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是其任课老师 2. 最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是其任课老师 …… …… 1. 沟通内容 (1) 了解孩子的备考状态。备考状态会直接影响备考效果。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学生的学习备考状态往往是老师最关注的。学生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老师对其精神风貌和备考状态一般都会有全面动态的了解;相反,学生每天待在家里复习的时间并不多,且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独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备考状态缺乏了解。等家长意识到孩子的状态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已经变得很严重了。所以,首要的就是要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有没有异常举动。 (2) 询问孩子是否有偏科现象。一些靠平日积累才能得高分的科目,倘若在备考过程当中偏科,那就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弥补。所以,应在孩子偏科情况刚刚出现的时候就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防偏科情况的恶化。 (3) 询问孩子是否有备考误区。有些备考误区(如题海战术、一味延长学习时间等)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孩子会不经意间陷入。而家长因不了解备考情况,往往也对孩子陷入的误区视而不见,甚至有一些误区竟成为家长眼中的“优势”。这就需要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多询问此类信息。 2. 沟通时机 (1) 学习环境有变动。比如孩子到了一个新环境、换了新的老师、添了新的学习科目等。这个时候,孩子往往都会有个适应过程。如果这个适应的时间段过长就会对高三整体的复习进度造成影响,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时,家长就更应主动与老师进行联系。在了解复习进度、孩子学习状态的同时,帮助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以便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和陪考过程中对症下药。 (2) 高三的几次大考之后。高三的大型考试之后,孩子的成绩起伏较大,或是情绪不稳定时,家长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并特别注意,不仅要在考生成绩跌落时沟通,在成绩有显著提高的时候也要进行沟通。只有明确了造成考试成绩起伏的最根本原因,才能为后面的复习做好铺垫。 (3) 家长会之后一周之内。家长会上想要咨询老师的家长很多,如果一时排不上号的话,则可以跟老师提前预约,在家长会后的一周单独去学校拜访老师,这样既能在家长会时不给老师们带去更多的压力,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 3. 沟通方式 (1) 电话或短信。特点是方便、快捷。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给老师送去问候,同时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既节省了去学校的时间成本,又不至于给老师带来过多的打扰。 (2) 邮件。此类方式便于家长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变得更富逻辑和条理性,也便于一些较复杂事情的叙述。邮件发出之后最好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老师查收,以确保老师看到信件内容,并给予回复。 (3) 便条。有的家长将想要对老师说的话附在学生作业的后面,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就能看到。也有的家长写好便条后,让孩子带给老师,老师在便条上直接回复。 (4) 博客。有的老师有沟通交流教学心得和学习方法的博客,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博客留言的方式与老师沟通。但此种沟通方式的特点是实效性差。因为高三老师都比较忙碌,不一定会每天都打理博客,留言也未必会及时回复。同时,老师在博客上发布的消息具有普遍性,以便于家长们“围观”,而对于想就一些重要事情与单独老师探讨的家长来说,并不建议用此种方式。 (5) MSN、QQ等即时聊天工具。如果家长经常上网,可以在家长会时要一下老师的网络即时联系方式,以便于平日的沟通交流。 4. 沟通心态 (1) 相互尊重。家长和老师因所处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两者之间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和知识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正是这些明显的差异才使得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比较大的互补性和必要性。作为家长,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在班级中所处位置等问题;而作为老师,同样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大量的信息、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等。这些都会使家长与老师结成和谐、融洽、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本就不存在着谁求谁的问题,在任何时候的沟通都应该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 (2) 相互信任。信任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同盟的保障。作为家长,并不是非常了解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也普遍比较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并且这些偏差有时是自己也不能感知的,甚至有些偏差也与老师的建议有很大出入。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从自身角度出发去做自我检讨,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虚心听取老师的建议。 (3) 正确评价。在某些家长的心里,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孩子稍微遇到一点委屈,在家长眼里就成了大事情,一时间也忘记了立场,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别人身上。实际上,在孩子抱怨的时候,家长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不妨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样你就能够更好地判断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不要动不动就拉上孩子与老师去辩解,这样不仅不会帮到孩子,反而会使其更加横行霸道。 今年我的孩子如愿考上了大学,在这一年中,我的体会是家长要想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要与孩子的老师多沟通,多鼓励孩子。 高三一开学,我就开始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与老师沟通,我了解到孩子比较偏科,数学、物理成绩较好,化学成绩中等,生物、语文、英语成绩较差。由于孩子生物较差,在家长会上老师还点名批评了他。事后,我与生物老师及时沟通,探讨孩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知道情况后,生物老师专门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交流,在心理和知识方面给孩子辅导,经过辅导,孩子的生物成绩提高不少。我又及时与化学老师沟通,一起商量提高孩子化学成绩的办法。 …… 总结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误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沟通以不影响老师工作为前提。部分家长喜欢与老师说起来没完,给老师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2. 沟通不是孩子的批斗会。家长和老师沟通的目的并不是要将孩子批评得一无是处,而是要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可行办法,因此除了找缺点、找不足之外,还要找到孩子的长处,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3. 沟通不仅限于孩子的学习。家长和老师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压力、情绪起伏、身体状况等问题。 4. 家长不要将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转移给老师。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有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不要将孩子成绩不好的责任一股脑推给老师,更不要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寻求一种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