几十年不喜欢一个人,突然某天心血来潮地又爱上他了吧。而对于庄公来讲,国内舆论压力恐怕也是他不得不选择黄泉认母的原因。
  
  总之,是是非非,林林总总,只有他们两个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却说郑庄公认了母亲,在百姓中树立了更高的威望。一个成大业的君主,光他自己有远大志向还显然不够,他的身边必定也是人才济济、群雄辈出。
  
  现在庄公身边似乎也是这样:
  
  祭仲:老谋深算,能说会道。
  
  子封:德才兼备,堪当大任。
  
  子都:超级大帅哥级别人物,之所以要加“超级”二字,因为大帅哥还是有很多的,但是超级的就少了吧。若非有独特的历史趣闻,他是不会被网友戏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的。《诗经?郑风》之《山有扶苏》诗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就是形容郑国的子都大夫无人能及的容颜。小姑娘与情人幽会,兴致满满,虽然知道自己那一位的容颜永远不可能与子都大夫的绝世想媲美,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她心里,他就是她的“子都”。这里的子都已经成了郑国帅哥的“代名词”,好比今天的小女生们提到某某男性影视超级巨星时的激动心情。估计这个子都在当时是郑国无数少女心中的偶像、天王巨星级别的人物,甚至名声远扬国外。难得的是他武功也很好,可以说是才貌双全。据说连庄公都是他强大的后援粉丝团中的一员,可惜此人气量太小,情商颇低,最后也就死在这个上面了。
  
  颖考叔:《诗经》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就是歌颂像颖考叔这样孝顺的好儿子,难得的是他还能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国君,而且也有思想和计谋,是个非常不错的人才。
  
  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朝着有利于庄公的一面发展,面对着逐渐衰微的周王室,郑庄公要先于春秋五霸笑傲群雄了。
9#
回复 
作者:天池洼人  回复日期:2011-10-30 13:17:00
  @王莞蓉 2011-10-30 13:08:00
      谢谢弟弟,说到出书,这些还是一两年前写的,仔细看了,修改了,发觉当时写得真的不太如意,就算现在改了,也觉得还是不够资格出书的,呵呵。不过,通过这两年,我也认识了许多朋友,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这倒是真的。
  -----------------------------
  够资格出书的 你可以找一些编辑谈谈啊
10#
回复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2011-10-30 13:17:00
  番外:霸业渐衰
  
  郑庄公克段与认母后就开始走上了轰轰烈烈的称霸东周初期之路。于他在位期间,郑国也的确强大鼎盛,但由于其没能与诸侯各国歃血为盟,所以不是像春秋五霸那样名副其实的霸主。况且在他死后,郑国的景况每况愈下。
  
  这其中有诸多理由:
  
  首先,人才流失。这就不得不提子都大夫与颖考叔在“黄泉认母”后的一段往事。先是子封大夫死了,然后颖考叔在一次战争中被嫉妒的子都射杀,子都后来也因内疚而自尽。关于这位东周大帅哥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是承受不了精神压力而自杀,一种也说他是自杀,不过更添加了韩剧式心如死灰的爱情路线在其中。
  
  原来,郑庄公见到颖考叔死了,内心万分悲痛,接着就想到了慰藉家属。看着漂亮的颖考叔之妹,不如把她嫁给子都吧,或许也能算是一种心灵慰藉了。怎么说这子都也是国家偶像,虽然无数少女的心就此被粉碎,不过国君的命令谁又敢不从呢?
  
  新婚之夜,子都忐忑不安地来到了新房,他轻轻地握住了妻子的手,却发现她的柔荑握着一个冰凉的东西,定睛一看,竟是他用来射杀颖考叔的那把利器的尖顶。他愕然,一颗心瞬时跌进了一个又黑又深的无底洞,内疚自责之心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居然选择用自杀来完结自己的一生,颖妹看哥哥与丈夫都死了,生无可恋也跟着死了。
  
  真又是个适合翻拍成影视的悲剧啊!但对于庄公来说,却是几个悲剧同时发生了。突然死去三位重要臂膀,对庄公的事业影响怎能不大?
  
  所以说这个子都大夫的情商真的是太低了,估计是因为人长得太俊,外加家境不错,从小就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突然有一天看到国君中意别人了,心理极度不平衡下杀了人。不过又由于从小接受的都是要做好人好事的教育,实在忍受不住良心的谴责于是自杀。
  
  故而,这个故事就是要教育我们这些小朋友:为人处事要大度一些,凡事不必太斤斤计较于得失。
  
  其次,败在庄公的“公然”二字上。《左传》有记《周郑交质》,说的就是周平王与郑庄公互相把儿子作为人质交换到对方地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奇怪的事情?说穿了就是因为互不信任。周天子不信任郑庄公,因为郑庄公做事太“公然”。不止如此,后来庄公还公然地打败了由周天子发起的蔡、陈等四国联军,公然地射伤周天子,当然这也开了东周的先例。经此一战,东周王室的地位越发衰微。不过后来的人,比如一代枭雄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显然处置手法比庄公要高明许多。
  
