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非子

 江山永相依 2011-11-12
就才华而言,在《史记》中所列人物中,我最欣赏韩非子,不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法治思想、治国之术、揣摩人性,看韩非子的著作,总能找到共鸣之处。因此,评论韩非,我必须持一种敬畏的心理和虔诚的姿态。  从《史记》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着一批法家人物,比如李悝(李克)、商鞅、申不害、李斯等,而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影响如此深远,直至今日,我们仍处于他的光芒之下。  有这么一句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很多人一直认为这是从后世西方法学思想家那里学来的,是“舶来品”,对于中国历来“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是一次巨大的思想革命。但是,当我们解读了韩非的著作,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说法绝非“舶来品”。早在两千年前,韩非就已经有此论点了,他在《有度》中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法的面前,任何权贵都没有特权,法令不会去奉承、阿谀任何权贵,大臣犯了法,也应当受刑罚的处罚,小民做了好事,也应当受到赏赐。这是何等的睿智,又是何等的超前?作为文明古国,我们中国是有丰富且巨大的历史传承的,让人无比悲哀的,那么多珍贵的思想财富到了我们手里却断了根。  时下,我们经常受到这样的教育:时刻注意“亲友圈”、“朋友圈”、“身边人”、“枕边人”等等等等。可是,您读读韩非的《八奸》《五蠹》,看看韩非是怎么说的。他说,作为君主以及臣子,要注意管好五类八种人,五类(五蠹):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八种:“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大家想一下,后世管理者面对这样的论断,哪个敢不顶礼膜拜?  我们再看韩非对人性的揣摩,以“入木三分”为评绝不为过。在韩非的著作里,有很多著名的寓言故事,浅显的故事隐含大道理。比如:智子疑邻、郑人买履、三人成虎,类似的事情,我们如今不是也经常在做么?他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闻者可有共鸣?说实话,以韩非的论断推及己身,能够不断地找出我们“皮袍下掩藏的‘小’来”。掩卷沉思,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能让韩非对人性琢磨的如此透彻。  作为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对于其他各家各派的学说或者是行为,韩非是持有选择的批判态度的,特别是对儒家及纵横家。由于韩非自身生理缺陷,想必对以舌辩见长的纵横家没什么好感,但也不绝对,比如韩非认为游说是一项很难掌握的技能,甚至认为很多时候不说比能说强(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个结论其实还隐含着儒家“守拙”的朴素思想。非常有意思的是,韩非与李斯同出于儒家巨子荀卿门下,却都认为防儒甚于防贼,只不过出发点略有不同。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李斯则认为:儒生尚古薄今,党与私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儒家学子思想是很活跃的,活跃到甚至可能危害君主统治的地步。  每次读《韩非子》,我都会不由自主的为他扼腕叹息。天道如此不公,让这样大才生理不健全;天道又是如此的公平,不让天下之才集于一身,因为按照宿命的说法,天妒之才命不长。命运往往就是如此不可琢磨。与他的前辈相比,法家创始人李悝,受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赏识,使魏国开国十年即强盛;奉行以术治国的申不害,相韩十九年,深受韩昭候赏识;奉行以法治国的商鞅,扶弱秦受秦孝公赏识,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三位,都是中国历史上走变法强国之路的前驱。然而,到了韩非子,在本国不受君主待见,到了秦国,又受同学李斯的迫害,满腹经纶无处卖,可悲、可叹、可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