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古代植物书和农书

 2009妙手空空 2011-11-12
        夜读《耕堂读书记》至《我的农桑畜牧花卉书》一篇,见孙犁先生有的书,我也有;先生的一些感受,亦与我相同,不禁会心一笑。
  近年来嗜读杂书,古代植物书和农书尤其爱读。究其原因,不知是读书人那份田园情节在作怪,还是因为生长于,父亲又是农艺师,对于农事,自有一番亲近感。
   对于自由喜好文史,又有了一点年纪的我来说,这类古代植物书和农书确实好看,一是言之有物,不像有些应景的诗文,空洞、苍白,读之令人生厌。也不像现在那些科学著作,抽象、啰嗦,让人读不下去。古代的农书和植物书,尤其是私人作品,其作者往往亦耕亦读,书中有田园情致,有博物知识,有文字功夫,篇幅又多短小,枕上读之,焉能使人不快?
   这些受近代实验农学影响之前有关植物和农业的著作,虽一直未受藏家重视,散佚较多,但依然有一定的数量。仅就农书而言,据王毓瑚在《中国农学书录》中记载,有 542种,其中流传至今的约300余种。北京图书馆主编的《中国古农书联合目录》则收录了643种,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遗憾的是出版方面,已经出版的品种就够少,每次印刷数量又很少,有时只有区区数百册,新书固难寻,旧书价更高,薄薄百页的小册子,旧书网上卖到百元,四册《授时通考校注》竟然标价上千元,许多书只好在网上寻找电子版或复印本。
   书既得之不易,不免就会有敝帚自珍的意思,从网上购买了若干小雅书套,现在又拍了照片,并附以简短的文字,写成这篇博文。对于这些普普通通的书籍来说,是真够奢侈的了。
  
   农圃便览
  
   中华书局1957年一版一印3000册,作者是清代的丁宜曾,著名农史学家王毓瑚校注。之所以花费80元来买这本只有百来页的簿册,是因为在一篇谈论红楼饮食的文章中,提及《农圃便览》记载了“茄鲞”的名字和制法,由此引发了阅读的兴趣。实际上,虽然记载了100多种食物的加工方法,70多个菜肴、点心,成书于清乾隆二十年的《农圃便览》是一部农书,农耕、气象、饲养、园艺、饮食的内容都很丰富。因其内容多有得自作者山东日照西石梁村“躬亲农圃”的经验,读来确有一种朴实的亲切感。至于“茄鲞”的做法,看来与《红楼梦》差异甚大:“立秋茄鲞:将茄煮半熟,使板压扁,微半盐,腌二日,取晒干,放好葱酱上面,露一宿,瓷器收。”,没有如刘姥姥所说用十来只鸡来配它,是地道的农家风味。
  
   种树书
  
   本书系系中国古农书丛刊综合之部的一种,托名唐代郭橐驼著,实为明代俞宗本编著。康成懿校注,农业出版社62年一版一印2100册,购价55元。书内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果树嫁接技术的专著,在科技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据胡道静先生考证,此书内容大部本自南宋初人吴怿著《种艺必用》和元初张福著《种艺必用补遗》,并从《永乐大典》中发现此二书,钩稽校注,由农业出版社1963年出版,余前已购得。
   辛稼轩曾有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道出多少无奈。而我年过四十之后,心绪渐平,乐读此类书也。
  
   郡县农政
  
   本书从包世臣所著《齐民四术》“农”部摘出,用《郡县农政》之名出版。共分七部分,依次为辨谷、任土、养种、作力、蚕桑、树植、畜牧。该书注重实用、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在江淮一带成为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农书。作者为清代包世臣,曾师从邓石如学篆隶,后又倡导北魏,晚年习二王,著有书论《艺舟双楫》,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书购于孔网,价38元,由农业出版社1962年出版,仅印700册,较为稀见。所喜《齐民四术》已由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当不难致。
  
   养余月令
  
   这是一部注重养生的月令体农书。所谓月令体,是指按月列出每月所应从事农事活动及其方法的农书,除本书外,此类体裁的农书我还买过《四民月令》、《农圃便览》、《农桑衣食撮要》。古人最重天人合一观念,要求人们顺应天时,用之于农业,则要作到“不违农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从网上零星的资料中,看到《养余月令》中有关花馔的记述,有关黄酒白酒烧酒的记述,颇感兴趣,就订购了一本。中华书局1956年一版一印1100册,价65元。
  