  故而,这个故事就是要教育我们这些小朋友:为人处事要低调一些,真正的强者往往是深藏不露的。
  
  第三,庄公有点走他老妈武姜的老路了。真不知是武姜对他的影响还是怎么的,他自己早年也深受其害啊!或许,男人是个很奇怪的动物,嘴上虽然不说,然而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往往如同巨型的章鱼触角一般,深深地缠绕住自己的内心深处。
  
  庄公先娶邓曼(邓国曼姓女子)生长子姬忽,后又娶宋国雍氏之女生了姬突。自从有了这个突以后,他也开始宠爱年轻的老婆生的儿子了。
11#
回复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2011-10-30 13:18:00
  这个长子姬忽倒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在他长大后,据说长得也是非常滴英俊潇洒,不一定有子都大夫那样的天王巨星的风采,但估计校草之类的级别大概还是有的吧,拍拍杂志照片,当当平面男模总还是绰绰有余的。总之,他也是那种很得众多少女的爱慕与拥护的男人之一。
  
  在这种强烈的追星风的号召下,齐国国君极力想把女儿文姜嫁给这个风采俊逸的小帅哥。文姜和她姐妹宣姜都是春秋时期的大美女。文姜后来嫁到鲁国,但一直和他异母兄长齐襄公的关系不明不白,结果齐襄公就杀了文姜的丈夫。从这里看,似乎姬忽没娶文姜小姐恰好逃过了一个死劫。
  
  八过此事还有下文。
  
  姬忽是拒绝了文姜,而且回复的内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态度非常生硬,语气非常令人不快的那种。他说:你们齐国是一个超级大国,而我们郑国对比你们的综合国力来看实在不是一个等级的……却说忽的老师祭仲得知忽如此的奇言怪论以后深觉不妥,但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孩子都拒绝了,你能咋样呢?
  
  祭仲的考量是有道理的,也正因为齐国是大国,所以这个女人才更值得男人娶!就像现在许多男人喜欢找领导的女儿结婚一样的道理,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将来需要的时候“背靠大树好乘凉”呐!事实是庄公死了以后,郑国局势动荡,因庄公没很好地确认长子姬忽的绝对统治地位,后其四个儿子又分别即位并互相角逐倾压。而文姜这个女人在后来的表现倒还是有一些政治手腕的。如果她是姬忽的老婆,也许郑国的情况会有些许小小的变化,那么整个东周初期的政治格局可能就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的了。
  
  可惜,人生与历史都没有如果。
  
  虽然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新兴的平行宇宙理论的引入或许能够证实“如果”的世界存在的可能性,不过至少我们现在所处这个世界的历史目前就只能是这样了。
  
  从这点来看,姬忽不娶文姜是有得有失的。
  
  统治者们可以无谓地为了自己的欲望与权力横加干涉国家的最高领导权,然而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这个国家的老百姓们!在这种政权更迭平凡的日复一日中,郑国逐渐衰败了。明明曾经是东周初期辉煌一时的国家慢慢苍老,甚至到了后来,郑国还成为了一个专门依附别人、要靠看别人脸色才能勉强度日的小国家。《左传》中另一篇《烛之武退秦师》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可以这么说:共叔段的判逆就在于武姜;而郑国的霸业被毁就在于郑庄公。
  
  真是成亦庄公,败亦庄公呐,悲哉!
12#
回复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2011-10-30 13:20:00
  特别篇:关于中华女性起名渊源
  
  研究女性的名字并不容易。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不高,可选的素材并不多。即使许多有点小名气的女性也都没有确切的名字被史料所记录,近乎为历史所遗忘。在封建社会,大多数女人嫁给夫家后改名为某氏。
  
  东周时期女性的起名也基本如此。比如我们这个故事里的女主角武姜。武姜何以为武姜,“武”是她老公郑武公的封号,而“姜”是她本来的姓,也就是俗称的娘家的姓。还有如以后篇章我要讲的宣姜,她嫁给了卫宣公,而娘家是姜太公衍生出来的齐国,名字由此而来。不过我也一直非常疑惑,这些东周初期的女子们,她们在还没有出嫁以前的名字呢?
  
