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该缓行的“特立独行”>>

 MouseHappy 2011-11-07
 『第一篇』
                      
真聪明与假糊涂
                     ——做人是一生的学问
第三节:应该缓行的“特立独行”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论语?为政》
   孔子一向提倡做人要讲分寸,不能剑走偏锋。

   他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从前的学者认为孔子所说的“异端”就是老子的思想,认为你要是走老子的那条路就将要受害啦,其实不然。

   在春秋时代,那时候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它只是“百花”中的一朵亮丽之花。
   而且孔子在《论语》中还说过这样的话:“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窃比于老彭。”

   在这里孔子提到了自己尊敬的两个人——“老子”和“彭祖”(传说中的一个长寿老人),历史上更有孔子问礼于老者的记载,所以过去一些学者对于“异端”的解释是不正确的。
   在南怀瑾先生看来,孔子的意思是这样的:做官也和做人一样,做人不要太走极端,不能表现得过于“特立独行”。

   做任何事都要合乎“礼仪”,有合适的言行举止,否则“斯害也已”
这样看来我们明白了,这和孔子一向主张的中庸思想比较一致。

   不过时下一些年轻人可不这样想,他们喜欢谈的就是张扬个性。

   他们最喜欢引用的格言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如今的种种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等也都在宣扬个性的重要性。曾几何时,个性已经成为独特、怪异的代名词,过度张扬的个性在不知不觉间伤害了别人,更毁灭了自己的前途。
   人活着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不过如果为了个性而张扬个性都就不应该了。
如果你显示出自己要逆潮流而行,神气活现地炫耀你反传统的观念和怪异的行为方式,那么,人们会认为你只是想哗众取宠,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他们还会因此而轻视你。

   他们会找出一种办法惩罚你,因为你让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如你。

    过分“特立独行”是危险的,不妨让自己的行为与别人差不多,你就不会受到太多的阻力。
   《庄子》中有一段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特立独行的猕猴,它非常喜欢表现自己,处处都是显得与众不同。

   有一日,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嬉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森林与荆州丛中去了。

   但这只“特别”的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转,旋转勾勒,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藤荡。

   吴王看了很不舒服,就拉弓搭箭射它,它从容地拔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

   它并不清楚,这种炫耀对掌握生杀大权的君王是种侮辱,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箭如风卷,猕猴无法逃脱,立即被射死。

   吴王回头对他的臣子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依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一致丢了性命,这完全是它咎由自取。

   可悲的猕猴过于迷恋出头冒尖的感觉,一味张扬,表现自我,浑然不觉自己的行为是多么怪异、幼稚。它的目的达到了,它的确引起了很多人甚至一位君王的注意,可惜这种注意带来的负面看法和评论,这只猕猴成了众人反感、厌恶的对象。

   “与众不同”造就了它的命运悲剧,这不得不使我们引以为戒。
   俗话说的好,“出头的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以买弄、炫耀为爱好的人必将品尝自酿的苦果,这就是孔子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己”的现代意义。

   “烦恼皆有强出头”,这个“强”,一指“勉强”,也就是说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却勉强去做某些事,固然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可能性实在太小,结果不但失败了,还会招来嘲笑和白眼。

   “强”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指你的能力虽强,但外部环境、条件尚不成熟,“大势”不和,机会不来,此时出头,必将遭到别人的排挤和打压,仇恨的种子从此栽下,怨怨相报却又何苦来哉?你纵有千般术,也难躲暗中箭。
    成功做人是要“外圆内方”,而不是为了表面的“个性”,肤浅地表现自己的不随潮流,这样只会让自己吃尽苦头。

    为呈一时之快而不顾后果是一个危险游戏。
第四节:《学会变通》
未完待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