   梭山农谱
  
   作者刘应棠,江西奉新人,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厌倦科考,带着妻儿隐居梭山,以读书、饮酒、务农为乐,学者称其为梭山先生。《梭山农谱》分耕、耘、获三卷,记述了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及当时用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所有工具,较为全面反映了明清赣西北山区的农耕技术,属于地方性农书。
   本书由农业出版社1960年出版,列入中国古农书丛刊综合之部。前在孔网买过一册,卖家不讲信用,寄来的书品相极差。在“眼一亮书店书店”订其他农书时,见其品好价廉,重新订购了一册。
  
   农候杂占
  
   《农候杂占》四卷,清代梁章矩编著,卷一为十二个月逐月占候,卷二至卷四分类列出天象、物象乃至草木虫鱼等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谚语,《四库全书》列入子部农家类,我购买的是1956年中华书局的校刊本,价60元。
   占候,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视天象变化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或根据天象变化预测自然界的灾异和天气变化。其实在古人天人合一观念下,二者是一回事。评者认为“此书于古今占验之说,凡有涉农候者,无不采录”, 为后人保存、提供了大量农业气象方面的资料,但亦指出由于受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书中也掺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从这些“封建迷信的东西”,我倒体会到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这是我们现在缺乏的东西。
  
   田家五行选释
  
   《田家五行》三卷,每卷分为若干类。上卷自“正月类”至“十二月类”,每月按日序记载占候;中卷是天文、地理、草木、鸟兽、鳞鱼等类,大部属于物候性质;下卷是三旬、六甲、气候、涓吉、祥符等类,作者是元朝娄元礼。我手上这本金吾卫仅为选辑,系江苏省建湖县《田家五行》选释小组,将原书五百多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合为天文、地理、草木、鸟兽、鳞虫、气候、杂物、三旬、月占类,共九节85条,加以意释,定名为《田家五行选释》,由中华书局1976年出版。
  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出于 “批判继承”的需要,许多古代典籍在校注出版时都不同程度地遭到删节,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好在价格还便宜,只有8元,聊胜于无而已。
  
   农学合编
  
   农学合编,清末杨巩编著,排印本,中华书局1956年一版一印900册,友人赠送。其人其书相关的资料都较少,其书是采辑诸书而成,有些像《授时通考》,但规模和精细程度均无法与官修的《授时通考》相比,但由于此书晚出150余年,已涉及西洋农学之领域,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长沙刻本名曰《中外农学合编》。且其后西方近现代农业科技大量引入,农书体裁的著作基本不再出现,因此属于农书中保存资料较丰富的,如蔬菜栽培方面,《农学合编》共汇集了57种栽培蔬菜,基本可反映清末我国农业生产的状况。其编者杨巩,长沙人,陈宝琛主政湖南期间,杨巩曾任帮办,参与创办和丰火柴公司和宝善成机器公司,应该是当时读书人中比较注重实学的,其余情况不详。
  
   农言著实评注
  
   农言著实评注,清代杨秀元著,农业出版社1989年出版,列入中国农书丛刊关中农书之部。购价35元。
   杨秀元,字一臣,陕西三原人,半耕半读,因此自号半半山庄主人。此书有“家训”性质,写成于道光年间,咸丰六年(1856)由其子杨士果刻版印行。本书以清中叶关中渭北地区小麦生产为中心内容,分“示训”、“杂记”两部分。“示训”按农历月份顺序排列,“杂记”按条目列出应注意的事项,反映关中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作为私人著作,《农言著实》重视实际,不象官修农书那样连篇累牍地照抄前人著作,而更多是自己生产经验的总结,杨秀元将自己的著作名为《农言著实》就是这个意思,自称“言岁时占验.早晚种植与一切锄耕获之事特详,老于农者,或不能知也”。
  可惜的是,书中 “家训”性质的内容,注者竟然做了删节,对于农学史研究者来说无可厚非,但对于想了解一些民俗资料的普通读者,却是大损失。
  