  目前是还没找到过了。
  
  到了后世的封建社会,一般有点大名气的女人基本都留下了姓名。不过是有大名气的!一般小名气的可还远不够力度。像蔡文姬、李清照等正是因为她们是有着非凡才华的才女而被青史留名,本身起的名字也颇有才情,可略见其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家庭环境。
  
  在汉代,女孩似乎很喜欢被起“君”这个字,这是本人的私下推断,还没有细细地研究过,大家可以看到如下汉朝后妃与知名女性的姓名:许平君、霍成君、卓文君、王昭君、王政君,不知是有意亦或是无意,她们都在史书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到了唐朝,能考据出名字的女孩倒是不少,可能恰好是因为唐朝的繁荣,女性的地位反而提高。这是有史学家做过调查的。唐朝被封为贞节烈妇和得到贞节牌坊的妇女人数远比宋、明、清要少得多。
  
  唐朝女孩的起名也很有意思,像安乐公主李裹儿,为何是这个奇怪的名字?只因当她出生之日,她的父亲唐中宗刚被其母武则天,也就是裹儿的祖母给废了。落难的李显与发妻韦氏被武则天发配到别处,愁容面目,前途堪忧,然而就在这个动荡的车驾内,韦氏为李显生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这对曾经至尊天下如今却落魄不堪的皇帝夫妻在匆忙中只能将女儿用一条小包裹裹着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遂给这个女儿起名为李裹儿。他们觉得很对不起这个女儿,她本来是可以当个公主的呀,却因为他们这对没用的父母沦落到如此地步,于是就将这个女儿宠上天了,想要补偿她似的。等到李显后来重新即位为帝,最后居然被韦氏和李裹儿给一起给毒死了。他也许怎么也想不到,曾经他给予万千宠爱的亲生女儿竟然想将他这个父亲置于死地,因她自认如果她是皇帝比他这个父亲做得好。而引起如此血雨腥风的公主,她的名字也不过如此简单——裹儿。可能李显和韦氏是想通过这个女儿的名字来提醒自己曾经的悲惨生活吧。
  
  李显还有一个女儿永泰公主虽非韦氏所生但据说安乐公主李裹儿与其长相相似,李显本来非常喜欢永泰公主,可能后来因永泰之死将对这个女儿的思念转达到安乐上有关,所以更令安乐气焰嚣张。这个永泰公主名为李仙蕙,后来的公主,像比较有名以“打金枝”而闻名的升平公主李思蕊,这名字起得倒蛮符合我们今天的审美标准的呢!寓意女儿要有思想,有内涵,大概与其母沈珍珠是一代才女有关。
  
13#
回复 
作者:王莞蓉  回复日期:2011-10-30 13:21:00
  续:
  
  “蕙”和“蕊”之类带有草头的字体用于女子名中,与古人崇拜香草美人大有关联,早在屈原写《楚辞》时就将这种写法开创,以后一直为文人所喜用乐见。从此,有点才学的父母给女儿起名就喜欢用带草头的字,其实想暗喻女儿为香草美人,品貌俱佳。再有就是像顺宗李诵为女儿汉阳公主起名李畅,为儿子倒起名李纯,好像男女名字从性别上看有点颠倒了吧,为何如此的具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现代,笔者翻阅了两份资料。一份是北方某市2007年高招本科录取名单,截取了201个名字,其中光看女性名字,统计出现次数如此:媛2,红3,娅2,秀2,燕4,敏3,晓3,彦2,玲2,静2,艳3,雪2,丽3,欣2,彩2,芳2,莎2,其他如菲,芳,欢,冰等也分别出现过一次。再来看南方某市高招保送名单,样本也是201个名字,光看女性,统计出现次数如此:雨2,佳4,琳2,晓5,凝2,思2,辰4,梦2,昭2,怡2,琪2,颖2,韵2,嘉2,其他如洁,敏,蕊,云,琦等也分别出现过一次。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女儿的宠爱远不比儿子差,对孩子的起名也都十分重视。所以女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被随随便便起名了。像我们祖母这一代人,有许多女人名叫某娣,比如带娣、招娣,其实就是希望她带个弟弟,见到这个名字,大概知道生这个女儿时肯定还没有儿子,所以希望这个女儿能为这个家庭带个儿子来,可见其重男轻女的思想。而我们这一代人,父母给我们起名越来越个性化,比如秀,敏,怡,颖,反映父母希望我们的个性和性格聪明而有灵气,还有如佳,晓出现也比较多,这些字读起来顺口,喻意也较好。还有如欢,乐等字反映了父母的愿望:简简单单,欢欢乐乐一辈子就可以了。

  另外,带草头的字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是非常主流的名字。
  
  我一直认为,起名能折射一个社会的进步。我们可以想象以后女孩子的名字一定更加个性化。由于中国地域的关系,南方与北方在文化习俗等各方面差异极大,起名也是大相径庭。如果再研究下去,港台地区的人名也和我们是不同的。
  
  经常看到有朋友提出西方国家女性结婚后跟随夫姓的问题,我个人以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和西方国家对待女性的态度完全没有关系。西方国家本来就是男性社会,所谓男性社会,并非指男权社会,而是指整个社会崇尚勇敢、坚决的雄性作风,这和中国社会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国内陆社会的男性指数是52%左右,而香港地区的这个指数比我们的要高,可能和他们的历史背景受西学东渐的影响较大有关,这种差异从国家与地区的影视作品就能显见。香港女性结婚后也随夫姓,但香港社会应该不是重男轻女的社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