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专家张希解密:心脏移植术日趋成熟,一年生存率高达85%病例介绍: 39岁的黎某在广东云浮打工,因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所有工作时格外卖力,可是大约在3个月前,他忽然出现反复气促、夜间呼吸困难、活动后总是感觉“心慌慌”,本来以为是工作太累导致的,可这样的症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症状也更加严重,还出现了双腿浮肿、腹胀、咳嗽等病症。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去当地医院看了病,但因为云浮市的医疗设备不足,一直没有能确定病因。后来,病情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黎某就辗转到了广州中山一院求治。 就这样,黎某住进了中山一院,随后中山一院心内科为他进行了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发现他窦性心动过快,全心增大,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医生给他下了“扩张性心肌病”的初步诊断,心功能评级为4级,这样的病情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换心”。 但总所周知,能等到供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很多患者都因为等不到供体而离开了世界。黎某每天都在期待,他很幸运,在等候心脏供体两个多星期后传来喜讯:有合适的心脏供体与他配型成功。9月底,黎某在中山一院心脏外科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过程历时7小时,医生切除了病人病变的心脏,并将供体心脏“修理”好后放进去使之吻合,随着心脏自动复跳,手术获得成功。
在黎某的手术成功后,我们第一时间采访到了为其进行手术的张希教授以及他的手术团队。张希教授告诉我们,黎某住进医院时,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教授及全院多专科专家为他进行了全面的会诊,得出的结论是:黎某心脏收缩力度持续减弱,心功能不全,心衰现象明显,已属于终末期心脏病,如不采取积极手术治疗,预期寿命不到一年,只有心脏移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据悉,本次手术过程一共历时7个多小时,术中克服重重困难,切除了患者病态心脏,并将供体心脏修好后进行吻合,心脏自动复跳,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血型一致即可考虑心脏移植术 据张希教授介绍,在心脏移植手术中,供体的来源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开展进行的。 在进行心脏器官移植手术时,供体的各项指标与受体的配型越好,移植手术的效果就会越好,排斥性会越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免疫抑制药的效果都比较理想,这样使得在心脏器官移植时对配型的要求有所降低,就目前而言,只要血型相配,都可以考虑进行心脏移植术。 生存超过1个月即算手术成功 “移植手术一般来说,像这样的移植手术是以早期的,就在住院期间30天以内的,叫做住院生存率,如果他的存活可以超过一个月,这个手术就应该说是成功的。因为在心脏移植手术中,它还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在手术结束以后,病人的病情稳定,我们医生判断他可以出院的时候,其实就算手术基本成功了,像普通的心脏手术,一般10~14天左右就已经可以出院了。但是心脏移植手术其实一般是按照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三年生产率、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来统计的。”张希教授为我们详细地介绍道。 哪些心脏病适合心脏移植术 据了解,心脏移植受者病因分布为心肌病80%,冠心病占10%,瓣膜病占2%,其他占8%。张希教授指出,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病人唯一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手段,终末期冠心病、瓣膜病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为心脏移植的合适对象。 心肌病 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克山病以及限制型心肌病等。前两者在临床上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约占心脏移植的50%。 冠心病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为缺血性心肌病的一种,约占心脏移植的40%。本病多因严重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或者广泛性心肌梗死引起。临床上以顽固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可同时出现心绞痛。这些患者不能施行血管再通术或者伴有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尽管采取了药物治疗及常规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病情仍未缓解;另有一些患者,虽然无心力衰竭症状,但有发生猝死的高危性,可以将这类患者视为心脏移植的候选者。心脏移植是延长此类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 如先天性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严重的三尖瓣下移畸形、复杂的单心室伴有主动脉瓣下狭窄等,可以在婴儿期或者儿童期施行心脏移植,其预后比矫正术更好。 心脏瓣膜病 仅占心脏移植的极少部分。心脏瓣膜病在晚期出现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因为多种原因不能进行换瓣术,可以考虑心脏移植。但是由于心脏瓣膜病在晚期多出现肺动脉高压,心脏移植后易于发生供者心急性右心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此时可以考虑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或者单肺移植与换瓣膜手术。
|
|