   全芳备祖
  
   《全芳备祖》是宋代花谱类著作集大成者,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书分前后两集,前集二十七卷,为花部,分记各种花卉。后集三十一卷,其中果谱九卷,卉谱三卷,草谱一卷,木谱六卷,农桑谱三卷,蔬谱五卷,药谱四卷。著录植物150余种。每种植物之下又分三大部分,一是“事实祖”,记载古今图书中所见的各种文献资料;一是“赋咏祖”,收集文人墨客有关的诗、词、歌、赋。一是“乐赋祖”,收录有关的词,以词牌标目。
   此书刻本国内早已失传,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部抄本。此次农业出版社影印本,系依据日本皇室藏宋刻《全芳备祖》残卷,配以国内抄本,列入《中国农学珍本丛刊》。
  
   群芳谱诠释
  
   《二如亭群芳谱》,明代植物学著作,编撰者明代王象晋,自称明农隐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其以《全芳备祖》为蓝本,用10多年时间编成此书。全书30卷,内容按天、岁、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等十二谱分类,记载植物400余种,每一植物分列种植、制用、疗治、典故、丽藻等项目。
  农业出版社的这部《群芳谱诠释》,1985年1版1印3650册,列入中国农书丛刊综合之部,由著名农史学家伊钦恒校注并加以诠释,对了解所载植物有较高参考价值。不过该书“略于种植而详于疗治之法与典故艺文”,在出版过程中校注者删去了全部典故艺文,并对部分植物重新排序,使内容与原貌差异甚大,对于我这种不搞农学、更注重艺文的人来说,又得说“可惜”了。购入价160元。
  
   广群芳谱
  
   本书系康熙皇帝命儒臣编订,共100卷,内容按天时、谷、桑麻、蔬、茶、花、果、木、竹、卉、药十二谱分类,“一编在手,疑四序之皆春;百物罗前,如万方之并贡”,是古植物书之集大成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介绍此书:“盖因明王象晋《群芳谱》而广之也。”,说明此书名称的由来,至于内容,“实则新辑者十之八九,象晋旧文仅存十之一二也。”
   版本方面,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台湾艺文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上海书店影印民国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和河北人民出版社排印本。我所有者为上海书店版,平装四册,价280元。
  
   植物名实图考
  
   是从汪曾祺先生的文字里知道这本书的,据说汪老写作时案头常备二书,一为辞海,二就是此书。到处搜求不得,某日,好友携此书与《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见赠,稍翻即发现此书不仅科学严谨,而且图文并茂,颇有文字趣味,大喜过望。
   《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七万一千字,记载植物一千七百十四种,分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等12类,对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产地等叙述较详,并附图一千八百多幅。
   作为一部科学价值比较高的古代植物学专著,其地位被古今中外学者所公认。其科学价值,一是纠正了一些本草学家的错误;二是附图特别精确;三是很多植物后来中名定名以其为依据,故深受中外学者之重视。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作者吴其濬,河南固始县人,先后任翰林院修纂,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并官至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省总督或巡抚。宦游各地,酷爱植物,每至一处,必搜集标本,绘制图形,并于庭院中培植野生植物,历时七年,将其实地考察及经历所得之真知,写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此书著成之前,从其所阅览之各种有关书籍中辑录出植物草本,是为《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收入植物838种,较《植物名实图考》少了一半以上,但大量辑录前人有关材料,按条罗列,并注明原文出处。这些古代植物文献,对于使用《植物名实图考》很有参考价值,起到推究根源、深入了解的作用。
   本书195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1963年中华书局据原纸型重印,我的《图考》和《长编》都是这个本子。
  
   花镜
  
   与历代农书以粮食作物、蔬菜为主要内容不同,此书仅限于观赏植物及果树栽培,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园艺专著。全书共六卷,卷一“花历新栽”, 除占验和占候外,授时部分共分十项,列举各种观赏植物栽培的逐月行事。卷二“课花十八法”,记述观赏植物栽培原理和管理方法。三至五卷是栽培各论,叙述花木的名称、形态、生活习性、产地、用途及栽培。卷六附录若干禽、兽、鳞介、昆虫等观赏动物的调养方法。
   《花镜》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作者陈淏子时年77岁。本书由农业出版社1962年排印出版,1985年再版。
  
   便民图纂
  
   《便民图纂》是明代江南“通书”类型农书的代表。所谓“通书”,是一些分类排列的简明百科全书,供给一般人以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像我小时候见到的《家庭日用大全》,现在的百度百科。
   《便民图纂》十六卷,前两卷则是农桑两方面的图画,配以民间形式的吴歌。比较上还是一部晚出的通书。其余十四卷是文字叙述,大部分是抄录或节引已有各书,总结编纂而成。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知识、食品制造、医疗调摄、家庭日用品的制备维修、气象预测和占卜。
   本书为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书丛刊综合之部的一种,购入价80元,另还购有广陵书社线装影印本。
  
   四民月令辑释
  
   《四民月令》所反映的正是东汉晚期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田产的庄园一年十二个月家庭事务的安排,内容包括耕种、养蚕、纺绩、织染、食品加工和酿造、教育、粜籴买卖、制药、冠子、纳妇、卫生等。德文译本副题为“后汉的农家历”, 日译本副题为“汉代的岁时与农事”,都比较贴切反映书的内容。
   《四民月令》久已散佚,从清代起就有人开始辑佚工作,在前人的基础上,中华书局于1965年曾出版石声汉的《四民月令校注》,1981年农业出版社又出版了缪启瑜的《四民月令辑释》。我买的是后者,价35元。
  
   四时纂要校释
  
   唐末分四时按月列举农家应做事项的月令式农书。共五卷,内春令二卷,夏秋、冬令各一卷。共六百九十九条,除占候、择吉、禳镇等事条外,主要内容有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制造、器物修造、货殖经营、医药卫生,由此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当时农家的生活形态。
   《四时纂要》一书在国内早已佚失。1960年日本发现的1590年朝鲜刻本,予以影印出版。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这个《四时纂要校释》,即据日本影印本整理而成,亦列入中国农书丛刊综合之部。购买价55元。
  
   农桑经校注
  
   写出那么浪漫瑰奇鬼狐故事的蒲松龄,竟然也写了一部只有务实,一点儿也不浪漫的农书,你相信吗?至少我在看中华书局出版的《蒲松龄集》时,决没有想到会有一部《农桑经》在里面。现在这本是1982年农业出版社的《农桑经校注》,35元购得。
   《农桑经》撰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内容包括《农经》和《蚕经》两部分,《农经》总结了农户依月安排农事活动的经验,《蚕经》包括养蚕与栽桑法。仔细读了一遍,文字浅显,通俗易懂,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
   至于蒲松龄写作这部书的动机,我也找到了,那就是作者一生未得仕宦,以农耕教授为生,正如他在《示诸儿》诗中说:“人生各有营,岂能皆贵官;但能力农桑,亦可谋豆箪。”
  
   农桑衣食撮要
  
   《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养民月宜》,两卷,按月令体裁撰写,按月列举应做之农事,包括农作物、栽培,家畜、家禽饲养,农产品的加工、贮藏等二百零八条。
   自周秦以来,中国就牢固建立了重农思想,蒙古入主中原以后,亦予以继承。作者鲁明善,元代畏兀儿农学家,曾出任安丰肃政廉访使,兼劝农事。此书刊印流传,对元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本书由农业出版社1962年出版,1979年再版,我买的就是再版本,16元。
  
   农桑辑要校注
  
   《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在它之前,唐代有《兆人本业》,宋代有《真宗授时要录》,但均已失传。这部由元代初年大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成书于至元十年(1273),其时元已灭金,尚未并宋。因此以北方农业为对象,农耕与蚕桑并重。
   全书共7卷,6万余字。卷一典训,记述农桑起源及文献中重农言论和事迹;卷二耕垦、播种,包括总论整地、选种和种子处理及作物栽培各论;卷三栽桑;卷四养蚕;卷五瓜菜、果实;卷六竹木、药草;卷七孳畜、禽鱼等。
  《农桑辑要校注》1982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亦被列入中国农书丛刊综合之部。价40元。
  
   王祯农书
  
   王祯及其《农书》实在是太有名了,似乎不用我在这里多嘴多舌。但是前面的书都说了,为了统一体例,还是摘抄点资料吧。
   《王祯农书》完成于1313年。全书正文共计37集,371目,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最后所附《杂录》包括了两篇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法制长生屋"和"造活字印书法"。
   我最喜欢看的是《农器图谱》,这也是《王祯农书》的精华所在,收录的100多种, 306幅农具图,不仅可以看到我国传统农具的基本面貌,而且这些图绘制得太精美了,在此之后的农书和其他一些书籍,如《三才图绘》、《农政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授时通考》等书中的插图基本上都源于此。我想,这恐怕也是农业出版社的这部精装农书在孔网受到书友追捧的主要原因吧。
  
   齐民要术
  
   “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它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北魏时期的高平太守贾思勰,因所著的这部农书而让自己不朽,不信你看知道今天,多少历史方面的考试、竞赛在考察这方面的知识。
   由于《齐民要术》得文字古奥难懂,注释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现在有两个注释本,石声汉的《齐民要术今释》,最近由中华书局再版;一个是缪启愉的《齐民要术校释》,198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这两个版本我都买了。
  
   种艺必用
  
   《种艺必用》,宋吴怿撰,元张福补遗,胡道静校注。农业出版社一九六三年二月出版,是一部以观赏花卉为主的重要农书,列入古农书丛刊综合之部。
   说起来《种艺必用》应该感到委屈,本是首次介绍果树嫁接技术的专著,可是由于原书散佚,在科技史上的地位竟然被因袭自己的《种树书》得了去。好在古代科技史学家胡道静先生从残存的《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书并加以整理,使之重见天日。
   农业出版社有两个有关农书的丛书,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叫做“古农书丛刊”,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叫做“中国农书丛刊”,两者的书目还有部分交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农政全书校注
  
   徐光启是古代最有名的上海人,今天的徐家汇,就是当年徐光启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写作《农政全书》的地方。
   《农政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
   我得到的这个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石声汉校注本,此外较好的版本还有中华书局排印本,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
  
   救荒本草校注
  
   《救荒本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植物学专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
   作者朱橚是明太祖第五子,封周王,死后谥定,所以《明史•艺文志》将这部书题为“周定王撰”。身在皇家,而能以救荒为宗旨,进行系统的植物学研究,除了常说的“政治上的不得意”以外,恐怕还应该有些什么吧。
   2008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救荒本草校注》,并附有全部插图,是近年来我最喜欢的农史出版物。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明代天启年间另有一部救荒书,即鲍山所著《野菜博录》刊行,此书系抄袭篡改《救荒本草》而成,用今天的话说,严重侵犯了朱橚的著作权。
  
   橘录校注
  
   小时看《说岳全传》,内有岳飞次子岳雷,率若干老将的后代,其中有韩世忠之子,小将韩彦直,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的遗骸,报家仇国恨的故事。这当然不是历史,但韩世忠、梁红玉之子韩彦直却有其人,只不过他不是武将,而是文臣,令其在史上流芳的,却是一部农学著作——《橘录》。
   《橘录》三卷,卷上、卷中叙述柑橘的分类、品种名称和性状,卷下阐说柑橘的栽培技术。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柑橘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柑橘栽培学著作。《橘录校注》,农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定价20元。
  
   氾胜之书校释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对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作物的栽培技术记载较为详细。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清人辑佚本以洪颐所辑为优。今人石声汉撰有《氾胜之书今释》﹑万国鼎撰有《氾胜之书辑释》。我这本是科学出版社1956年精装道林纸印本《氾胜之书今释》,只花了20元。
  
   金薯传习录种薯谱合刊
  
   红薯、玉米、土豆引进中国都是很晚的事情,但对于中国农业史、经济史影响巨大。
   《金薯传习录》,清代陈世元著,内容主要为甘薯引种、推广、种植和传播方面的史料,是一部珍贵的科学史文献,现收藏于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
   朝鲜学者徐有榘,参考中国、日本、朝鲜的大量史料,以汉语著出《种薯谱》一书,该书全面介绍了番薯的引进中国、朝鲜的历史、番薯的种植技术,番薯的再加工技术等,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书。
   农业出版社将此二书影印出版,列入《农学珍本丛书》,对于想了解古代甘薯引进历史和种植技术的人来说,确是一件大好事。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时期陈梦雷编辑、蒋廷锡校订的大型类书。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并称为三大古代文献渊薮。其中草木典320卷。
   我订购的是台湾鼎文书局影印本,16开精装8册,价400元,运费30元。此书另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精装二册,据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清雍正铜活字本重印,定价238元。
  
  
   其实购买的农书除上列30种之外,还有列入中国农书丛刊先秦之部四种,中国农书丛刊蚕桑之部四种,以及若干畜牧兽医类的著作,因不是我最喜欢的植物和种植类专著,就不费事介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